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不要应届毕业生》第26章


一开始,我安排小麦处理自然来稿,拆信、回信,筛选有一定基础的来稿,进行文字润色。这么安排,一方面考虑到要让她从最基本的地方做起,熟悉编辑工作的流程;同时对她而言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对稿件的选择就是对准备从事编辑工作的判断力的检验与锻炼。最初的几天,小麦的工作主要是拆信,因为一本比较受欢迎的杂志肯定有大量的自然来信来稿需要处理。
小麦最初也能坐得住,但随着和周围同事的熟悉,在新环境里找到了自己的感觉之后,她很快就有点心不在焉了……对电脑表现出超乎寻常的“亲近”,见缝插针地坐到电脑前,敲击键盘。
有一天,我偶然发现,分配给她使用的电脑屏幕上,QQ聊天的记录,字号很大,而且颜色鲜明……因为太醒目了,不看到都不可能……是谈论约会的事。我明白了,她与电脑如此难分难舍,原来是在和网友聊天。我想,年轻人刚走上工作岗位,要顾及他们的情面,但是也不能视而不见。于是在周例会上,我含蓄地提醒道:上班纪律包括不能做与工作无关的事,不能聊天。我想,说到这步应该到位了。
可是,后来我发现我的提醒似乎没有起到什么作用。除了对电脑,小麦对别的都有点兴趣索然,逮着机会,就谈网友。据她自己对同事透露,她大学时期就开始大量相见网友,言语之间非常暧昧。不断和网友约会、见面成了她生活的一大内容,甚至可以说是最主要的生活内容。
至于拆信这工作,虽然机械了一些,可也没到值得抱怨的地步,可小麦却表现出了很大的不耐烦,抱怨工作没有意思。至此,我还仅仅感到她是刚开始工作没找到角色位置,主要还是工作态度问题。可第一次发稿就让我对她的真实水平产生了深深的怀疑。在那么多的可选来稿中,她编发的稿件,不仅选择稿件的眼光大成问题,而且文字处理毫无创意。这姑且不论,仅从最基本的文字功底上来看,也是错漏百出,很明显的错误都改不出来。更让人光火的是,她能把原本正确的文字改成了错的。在一篇娱乐稿件中,涉及到台湾艺员的内容,原稿笔误,把台湾地区写成了国家,她竟然原样照发,把我惊出了一身冷汗。
为了让新员工多方面了解杂志社的工作,同时鉴于人手比较紧张,有些工作我会安排员工跨部门地参与,比如发货、盘点库存退刊等等。安排到小麦的时候,她的表现又一次让我感到不快。她一脸不屑,理直气壮地问:“为什么叫我去?”我说:“有什么问题吗?”她的回答是:“我是编辑,这事和编辑有什么关系?我又不是仓库管理员!”我说是大家都参加,她就提出要请假。这种毫不掩饰的做法是公然地不服从工作安排。
第40节:有一种放浪不可忍受
这事让我下了决心:我用不起这样的毕业生,试用期尚且如此,一旦正式聘用还不知懈怠到什么地步。几天后,我就通知她不要来了。我找她的时候,发现她还在电脑前忙着聊天。为了引起她足够的警醒,也为了她未来的发展,我和她专门谈了一次话,说到现在工作单位需要员工的素质与条件,说到刚从大学毕业的优点与缺点,只有投入、敬业、勤恳,才可以较快适应工作,取得进步,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基础。她似乎听进去了,也似乎无所谓……这让我对自己谈话的意义产生了怀疑。
后来,和一个留在N大当老师的同学闲聊现在的大学毕业生质量的话题,提及小麦,我半开玩笑地说:“你们怎么能把这样的学生放出学校?这不是害人吗?”
