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解读》第37章


无论怎样,路仍然朝前走。放眼望去可能是一座座的高山,但跨过山头,你也会发现泉水淙淙,鲜花萦绕的休憩之地。
坦途在前,人不应当为了一点小障碍而不走路。只要走在脚下,那便是路。
【国学故事】
啮雪:“啮雪”自于《汉书·苏武传》,人们用来表示坚贞不屈。
苏武是西汉时期著名的使者。西汉时期,北方的少数民族不断地侵扰边关,汉武帝派苏武出使匈奴,苏武一行人抵达匈奴后,被匈奴单于扣留下来,单于让汉朝叛臣卫律前来劝降,苏武至死不从。单于见劝降不成,就把苏武囚禁在地窖里,不给苏武吃喝,借此消磨苏武的意志。当时大雪封山,苏武饥渴难耐,只好口吃雪块,吞咽毡毛。即使这样,苏武也不向单于屈服,最后被流放到北海荒无人烟的地方长达19年之后,才获释回汉。
【相关阅读】
高阳《胡雪岩》;塞万提斯《堂·吉诃德》
4、《行露》: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原文】
行露
厌浥行露(1),岂不夙夜(2)?谓行多露(3)。
谁谓雀无角(4)?何以穿我屋?谁谓女无家(5)?何以速我狱(6)?虽速我狱,室家不足(7)!
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8)?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讼?虽速我讼,亦不女从。
【注释】
①厌浥(yè yì):潮湿的样子。行(háng):道路。行露:道路上有露水。
②夙夜:这里指早夜,即天没亮的时候。
③谓:同“畏”,畏惧。
④角:啄,嘴。
⑤女:同“汝”,你。无家:没有家室。这里指尚未婚配。
⑥速:招致。狱:诉讼,打官司。
⑦室家不足:要求结婚的理由不充足。
⑧墉:墙,墙壁。
【经典原意】
潮湿的路上露水很多,难道不想尽早赶路?只怕路上露水太多。
谁说鸟雀没有嘴?为什么啄穿我的屋?谁说你还没成家?凭什么要把我送进监狱?即使把我送进监狱,你也没资格娶我。
谁说老鼠没有牙? 为什么穿透我的墙? 谁说你还没成家? 凭什么让我吃官司?即使让我吃官司,我也决不顺从你。
【当代阐释】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面对痛苦,隐忍苟活称为懦夫,笑看烟云称为旷达,因为主观自己的悲伤只会更加悲伤,旁观自己的悲伤则可以解脱,继续前行。
还有一类,鲁迅称之为“猛士”,“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他们在困难痛苦面前勇往直前,不畏惧,不退缩,迎面而上,用自己的反抗剥去困难的防护,历经千辛万苦也要让其萎顿、消亡。
《行露》便是一首这样的诗。
面对强权的婚姻,她选择说“不”;对于强权的逼迫,她同样说“不”。
她用坚定的语气捍卫了自己的尊严。抱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勇气去面对压迫,凶猛的狮子也会犹豫一下。只要去争取,她就有可能争取到自己的希望。即使是以卵击石,也绝不让困难战胜自己。战场上最可怕的士兵不是武装到牙齿的士兵,而是抱着必死之心的士兵。
面对荆棘丛生,只要有勇气,有毅力,就能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
当然,并不是说所有的困难挫折我们都要以抗争的姿态去面对。不能屈服的,咬紧牙关也要坚持;对于可以绕过的,不妨旷达一次。
人生如河流,有曲有直。有时需要千回百转,绕过一座座大山;有时用肆虐狂暴的力量扫平前行的障碍,哪怕是坚如磐石,也要水滴石穿,一点点瓦解对方。最终安静地回归大海。
【国学故事】
铁杵磨针:李白小时候,学习不认真,还没有完成学业就跑了。半路上,他遇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坐在小河边,用劲磨一根碗口粗细的铁棒。他很奇怪,就走上去问:〃老婆婆,你这是在干什么呢?〃老婆婆把脸上的汗水擦了擦,说:〃我想把它磨成一根绣花针。〃李白感到很好笑,说:〃这么粗一根铁棒,你哪年哪月才能把它磨成一枚针呢?〃老婆婆信心十足地说:〃只要功夫到家了,自然就可以成功了。〃 李白听后,非常感动。于是,他马上回去继续学习,终于完成了学业,成了有名的大诗人。
