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胭脂扣》第2章


“好的,你问吧,我帮你付钱好了。”
她感激一笑。顺手自一堆小字条卷中抽了一卷,递予老人。
摊开一看,是个“暗”字。她见字,一阵失意。
我也为她难过。
老人问:“想测什么?”
她说:“寻人。”
“是吉兆呢。”他说。我俩一齐望向他。
如花眼睛一亮。
她殷切俯身向前,洗耳恭听。
满怀热望。
她期望找到这个男人。是谁呢?如此得蒙爱恋。念及我那阿楚,触景伤情。
老人清清喉咙,悠悠地说道:
“这个‘暗’字,字面显示,日内有音,近日可以找到了。”
“他在此?”如花急着问。
“是;”老人用粉笔在一个小黑板上写着字,“这是一个日,那又是一个日,日加日,阳火盛,在人间。”
如花不知是兴奋,抑或惊愕,呆住了。她喃喃:“他竟比我快?”
老人见顾客满腔心事,基于职业本能,知道可以再加游说:
“小姐,不如替你看看掌相吧,我很灵的,大笪地出了名的神仙。让我替你算一算。你找的是谁呀?让我看看姻缘线——”
她伸出手来。
“呀,手很冷呢。”
老人把火水灯移向如花的手。反复地看。反复地看。良久。
“真奇怪。”他眉头紧锁,“你没有生命线?”
我失笑。江湖术士,老眼昏花,如何谋生?我想叫如花离去。她固执地坐着。
“小姐,你属什么?”
她迟疑地:“属犬。”
然后不安定地望我一眼。哦,属犬,原来与我同年,1958年出生。不过横看竖看,她一点不显老,她看上去顶多二十一二岁。即使她作复古装扮,带点俗艳……女人的样貌与年龄,总是令人费解的。
她仍以闪烁眼神望我。
我很明白。所有女人都不大愿意公开她们的真实年龄,何况我只是一个初相识的陌路人?她还在那儿算命呢,我何必多事,侧听她的命运?到底漠不相关。
于是我识相地走远几步。
四周有大光灯亮着,各式小摊子,各式人类,灯下影影绰绰,众人面目模糊,又似群魔乱舞。
热气氤氲。
歌声充斥于此小小的繁华地域:
“似半醒加半醉,
像幻觉似现实里……”
只听得老人在算:
“属犬,就是戊戌年,1958年。”
“不,”如花答,“是庚戌年……”
我听不清楚他俩对话,因为歌声如浪潮,把我笼罩。
“情难定散聚,
爱或者唏嘘,
仿佛都已默许。
能共对于这一刻,
却像流星般闪过,
你是谁?我是谁?
也是泪……”
隔了一会,我猜想他已批算完毕,便回去找她。
——但,如花不见了!
那测字摊的老人,目瞪口呆,双眼直勾勾地看着如花坐过的小凳子。
我问:“阿伯,那小姐呢?”
他看也不看我。
一言不发,仓皇地收拾工具,粉笔、小黑板、测字纸卷、掌相挂图……他把一切急急塞在一只藤箧中。苍白着脸,头也不回地逃走。
转瞬人去楼空。
我怔在原地,不知所措。
谁知老人替她看掌相,算出她是什么命?现两相惊逃,把我扔在一个方寸地,钱又不用付,忙也不必帮。呼之则来,挥之则去?真可恶,未试过如此: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别再让我见到她,否则一定没好脸色。
我去坐电车。
电车没有来。也许它快要被淘汰了,故敷衍地怅惘地苟活着。人们记得电车悠悠的好处吗?人们有时间记得吗?
电车站附近是一些报摊,卖当日的拍拖报,两三份一组,十分贬值wωw奇Qìsuu書còm网。顺报摊往上走,便是“鸡窦”。总有两三个迟暮私娼,涂上了口红,穿唐装短衫裤在等客。她们完全不避耳目,从容地抽烟,有时还买路过的猪肠粉吃,蘸上淤血一般颜色的海鲜酱,是甜酱。数十年如一日。有些什么男人会来光顾?好像跟母亲造爱一样,有乱伦的丑恶。
正等着,如花竟又来了。
我气她不告而别,掉过头去。
她默默地在我身后,紧抿着小嘴,委屈地陪我等车。
电车踽踽驶来,我上车。如花一足还未踏上,车就开了。我扶她一把,待她安定。如今生活节奏快,竟连电车也不照顾妇孺?出乎意料。
上到车上,除了车尾一对情侣,没其他乘客。他俩尽情爱抚,接吻,除了真正交合之外,无恶不作。
“小姐——”
“叫我如花吧。对不起,刚才我走开了一阵。你不要生我的气呀!”
