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入桃花源》第49章


出悲剧人物形象的实质吧,令到我不免再次为之嘘唏心痛了。
文中描述子君的心理活动很少,我们只能从涓生的想象中来寻找她的影子,但她的形象却是鲜明无比的。尤其是于她的死对涓生全部的爱更是做了一个永恒,“子君总不会再来的了……她的命运已经决定她在我所给与的真实的——无爱的人间死灭了!”而这种美好东西的毁灭,才更激起读者随之而来的悲情意识,也许这正是揭示出悲剧人物形象的实质吧,令到我不免再次为之嘘唏心痛了。
总之,《伤逝》中子君是个悲剧性的人物,她对爱情的盲目纯真一开始就奠定了她的悲剧色彩。涓生的“无爱之爱”的伤逝虽说是以忏悔的形式写的,但是,涓生真的觉得自己错了吗?“我已经记不清那时怎样地将我的纯真热烈的爱表示给她。岂但现在,那时的事后便已模糊,夜间回想,早已剩下了一些断片子;同居以后的一两个月,便连这些片断也化作无可追踪的梦影……”这是什么样的忏悔??或者说涓生对于这份感情连留恋的影子都难以追寻。假使子君没有死,这份感情是否还像现在涓生所祈祷的那样会重来??
涓生与子君的爱情悲剧,更让我们看到了爱情底下的更多内幕,贫贱夫妻百事哀,谁对谁错世说纷纭,希望伤逝能给我们带来对爱情更多的思考!”又起了一个催化剂的作用,加深加快了她的悲剧化进程。但我们应该值得借鉴的是,既不能象子君那样爱得失去了自我个性,也不能象涓生那样轻率地开始。还是那句老话:没有足够的水,就不要走进罗布泊。经济不独立,爱情也无法常存。
快乐就是独立。经济不独立的人就不可能快乐,他必须依附别人才能活下去,这种情况下他怎么可能快乐呢?不仅如此,思想不独立的人也一样难以快乐,他永远是人云亦云,这一点我们在“坚持个性”一节中细说。
第十章 快乐的真正含义 第五十一节 坚持个性
胡适不仅是新文化运动的开创者,更是人们眼中的自由主义斗士。即使是对被ruanjin的封建diwang,也能报以人文关怀。胡适对已经退位十年有余的溥仪不卑不亢,与皇帝之间相敬如宾,“他称我为先生,我叫他皇上”。即使卷入舆论的漩涡,他也能风骨犹存,为了自己的mingzhu自由,甚至不惜以身试险去劝说袁世凯、吴佩孚、段祺瑞等多名军阀。在人们狂热的打倒一切的geming旋风中,依然能保持自己的理性思维,并提出“多研究问题,少谈些主义。”胡适的一生是不卑不亢,不向权贵低头的一生,正如他的老师,哲学家杜威一样,是一个比较倾向于自由派的教育家,不希望向权威低头的斗士。尤其是在1960年,蒋介石准备再次当选总统之时,胡适挺身谏言,劝说蒋介石放弃权利,不要参加选举;并提议用不记名的投票方式选举出新的总统。当然这些话语,却不为蒋介石所接受。然而胡适就是胡适,永远笑呵呵地向人们阐述他的mingzhu、自由和他心中的理想社会。
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之一、中国自由主义的先驱。胡适生于1891年,安徽人,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1915年师从哲学家杜威,接受了实用主义。回国后任北京大学教授,加入《新青年》编辑部,撰文反对封建主义,宣扬个性自由、*和科学,积极提倡“文学改良”和白话文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人物。为了推行白话文学,胡适不顾大多数人的反对,特立独行,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并积极实践白话诗,写得《尝试集》虽没有多大的文学性,但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不仅如此,胡适还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写白话独幕剧《终身大事》,他的小说《一个问题》开启了中国现代小说的第一个流派“问题小说”,胡适还是新红学派——考据派的创始人。
胡适的妻子是江冬秀,这是父母包办的,在当时自由恋爱风气正浓时他本可以毁除婚约,但胡适没有这样做,他说:“假如我那时忍心毁约,使这几个人终身痛苦,我良心上的责备,必然比什么痛苦都难受。”不过,胡适曾与美国的韦莲司相恋过,后来在杭州又与他的表妹曹佩声爱得死去活来,过了段“烟霞山月的神仙生活”。
1962年,胡适因心脏病突发而死。唐德刚先生在《胡适杂忆》一书中给胡适相当高的评价:“胡适之先生的了不起之处,便是他原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开山宗师,但是经过五十年之考验,他既未流于偏激,亦未落伍。始终一贯地保持了他那不偏不倚的中流砥柱的地位。开风气之先,据杏坛之首;实事求是,表率群伦,把我们古老的文明,导向现代化之路。熟读近百年中国文化史,群贤互比,我还是觉得胡老师是当代第一人!”
