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第47章


比周蒙教的初一学生还小,就到北京来卖花儿了。
房东还挺热情,张罗着给小姑娘拿碗筷,小姑娘也不客气,坐下来就吃。
周蒙看小姑娘吃得差不多了才问:“你几岁了?家在哪儿?”
小姑娘说是湖南人,十六岁。
十六岁?周蒙真的可怜她了,十六岁才这么点儿个儿,那也长不了多少了,十六岁,完全没有发育过的十六岁
………………………………………
第十四章:搬来搬去(4)
………………………………………

比较起来,有的玫瑰根本没开过。
就是这样,也难免要给人欺负吧?如果运气好遇到一个什么人肯娶她,难免还要生孩子,生一个,或许还不够
。可是,这么小的身体。
周蒙空腹喝了一瓶啤酒,头有点儿晕了,那几个山东工人吃完就走了,桌上也没菜了。
周蒙搂着小姑娘说:“跟我回家吧,我送你几件衣服。”
房东看着周蒙的脸色没敢讲话,事后想想,他并不是什么歹人。
小姑娘住亚运村那边,天晚了没公交车了,还是房东把她送回去的。
第二天一早,周蒙收拾好东西,那堆迅速萎谢的红玫瑰扔在麻将桌上,她看也没看一眼,到外面拦了辆车就搬
走了。
半小时后,周蒙在研究生院门口碰到了张晓辉。
不出来还真不知道,这是一个乱世。
要到这时候周蒙才想起第一次见面时李然的一句话:
“打个比方,我跟你坐在这里,从量子力学的角度看由于变数太多,概率接近于零,是完全偶然的。”
他是说人生无常。
乱世里自然会有几段传奇,更多的,却是无奈。
周蒙曾经听一个外地女孩这么絮叨:“每年一到10月,我就开始省钱,计划今年冬天一定要买一件特别暖和的
衣服和一双特别结实的鞋子,然后冬天到了,我的钱还是不够,凑合着买了,一边买一边后悔,一定穿不到明
年,到时候不是还得买?”
后来,这个外地女孩嫁人了,生了孩子,也在北京分期付款买房子了,她的冬衣冬鞋还一年一年地重复着那个
老故事。
直到最后离开四方广告公司,周蒙也不明白四方广告公司为什么要招她这个文案。周蒙在公司三个月,写过的
唯一文案是关于一本京城旅游指南的广告征集,这也是公司当时唯一的业务。跟周蒙同时进公司的还有四个业
务员,业务员的工作就是满北京地给这本旅游指南拉广告。也别小看了这么一本32开的旅游指南,要搁几年前
,指着它能挣几十万也不一定,现在,不行了,同类媒体太多了,客户都烦了。周蒙听那些业务员打电话,经
常是话还没说完呢,客户一听是拉广告的就挂断了。
可老板早放下话来了,没有上不来广告的媒体,也没有不想做广告的客户,言外之意:只有拉不来广告的业务
员。
四方广告公司,周蒙他们这批人进来之前,公司加上许总统共才两个人,就这样,许总还挺有派头的,他开一
辆车顶开窗的“凌志”。
许总挣钱是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广告初步繁荣各自为王那会儿。在广告界略待长一点,像许总这类末路
英雄,周蒙很见识过几个。他们的共同特点是没受过高等教育,起步早发过财,1995年以后不约而同地开始走
下坡路。这许总算是安分的,后来的两个老总还想从广告往实业发展,一个要挽救中国玻璃器皿制造业,另一
个要建立亚洲最大的鲜花批发市场,一水儿的电脑管理。对这两位老总的雄心和魄力,周蒙折服之余,赶紧辞
职转工。不是周蒙挑剔,实在没精力配合他们,一会儿一个主意。
手里也有一两百万了,退一步,做点儿力所能及的事儿多好。
最没意思的事儿就是明明没事儿干还得在那儿煞有介事地坐着。
在四方广告公司,周蒙不是做了三个月而是“坐”了三个月。到最后一个月周蒙实在坐不住了,她也学着那些
业务员打打电话,挑离公司近的几家宾馆饭店跑跑。哪怕找个借口出去逛逛“百盛”“贵友”,'奇‘书‘网‘整。理。"提。供'总比在老板眼
皮子底下干坐着强。
到底是给资本家干活,不生产点儿剩余价值给老板剥削就于心有愧。
许总挺高兴她这个小文案自觉自愿地跑业务。他当然高兴了,周蒙进公司就讲好的,周蒙的业务提成要比业务
员低5个百分点,因为她拿的文案工资比业务员高,高多少?不过半张“老人头”。
周蒙为人不是一向大方吗?这个亏,她认了。
就像新手的赌运一定会好,周蒙初战告捷,没两天就拉了个封底广告。这一个封底广告周蒙的提成是一千四,
比起业务员,她亏了七百而许总多赚了七百,乐得许总连着一个星期地夸她。
许总其实蛮有人情味儿的,他的派头是跨国公司总经理的派头,他的经营理念不脱一个作坊老板的小恩小惠。
许总,也不过三十七八吧,在周蒙眼里他已经是个过时的人物了。许总的女儿听说才满周岁,是第二次婚姻吧
?妻子恐怕还很年轻。
初战告捷,周蒙乘胜追击,连着跑了王府井一带新开的商厦和美食城。
也像一般的新手,幸运女神通常只会垂青你一次,周蒙连遭败绩。
转天,周蒙照常七点四十五分起来上班。
上下班时间的地铁真挤,可也幸亏有地铁,要让周蒙每天坐近三个小时的公共汽车上下班,那还是先死了好。
就是这样,每天这个地铁的直线转环线,环线转直线也够烦人的,每次被人群裹着在直线和环线之间奔来奔去
………………………………………
第十四章:搬来搬去(5)
………………………………………
,周蒙像一切小资产阶级妇女那样,开始怀疑生活的意义。
下了地铁就是公司了吗?哪儿有那样的福气,还要乘二十分钟公共汽车呢,距离相当于在江城从周蒙家到四中
。这段路,每月月头周蒙都坐小巴,到了月尾就不得不乘公共汽车,因为手头紧了。
到了公司所在的宾馆门口,周蒙总要先买一枝三毛钱的“和路雪”山楂冰棒,吃下去胸口会舒服一点儿。10月
的天气已经有点儿凉了,周蒙还是天天买,这三毛钱的山楂冰棒像是她的一根精神支柱,面对一切的不如意和
喧嚣嘈杂,她至少可以举起一枝冰棒慢慢吃完。
到了第二年夏天,“和路雪”好像不再生产山楂冰棒了,周蒙找来找去都找不到,她只找到“新大陆”的山楂
冰棒,总觉得没有“和路雪”的好吃。
还有什么是不能失去的?大到生命小到一枝冰棒。
周蒙知道今天是她最后一天到“四方”来上班,今天发工资,提成她前两天已经拿到了。
公司在二楼,周蒙上楼前在宾馆服务台打了个长途,她是打给小宗的,小宗不在,他的同事说他去巴基斯坦了

