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皇后传》第129章


证人的来路。
两年前,暗卫和大理寺同时查这桩案子,出动无数的人马,将祁州城翻了个遍,没有捉到一丝一毫的证据,也没有任何一人出来指证。现在倒好,隔了两年光景,凭空冒出来个人,还信誓旦旦,岂不令人生疑?若能从此人下手,说不定有些突破,能探出幕后黑手。
已经三更了,孝瑜没有任何睡意,他心里有些不安,可也有股骚动。好像这天下就是握在他手中的棋子,不管是明面还是暗地,他将要与那人交锋,生死搏杀一回。
念及此处,他体内那道热血勃发奔涌,肆意燃烧起来,他浑身都像要沸腾了般,那股激情遏制不住,他急需宣泄,急需找人倾诉。
孝瑜独自踱步到了个偏僻后院,偌大的院中,只有一株冬日凋零的桃树,没了枝叶,只剩枝桠,还是阿茹种下的。她说怀念西姜的桃子,所以他千方百计找来了一棵,让她亲手种下,只待来年能吃上。
可惜,她一直没尝上,而阿茹也就一直长眠在这株树下。
当年,阿茹自愿求死,孝瑜虽心痛与不舍,但亦咬牙将她交给了皇帝。没过多久,皇帝果然下旨杀了这些魏子啸的余孽。
孝瑜买通了个行刑人,才替阿茹收了尸,将她化成灰,永远长眠在自己身旁……
他轻轻抚上漆黑的树干,怔怔看着,宛如就能看到那个俏生生的女子站在他面前,就算过去十几载年华,她的一颦一笑,还是那样的鲜活。
孝瑜亦笑,他轻声问道:“阿茹,你在那儿,还好吗?会不会想到我?”回应他的,只有冬日呼啸而过的北风,陪着他的,亦只有这清冷又寂静的深夜。
人这一辈子有很多生不由己,就像他心有不甘,可是不得不低头,但他不想认命。
翌日,众大臣在承天门外候着上早朝,结果还是那位平公公出来,他抱歉道:“皇上身子欠安,今儿个不听朝,诸位大人请回吧。”自去年皇帝在崇文大殿咳过血后,这早朝就开始三天两头的断了,也不知何时是个头。
众人愁容满面,内心惶惶,唉声叹气不止,有些人已经想到了先帝,当年也是这副样子,可现在的皇帝比之先帝还是要年轻些,怎么就……
孝瑜原本想进宫探探消息,可想到躺在书房里的那堆密报,他心里就格外沉重和烦闷,急需找人聊聊,于是坐了轿子,往安国公府上去。
原先还避嫌些,自从庞阙辞官没了军权,而暗卫又到他手中,孝瑜便光明正大地去了,只是不敢过从甚密。
季堂将客人迎进自己那座僻静的书房内,院内那道清流汩汩不止,而房里的熏香一如往昔,似乎什么都没变。
孝瑜也不绕圈子,直接开门见山地提了那两桩案子的事,又说出昨日夜里的种种疑惑,然后才问:“国公,你怎么看?”
季堂慢慢呷了口茶,脑中已经有所思量,应道:“王爷,依我浅见,皇帝有可能是在试探你。因为他吃不准到底是谁,所以才大费周章,绕此一大圈。”
“皇帝心思细密,他如今只怕谁都不信,若当初这案子交给大理寺办,张世信此人本就极为滑头,皇上拿不定张世信是否忠于他,是否会再查到王爷后,来先和王爷通气。所以,皇帝倒不如将案子直接交给王爷,只为看王爷如何应对。”
季堂不由啧啧感慨:“皇上这步走了个好棋,若王爷如实禀报,那皇上就能凭此种种证据,光明正大的处置王爷了,若王爷不报,那皇上心里也就证实疑惑了。我只是好奇,没了暗卫,谁在替皇帝偷偷办这些。”
思及此处,季堂连忙又问:“王爷,京中的暗卫可有何异动上报?”
孝瑜摇头苦笑:“既是皇上发话,那些暗卫自然都被调出去查这两桩案子了,哪儿还有空顾得上京里。”
季堂轻叩案几:“皇上又走了步妙棋啊。”话到这儿,他就懒得再说了,皇帝心计有多深,他是猜不透了。
孝瑜长长叹道:“归根到底,死士这步棋真是走岔了,无端端给了他个警醒,以他谨小慎微的性子,必然是要怀疑的。”
“王爷得到的,也不少啊。”季堂挑眉浅笑,历数道:“将我的徒弟连累了,清去个皇帝的重要心腹,又除去太子,引得朝堂震荡,还收拢了大殿下,让他愿意与你结盟,私下一道对付皇帝……”
孝瑜听他此言,心下稍宽,不由微微一笑,很是满意,这些年,他确实除去皇帝的不少心腹,如谢尘非,也如文笔,都是些手握兵权之人。可回到今日的话题上,孝瑜问:“国公,这两桩案子,你觉着本王该如何办?”
