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沉》第79章


的区别,我劝你最好别干这个事。”
何文涛好像还一时不能接受石天然的阻挡,他幽幽地说:“绝对不像你说的那么堕落,再说,我们的目的不就是为了赚钱吗?”
石天然说:“其实你未必能赚到多少钱,你想过没有,这可能是一个最赚不到钱的策划。”
何文涛望着他,眼睛里流露出的自然全是为什么?
石天然说:“我先不说封面美女的成分,那些上封面的电影明星、歌星是根本不可能参加这种活动的。离开他们,我们的封面美女比赛肯定大打折扣。这个难题不说,我们只说组织单位,这个策划虽然是由我们发起,但我们毕竟不是摄影的业务单位,所以这样策划起来自然是名不正、言不顺,因此,你必须拉进很多摄影单位来协办。只要是参加协助的单位,肯定都是嗷嗷待哺者,那么多张得像小瓢一样的嘴,就是赞助商给的钱再多,一旦分起来肯定就是僧多粥少,你干这么一场轰轰烈烈的大事,招摇得就像公开开窑子店一样,最后却仅仅拿到那么几万块钱,你自己都觉得没法交代。”
何文涛听了,觉得也是这个理儿。协办单位是不能太多,即使参加,也应该是那些有头有脸的单位。第一条也很重要,上封面的明星如果请不到,剩下的虽不能说是歪瓜裂枣,但至少大打折扣而失去光彩。再说,你真是让明星上阵,你怎么给他们评出个三六九等?其实这是自己给自己出难题。
何文涛的创意被否了,他感到很泄气:自己平时给人的感觉虽称得上精明,但总是有懈可击,精明只精明到表面,小的事情还能操纵一下,一旦遇到筹划大事,就漏洞百出、力不从心。想想这真是他的致命之处。现在他甚至感到辞职有些轻率,头脑一热就单干,看来这单干怎么也不如跟着组织干那么轻松。尽管跟组织干拿不到多少钱,但也不用操那么多心啊,这就是说,跟组织虽然吃不饱,但也饿不死。
创意被石天然这么一否定,何文涛真的很失落,但开弓没有回头箭,既然破釜沉舟走了这条路,他怎么都得干下去,毕竟,他脑子里装的还不仅仅是一条“美女计”,他还有他的“政治计”,于是,他说了自己的第二条想法。石天然听后,当即就说:“这个主意不错,肯定能赚钱。”
《浮沉》第十九章
70
何文涛策划的是“迎香港回归”书画艺术大赛。他首先设置了奖金数目:
一等奖:一万元人民币。
二等奖:五千元人民币。
三等奖:二千元人民币。
何文涛知道,像这种书画型的艺术大赛,若是想让企业为你投钱赞助,相对是比较困难的。怎么办呢?只有羊毛出在羊身上。最好的办法就让参赛选手自己出参赛费。
何文涛算过一笔张:如果每个参赛选手出30元人民币,估计全国的参赛选手能写能画的加上滥竽充数的,怎么也得有10万人,这样,就一下子净赚了300万人民币。300万人民币是个什么概念,肯定是几提包也装不完的钱。这足以打点评委、记者和发奖金。但何文涛说,这还不是大钱,大钱还在后面。因为现在这个时代,是人们迷信字画的时代。待这些字画到位之后,只要略作装裱,在金都和其他省市进行一次巡回展出,他们所收入的门票就不仅仅是300万元,至少,这份门票保守地估计,也应该达到500万。
何文涛说,这还不能算大钱,大钱还在后面。他说老石你想过没有,像这种称之为全国性的大展,又是香港回归的主题,从政治上说,这也是雪洗中华民族百年耻辱的大事,哪个书画家不会表达出强烈的爱国热情。所以,这策划的政治题目只要一到位,很多社会名流都会参加。只要他们的作品一到来,我们这次展览无疑就是验收钞票了。目前,光泰斗级的书画家就不止三五十人,这些人的作品如果以价计,恐怕500万都打不住。这钱不是挣得老了去啦?另外,名人效应只是一个方面,我中华民族大家庭历来是藏龙卧虎之地,这也就是所谓的“高手在民间”。谁能敢说当今中国没有类似于毕加索、凡?高那样的怪才,这次大赛要是蹿出一两匹黑马,那还不震惊世界画坛,那这次书画大赛的分量就难以估量了。
何文涛的策划真是让石天然听得十分振奋。这小子看来现在真是动脑子想问题,开始琢磨事情了。石天然等着何文涛说下文,但何文涛却没有了下文,他说他讲完了。
石天然却意犹未尽。他模仿着何文涛的口气说:“但是,这还不是大钱,大钱还在后面!”