快乐就是坚持个性。坚持个性的人才有可能过得快乐,胡适就是这样的人,无论做人做学问,他都是一个坚持个性的人。胡适曾在《略谈人生观》一文中讲到,他对人生快乐的理解。我摘录如下:
每个人可以说都有一个〃人生观〃,我是以先几十年的经验,提供几点意见,供大家思索参考。
很多人认为个人主义是洪水猛兽,是可怕的,但我所说的是个平平常常,健全而无害的。干干脆脆的一个个人主义的出发点,不是来自西洋,也不是完全中国的。中国思想上具有健全的个人主义思想,可以与西洋思想互相印证。王安石是个一生自己刻苦,而替国家谋安全之道,为人民谋福利的人,当为非个人主义者。但从他的诗文可以找出他个人主义的人生观,为己的人生观。因为他曾将古代极端为我的杨朱与提倡兼爱的墨子相比。在文章中说〃为己是学者之本也,为人是学者之末也。学者之事必先为己为我,其为己有余,则天下事可以为人,不可不为人。〃
这就是说,一个人在最初的时候应该为自己,在为自己有余的时候,就该为别人,而且不可不为别人。
十九世纪的易卜生,他晚年曾给一位年轻的朋友写信说:〃最期望于你的只有一句话,希望你能做到真正的、纯粹的为我主义,要你有时觉得天下事只有自己最重要,别人不足想,你要想有益于社会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你自己这块材料铸成器。〃
另外一部自由主义的名著《自由论》,有一章〃个性〃,也一再的讲人最可贵的是个人的个性,这些话,便是最健全的个人主义。一个人应该把自己培养成器,使自己有了足够的知识、能力与感情之后,才能再去为别人。
孔子的门人子路,有一天问孔子说:〃怎样才能做成一个君子?〃孔子回答说:〃修己以敬〃。这句话的意思,也就是要把自己慎重的培养、训练、教育好的意思。〃敬〃在古文解释为慎重。子路又说,这样够了吗?孔子回答说:〃修己以安人〃。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先把自己培养、训练、教育好了,再为别人。子路又问,这样够了吗?孔子回答说:〃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培养、训练、教育好了自己,再去为百姓,培养好了自己再去为百姓,就是圣人如尧舜,也很不易做到。孔子这一席话,也是以个人主义为起点的。自此可见,从十九世纪到现在,从现在回到孔子时代,差不多都是以修身为本。修身就是把自己训练、培养、教育好。因此个人主义并不是可怕的,尤其是年轻人确立一个人生观,更是需要慎重的把自己这块材料培养、训练、教育成器。
我认为最值得与年轻人谈的便是知识的快乐。一个人怎样能使生活快乐。人生是为追求幸福与快乐的,《美国独立宣言》中曾提及三种东西,即就是(1)生命,(2)自由,(3)追求幸福。但是人类追求的快乐范围很广,例如财富、婚姻、事业、工作等等。但是一个人的快乐,是有粗有细的,我在幼年的时候不用说,但自从有知以来,就认为,人生的快乐,就是知识的快乐,做研究的快乐,找真理的快乐,求证据的快乐。从求知识的欲望与方法中深深体会到人生是有限,知识是无穷的,以有限的人生,去深求无穷的知识,实在是非常快乐的。
二千年前有一位政治家问孔子门人子路说,你的老师是怎样的人,子路不答。后来孔子知道了,说:〃你为什么不告诉他,你的老师‘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从孔子这句话,可以体会到知识的乐趣。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在澡堂洗澡时,想出了如何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