周蒙到北京后,这是第一次给小宗打电话,她要跟小宗说她想回去。
可是他不在。
周蒙辞职被张晓辉教训了一顿。
“我的小姐,你倒是找着下家再辞上家啊,一样是坐着,在公司坐着不好呀?”张晓辉看不来周蒙那副懒懒散
散的败家子样儿。
“我现在不是坐着我是躺着。”
“哼,我看你还能躺几天。”张晓辉对着小圆镜在刚洗过的脸上涂抹了一番,“起来吧,吃饭去。”
“不饿。”
“今晚劲松请客。”张晓辉眼风一张,精明厉害地说,“你又不上班,还不把这顿饭钱省下来?”
“我真的不饿。”
“姐姐,你不饿我还饿呢,老郭这顿饭是冲着你的。”
张晓辉这声“姐姐”可没叫错,虽然看不出,周蒙确实比她大几个月。
经历都是写在脸上的。
张晓辉中专毕业就到北京来了,中专,她学的就是机械修理。
五年,张晓辉自己都不记得换过多少工作搬过多少次家交过几个男朋友,她唯一记得清楚的是她银行里不断变
化的存款数字。
张晓辉每个月都会去一趟中国银行,她把她的银行存折给周蒙看过一眼,周蒙数了好一会儿才数清1后头有几个
数字,那是一个六位数的存折。
周蒙就此对张晓辉肃然起敬。
别看张晓辉貌不惊人,好衣服没几件,人家正经在外资广告公司待过几年。那家外资广告公司在大陆经营不善
,业务萎缩、精英流失,张晓辉留下来就成元老了,从打字员做起,最后离开的时候职位是媒介部经理,媒介
部只剩下她一人了。
“我们在公司都是喝哥伦比亚咖啡,看时尚杂志。”张晓辉跷起二郎腿说。
哥伦比亚咖啡是他们公司的全球性客户,至于时尚杂志他们公司常年有客户在上头登广告。
她放下二郎腿,说:“我要是不走,今年公司会送我去澳大利亚培训一个月。”
离开广告公司,张晓辉?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