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丹青的纽约琐记》第12章


1998年8月
3。 艺术与良心(1)
奥斯卡颁奖大典最近几年添了一项内容:将年内去世的电影名流(演员、剧作者、制片、导演)生前作品片段,辑录集锦现场播映,名曰“怀念”。在连绵起伏的配乐中,亡者名姓连串而过,这时,盛会的喜庆气氛倒也不是乐极生悲,却陡然伤感起来。人死了,角色仍在银幕上哭笑,且大抵是早期黑白电影里的俏姑娘或俊小伙,鲜蹦活跳。其实当代的观众早已忘了吧,忽然重逢,啊,是他(她)们呀!
鬼。看老电影里的男男女女都像是活见鬼。费里尼说得客气一点,他说,人走进电影院是为做梦。
名震影史的人物,譬如几周前才刚辞世的大导演库布里克,则尺寸太大,不该放进匆匆一过的“怀念”集锦,所以今年的盛会特意添一组库氏毕生作品的剪辑,暗下灯光当场放映。放过,华灯大亮,全场衣香鬓影又复容光焕发,期待下一个重头节目:颁发本年度的“终身成就奖”。在过去十数年收看的实况转播中,我现在记得三位受奖的大牌人物:索菲娅·罗兰、黑泽明、费里尼,还记得他们的得奖感言?
索菲亚著名的大嘴用西西里口音英语说:我一生的体会,天才?你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黑泽明像个老实勤恳的公司总裁,请翻译告诉大家:我觉得我还不太了解电影。费里尼!在音乐发作、掌声雷动中施然出台,他谁也不看,晃着手指朝台下某排座位中的他的妻子叫道:别哭,别哭!我跟你说过,别哭!
当然哭了,随即破涕而笑。费里尼的妻就是个性格演员,不作表情也表情。
“终身成就奖”,棺未盖而论先定,向来被影人视为名垂影史的最高光荣,也是奥斯卡不可错过的碑铭,是故从来非同小可,必得赶在大师尚在人世时颁发。昔年影史神话人物卓别林望九之年专程从瑞士赶来领奖并接受全球观众致敬时,他已离开美国二十多载,早已息影,距他创作生涯的巅峰时期更长达半个世纪了,但奥斯卡奖不能放过他,否则,不是大师与奖失之交臂,而是奥斯卡对不起历史。记得我首次观瞻是项大奖场面,是1979年在北京看卓别林传记片的末尾一段:老人白发苍苍面对全场后生,努力抑制泪水,喃喃地说:我爱你们,你们对我真好!末了,他顺便做了个帽子滑落反手接住的滑稽动作。
年年3月奥斯卡盛会当晚,只等获颁终身成就奖的大师一出台,总是全体来宾轰然起立,总是哗然喧腾经久不息的掌声,全场气氛不再是开奖唱名的一惊一乍,不再是美式娱乐圈圆熟而恣意的调笑,所有人油然动衷神情庄严。艺术家!只见艺术而不见到艺术家,艺术将会是怎样情形?那一刻我甚至幻想凡?高同志或马奈先生忽然在台前出现,给我几分钟热泪盈眶直勾勾傻盯着他们的机会。
今年。今年的奥斯卡“终身成就奖”得主是美国大导演伊利亚·卡赞,他的力作,即根据威廉·田纳西话剧《欲望号街车》改编的同名电影,日后成为“天王巨星”的马龙·白兰度和《飘》女主角费雯丽在其中演对手戏,卡赞以擅长调教演员见著,四五十年代是他事业的盛期。一行有一行的寨主,一代有一代的大师,我并不熟悉卡赞,有名的《欲望号街车》竟是看不下去。担任司仪的是大导演马丁·斯科塞斯和大演员罗伯特·德·尼罗。赞美词过后,照例播映他毕生作品的集锦,接着是唱报卡赞大名,照例鼓乐齐奏,台内布景中央豁然开启,老先生颤巍巍步向台前:就在这时,现场录像转播了奥斯卡盛会鲜少出现的蹊跷场面:
大约只有三分之一的来宾从座位这里或那里零星站起,抬手鼓掌(其中有中国观众熟悉的梅丽尔·斯特里普),差不多好几条座线的整排来宾端然在座,不鼓掌,不出声。镜头切换到卡赞,他遍看坐席,轻微而显著地愕然,镜头拉开,收入全场站者坐者参差错落的全场景。他语句阻滞,笑容勉强,感言简短,旋即被领回台内。全过程也就几分钟吧(向卓别林起立鼓掌据称长达十五分钟),仪式照常进行,那一幕好似没有发生;台上台下的演员以教养和技巧使那几分钟过得尽量合乎礼仪,因为所有人当场目击礼仪发生裂痕,准确地说,未曾起立的来宾履行了另一项“礼仪”:集体的沉默——这位卡赞,今晚他勾起了几代好莱坞影人的政治记忆。