【文化常识】
六部:汉光武帝刘秀在尚书台设六曹尚书,为六部前身,唐朝时正式定为吏部(掌官职任免升调等)、户部(掌土地税收户口等)、礼部(掌典礼科举学校等)、刑部(掌司法刑狱案件等)、兵部(掌军事军队边防等)、工部(掌工程营造水利等)等“六部”。另外还有“三省”指中书省(主要负责秉承皇帝旨意起草诏敕)、门下省(主要负责纠核朝臣奏章,复审中书诏敕等)、尚书省(尚书省设在宫外,总领六部),合称“三省六部制”。
【相关阅读】
关汉卿《窦娥冤》;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施怎样炼成的》
八、百岁之后,归于其居——死亡的超越
导读: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
与爱情一样,生死母题给世人留下了一个千古难解的谜。
我们在这个谜中拷问着自己,观察着前人,试图在自己的人生中能跳出自然的束缚,不用再为生死问题忧愁终日。杞人忧天,天永远不会塌下来;忧虑死亡,而死亡早晚会来临。
我们该如何面对生生死死?古人也如此追问。
首先人们会面对他人的死亡。《黄鸟》的写作背景是秦穆公死时,以大量的活人殉葬,国人们看到三位人中之杰的俊逸良人也被殉葬,哀悼万分,写下此诗。诗中用虔诚的赞美之词形容了三位良人的才能,然而害怕孤单的秦穆公让他们殉葬了。人们痛惜人才的白白死亡,甚至愿意用一百个人去交换他们一个。不可否认,对人才我们应当体现出我们特别的尊重和崇敬。但在死亡面前,人的生命有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因为那座坟墓里除了躺着秦穆公的尸体外,除了三位良人的尸体外,还埋葬着一百七十七个无辜平民的灵魂。诗人不去关注,因为在他们眼里,平民的生命根本比不上三位良人的生命。我们不禁要出离地愤怒,为什么秦穆公殉葬,三位良人不应当死,而那一百多人的生命却可以白白消逝?
其次人们会面对亲人的死亡。新生命的成长的路上,总是伴随着亲人的不断离去。一身白衣,家中的亲人离去了,新土堆起的坟茔上没有一颗小草。《素冠》中的人儿,身体消瘦,面容憔悴,亲人离去的打击仍在他脸上挂着几颗泪珠。他肝肠寸断,痛不欲生,甚至要陪亲人同赴黄泉。“死者长已矣,生者尚悲歌”,这恸哭的声音不知还要多长时间才能结束。大自然正在告诉他死亡的秘密,只是,他现在仍没有心情去听。
再次人们会面对妻儿的去世。《葛生》,一位丈夫送给妻子的悼亡歌。他看到葛藤缠绕覆盖在荆树上,想到以前夫妻之间的缠缠绵绵,恩恩爱爱。而现实却是
蔹草蔓延在坟地上,妻子早已亡去多日。凄凉悲苦的他面对空荡荡的屋子,内心的孤独如大雾般弥漫开来。沉重的一声叹息,在屋内不停地回放,谁能陪伴他度过一个个漫长的夜晚。“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他希望死后能够与妻子同处一穴,再续前缘。《绿衣》,一位丈夫睹物思人后的悲歌。看到那浅绿色的衣服,诗人想起了自己的亡妻。长久的恩爱面对死亡的阻隔变成无穷无尽的痛苦思念和凄苦。看到妻子在夜晚辛辛苦苦织起来的丝,“丝”念的刻骨让诗人永远无法忘记妻子。妻子就如同这些丝线,缠绵在内心深处,牢牢系在心里。
人生漫漫,就这样一路送走他人,送走父母亲人,送走妻子,最终迎来自己的死亡。花开花落,一切都无法避免。大自然也将死亡的秘密隐藏在这一步一步的生死离别中。
1、《葛生》:死者长已矣,生者尚悲歌
【原文】
葛生
葛生蒙楚(1),蔹蔓于野(2)。予美亡此, 谁与独处(3)?
葛生蒙棘,蔹蔓于域(4)。予美亡此,谁与独息?
角枕粲兮,锦衾烂兮(5)。予美亡此,谁与独旦(6)?
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于其居(7)。
冬之夜,夏之日。百岁之后,归于其室(8)。
【注释】
① 蒙:缠绕,覆盖。楚:荆条。
② 蔹(liǎn):草名,即白蔹。蔓:蔓延。
③ 予美:我爱的人。亡:无。
④ 棘:枣。域:坟地。
⑤ 角枕:用兽角装饰的枕头,为死者用。粲: 色彩鲜明。锦衾:锦锻褥子,裹尸用。烂:色彩鲜明。
⑥ 独旦:独自到天亮。
⑦ 居:指坟墓。
⑧ 室:?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