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竟可这样读 .1》第17章


随从吓得脸色蜡白。他知道,禹已不把自己的命看作命了,那还怎么要求他把别人的命看成命呢?
一将功成万骨枯。
整整用了四年,禹才将龙门凿开,黄河之水缓势而过,天下水患豁然根除。
一溜九个稳如泰山、气吞万象、錾满颂德铭文和图案的大鼎排在宫殿门口,等待英雄的凯旋。
禹,脱去了十三年前的青涩,代之以沉浑和稳重,步履坚定地走了进来。
立刻礼乐喧天,一位帝王趋步迎了上去,热情洋溢地握住禹那双粗粝的大手,千言万语连番嘉奖其功劳,并用最隆重庄严的仪式,向其颁赐了美玉琢成的玄圭。赐其号为“伯禹”,其姓为姒,官位擢为司空,并特命监察九州。
当然,还有更大的房子,更舒适的家。
女娇带着儿子启从茅屋中搬回了新家。她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琳琅满目的家饰,每一样她都喜欢。
她用女人最深情的眼光看着丈夫,禹。
她看到的却是锁紧的眉头。
启也看见了,这时他已十三岁,开始懂事。
这是他第一次看见父亲。父亲却连他的头都没摩挲一下,只是一个人在凝神静思。
父亲思考的一定是件大事,他很明白。
深夜,小羊绒毯,红木茶几,一把小巧的彩陶茶?,一碟茴香豆,半碗浓茶。舜窝在藤椅中沉思,比禹更专注。
窗外月色如水,窗内灯火如豆。偶尔细微的“砰”的一声,是火花的跳动。
娥皇、女英相望一眼,各自回卧室睡了。她们知道,丈夫需要冷静。
为什么今天尧会突然站出来为禹嘉奖而令自己冷落在一旁?这二十年来自己并没有做任何错事,很显然尧对他是高度满意的。
难道尧想夺回权力?
不可能,若是那样,他不会等到今天,而且用这种愚笨不堪的方式。
难道尧不甘心于寂寞?
也不会。尧的性格他了解,这次尧出马,心中并非是愉快的。因为,久离尘俗二十年的人,实在不会太乐意这种聒噪。
一定有迫使尧出场的理由。天下太平无事,万民苍生其乐悠悠。所以,非关民生。那么,只剩下,尧是想告诉他一件事情,这个事情很重要,重要到话语都不能表达,或者话语不适宜表达。
尧在整个仪式上有什么特殊的举动吗?没有,一切都按常规。
但舜肯定,尧一定为他留下了拆解这个谜团的线索。
突然,舜一激灵,他终于觉察到一个略反常态的现象。
丹朱不在。
尧的一生,丹朱几乎都形影不离。一是舐犊之情,二是尧需要依靠丹朱的千里眼。丹朱行必随,已成了尧的一个生活模式。
更何况,今天犒劳赏赐禹,百官云集,丹朱已被封为诸侯,按礼制都应在场。
丹朱更不会是病了,这点舜很清楚。他虽无千里眼,但身边有很多顺风耳。
舜嘴角忽漾出一丝笑,他猜透了尧的苦心。这确实是件大事,且这事嘴巴很难去说。
眼前的茴香豆开始明朗起来。
尧不愧是个伟大的政治家,让人顶礼膜拜。舜心中赞叹道。
但舜嘴角的笑很快又成了一丝苦笑,他走到女英床边,女英黑亮的眸子一闪一闪,像天空中最美丽的星星。她一直在等着心爱的丈夫,不论已多晚。
舜却并没解衣入睡,只是温柔问道:商均呢?
女英道:在隔壁。继而想说什么,又止住了。她在丈夫眼中看到了一丝失落和迷茫,但一闪即逝,她知道丈夫不想让她看见,也就意味着丈夫不想告诉她,所以她不会问。
舜轻轻走到商均床前,商均已闭眼入睡,轻匀的鼾声,似乎在做一个瑰丽的梦。舜小心地弯下腰,像一个虔诚的教徒对上帝祈祷般,轻轻吻了下儿子的额头。
伟岸的身躯,转身,离开。
商均却忽然睁开了眼,眨也不眨看着父亲的背影,然后,用手慢慢擦去父亲滴落在他脸庞的一颗晶莹的泪珠。
他何尝不知道父亲千回百转的愁肠?只是,他能说什么呢?