3。 艺术与良心(2)
50年代冷战肇端,美国进入全面清查清洗左翼人士的“麦卡锡时代”。可怜好莱坞年轻演艺家当年实在是奉左倾为时尚而加入共产党,结果纷纷被打入黑名单遭到整肃,重者自杀、疯狂,轻者失业、酗酒、沦落。不少涉案作者日后则改名换姓才能发表作品。当时左倾的卓别林虽未入党,但他是那场著名整肃行动中最著名的受害者,他被时任众议员的尼克松亲自划入驱逐名单,提前结束了他在好莱坞的辉煌事业,回到欧洲。这一去,直到70年代奥斯卡新一代影人发出恳请这才回到美国受奖。
卡赞,一度的共产党员,1952年经联邦众议院“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传唤出庭,供出八名同党得以避祸,日后事业顺遂。另一位同党,当时已经成名的演员伏莱德·格莱夫拒绝合作,从此自影坛销声匿迹。半世纪后,卡赞获奥斯卡“终身成就奖”提名,遭到同行同业的强烈反对,照中国的说法,他是一位“叛徒”,美国人则视之为可耻的“告密者”。然而时过境迁,卡赞影作等身。评选者谓艺术与人应该分开考量才是道理,在一片争议中,终于通过颁奖。是夜,遂有前面提到的一幕。
那些日子,所有好莱坞权贵的长条房车里出现传单:“不起立,不鼓掌。”报章则引述同情卡赞的大演员华伦·比提的话,他说,今天我们在这儿讨论通过还是不通过,因为我们都不必亲身经历那个困难的时代。结果这位好莱坞著名的“花心男子”起立鼓掌,而在他身边的妻子——好不容易将华伦收服为丈夫的著名演员安奈特·贝妮则凛然端坐。在奥斯卡会场外,当天有一百五十人(多为当年受害者家属)持“不要洗白黑名单”标语牌抗议,另有一百五十人站在卡赞一边也加入抗议。场内,成排坐而不起的人士不但坐而不起,并冷眼等待暮年的卡赞是否其言也善、天良未泯,趁这最合适,也是最后的机会,向往事道歉。
没有道歉。他太老了?八十九岁。他分明说,感谢奥斯卡委员会颁奖给他的“勇气”。好几位坐者面色越发峻怒,其中有入围最佳影片的年轻导演。两位司仪都现出难以欢然坦然的神色,斯科塞斯,不知是为此羞惭还是开玩笑(或许两者皆然),索性紧贴卡赞身背后躲藏自己,老人嗄哑地唤道:马丁,你在哪儿?然后将无可奈何、不情不愿的马丁拽回身边。斯特里普四顾坐席毅然起立,然而听完卡赞感言后,她的善良目光一瞬间闪失焦距,泄露内心的失望。但愿我的解读是错了,但事关重大而在大庭广众,迅速的一瞥,意思尽皆收入视线,奇怪,毅然起立者多是中年一辈,默坐抗议的反而都是比较年轻的演员——历史无情人有情,我这才目睹伤害怎样潜越时间。西谚谓:“我们原谅,但不忘记!”我也这才领教西方人执拗的集体记忆。
奥斯卡颁奖典礼上一回类似的场面,大概要算是曾经卡赞调教而后声名鹊起的马龙·白兰度那次著名的行为:事在70年代,他获颁最佳男演员奖,自己不出席,却支使一位印第安籍的青年女子在代他上台领奖时,宣读他的一篇文稿,无情谴责白人在19世纪残酷屠杀灭绝美国中部“伤膝镇”土著印第安人,痛揭美国国家和全体白人的历史伤疤。所有来宾猝不及防,不得不坐听始终,奈何他不得。今世美国芸芸白人众生谁该对祖宗的罪孽负责?好一个白兰度,他为此名上添名,而这名分搅了好莱坞一台大戏。
前后两次,事主事因不同。上次台上给台下出难题,这回是台下不给台上脸面,然而都在颁奖大典当场“发难”,都是为了与在场来宾其实无关的陈年宿怨:今晚所有以沉默表态的演艺人士不曾身受麦卡锡时代之害,当年,他们之中有半数尚未出生。半个世纪过去,此人此事与他们何干?他们对那段历史岂能感同身受,而曾经感同身受的那一代人十九早已退出历史,在座的晚生实在与卡赞无冤无仇,今晚他们坐在这里只因是大牌明星,身价千万盛装华服争奇斗艳,忽然,他们板起脸来逞示自?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