“没关系啦,反正萍水相逢。难道要生气伤身不成?”我是男人,毫无小气之权利。
“你要在哪儿下车?”
“就在屈地街,填海区那边。”
“填海区?”
“是——”她顾左右而言他,“附近不是有太平戏院吗?”
“哦,太平,早拆了。现在是个地盘。隔壁起了一个大大的商场。”
见她迷惑,便问:
“大概你很久没到过那区了吧?”
“很久了。”
“在我小时候,太平戏院一天到晚放映陈宝珠的戏。我记得有一出戏叫做《玉女心》,如果储齐七张票尾字咭,可以换她一张巨型亲笔签名相的。我帮我姐姐换过。”
“谁是陈宝珠?”
“你未看过她的戏吗?”
“没有。我在太平戏院看的不是这些。”
哼,在扮年轻呢。难道我不洞悉?只要讲出什么明星的名字便可以推测对方是什么年代的人。她分明在假装:我看的不是这些……以示比我后期出生。我只觉好笑。
这女人,自以为聪明。其实我早知她的生肖。
“那你看的是什么戏?”
“更早一点的。”
我愕然,那么我错估了。更早一点?于是我开玩笑地数:
“《三司会审杀姑案》?《神眼东宫认太子》?《十年割肉养金笼》?《一张白纸告亲夫》?《沉香太子毒龙潭救母》?《清官斩节妇》?《节妇斩情夫》……”再数下去,我仅余的记忆都榨干了。
“不不。我看的是大戏。太平戏院开演名班,我们一群姐妹于大堂中座。共占十张贵妃床,每张床四个座位,票价最高十二元。”她开始得意地叙述,完全没有留神我的反应。
她继续:“那时演《背解红罗》、《牡丹亭》、《陈世美》……”
在她缅怀之际,我脸色渐变,指尖发冷。
“你是……什么人?”
她蓦地住嘴,垂眼不语。
“你是……人吗?”
她幽幽望向窗外。夜风吹拂着,她鬓发丝毫不乱。初见面时,我第一眼瞥到的,是她的秀发,以喱膏悉数蜡向后方,万分帖服——看真点,啊,不是喱膏,也许是刨花胶。她那直直的头发,额前洒下几根刘海,哪里是最时髦的发型?根本是过时。还有一身宽旗袍,还有,她叫如花。还有,她完全不属于今日的香港。我甚至敢打赌她不知道何谓一九九七。赔率是一赔九十九。
我恐怖地瞪着她,等她回话。
她不答。
她不知自哪儿取出胭脂,轻匀粉脸,又沾了一点花露水。一时之间,我闻到二十多年来未曾闻过的香味。
我往后一看,那对情侣早已欲仙欲死,忘却人间何世,正思量要不要惊动鸳鸯,以壮胆色。如花已楚楚低吟。
“去的时候,我二十二岁。等了很久,不见他来,按捺不住,上来一看,原来已过五十年。”
“——如花,”我艰辛地发言,“请你放过我。”
“咦?”她轻啐,“我又不是找你。”
“你放过我吧!”
我忽联想起吸取壮男血液以保青春的艳鬼:“——我俩血型又不同。”话刚出口,但觉自己语无伦次,我摇摇欲坠地立起来,企图摆脱这“物体”。
“我下车了。”
“到了吗?在屈地街下车,中间一个水坑。四间大寨,四大天王,我便是当年倚红楼红牌阿姑——”她凄凄地,竟笑起来。
老天,还没到屈地街呢。只是在一个俗名叫“咸鱼栏”的区域。电车又行得慢,直到地老天荒,也到达不了目的地似的。我急如热锅上小蚁,惟一的愿望是离开这电车。
“如花,我什么也不晓得。我是一个升斗小市民,对一切历史陌生。当年会考,我的历史是H。”
“什么是会考?”
“那是一群读了五年中学的年青人,一齐考一个试,以纸笔作战争取佳绩。”
“不会考可以吗?”
“可以。但不参加会考,不知做什么好。结果大伙还是孜孜地读书考试。考得不好,女孩可报名参选香港小姐,另寻出路,但男孩比较困难。”
“啊,那真麻烦!”她竟表示同情,“我们那时没什么选择,反而认命。女人,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