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底是什么》第25章


原文】曾子曰:“吾闻诸夫子:人未有自致者也,必也亲丧乎?”
译文】曾子说:“我听老师说过:真正由自己内心自发,自致,达于仁的境界,的确非常少;要有也只有在父母死了的时候,内心真觉得悲哀,那种悲哀是自然的,可以勉强说纯粹是自发的悲哀。”
原文】曾子曰:“吾闻诸夫子:孟庄子之孝也,其他可能也,其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是难能也。”
译文】曾子说:“我听老师说过:孟庄子的孝顺,其他方面别人都可以做到,只有他不改变父之臣和父之政,是难以做到的。”
原文】孟氏使阳肤为士师,问于曾子。曾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
译文】孟氏让阳肤当法官,阳肤向曾子请教。曾子说:“上面已失去道义了,民心早已散了。如果了解了案情的真相,就要怜悯他们,而不要因案情大白而自喜。”
原文】子贡曰:“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译文】子贡说:“纣王的无道,并不象所传说的那么厉害。所以君子最讨厌处于下流的东西,一旦居于下流,天下所有的坏事都会集中在他那里。”
原文】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蚀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译文】子贡说:“君子的缺点,象日蚀月蚀。一有缺点,人人都能看见;一旦改正,人人都会敬仰。”
原文】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译文】卫国的公孙朝问子贡:“孔子的学问是从哪里学来的?”子贡说:“文王武王之道,并没失传,还在人间。贤人能了解其中的大道理,不贤的人只能了解其中的小道理。到处都有文武之道。孔子处处都学,哪里有固定的老师呢?”
原文】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译文】叔孙武叔在朝庭上对大夫们说:“子贡贤于孔子。”子服景伯把这话告诉子贡,子贡说:“拿围墙做比喻吧,我的墙齐肩高,站在墙外,就能看到我家里富丽堂皇;孔子的墙几丈高,如果不从大门进去,就看不见雄伟壮观、多姿多彩的景象。进得去门的人太少了,叔孙先生这么说,也是可以理解的!”
原文】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译文】叔孙武叔诋毁孔子。子贡说:“不要这样吧,孔子是诋毁不了的,其他人的贤良,象丘陵一样,还可以翻越;孔子却象日月,没有办法到达并超越。虽然有人要自绝于日月,但对日月又有什么损伤?只能表明他不自量而已。”
原文】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智,一言以为不智,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
译文】陈子禽对子贡说:“你是谦虚吧,孔子哪里比你强?”子贡说:“君子说一句话就可以表现出是否明智,所以说话不可以不谨慎。孔子的高不可及,如同天不能搭阶梯爬上去一样。他如果有机会治理国家,那真所谓要使百姓自立就自立;一引导百姓,百姓自会前进;一安抚百姓,百姓就会自动从远方来归附;一动员百姓,百姓就会同心协力。他老人家生的时候誉满天下,去世后备受哀悼,我怎么能够赶得上呢?”
第二章第二十节
尧曰篇第二十
原文】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舜亦以命禹。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简在帝心。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周有大赉,善人是富。“虽有周亲,不如仁人。百姓有过,在予一人。“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四方之政行焉,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所重:民、食、丧、祭。“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敏则有功,公则悦。”
译文】尧说:“好啊!你这个舜。天命降临到你的身上,让你继承帝位。如果天下都很穷困,上天给你的禄位也就永远结束了。”
舜也这样告诫过禹。
商汤说:“至高无上的天帝啊,你在人间的儿子--我--谨用黑牛来祭祀您,向您祷告:有罪的人我绝不敢赦免。一切善恶,我都不敢隐瞒,您无所不知,自然心中有数。如果我有罪,请不要牵连天下百姓;如果百姓有罪,罪都应归结到我身上。”
周朝受上天的恩赐,使好人都富了。武王说:“我虽有至亲,都不如有仁人。百姓有错,在我一人。”
孔子说:“谨慎地审查计量,周密地制定法度,修复废弃的官职,让国家的法令畅通无阻,复兴灭绝的国家,承继断绝的世族,提拔埋没的人才,天下民心都会真心归服。”
掌权者应该重视:百姓、粮食、丧葬、祭祀。
宽容就能得到百姓的拥护,诚信就能使百姓的信任。勤敏就能取得功绩,公正就能使百姓高兴。”
原文】子张问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子张曰:“何谓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译文】子张问孔子:“怎样才能从政呢?”孔子说:“尊五美,去四恶,就可以从政了。”子张说:“什么是五美?”孔子说:“君子应该给百姓实惠而不浪费财政,让百姓辛勤劳作而无怨恨,有欲望而不贪,安逸舒泰而不骄傲自大,威武严肃而不凶猛可怕。”子张说:“怎样才能给百姓实惠而不浪费财政?”孔子说:“顺应百姓的利益要求而使他们得利,不就是给群众实惠而不浪费财政吗?选择百姓能够劳动的时候去让百姓劳作,谁会怨恨呢?欲望得到仁爱便得到了仁爱,还有什么可贪图的?君子不管人口多少、不管年龄小大、都尊重他们,不就是安逸舒泰而不骄傲自大吗?君子衣冠整齐,注重仪表,庄重严肃,人人见了都很敬畏,不就是威武严肃而不凶猛可怕吗?”子张说:“什么是四恶?”孔子说:“不加以教导就杀戮叫做虐,不看原因只苛求成功叫做暴戾,不看时间只限期完成叫做害人。同样给人以财物,该给的时候却吝啬叫做小气。”
原文】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译文】孔子说:“不懂得客观规律,就不能做君子;不懂得道德规范,就无法立足于社会;不懂得分辨言论,就不能了解人。”
第三章第一节
验证篇之二三字经
让我们用全新的角度来验证和理解《三字经》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译文】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评论】人生下来原本都是一样,无所谓好,也无所谓坏,都是坯子。人从小就要好好学习,区分善恶,才能使坯子从浮萍变为冰山。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译文】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评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头等重要的大事。但教育的方法极为重要。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译文】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