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怒》第148章


“宗羲,我们可否设立这样一个机构,让百姓把暂时用不着的金银存放到这个机构中。我们可以向百姓保证,如果他们需用,可以随时提取,而且还会付给他们一定的利息。这样做,你看可不可行?”张素元问道。
虽然帝国极力抑制工商,但江南士大夫之家经商置产早已司空见惯,顾家也是如此。顾宗羲对商业素来颇有兴趣,对各业工商运行也都相当熟悉,所以一听张素元的话便明白了其中的关键。
“大帅,以辽东的形势和您的威望,这件事可行!”思索片刻,顾忠信肯定地说道。
听顾宗羲给了他肯定的答案,张素元心情大好,于是笑着说道:“宗羲,不瞒你说,为了弄到银子,我都想颁布一条法律,宣布如果不把银子放入钱庄,那丢了、被盗了、被抢了,官府不管。”
听张素元如此说,顾宗羲也不由得笑了。
“宗羲,学校、钱庄就由你负责,你看如何?”
“宗羲责无旁贷!”顾宗羲慨然应允。
“好,宗羲,这方面就由你负责,人员、预算都由你自己厘定,不必事事跟我言明。”
殿外寒风呼啸,殿内温暖如春,但这样的对比却没有生出惯常应有的效果,除了阴森、肃杀,大殿上的人感觉不到一丝暖意。
随着顾忠信的陈述,思宗的脸色越来越往下沉。
“够了!”
当顾忠信说道张素元随时会因缺粮而提兵入关的时候,又一块歙州砚被思宗拍在龙书案上,碎成了八半。
“张素元真要造反吗?”思宗气得浑身突突直抖。
面对暴怒的皇帝,顾忠信面不改色,依旧是一脸的凝重。
“皇上,张素元叛逆朝廷已经不可避免。”待思宗平静下来,顾忠信这才躬身说道。
一听此语,平台内众臣皆惊。
对于张素元会不会叛逆朝廷,此时早已没人怀疑,他们这会儿震惊的是这个断语竟是由顾忠信的嘴里说出来。
大殿上的人,有一头算一头,如果说有谁还对张素元终将与帝国生死相搏的前景不能肯定,则只有思宗这一头蠢猪而已。思宗虽然时时刻刻都在怀疑谁谁可能谋反,但当真有人谋反的时候,他又反而不能相信,他不能相信怎么可能有人谋反,反他这个有道明君?
顾忠信的话犹如一根大棒,打得思宗这个有道明君满天金星飞舞。
满天金星散去,大皇帝也暂时恢复了理智。
“顾卿家,接下来该怎么办?”思宗忐忑地问道。
“皇上,依臣料想,我们还有五年时间准备。如果朝廷能够抓住这五年时间,辽东并不足虑。”顾忠信毫不迟疑地说道。
“顾卿家,该怎么准备?”这会儿,思宗已把“高深莫测”四字真言丢到了脑后。
“皇上,请立刻下旨召募新军,并严敕各部,今后绝不能再有欠粮欠饷的事发生。”顾忠信目光炯炯,直视着思宗说道。
革新吏治,使朝政恢复清明,这才是治本之策。倘能如此,纵然张素元有通天手段,纵然辽军骁勇绝伦,到时最多也只能困守辽东一隅而已,但顾忠信清楚,现在说这种话于事无补,有害无益,他只能退而求其次,把他可能做到的事尽可能做好。
“顾卿家言之有理,照准!”思宗毫没犹豫,就准了顾忠信的请求。
要是放在以前,不论谁说这种话,思宗都定然大怒,认为是在明目张胆地讥讽他这个有道明君,但这些日子的风云变幻毕竟太过激烈,无论谁经过了这些事都难免会在心里留点痕迹,何况是思宗这个有道明君。
大皇帝自私的境界虽然无愧于真龙天子的尊号,但毕竟不是榆木脑袋,这会儿他也觉得“皇帝不差饿兵”这句俗语也不是全无道理,今后不能再指望以“将帅待兵如父子,则士卒不敢叛,也不忍叛”来解决欠饷问题。如果要是真到了这个份上,不是又出了个张素元吗?那还了得!
当顾忠信重拾被思宗打断的话头,说了张素元的要求后,大皇帝的脸又黑了下来。思宗倒不是在意张素元通商的要求,他心疼的是一年的粮食,那得折合多少银子啊!
“退朝!”
