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野战事珍闻全记录》第45章


间构筑防御工事。一旦林彪入关,利则战之,不利则从容南撤。我想,固守半年应无大碍。”
蒋介石闻声站起:“好,宜生实乃党国栋梁!”
散会之后,蒋介石兴奋仍在。他暗暗想到:只要傅作义再次发挥当年守涿州时的才华,守住平津半年,拖住华北和东北共军,国民党军队在江南重整武装就会赢得足够的时间。特别是在眼下徐蚌会战已拉开帷幕的情况下,守住华北更为事关重大。
跟蒋介石一样,此时的傅作义也在心中暗喜。他庆幸自己的一番慷慨陈词居然蒙住了所有的国民党将领。他当然不是想固守平津,他清楚地知道,只要林彪一入关,华北失守势在必然。但他有自己的算盘。
从华北的兵力部署上就可以清楚看出傅作义的真实想法。他将蒋介石嫡系的22个师摆在北平、天津、塘沽一线,却将自己的20个师摆在北平、张家口至绥远一线。这条长达千里的“长蛇阵”大有奥妙。一旦东北解放军入关,蒋系军队首当其冲,在最前线抵挡,而傅作义自己的军队则可以有足够的时间溜回绥远。
所以,傅作义自称要固守平津,只是拒绝南撤到蒋介石的掌心之中。目前,南京政权已是风雨飘摇,他又怎么会在此际远离家乡直下江南、等着蒋介石将自己的军队肢解和吞并呢?
当然,按照傅作义老谋深算的功力,他的算盘还不仅仅这么一点。要求固守平津还有一个更大的好处,可以捞得更多的美援。早在1948年的春天,美国政府采纳了军事顾问团的建议,决定直接将大批援华军用物资交给傅作义,以帮助他守卫平津,如果此时傅作义南撤,那么,这批美援只能成为泡影。从7月份第一批价值1;600万美元的军用物资运抵天津时起,大批量的美国军备物资正在源源不断地抵达天津港口。听着那一声声令人振奋的汽笛声响,傅作义怎肯弃之不顾?况且在绥远那片地旷人稀、物资匮乏的荒凉地带,不把美国人的装备捞足,又哪来的本钱保住他的绥远老巢?
夜,渐渐地寂静下来。傅作义坐在窗口,透过玻璃窗望着漫天的星斗,国民党的前途让他忧心忡忡,但想到自己的排兵布阵,他的脸上还是露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笑容。
他回想起刚才会议上的最后一轮争吵。这轮争吵是华中军政长官白崇禧挑起的,这位被称为“小诸葛”的公认“军事天才”,居然满腔怒火地拍案而起,大声说道:“国军的处境人所共见,我们现在的选择决不是守,更不是撤,上上之策只能是与共产党议和。”
白崇禧慷慨激昂几句话,顿时语惊四座。大多将领怒言反击。白崇禧却是满面忧虑:“你们这些只有匹夫之勇的沉睡之人,当前东北共军尚未入关,平津依然在我之手,徐蚌一带几个兵团仍可坚持数日。这是天赋我等的最后时机了,倘若再过几月,我等就只有坐以待毙了。”
纷纷杂杂的争吵之中,蒋介石一言未发,忧虑同样像阴云一般笼罩着他。
蒋介石的忧虑给傅作义留下了太深的印象。蒋委员长很快也就自身难保了,傅作义暗暗摇头,看来这个“小诸葛”的确见识非凡,可惜他当着委员长的面谈起议和之事,岂不是惹火烧身吗?
