《兰波作品全集节选》第3章


锥危父鲂稳荽是擅畹氐愠龅ざ哪柑逯卣鳎话譭是童年阶段,纯洁可爱;红i是青年阶段,血气旺盛,品尝着爱情的甜蜜;u是中年阶段,经验丰富,安稳沉着,额上出现了皱纹;o是老年阶段。拉丁字母0相当于希腊字母Ω奥美加),Ω希腊字母表中排在最后,故象征“终极”,稍作引申,可理解为“暮年”或“人生的最后阶段”。还有更惊人的一种解释。有人认为这五个字母象征着女性身体的五个部分。a倒过来成v,恰似生殖器官;e躺倒成山,是双乳;i横过来是嘴,u颠倒成Ω,是头,o是紫蓝色的眼睛,令人奇怪的是诗中描写字母的细节与人体这几个部位的特征极为相似。但所有这些仅仅是猜测而已,并无可信的根据。
其实,《元音》并不像人们所说的那样玄乎,它只不过是波德莱尔“对应”说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罢了。波德莱尔认为世间万物之间都存在着一种对应关系,人的内心世界和客观外在世界之间、人的感官之间是可以彼此感应和相通的。兰波在《元音》中通过具体可感的描绘,把形状、色彩、味道、音响和运动等要素交织起来,力图“创造出一种足以适应各种官能的诗歌语言”。五个元音字母不但各具颜色,而且还带有音响、气味和动作,同时作用于人们的视觉、嗅觉、听觉和感觉。我们不妨列一个表:
字母色彩(视觉)味道(嗅觉)声音(听觉)动作(感觉)
嗡嗡响声毛茸茸使人发痒
a 黑恶臭
e 白纯、淡颤抖声微微颤动
i 红血腥呕吐声喷吐
海浪和牧草的
u 绿咸、杏波动声平静
0蓝。”号角声震耳
值得注意的是,兰波并非在简单罗列和随意搭配声、色、味等要素,而是在展示自己的艺术通感,建立各要素之间的对应关系。高元音e、i声音明快、轻盈,低元音a、u、o平缓低沉,与此相对应,白色和红色明快、轻盈、耀眼,而黑、绿、蓝却平缓、低沉、柔和。白云、雾气、冰川、鲜血、朱唇作用于人的视觉器官而给人的感觉与e、i作用于人的听觉器官而给人的感觉十分相似,碧海、牧草、黑苍蝇和紫眼睛给人的感觉与a、u、o给人的感觉也大致相同。读这种诗,人的感官的确都被调动起来了,同时得到了艺术享受。
。。
兰波:诗歌的通灵者
;小;说;〃;网
兰波:诗歌的通灵者
作者:刘丽华
(01/14/2000)
在我有限的诗歌阅读经历中,阿尔蒂尔?兰波占据着一个显著的位置。他的那首叫作《元音》的诗,第一次为语言的基本元素创造了颜色————A黑,E白,I红,U绿,蓝(后来的大画家康定斯基又从颜色中“看”到了音乐,我暗中希望他是受了兰波的影响)。兰波天生就对色彩有着十分敏感的直觉,很小的时候就迷上了与色彩有关的物事。他喜欢笨拙的绘画、门帖、墙上的装饰、街头艺人的画布、招牌、民间彩图等等。他不仅为元音字母发明了颜色,他的诗句同样以五彩纷华的色泽令人心动:
“绿唇、冰面、黑旗、蓝光与阳光散发出的红色芬芳———是我的力量。”
他甚至干脆把自己的另一部堪与《地狱一季》相媲美的散文诗就叫做《彩图》。人间的悲剧喜剧在他的眼里如变幻无序的种种图景,他的诗则如“缤纷的幻影”,摇曳生姿,迷离斑斓。
不仅色彩的美令诗人沉醉,这个自称来自灵界,自我酿造生命之血的人,似乎还背负着另一重使命———道破文字隐秘的身世,做一个诗歌的通灵者。这位通灵者确实达到了一般人所不能达到的未知之境。他的诗是在短短几年之内爆发出来的激情、灵感和非凡创造力的结晶,读他的诗,犹如感受火山喷发时迸裂升空的岩浆,新鲜、耀目、令人眩晕,它灼伤庸人的眼睛,它也焚毁了由陈词滥调构筑起来的古老建筑。兰波从来没有为诗歌是什么下过一个明确的定义,但他在1871年5月15日写给保罗?德梅尼的信中已自觉地表达了他对诗人和诗歌的认识,那就是,诗人应当是灵魂的寻找者,诗人应当比别人有更加丰富的灵魂;诗歌的语言便是来自灵魂并为了灵魂的语言,这样的语言应包容一切:芳香、音调和色彩,并通过思想的碰撞,放射出光芒。
