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暮》第20章


我想那个季节是夏末秋初,我仰着头,从他的下额看上去,金色的夕阳的光芒从树叶的缝隙漏下来,挂在他的睫毛上,落在他的眼睛里。
以后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不断回想起那个金色的下午。我想念他说笑的样子。我早已不是小孩子,我很清楚自己怎么了。
我在日记写:李柏仪,你爱上他了。

我跟着他走进酒店的西餐厅。这辈子我没什么机会踏足过高级餐厅,但他显然是来惯了,走进这间餐厅就像进入自家的客厅一样自在随意。
上一世我是称霸一方的军阀之女,他则是落魄学者的儿子;这一世我们的身份截然相反。他现在看上去非富则贵,而我成了现在的模样,留着半长不长的头发,挎着一只装满资料和笔记的大包,因为熬了通宵画图的缘故,看上去一定苍白惨淡。
这家法式西餐厅装饰优雅,格调浪漫;环顾四周,绚丽的彩绘天花板,缤纷的绘图玻璃窗,姿态优雅的镀铜雕塑,年代久远的巴黎写真壁画,洋溢着十八世纪风情的同时又显示出 神秘的高贵气质。
片刻后侍者送来早餐,我没有什么胃口,但还是喝了一口牛奶,才开口:“我没想到你居然还能认出我。”
他看我,亮光在他眼底一闪而过:“我也没想到。但是你认出我了。你这么年轻,又随身带着书,还在念大学?”
“恩,”我点头:“我在北华大学念大三,建筑系。”
他挑眉,没有任何意外,看上去相当愉快:“我也是华北大学毕业的,我们跟这所大学真有缘份,两世都是它。无巧不成书这句话的确是有道理的。”
我也觉得好笑,托起腮慢悠悠地说:“如果把我们的人生写成剧本,拍成电视一定很精彩。”
“精彩?这我就不知道了,”他对我从容一笑,“坦诚的讲,除了跟你有关的事情,别的我都想不起来了。曾经做过了什么,曾经追求过什么,都记不住了。”
他笑起来眼角有了细密的纹路,虽然浅,但也是年龄的标记了。我面前的这个他,看起来虽然有着惊人的魅力,可到底不是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我应该想到的,'奇+书+网'他和上一世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人,很难从再从那相似的眉宇间看出那曾经有过的激情与奋发昂扬。
我顿一顿,说,“不记得也没什么奇怪,毕竟是那么久远的事情了。”
他含笑表示赞同,礼貌的问我:“你如果有空的话,给我讲讲以前的事情?当然,如果早上你没有事情要做的话。”
不可能没事。期末考试临近,我还有许多功课需要复习。我揉了揉眼睛,竭力让自己看起来有精神一点:“当然有空。你愿意听,我就讲一讲。”
“洗耳恭听。”
“你也学过历史,也知道二十世纪初期中国应该是什么样子,民族陷于水火,人民朝不保夕,举目望去,诺大一个国家竟然满目疮痍,”我说,“这些我们都知道,可书中文字说的再好再详尽,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到底不明白,没办法想象。政界军界动荡不休,新旧思潮不停交战,这边嚷嚷着要运动要革命,那边却又尊孔要复古恢复帝制,你能想象吗,整个社会就像一锅煮开的颜料,一切都乱套了。”
他凝神听着。
“那时候的你是青年学生领袖,你们那一批人,开始自己写文章编报纸,分析世事,又把一些好的外国作品介绍给大家,我记得那份报纸叫《青年一代》,发刊语是你写的,当时真是名噪一时。我现在都还能完全背诵,”我迫切地看着他,“你还记得么?”
他的表情与其说是迷惑,不如说是惊奇。他摇了摇头。