当总管大太监万和鸣尖利的声音传到耳畔,顾忠信心如死灰。思宗不顾他的坚决反对,非要在山海关和京师之间布下重兵防守。如此一来,朝廷的军饷压力非但没有减轻,反而更重了。
他该如何是好?上下皆茫茫,顾忠信看不到一点希望。
看着顾忠信失神的双眼,成仲时心下恻然。顾忠信将来的结局如何?张素元就是前车之鉴!
楚延儒、闻体仁这些贼子一口同音地把顾忠信推上了边军大帅的位子,他们是何居心,顾忠信或许不清楚,但成仲时心中雪亮。
边军大帅这个位子虽说位高权重,但也是天下第一的风险所在。山海关和京师之间无险可守,除了顾忠信,无人能当得了这个边军大帅。
要是换个其他人当这个边军大帅,你说到时听谁的?听张素元,还是听皇帝?
不听思宗的后果当然可想而知,但不听张素元的后果同样也可想而知。
如果稍为不高兴,张素元想要带着关宁铁骑偶尔到关内,甚或是天子脚下骝个弯那还不跟玩似的。
张素元轻轻松松到此一游后,可以拍拍屁股走人,但他们呢?思宗能饶得了他们吗?结果如何,可想而知!
将顾忠信推上边军大帅的位子,一方面可以替他们遮风挡雨,而另一方面,他们也把顾忠信架到了火炉上。
“顾大人,走吧!”轻轻叹息一声,成仲时走上前来,说道。
一百一十七章 商帮
一进腊月,年味便空前浓烈起来。
今年这个腊月,对这片苦难的大地上历尽磨难的百姓而言有着特别的意义。多少年了,这是辽西百姓第一次全心全意,充满希望地盼望着年关的到来。
希望,在所有人的心中升腾而起!辽西大地和栖息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都为他们的子弟深深骄傲着,是他们将大帅救了回来。
大帅再也不会丢下他们不管,这让所有人的心中充满了勃勃生机!
重回宁远后,在诸将眼中,他们的大帅有点不务正业之嫌。
广宁、锦州前线,大帅交给赵明教全权处置,后方防线山海关交给朱虎城,练兵交给了祖云寿、郑学峰,地方行政和军需交给郭广成,这些同样都是全权,大帅几乎对辽东所有军政大事俱都不闻不问,完全来了个大撒把。
等到一系列震动辽东大地,几乎令所有人欢欣鼓舞的政令出台,诸将这才恍然大悟,知道他们的大帅并非不务正业。
明了张素元的心意后,顾宗羲随即开始通盘谋划帝国的未来。
在张素元的所有构想中,最令顾宗羲心动的就是学校,经过半个月的深思熟虑,他向张素元提交了第一份建议规划书。
在建议规划书中,顾宗羲写道:“学校,近者为大帅谋取天下,开太平盛世;远者为万代立行,创千秋伟业,故应千万慎之,其所目见之顿挫能避则务须避之。当此之时,建构大帅心目中之新学,此虽利万民之盛举,却非尽为水处高以流下,仍需外力导之。”
为使新学能够顺利推行,顾宗羲认为应当善加谋划,准备停当之后再予推行不迟,而其谋划首要之根本仍在于人心,在于辽东的军心民心。虽然张素元在辽东军民心中的威望不言而喻,但仅仅如此还不够,今后推行的每一项新政都是相互关联的,其牵连之深、之广古今未有,而仅靠张素元个人的威望尚远不足以使各项新政都能顺利实施。
要使各项新政都能顺利实施,就必须把百姓的切身利益与以张素元为首的军政集团结合成为不可分割的一体,而同样重要的是让每个人都深切明白这一点。
人多愚昧,并不是人人都清楚公与私的关系,比如公家的粮库和他自家的小粮仓同时着火,去救哪一个?结果绝对不容乐观,所以政策必须细致、明确而深远,务必要让尽可能多的人认识到,救公家的粮库更符合自身的利益。
顾宗羲向张素元建言,目前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让辽东军民人等人人都清楚,他张素元要推翻朝廷,他要争霸天下,他要重建一个帝国,一句话,他要做皇帝。
这一点至关重要,对军对民概莫如此,它是推行新政的基础。虽然目前还不宜明文公布,但不妨遣人暗中造势,而后再通过各项政策使民众确认此事无误。
钱是血脉,没钱干什么也玩不转,而建这么大规模的免费学校没钱当然更不行。
对于张素元设立钱庄来筹钱的想法,顾宗羲回去后越想越觉得妙不可言,于是一个更加奇妙的想法慢慢在他心中形成。
顾宗羲由张素?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