新近出版的《兰波作品全集》,不仅使我们有机会重新品评兰波的诗作,还由于书中收录了兰波的日记和书信,因而给我们提供了更为全面和深入地了解兰波的文本。日记里有他情窦初开的初恋,有他学生时代的活动,有他处处反叛的精神;在他青年时代的书信里,可以看出他在诗歌创作上充满了自信,可以看到他对魏尔伦的依恋之情。特别是兰波十九岁就绝望地告别文学创作以后,在异国他乡流浪、从军、当监工、走私军火的生活,让我们看到了另一个兰波:孤独、贫困、奔波于丛林大漠之中,索然无味地生活、忍受热带瘴疠所致癌症的折磨,直至死去。这一时期他给家人的信中表明,兰波为了基本的生存忍受的已经不仅仅是平庸、琐碎,巨大的反差所造成的也已不是痛苦,而是麻木。他写信向家里要的是如何做一个工匠类的书,却只字不提诗歌。一个曾经充满反叛精神的孩子,一个惯于嘲弄传统、嘲弄神圣的怀疑论者,一个不甘忍受平庸生活的逃跑者,又陷入新的不幸。而这一次的不幸最终置他于死地。兰波曾经说过:“幸福,它的牙齿对于死亡是很柔软的”,如今,他说:“我恨苦难”。无论作为诗人,还是作为普通人,死亡一直都是暗地里紧紧跟随着他的影子。所幸的是,他的文字,他的诗句,他独具的风格以及他开创的象征主义至今还给后人以丰润的滋养。
(《兰波作品全集》,王以培译,东方出版社2000年1月版,21?20元)
。。
兰波的地狱
,_
兰波的地狱
我曾被彩虹罚下地狱, 
幸福曾是我的灾难,我的忏悔和我的蛆虫: 
我的生命如此辽阔,以致于不能仅仅献给力与美。 
——阿尔图?兰波(arthur rimbaud) 
在最近出版的《兰波作品全集》中我看到冒险家、过去的诗人兰波在1884年,从也门的亚丁港写给家人的信,他说:“我的生活在此是一场真实的噩梦……我很快就30岁了(生命的中途!),我已无力在这个世界上徒劳地奔波。” 
我想,说这话时兰波一定想起了但丁的《神曲?地狱篇》的第一段:“就在我们人生的中途,我在一座昏暗的森林之中醒悟过来,因为我在里面迷失了正确的道路。”(也许他还想起了自己少年时的诗篇,和他在那些辉煌的诗篇中对自己未来的诅咒)。虽然他说错了,那时他不是在“人生的中途”,而是走近尽头了,但他应是无憾的,因为像但丁一样,他走过了地狱并窥见了真理。 
1854年出生的法国诗人阿尔图。兰波是现代诗歌史世不二出的天才——这是当代诗人无一否认的。他在十五岁所写的两首名诗《元音》和《醉舟》,不仅实践了波德莱尔“感觉的交响乐”的梦想而成为象征主义诗歌中的重要代表,还因为开创了一种求索于潜意识和幻想的力量的自由诗风,对后来现代诗的发展影响巨大而成为诗歌史上的里程碑式作品。同年他在著名的“灵视者书简”中提出的“诗人应该成为灵视者”这一概念,更对后来的超现实主义运动,甚至意识流小说产生重要影响,乔伊斯曾在其成名作《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的结尾处暗示自己所受之影响,并向之致敬。 
1871年他结识了另一个大诗人魏尔伦,后者深为他的天才吸引,弃妻子和他出走,两人在伦敦、比利时过了两年的同性恋生活。1873年,这段“孽恋”最终因为兰波想回巴黎而被魏尔伦开枪打伤而完结。一个月后,兰波写出了他最杰出的诗篇《地狱一季》,从此封笔,19岁就完成了作为一个伟大诗人的生涯。 
此后发生的事情是不可理喻的,兰波离开法国,到过南欧、北欧、亚洲、非洲,当过荷兰和美国的雇佣兵(很快成为逃兵)、殖民地监工、武器走私贩、咖啡出口商、摄影记者、勘探队员……后来在北非、西亚等地呆了12年,“过着世上最悲惨的生活”,但都没有回过法国。直到1891年他的脚上肿瘤恶化他才不得不回法国做截肢手术,但已无济于事,他于年底死去,终年只有37岁。 
对于兰波下半生疯狂的行为,有不少解释:有说他是因为爱情的失落的,有说他是因为江郎才尽改而追求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