“当此时,吾不知国家为何,不知社会为何……立国之基础,乃民众也;民众之新希望,社会问题之解决,则在吾国青年一代。人类之幸福,吾国之文明,岂能败坏于宵小之手!试观今日之世界,竟是谁家之天下!”
声音清亮有力,我入迷的听着,忍不住鼓掌起来。空寂的教室里只有我们两人,掌声似乎都有了回音。
站在讲台之上的慎为侧过脸来问我,神情有点忐忑:“怎么样?”
我自然赞美:“你写得真是无可挑剔,这篇发刊词有理有据,读起来琅琅上口,一定能吸引很多学生。”
慎为摇摇头,专心看着稿子,近乎自语:“这这一段还是不好,不能打动人。我今天晚上再改一改,明天发排吧。”
慎为这个人坚持起来简直十头牛都拉不回来,我想,既然是华北大学青年团的第一份报纸,谨慎一点也是好的。
那段时间我天天回家很晚,跟慎为一起写文章编报纸,不说组稿排版,但就是印刷一项就让人类得真是辛苦至极。诺大一个学校只有一台老式的脚踏铅印机,据说还是当年传教士来带的老机器,完全需要人工手动操作;卷筒滚动时发出剧烈的轰隆声,稍一不注意就被喷得满身油墨。
这样的辛苦得到了回报。我们通过文字喊出去的声音得到了回音,在学界引起了强烈反响。上课的时候,老师对慎为赞许有加,称赞他的文章“富有激情,字里行间洋溢着对中国的热爱”;下课后很多同学也纷纷上前与他探讨,其中大都是女同学的。她们本就喜欢慎为,现在转而升级为崇拜,又受了西方思潮的影响,并不以为“男女授受不清”的道理如今还有何意义,老缠着他不放。
慎为是谦谦君子,女同学的热情让他无奈而又好笑,最后他想了个法子:他并不多解释什么,只牵着我的手在教学楼前转了一圈。
我心里除了甜蜜还是甜蜜,却忍不住问:“你听到别人说怎么说你吗?说你结交李大帅的女儿,攀附权贵。”
他挑眉,紧了紧我的手:“李柏仪就是李柏仪,跟别人有什么关系?”
那段时间每天晚上我都带着油墨味道回家。我悄悄打发走了家里的司机,让慎为送我回家。一百年前的月光比如今的月光清凉而温情,在我们未察觉之时就悄悄撒落了一地,我们走到哪里,它就跟随到哪里,就像我和他,永远不离不弃。
有时候太累,累得抬不起头;慎为背着我,一步步的走回去。路上行人稀少,他的鞋子踩在街道的石板上,发出有节奏的响声,就像他的心跳那样,不轻不重,不急不缓,仿佛这是世间唯一的声音。我趴在他的背上,偏着头看四周,夜色沉沉,灰蒙蒙的建筑在夜色中露出不可追寻的轮廓。
他忽然放慢了脚步,很慢的开口:“柏仪,你后悔认识我吗?我让你这么辛苦。其实你要什么你父亲都可以给你的。”
“认识你,是我这辈子最美好的事情,你给我的实在太多了,”我一字一句的开口,“不只是感情。在你出现之前,我被宠坏了,从来不知道一个人应当怎么才能称之为正直的人,怎么才能顶天立地无愧于心,现在我知道了,负担起对民族国家的责任,那才是一个真正的人,我觉得我现在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就好像蜡烛被点亮了。”
慎为没说话,我感觉到他身体微微震动;我问他:“你最大的心愿是什么?”
他这次回答的很快,几乎没有经过任何思考:“我想要一个让天下寒士俱欢颜的中国。还有,跟你相携到老。”
我鼻子一酸,搂紧了他的脖子:“会的,会的。”
可是我并没有预言成功。实际上,上一世我最期待的所有事情最后都落了空。学生的热情和当权者试图复辟封建帝制的愿望相抵时,我和慎为的悲剧才算开了个头。

时代变化,百年风云不过一瞬。
现在的我们坐在西餐厅里,有一搭没一搭的说着话。他话不多,总是维持着一种倾听的姿态。天边白云滚成一缕缕的,别致的悬在那里。
我说:“有时候觉得这样回忆上一世,很傻。可是我总是想起来。最初的时候印象不深,朦朦胧胧的,像在看过期的黑白电影,后来想起的细节越来越多。例如当年的街道,街道两旁的梧桐树,每倒秋天,大片大片的叶子掉下来,有沙沙的声音。还有在家中的院子里,我提着毛笔练字的情形,还有那间印报纸的小屋,只有一扇窗户,开在墙壁的上方。”
“你也没怎么变,”他端详我片刻,“我记得你喜欢穿白衣服,很喜欢笑,弹得一首好钢琴,不论我在什么地方,都一直支持我。”
我垂下目光,又强迫自己抬头说笑:“噢,原来你记得这么多细节,我是不是应该为此感到荣幸?”
他喝了一口咖啡,对我微微一笑:“你给人的感觉还是很久以前的感觉,我今天能一眼认出你,也是因为这种熟悉的感觉。只看你一眼,?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