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女皇之路》-女皇之路-第122章


真是一片赤心。凯旋归来这些酋长请求入朝,意思是老大该发红包了吧?她老人家倒好,装作听不懂:啊哈,跑来跑去怪辛苦的,不用来了…_…||| 更有甚者,这位天朝上国的大皇帝,还经常两眼发光地盯住人家小国君主那可怜的钱包,铸造大周万国颂德天枢,非要四夷君长“心甘情愿”地集资捐款,虽说最后没让他们费用全包,可承担的数目还是足以让人肉疼。少数民族兄弟又不是呆子,这么搞法人家怎么会没有意见?至于杀俘杀降之类的事情更是没少干,最出名的就是为了挤兑裴行俭斩杀本已投降的东 突厥贵族阿史那伏念等人,搞来搞去东 突厥复国了,这下更有得折腾了。
说到底她行事执拗强横惯了,多少名臣大将说杀就杀,又怎么会将这些蛮夷放在眼中?如果是她的大臣跟番人闹矛盾,那一定是蛮夷的不是,护短到底毫不含糊。她的宠臣来俊臣看上了蕃将阿史那斛瑟罗家的婢女,竟然诬告斛瑟罗谋反,结果引得数十位酋长诣阙割耳剺面讼冤,时逢来俊臣得罪了诸武和太平公主被诛,斛瑟罗才绝处逢生逃脱大劫。这个斛瑟罗是什么人呢?他不仅是西突厥的可汗,还是最早拥护武皇登基的蕃将功臣,当初傅游艺组织百姓上表劝进,武皇谦辞不就,直至斛瑟罗为首的诸蕃酋长和百官共同上表,武皇才正式登基,斛瑟罗也因此被封为“竭忠事主可汗”。如此“竭忠事主”也不免有此遭遇,怎不让人心寒?被她多次夸赞为国之栋梁的黑齿常之和泉献诚之死就更不必说了。
上行下效,武周的边疆大吏也跟着有样学样,个个两眼望天地横着走路,从不把治下这些野人放在眼里,便宜一定占尽,死活不关他事。营州都督都督赵文翙就是其中的典型。万岁通天年间(公元696年),天下大旱,契丹也遭遇饥荒。赵大都督不仅不赈济灾民,且骄慢刚愎,视酋长如奴仆随意打骂,契丹首领李尽忠不堪其辱,与妻兄孙万荣商量之后决定起兵反叛。李尽忠自称“无上可汗”,这是契丹历史上首位自称可汗的人。他以孙万荣为将,杀赵文翙,攻占营州,旬日之内拥兵数万,进逼檀州,朝廷震动。
(本节未完待续)
注:
'2' 陈子昂:《上西蕃边州安危事》
上行下效,武周的边疆大吏也跟着有样学样,个个两眼望天横着走路,从不把治下这些野人放在眼里,便宜一定占尽,死活不关他事。营州都督都督赵文翙就是其中的典型。万岁通天年间(公元696年),天下大旱,契丹也遭遇饥荒。赵大都督不仅不赈济灾民,且骄慢刚愎,视酋长如奴仆,契丹首领李尽忠不堪其辱,与妻兄孙万荣商量之后决定起兵反叛。李尽忠自称“无上可汗”,这是契丹历史上首位自称可汗的人。他以孙万荣为将,杀赵文翙,攻占营州,旬日之内拥兵数万,进逼檀州,朝廷震动。如果说这些还不够刺激的话,那他们拉起的造反旗帜算是把武皇彻底雷翻了:“何不归我庐陵王?”俨然要为被武皇废黜长禁房州的李显申冤出头的模样。
武皇真的生气了。她才不管谁是谁非,反正胆敢挑战她权威、意图政治讹诈就是死罪,一定要好好教训一下这群野人、这群蛮汉、这群流氓。先文斗后武斗。女皇陛下的第一步就是把李尽忠改名为“李尽灭”,孙万荣为“孙万斩”,以示立场坚定,然后钦点曹仁师等二十八名将领发兵征讨,摆出了一幅不踩死你也要吓死你的架势。这二十八名将领中,有位现在还不太出名的靺鞨人李多祚,是裴行俭经略西疆时一手提拔起来的副将,后来做到上柱国的位置,成为第一位封王的异族将领。关于他,我们以后还会提到。武皇这一手,直看得下面一干臣子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二十八名将领出征,搭台唱戏都够排演二十八星宿下凡了,不是吐蕃不是突厥,对付一个小小的契丹,至于么?没过几天上面又传下消息,以武皇最看好的武家子弟梁王武三思为榆关道安抚大使屯边,以备契丹。