何文涛想不出后面还有什么大钱,石天然从容地给他来了一个锦上添花:“在这次大赛活动结束的时候,我们还可以举行一次大型的拍卖活动。作品一旦入拍卖场,人们往往因为激情而失去理智。那个时候,所有作品的总值达到九位数字恐怕不会是天方夜谭吧。”
何文涛没想到石天然替他多想了一步,就将赚钱的目标盯到了“亿”这个价位上。这就是说,刨掉缴税和其他花消,最后净赚几千万应该是不成问题的。何文涛十分佩服石天然的计高一筹。但他也知道,策划归策划,策划只是纸上谈兵,要是真正实施起来,那是非常困难的。
比如说,像这种牵涉到政治意义的策划,假如没有政府有关部门的参与,就显得名不正言不顺。名不正言不顺,操作起来可能就很困难。相反,如果名正言顺,则会很有号召力,因为中国人就吃名正言顺这一套。
石天然能理解何文涛的想法,但他觉得,拉不拉政府单位出面都可以。政府出面即官方办理虽有他的可信度,但也会人为的制造麻烦。原因是,政府部门的人在办事的时候大都比较严谨,他们面对一件有利可图的事情,并非是得钱就什么也不顾。往往,他们考虑的是政治利益。尤其是涉及到香港刚刚回归这样的大事,有些政策还不明朗,政府部门的官员往往在办这些事情的时候,会慎之又慎,到时候他们缩手缩脚不说,甚至还会将此次活动当作问题提出,恐怕你再去策划着往下走,就很困难了;如果绕开政府部门直接在民间策划这次活动,可能事情就简单多了。即使出了什么纰漏,被什么人提出质疑,最多也不过算是民间为庆祝香港回归所表现的爱国热情而已。考虑到这一步,石天然就决定不在文化部找人,尽管他在文化部也有朋友。
何文涛说:“这个思路不能说没有道理,但我们毕竟要找一批书画界的大师撑着门面。如果他们不出面,我们这次的活动分量就轻了。但我一直就想不出,怎么能让他们出山。”
石天然觉得这并不是什么难事。像这些有名望的人,参加民间一些有影响的活动,一般情况下是相互观望的。只要张老请到了,王老也就好请了,李老、赵老到时自然也就不在话下。关键是,请他们的时候,到底最先抬出谁的名字,这个人必须是泰斗级有影响的人物。
石天然突然想到一个人来。这个人在文化艺术界应该是最有影响的人物了,他是专门研究中国四大文学名著的。除了是文学批评家,他中年时期还写过许多颇有影响的小说,当然是当今很有影响的文学家。花甲之年的时候,他突然拿起画笔作画,没想到任意点厾就震惊了世界画坛,他的画在民间炒作没有少于100万的。到了70岁的时候,他又突然爱上书法,没想到他这一书就让许多书法大师汗颜,他的名字从此排在了书画界的前面。在中国,没有几个人敢并列称为书画艺术家的。书法就是书法,画就是画。但他却是个例外,不仅是书画艺术家,还是文学家,批评家。
何文涛一听,眼珠子都亮了。这个人他当然知道,在中国知识分子当中,他的名字可以说是如雷贯耳。除了他的作品之外,关键是他有一个让任何一位画家和书法家不敢效仿的故事:他听说他的书画作品被人买去送给上司跑官要官后,他一气之下封了自己的笔。现在他在家除了看看书,写写随笔散文,是一幅画不画,一个毛笔字也不写了。
何文涛有些不相信这样的泰斗石天然能请过来,而且还是帮他们挑头。
石天然说:“可能不可能咱们试试再说吧。我有一种直觉,他会对咱们的要求破个例。”
石天然猜得没错,封笔多年的大师果然给这次活动题了字,当石天然周一上班将大师的字拿出来的时候,他们副刊部的人全都围在了会议室里歪着头观看,大家都想不出他们的主编和大师是什么交情,用什么本事就把大师的字弄到了手?
石天然今天也?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