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干女的另类咖啡屋》第52章


代某些宗教规定中有不准杀动物这一条,也不能食用荤食。但有一点一直存在着争议,蛋类在孵化出生命前到底是属于荤食还是素食?当然这样的争论不是重点,但却可以作为打禁止克隆人法律擦边球的某种启示。相比高技术含量的克隆人,精子和卵子的细胞结构应该简单的多,人造精子卵子合成试管婴儿,成长起来的人类应该说是介于自然人类与克隆人类之间的半自然半人造人类,而其技术含量远低于真正的克隆人。”
看了一遍,又改了几个字,缪祺兰点击了回复,一看时间,就这短短的几句话,居然耗费了她整整四十分钟!果然是太久没有思考这么严肃的问题了,脑子有点生锈了。
虽然回复了一个帖子,但缪祺兰并没有打算进入这个和基因有关的生物学版块。之前的打击已经足够了,她也没打算再进学堂自虐。
最下面,也是最大的一个版块就是文字版块。文字是一切学科的基础,如果可以确认某个字或是某些常用词的含义的话,无论对于哪个领域的考古都有着重大的意义。可偏偏在外星人入侵前,人类虽然依然处于国家分治的状况下,各国语言已经开始走向求同存异,音同字不同、传声字、半边体、直译词等等,更不用说那些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新潮词了。这给翻译增加了极大的难度,原本就有一词多义,因为这些原因,使得词或字所包含的意思又多了许多的可能性。幸好在正统的学术场合,那些新潮字、传声字并不会出现。只可惜各种正统的古语流传下来的也极少,或者说是不全。因为当外星人入侵的时候,大家第一时间想的是生存,而语言交流是不可或缺的,那个时候几乎没有什么人还坚持说自己的母语,他们要的是能够听得懂别人说的话,并且能够让对方知道自己的意思。所以即便光脑的学习系统再强大,在没有足够的数据面前,它也只能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
所以和联邦许多普通人一样缪祺兰以为的网络光脑可以翻译各种古文字语言,其实那只是假象,因为光脑的词库足以应付普通人的需求。直到进入版块,缪祺兰才真的吓了一跳,这问题还真多啊!有的甚至已经被改观定案放入光脑词库的单词,在这里依然可以发现争论帖。
外语全部跳过,就算英语是第一外语,缪祺兰依然选择放弃,虽然不能够给出什么证据,在这样的学术场合,缪祺兰依然希望给出的答案是最有把握的,至少她自己认为是百分百正确的。
第一帖:‘走’的含义。‘走’这个字缪祺兰当然认得,不过她没想到这个字除了某个众所周知的含义之外,居然还有其他的意思。好奇地点开了帖子,原文是一长串看不懂的文字,其中除了古中文的‘走’字特别显眼之外,还有些英文字母,不过这些字母合在一起的单词含义是什么,缪祺兰表示她需要求助光脑。当然更有效的动作是直接将帖子上移,看下面的回复帖。回复帖中确认,这段文字有着大灾难前的通用文字的显著特征,可惜的是网络光脑能力有限,无法翻译这段文字,哪怕是断章取义,提取某些字符串解析含义都是无解。跟光脑比学识,那是傻瓜才干的事情,更何况是一千年前的文字,而她是两千年前的古人,缪祺兰自认无能为力,帮不上忙。当她正打算关帖的时候,扫到了下面各种猜测可能性排行第一的论述:文件加密显示的乱码,不具备任何真实的意义。
加密?缪祺兰似乎抓住了什么,她关帖子的手停了下来。 
作者有话要说:
☆、点心‘卖糕’
加密在科技时代就是运用某种算法将文件隐藏。当然,光脑加密的东西由光脑来破解自然是最有效的。可惜光脑对于那段文字至今还没有找到破解的规律。而另一种更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直接采用另一种语言。一种完整的语言体系相比算法的破解要困难得多。二战时期中途岛的胜利就在于密码的破解,而米国的密码直到战争结束一直都没有被破译,就是因为他们采用了某个极其稀少数族群的土语。土语,这个词点亮了缪祺兰大脑角落某处的记忆点。上辈子读大学时有不少的留学生是靠业余上英语课赚外快,其中有一位黑人老兄就曾经为了活跃气氛介绍过两个和汉语写法一模一样的母语单字。这两个单字中的一个就是‘走’字,更神奇的是,这个‘走’字连读音都一模一样。他是一名来自中非不知名小国的公派留学生,这样的巧合令当时在场的所有人都惊讶不已。因此缪祺兰猜测,这个帖子可能不是加密文件,而那个中非国家的土语,字不过这种语言没有被联邦知晓,绝迹于历史的长河了。