原来如此!武皇这样大张旗鼓,就是有意要提高朝廷对“营州之乱”的关注程度,人为地扩大这次小规模边境事端的影响。二十八名将领出征,显示出武皇志在必得的决心,一旦凯旋而归,武三思就可以分享军功,以此树立威望。这是武皇第一次派遣武家子弟掌握军队,考虑到当时的政局,应是为武氏政权过渡作准备。'3' 可惜契丹人也不是吓大的。相反,营州的胜利让他们兴奋不已,从谁都争着欺负的可怜虫到突然掀翻一个庞然大物,这种变化是很振奋的。李尽忠深信,凭着契丹人的智慧勇敢,完全可以把武周帝国这只纸老虎打翻在地。事实上武皇安排统兵将领如此之多,已经种下了失败的因子。将领们各自为政,统调不灵,被契丹设伏一一击破,全军覆没,曹仁师等两名大将还给活捉了去。
一战而捷,契丹军心大振,士气高昂,于是北结突厥,约定共谋武周。契丹占崇州,突厥寇凉州,连战皆克,兵锋锐甚,势不可挡!消息传来,举朝震骇。武皇大怒,欲发兵征讨,但当时兵源已极其有限,所以一面募兵,一面下制征召天下囚犯或者家奴中骁勇善战的,由官府出面赎身,编入军中。而她选中的统兵将领,而她选中的统兵将领,仍然是从未带过兵的建安王武攸宜,还真是一个不灵换一个,一定要武家子弟掌军。关心则乱,一旦涉及到政权传承的大事,一向镇定自持的武皇也不禁方寸大乱,扬州徐敬业之变时的沉着冷静举重若轻已不复得见。
正当朝廷上下为武皇的选择捏了把汗时,事情却出现了意外的转机,竟然来自武周的宿敌默啜可汗。这个老奸巨滑的家伙,合同契丹进攻武周大捞了一笔之后,突然觉得身边这个小兄弟一旦坐大可不好玩,武周毕竟是大国,不可能吞掉,可是要把自家盟友吞掉……嘿嘿,那可不是什么难事^_^ 翻脸如翻书的默啜当即决定改弦易辙,助武周打契丹,乘势吞并这个部族,一统北方。当然当然,刚刚攻占凉州杀了一票人,要让武皇相信突厥的诚意还是比较困难的。但默啜的脸皮真比城墙还厚,想出了个绝对匪夷所思的主意:——上表要求当武皇的儿子。
(本节未完待续)
注:
'3' 肖爱民、孟庆鑫:《略论契丹“营州之乱”对武周立嗣的影响》
默啜还谦卑地表示想为他的女儿求一门亲事,希望朝廷归还河西的降户,他愿意为国讨伐契丹。正被契丹人搞得焦头烂额的武皇不禁大喜过望,立刻封默啜为迁善可汗,表彰他的弃暗投明很有眼色。形势开始出现重大逆转,孙万荣进攻檀州失利,败退入山,李尽忠忧心如焚,病死军中,声势浩大的营州之乱似乎平定就在眼前。然而孙万荣不愧为一个出色的领导者,遭此打击并没有意志消沉,就此认命,他收召契丹散兵,重振军心,一面遣使联合突厥、奚族,一面引军南下,攻陷冀州,进逼瀛州,河北震动。武皇吸取上一次的教训,没有再闹“二十八星宿下凡”的笑话,而是启用收复安西四镇的名将王孝杰,领兵十七万讨伐契丹;同时让建安王武攸宜领兵进驻渔阳;作为侧应。这个安排也体现出武皇对武家子弟的优待,让他不必与契丹正面交锋;却可以分享胜利果实。其时突厥内附,孙万荣孤军作战,而武周领兵的是名将王孝杰,统率的军队又是如此庞大,这样的安排照说已经十拿九稳,露布大捷仿佛已是指日可待。史载武攸宜出征之前;武皇亲饯于白马寺,足见对此战的必胜信心以及对武攸宜的厚望。'4'
王孝杰当时正因与吐蕃交战失利而免职赋闲在家,此番白衣起任清边道总管,急于立功赎罪报效国家。兵行至平州,有只白鼠白昼入营,据说“身如白雪,目似黄金”'5',王孝杰顿时起意,心想皇帝一向好祥瑞,献给她玩必定欢喜得紧,于是停下来全军上下捉老鼠@_@ 话说捉老鼠是猫的任务,一个大将军不去讨贼偏跟只耗子过不去,不是多管闲事是什么?不过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他急于讨好皇帝的心情了。正是贪功心切,王孝杰率精锐一路先行,与契丹战于东硖石谷,后军总管苏宏晖见势不妙,当场开溜。武周顿时军心大乱,王孝杰坠谷而死,将士死亡殆尽。作为侧应的武攸宜听到王孝杰败亡的消息,军中震恐,竟然不敢前进,致使孙万荣乘胜杀入河北重镇幽州城,纵兵大掠,局面迅速恶化。武攸宜派人去讨伐,又打了个败仗,灰头土脸地领军回来,仍被拜为左羽林大将军,武皇对自家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