“于此事上,王爷照实禀报即可,既然这些证据都是假的,那肯定不会滴水不漏,王爷必然可以找到破绽,待找到后,旁敲侧击提醒皇帝,大家心知肚明就可。说不定,皇帝见王爷如实禀报了,还会消去些疑云,对王爷更加看重,岂不方便行事?”
“依国公所言,这回是要本王示弱?”孝瑜问道。按着他的意思,既然皇帝对他起疑了,那他一刻都等不下去,直接来场宫变了事。
季堂点头,分析道:“虽然宫中禁军首领大多已和王爷交好,但人心难测,尤其鲁湘桐,此人对皇帝极为忠心,王爷若贸然行动,也只怕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顿了顿,他又道:“宫中传来消息,皇帝身子是一日不如一日。这些年,王爷已经借机在朝中培植出不少势力,若再撑个几年,也就能名正言顺地成事了,何须大动干戈?总是名不正言不顺啊!”
季堂话中似有不忍,其实,这天下归根到底还是姓林,于他有何干,无非是孝瑜待他亲厚,而皇帝与他有夺妻之恨罢了。
末了,季堂长长一叹:“只盼王爷到时能对临夏他们孤儿寡母几个,手下留情些。”自从他帮礼亲王出谋划策起,最对不起的,就是临夏,而最担心的,还是她。
孝瑜拱手道:“国公请放心,本王只恨皇帝一人,皇嫂待我亲如兄弟,我必然不会戕害于她。”
那两桩案子,孝瑜真如季堂所言,派人加紧去查文笔案子的证人,果真是百密必有一疏,还真就找出个极小的破绽,他也不再查了,只派人故意去祁州府尹陈有为那儿提了一句。
到这时,孝瑜才写了道奏折,呈上去给皇帝。
长青将他的奏折搁了下来,而孝瑜仍是每日里汇报案子的进展,哪怕那些查到的东西对自己再为不利,也是通通递进宫里去,以显示自己的忠诚。
那帮暗卫丢在外面,实在是查无可查时,皇帝也就宣孝瑜进了宫,此时已经到了景祐二十五年的初夏时节。
两仪殿内,长青还是斜靠在软榻上,只是面容更为消瘦,容颜越发清减,他素来畏热,往常这个时候,肯定是已经换上单薄的绸衫,可如今,长青还是穿着一袭略微厚实的长袍,身子似乎越发不济了。
这情形,孝瑜看在眼里,心里就有了数,只不知道皇帝还能撑几个时日,他心里既觉得欢喜,又觉得难受,说实话,皇帝后来对他还是不错。
长青手里拿着两纸奏折,一份就是孝瑜去年冬日上奏的,另一份则是前些日子祁州府尹陈有为递上来的,说得正是礼亲王府的管事受人诬陷,无端端背了个杀人灭口的罪名,连累到礼亲王。
长青随手翻了翻,又递给孝瑜,问道:“五弟,你怎么看?”
孝瑜早就想好了说辞,此刻毫不犹豫地答道:“臣弟不敢隐瞒,所有事情已全部禀报给圣上,只盼圣上明察,臣弟冤枉。”
“这桩文笔的案子,幸亏陈大人查明,还给王府一个清白,亦还给臣弟一个清白。而太子遇刺案,就算给臣弟十个胆子,也做不出此种丧心病狂之举。”说到此,他又是正色一拜,声音朗朗,很是无辜。
孝瑜故作不知皇帝的阴谋,复又振振有词道:“圣上,暗卫们已经发现些新线索,所有这些有可能都是假的,请圣上再给臣弟些时日,臣弟必然能揪出幕后黑手……”
其实这是他自己瞎编的,孝瑜赌得不过是皇帝也怕露馅,毕竟伪证太多,谁能保证万无一失呢?若是传了出去,就变成皇帝陷害忠良,那便对他更为有利了。
长青单手支头,轻轻揉按着太阳穴,过了半晌,他叹道:“朕明白五弟的忠心,你先退下吧,朕想静一静。”
孝瑜暗舒一口气,复又叩首一拜,才悄悄退了出去。
待室内完全安静下来,长青方阖上眼睑,心思缓缓平复,这种博弈,让他觉得累,可他不能不撑着。
这番交谈之下,长青已经能确定孝瑜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