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怒》第137章


“百官退朝,阁臣随皇上到平台议事。”又沉默了好一会儿后,大太监万和鸣扬声喊道。
走在通往平台的路上,不论是楚延儒、闻体仁,还是成仲时,腿肚子全部转筋,因为这局棋没解,至少他们解不了。
两个时辰后,三人都瘫坐在大轿中,沐着朝露,被抬回各自的府邸。
这次平台召对没有任何新意,唯一的共识是将大皇帝歇斯底里时下的命令加以确认:调兵,从全国各地调兵。至于调兵有什么用,成仲时三人心中的答案一样-天知道。
三人之中,成仲时原本是可以说点什么的,但最终却什么也没说,因为他不敢说,也不愿说。
成仲时十分清楚,眼前可以破解僵局的人只有一个,就是顾忠信。
成仲时与顾忠信两个人的私交并不深厚,他们是典型的道义之交,所以相互间的了解就更深。顾忠信是那种你若能了解,就可以里里外外一眼看透的人,顾忠信的一切都明明白白地写在脸上。
成仲时相信顾忠信必定会设法转圜此事,所以必定很快就会回京。
若是换个稍微正常的人,即便是为了替君上分忧,成仲时也会和盘托出,但对思宗不行。如果说了,思宗第一个反应就极大可能是怀疑他和顾忠信串通好了,否则他怎么这么肯定顾忠信会很快回京?如果思宗的反应真是如此,那除了顾忠信能让思宗重新将辽军掌握在手中,否则不论是什么结果,他都再一次为自己种下了杀身之祸,而且不仅如此,这么一来还会令思宗对顾忠信更加不信任。
成仲时只有缄默,但他缄默的原因并不只此。
一百零八章 归来
宁远,万众欢腾,迎接他们的统帅归来。
送走顾忠信后,张素元穿城而过,一刻不停地回转宁远。抵达宁远后,稍事休息,便在经略府盛排筵宴,款待此番施以援手的众位英雄豪杰。
宁远成了狂欢的海洋,除了城头上肃立的将士,巨大的欢乐脱去了所有人的束缚,人们淋漓尽致地宣泄着心中的欢乐。
帅厅内,祖云寿来回穿梭,他代张素元款待众人;内府,夫人叶明慧款待方家和诸将的内眷。
经略府宽大的书房内,单独排下一桌酒筵,赤剑老祖杨离、金马牧场场主李天风和方中徇高居首座,张素元、郭广成、朱虎城、李汉昌、方林雨和杨离的首座弟子胡杨雷侧座相陪。
书房中的众人和外面的人一样,心中都只有两个字-高兴!
方中徇自不必说,他现在就是一个胸无城府、无忧无虑的老人,酒是真喝,笑是真笑。
李天风的心情也是从未有过的舒心、畅快,因为大事定矣!形势到了今天这种地步,任何人都已无法逆转,张素元也不行。即便张素元将来仍旧心存他念,麾下诸将和辽东军民也由不得张素元不顺着既定的轨道走下去,直至推翻季家王朝!
两年多以前,当张素元到金马牧场拜访他时,和三儿子李汉昌一样,李天风对张素元也是青眼有加,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张素元的要求,但当时情况还不明朗,李天风的心情和方中徇当初对待张素元的心情一样,压注而已。
现今形势已然分明,张素元今后势必得经略蒙地,若一旦打通甘肃和辽东之间的通路,他们就将立于不败之地!
起兵反叛朝廷的危险性不言而喻,何况他们与朝廷的力量对比还相差得极为悬殊,随时都有败亡的可能,因此甘肃和辽东如能经蒙地而畅通无阻,一方面他们可以得到辽东的支持,另一方面,一旦形势不好,他们也可以退入辽东。
面对如此美好的前景,谁人不乐?