。。
3。6 传位
八年后,尧为了使舜更明白他的心意,留下了那句著名的遗言。
舜唯有热泪盈眶。他知道,是尧以大公无私的胸怀给了他生命中的一切。所以,尧的嘱托,他绝不敢忘记,决不会背叛。
尧死后,舜避位给丹朱,披麻戴孝三年,如丧考妣,昼夜哭泣,泣不成声。
丹朱一片伤心画不成,但再伤心,他也知道,天下大势已属舜。
他只悄悄收拾好行装,默默回到了食邑,像他的叔叔挚一样,无忧无虑安安乐乐地度过一生。
舜这个时候才毫无顾虑地站在了权力的最高峰。
他要完成心中一个夙愿,亦即规划中的人生最后一步:平天下。
何谓平天下?就是要打仗。
打谁?蚩尤早已被征服融合,还剩下长江中游的三苗,即苗蛮部。
兵者,凶器也。所以从黄帝一直到尧都没有轻易地发动这场战争。他们并非没有掠夺的欲望,只是克制住了这种欲望。偏偏这时苗蛮部蠢蠢欲动,却赶上了天时地利人和都在于舜这边。
很理解苗蛮部,几辈子都没挨揍了,难免夜郎自大,或者叫,皮痒。
而舜派出的元帅却耐人寻味,竟然不是威名卓著的武将,而是刚刚治水归来的禹。
大部分人都迷茫,尤其是四岳。少部分人很清晰,尤其是禹。
他用自己不懈的努力即将换回梦寐以求的东西,权力,至高无上的权力。
父亲之死,确实如舜所料,他一点都不怪舜。但舜没料到的是,禹认为真正的元凶却也并非是洪水,而是权力,能够左右人生死的至高权力。
禹忽然领悟了那次在宫殿中手赐他玄圭的为什么是花白胡子的尧,而非刚毅年轻的舜。
他心中在默默流泪,在感激尧。
秋高气爽,部队集毕。盔甲明亮,戈钺林立。禹脸上却凝住了笑容。
所有士兵都愕然不解,尤其是当年和他一起治过水拼过命的部下,更是大眼瞪小眼。在他们眼中,不论多大的困难来临,禹总是坚定沉着,不乱方寸。而今天尚未出征,为何却已面露难色?
禹却张口向他们问道:华夏部与苗蛮部比,谁更强大?
众人道:华夏部。
禹又道:华夏部与苗蛮部比,谁更仁义?
众人道:华夏部。
禹再道:治水与讨伐苗蛮部比,哪个更难?
众人道:当然是治水。
禹仰天道:我以赫赫治水之功,率强大以伐弱小,以仁义而伐不仁,若不幸败北,诸位与禹还有何面目回见江东父老?
众人霎时热血沸腾,皆发誓道:元帅放心,此行我等不成功便成仁,绝无败回之理。
此一战,苗蛮部大败,禹身冒矢石,一马当先,亲自射杀苗蛮部首领。文武之功,威震天下。
禹返回后却没有一点骄功之色。皋陶之子伯益赞道:满招损,谦受益,唯禹之大哉!
禹笑而不答,舜笑而不言。
舜似乎所有心愿已了,从布衣做到天子,权力富贵之极,无过于此;绞杀四凶,根治洪水,平乱天下,此三项皆尧在位时所留隐患,被其一一拔除。光耀之功,无逊于星辰日月。
但舜心中却仍有些怏怏。端庄而坐,触琴而不奏。
禹退下,一个月后向舜献一曲谱,名《九招》。舜看后大悦,当即召集群臣至大殿,亲自抚琴,清商丽发,洋洋陶醉,和乐典雅,悠悠妙音稀释了人间一切的悲哀和苦难,唯留下吉祥和欢乐。
忽然,一阵箫笙和乐之声传来,清脆悦耳,如风过流泉,妙不可言。舜抬头一看,一对五彩凤凰竟在大殿外翩翩起舞,并引吭高歌,箫笙之音,正是它们所发。
幸福的泪水从舜眼中汹涌而出。凤凰来翔,则必主天下太平,对一个帝王政绩的褒奖,还有什么能超过这个的呢?这就犹如一个写手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试问他还能再求什么?
舜在八十三岁时昭示天下禹为其接班人,禹推辞不就,舜道:朕不忍失信于天下百姓,更不忍失信于先帝。
再过十七年,舜例行巡狩,崩于苍梧之野,后葬于江南九嶷山,享年百岁。
乱岗上,站着两个女人。白发苍苍,风吹过,泪水纵横,肆意流淌。
流淌,永远流淌不完的流淌。
藏青?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