我的老同学见怪不怪地说:“我们有好的毕业生,可惜你没碰到;我们还有比她更差的,你也没碰到。毕业生差距太大了,小麦那样的情况比较普遍。现在的学生在学校真正潜心学习的没多少,进了大学,浑浑噩噩……男生玩游戏,女生爱打扮……追求享乐,做出什么事的都有。反正都是自己找工作,你不满意可以不要嘛!老师只能把道理告诉他们,而现在的孩子,有几个能听得进道理的?只能让他们在社会这个大课堂里去补课了。他们要自己对自己的未来负责,摔打一下,也许会让他们清醒一些。”
有一种放浪不可忍受
在选择美术编辑的时候,我一直在两个标准之间犹豫不决:一是聘个有经验的,二是选拔新人。招聘广告刊登后,应聘美编的不少。但是仔细研究他们的材料,看了他们的设计作品后,才发现,合适的人选非常少。有一定设计经验的应聘者,对报酬的要求过高,到了难以承受的地步;而新人又过于稚嫩。
在应届毕业生中,相比之下,小娆是条件最好的。顺便提一下,她是个真正的美女。当然,最后确定聘用她来担任杂志的美编,绝不是因为她是美女的缘故。令人难以置信的却是因为这一点让她走的。
她是一个很有个性的女孩,作风泼辣,敢做敢为之气非常明显:头发染成了黄色,衣服比较暴露,喜欢化妆,但脸色的苍白却难以掩饰。说来也许不合理,最终选择她并不是因为她的美术功底多么高超,而是因为她在专业之外还有写作的爱好……作为美术编辑,是需要具备文化修养的。这可以让她在设计时多些人文气息,多些对稿件的理解。她写东西也比较有情调。她写诗歌,也写小说,其中涉及情感的部分写得很细腻,也很另类,很开放。字里行间,很少有那种学生腔,对人性具有某种深刻性。这既是文学的修养,也一定是和思考与体验具有某种关系的。她写东西还是很勤奋的,提供的材料有一大叠,发表作品的影印件可以够出一本书的了。
应该说,她是应聘者中“成果”比较突出的。由于本人也爱好写作,对有才华的写作者有某种亲近感,算是有点惺惺相惜吧。考虑到杂志社阴阳平衡,我原本想招一个男美编,但最后依然就决定选择了她。
事态一开始就没有好兆头,我从没有想到一个应届毕业生会有这么复杂。这个女孩可不得了。在她进入公司后我们就渐渐风闻:她在学校时就是个大名鼎鼎的角儿。后来我和一个本市的作家说起小娆的写作,他说的故事更让人吃惊:她名气可大了……当然不是作品的名气,而是生活上的名气。说她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就被一个中年男人包养了……是他资助她三年的学习费用。因为那个中年男人他认识,有时也参加他们的聚会。因为小娆后来把他甩了,又傍上了别的男人,那中年男人为她差点精神分裂。
听了这些传说,我隐隐觉得小娆的形象在我心中有些变形了。但再想想:这都是个人的私生活范畴,我向来认为工作和生活要分开。现在80年代出生的一代人成长环境不同,接受的信息不同,生活上和上代人相比有点另类,只要不触犯法律,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小娆有点太“成熟”,太放浪形骸了。那种满不在乎的劲儿,并不能因为她是所谓“新新人类”或者是学艺术的就可以让人轻易谅解的。且不说值日、整理内务这类事情,她从来都是依赖一同值日的人做;也不说上班时候煲电话粥,影响别人联系工作。这些与她后来制造出来的事端相比,只能算是小节。小节有点差错,会让人反感,却也不至无可忍受;可接连两件事使我对她的人品和工作态度彻彻底底地绝望了。
为了便于管理,杂志社实行门锁专人负责,有办公室行政人员专门负责每天的开门关门。由于工作需要,我也亲自掌握一套钥匙。一天晚上,我要紧急打印一套资料,就来到杂志社。开了办公区的门,开了灯,我被眼前的场面惊呆了:在拐角的沙发上,躺着一男一女。男的我从没见过,女的染着一头金红的头发……不用说就是小娆。突然撞上这么一个场面,我真是窘迫万分……走也不是,不走又不是。她倒蛮老练,问我这么晚来干什么。我说有事。她也并没有起身避让的意思,我只能“识趣”地离开。
第二天我找办公室的专职人员了解有关情况,问小娆手中钥匙的来源。保管钥匙的说小娆曾经以加班的名义跟他借过钥匙,他就给了她,但只有一次。我明白了,她是拿着钥匙私自配制的。为此我专门找她谈话,对她破坏管理制度的做法进行了严肃的批评,并勒令她把钥匙交出来。
在美术设计上,应该说她用起心来还是有些创意的,才气还是有的,但问题是她做事总是丢三落四:前一期上过的图片下一期竟然会继续使用;工作效率极低,平时松松垮垮,每次都是到了最后时刻才突击完成。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