杨离心情大好的原因与李天风又有不同,杨离对朝廷亡是不亡毫无兴趣,他关心的事始终只有一件-银子。
赤剑派与其说是个武林门派,倒不如说是个组织相当严密的商团。两广沿海一带这样的商团很多,他们一方面是正规商人,但同时也是走私集团。杨离之所以只凭张素元的红口白牙就答应了张素元的请求,一来是他信任方中徇,二来是他看中了张素元在辽东的潜力。
从山海关到宁远,一路所见,使得杨离雄心暴起,现在他已不只是想在辽东发笔横财而已,此前看似不可能的事,而今已有了实现的可能,这是他和大弟子胡杨雷共同的看法。
欢宴结束的很晚,但结束后,张素元并未安歇,他连夜召开了最高军政会议,对于辽东目前的形势而言,分分秒秒的时间都极为重要。
密室还是那间密室,圆桌也还是那张圆桌,除了江成久替换了赵明教,人还是一年前的那些人。
张素元简略地介绍了和顾忠信商定的条件后,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有点摸不着头脑。他们都了解大帅的脾气秉性,也都清楚大帅和顾忠信的关系,所以不能把政治家说了不算,算了不说那一套用在大帅对顾忠信的承诺上。
“大帅,如果朝廷一直这么苟延残喘下去,我们也就一直得困在辽东吗?”祖云寿看了看郭广成后,率先问道。
“平灭离人,收服蒙厥,平定整个北方需要很长的时间,帝国看来不大可能坚持到那天,而且即便它能坚持到我们想要出关的时候也不要紧,到时不须我们出关,我们也完全有能力想要它什么时候断气,就让它什么时候断气。”张素元一笑,淡淡地说道。
听张素元说得如此笃定,众人这才咂么出点滋味来,大帅跟顾忠信的约定是:季家一日在京城里坐着,辽军就决不入关。这样一来,事情就容易多了,难怪大帅如此有把握。
“大帅,朝廷会答应我们的条件吗?”左长问道。
“不会全部答应,但也必定得和我们妥协,思宗没的选择,而我们的底线是息止干戈,开放商道。”
“大帅,朝廷之所以顾此失彼,根源就在辽东的耗费,如此一来,岂不是给了朝廷以喘息之机?思宗虽然刚愎自用,愚蠢乖戾,但也勤勉有加,一心以中兴帝国己任,而且朝中也不乏经国治世的人才,一旦卸去辽东的重压,国事未必不可为。”郭广成忧虑地说道。
“广成,不会有这种事,如果有,思宗也就不是思宗了。”微微叹了口气,张素元说道,“思宗接受我们的条件后,他必然要在京师和山海关之间布下重兵,以防备我们突袭。京师和山海关之间关山漫长,无险可守,朝廷面临的压力只会更重。”
“大帅,思宗行事不可以常理度之,如果他继续发疯,不顾一切从全国调兵,全力备战,同时又与皇天极勾搭连环,默契配合,我们要如何应对?”朱虎城问道。
赞许地看了朱虎城一眼,张素元向着诸将问道:“你们说说该怎么办?”
“大帅,将士们的战斗力和物资储备都已今非昔比,若只是两线防守当可万无一失,而今目前的关键就是粮食,如果粮食无虞,我们必可履险如夷,平安度过。”祖云寿率先说道。
说到粮食,自然郭广成最有发言权,见众人的目光都向他看来,郭广成于是说道:“自大帅重履辽东以来,便从各种渠道囤积粮食;八旗兵入关后,粮食就只能由赤剑派经海路运抵。如今我们囤积的粮食虽说可以使辽东全体军民正常支用一年有余,但战事一起,生产力必然得遭到极大破坏,而且海路也必然被截断,若战事旷日持久,海路、陆路的通道都被截断,则形势不容乐观。”
听了郭广成的话,众人俱都默然,都把目光转向了张素元。
“火器局组建的如何了?”张素元并没有理会诸将问讯的目光,他向郭广成问道。
“熟铁、硫磺、硝石等物资都已储备充足,从西夷和江南火器局请来的技师日前也已到了宁远,但还缺乏大量的熟练工匠和制造火器的器械。”郭广成答道。
“大帅,工匠的问题不必担心,末将已安排好了,大批工匠陆续就会到来。”左长说道。
“左将军,现在不必有任何顾虑,就是把京城和江南的火器局全都搬倒宁远都无所谓。”张素元笑着说道。
众人大笑过后,张素元接着向郭广成问道:“广成,什么时候可以大量生产?”
“最快也得一年的时间。”略微想了想,郭广成说道。
“广成,你责成一个干练精细之人专责此事,要人给人,要钱给钱,满足一切供应,但要记住,质量一定要保证,不许有一支枪管爆裂!”张素元郑重地说道。
郭广成点头应允后,张素元又问道:“向西夷定购的火枪到了多少?”
“从四月下旬开始,赤剑派共运来了三批,每批五百支。”
“都检验过了吗?”
“都验过了,其中有一百二十四支枪管爆裂。”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