飞机平稳地穿过云层,从南京直抵北平。傅作义紧闭双眼,脑海中却在不断翻腾。下一步到底该怎么走?他一面回想着白崇禧在会议上的发言,一面回想着近几年从大女儿傅冬菊那看到的一些共产党的书籍,特别是毛泽东的那本《论联合政府》。
回到北平,傅作义终于下定了决心,悄悄找来几位亲信:“我以前一直希望跟随着蒋介石实现救国救民的理想。现在发现这条路也许是走错了。共产党主张搞联合政府,我越来越觉得这才是一条光明的道路,我打算凭借着在冀、察、绥三省的实力参加共产党的联合政府。请你们设法与中共秘密联络,将我的意见转给毛泽东。”
但这些亲信几经周折却无法与西柏坡取得联系,傅作义一筹莫展,忽然想到了他的大女儿傅冬菊。自从傅冬菊从天津大公报社调到北平后,为他提供的有关共产党的政策信息越来越多,她肯定与共产党有联系渠道。
傅作义没想到的是,傅冬菊早就是地下党组织的成员了。她从天津调到北平正是北平地下党组织的安排,目的就在于进一步作傅作义的工作。早在1943年,傅冬菊在重庆见到当时的中共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时,周恩来就曾语重心长地对她说过:傅冬菊,你可以做做你父亲的工作嘛。
所以,多年来,傅冬菊总是通过各种机会作父亲的工作。现在,傅作义心中着急,也没有别的路子可走了,只好问自己的女儿:“你一定有和共产党联系的方法,看看能不能让我和毛泽东联系上。”
“这个,我也不太清楚,但我可以帮你问一问。”傅冬菊说。
“好,尽快。”傅作义似乎看到了一线希望。
于是,傅冬菊紧急找到北平地下党学生工作委员会的书记佘涤清。二人商量后,决定帮助傅作义传递相关消息。
傅作义得知傅冬菊有办法将自己的想法传递给毛泽东,终于面露喜色:“我要给毛泽东发一份电报,内容是这样的:毛泽东先生钧鉴,为了保护北平的古迹,为了北平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我愿与贵党贵军开始和谈。盼能派南汉宸先生来北平谈判。我现在仍能控制50万军队、200架飞机……”
口述完毕,傅作义特别叮嘱女儿:“这件事一定要办好!”
电报很快就传到了毛泽东的手中。
“看来傅作义还是心存幻想。《论联合政府》是针对1945年初时的形势而写的,那时共产党的实力还相对较弱。”毛泽东用指头敲着电文说道,“今非昔比了,我们现在要建立一个人民共和国。傅作义想凭借实力在国、共两党之外,以第三者的身份参加联合政府,这未免太不合时宜了。我看不用回复他,让他自己再清醒清醒。”
由于毛泽东久久没有回音,傅作义不禁心中焦急。但他也绝不会傻等着,早在作出这个决定之时,他就作好了两手准备,一面加紧与共产党联系,另一面也在不断加强兵力部署。没有实力作后盾,如何在和谈中达到自己的要求?傅作义非常清楚这个谈判规则,只不过他太高估自己的实力了。
为了彰显实力,抗衡华北,傅作义大范围地征集民工抢修北平、天津、塘沽、张家口等地的防御工事,并扩充兵力,征购粮食,催促美国给予更多的军事援助,同时,又先后将驻守在承德、保定、山海关、秦皇岛等地的第13、第101、第86、第87军等部撤出,集中防守在平、津、张等战略要地。
傅作义自恃手中兵强马壮,解放军一时对他无可奈何,以为目前局势虽然严重,但其严重程度还不至于威胁到华北的生存。华北解放军的3个兵团正在分散作战,自己的兵力与华北解放军相比仍然占有优势。只要东北野战军不入关,单是华北解放军对其构不成致命威胁。东北解放军经过50多天的连续作战,没有四五个月的休整补充是不能入关作战的。在此期间,他完全可以坐观局势之变。
这一次,傅作义真的是想错了。
第48节 关山渡若飞
就在包括傅作义在内的绝大多数国民党高层人员都认为林彪必须在东北休整几个月后才可能入关作战的时候,东北野战军已整装完毕,星夜南下了。
东北虎下山了。
1948年11月23日,是东北野战军历史上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一天。10个步兵纵队和特种兵部队共计70余万人,随军民工15万人,火炮千余门,坦克、装甲车40余辆,汽车3;000余辆,大车8;000余辆,战马10万匹。这支浩大的队伍在这一天告别了他们用鲜血和汗水换来的光明的东北大地,为了更多人民的翻身解放,再踏征途,奔往华北。
三年前,遵照中共中央的战略决策,11万八路军和新四军指战员,2万多党政干部,从关内各解放区经陆海两路挺进东北。被毛泽东誉为“又一个几千里的长征”,是人民军队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军事调动”。这支来自五湖四海的10多万骨干力量,就像撒在黑土地里的种子,经过三年的发展和成长,一举消灭了国民党在东北的所有力量,解放了东北全境,自身也迅速发展成一支拥有100余万人的强大战略机动力量。如今,这支大军就要回师关内了,其气势之宏伟、场面之壮观,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
但更为空前的是,这支大军必须要隐蔽身份,悄然进军。要给傅作义一个绝对意想不到的“大惊喜”。
夜幕降临了,万家灯火与星光互映,远远地传来一阵?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