对此,缪祺兰也无能为力,因为上辈子她也就知道两个字,而且其中一个现在也半点都回忆不起来了。不过缪祺兰一点都不介意分享一下自己知道的这条信息,也许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挖遗址的时候挖到相关的信息呢。回复了帖子之后,缪祺兰安奈住了自己原本有些得意的心思,别因为穿越就想当然地认为自己是古文化大儒。‘走’这个帖子她之所以能够回答出来,那也完全是因为运气撞上了天花板,反弹的结果。如果当年她没有参加那一场英语角;如果那位黑人老兄没有为了活跃气氛而介绍非洲当地的母语;如果介绍的两个字中没有那个‘走’字……多了任何一个如果,她都不可能回答得出那个问题。
当然,也并非所有的帖子都是如此高难度的。也有不少引得缪祺兰捧腹大笑的。比如点心‘卖糕’的论证帖:“摘自火星科研基地后勤部队第三小队李荣杰下士的日记‘3月12日,天:晴(五羊城),今天是到达基地的第108天,和胖头鱼打赌居然输了。这头该死的鱼不但汤包、小笼包、春卷,卖糕,居然还点了芙蓉糕,看来接下来的日子只能靠营养液过活了……’其中汤包、小笼包、春卷和芙蓉糕都有资料可查,唯有卖糕没有留下任何的信息。但从这段话中,我们不难推测出卖糕应该是一种糕点。比如‘烧卖’是古东方的一种点心。据考证,其名源自于‘烧了就卖’,而古汉语中‘卖’又同音于‘麦’。小麦刚好是米饭的主要原材料之一,‘烧卖’的核心又是猪肉拌饭。以此为例,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卖糕’亦是一种由小麦为主体的点心类食品。”
看到这样的论证帖,缪祺兰扑桌了,文字的艺术果然博大精深,她是手疼、胃疼、脸颊疼。缓过了口气,缪祺兰开始回帖:“楼上的推理有理有据,让人震惊且感佩,用句古语来说已经突破动物牛名字A的境界,可惜没到达动物牛名字C的程度(P。S。这是绝对的赞扬,不包含任何的贬和讽刺)。古中文‘卖糕’同音源自于古英文‘My God’,这是古西方的某一宗教用语,后因为宗教势微,而逐渐演变成感叹词,表示惊讶、震惊等。因此无论你是想要卖上帝还是将上帝挫骨扬灰做成神肉叉烧糕,这样的言论,在十九世纪之前的欧洲大陆,你都毫无疑问的会被当成异教徒,绑上火刑柱烧死的。”
这类帖子不少,让缪祺兰有一种参加中文托福考试的感觉。这个时候,通讯器突然响起,把缪祺兰吓了一跳,特有的提示音让缪祺兰不用看也知道是戚皓言。
“你没睡?”看着缪祺兰的黑眼圈,戚皓言不赞同地皱起了眉头。
“之前听了你的话,觉得有点对不起小舅舅呢,所以就上了火星的那个军研网,看看能够帮上什么忙,一下子把时间忘了。”缪祺兰解释道,看到视频里戚皓言整齐的军装,她有些了然,“要走了?”
“原本就只是轻伤。住进来也是想着可以跟你见个面,说上两句话,只是没想到妈她……”戚皓言脸露歉意。
“时间很多吗?干嘛说这些。”缪祺兰岔开话题,婆媳问题古来有之,反正她们也不常见面,见面客客气气的这种简单的事情,缪祺兰完全可以做得到,没必要让戚皓言夹在当中难做。再说,他们夫妻见面的时间不多,浪费在讨论这种事情上实在是不值得。
“还有三十分钟。”
“哦,爷爷他们你就不用担心了,我会看着的。你自己当心点,英雄救美这种事情少做,就算有能力也要量力而为……”
听着很窝心,感觉真的就像是一对老夫老妻了,但戚皓言还是及时阻止了缪祺兰的唠叨,时间不多:“别光说我,像今天熬夜的事情不许再干,要是被我知道了,我就告诉缪爷爷,让他天天盯着你。”他很清楚缪祺兰的坏习惯,一专注于某件事情,就会轻易忘记其他一切。
“偶尔么。”缪祺兰坚决不承?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