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生指南》第297章


当然。众臣反对的,不是奴隶贸易——奴隶贸易当然不怎么符合圣人之道,不过,此时却是正当贸易。大汉国富有四海,每年的进口奴隶都是大宗交易之一。如今大齐国规模更大些儿,却也算不得什么。只是船队为了奴隶而在倭岛搞风搞雨,不免引人侧目。
说到这里。张涵深深佩服起商人地力量——难怪古代中外的统治者都一致压制商人,为了钱他们还真是什么都敢做,偏偏他们多半还能做成。
前文曾经说过,奴隶贸易使倭人明智之士皆引以为忧,而张涵讨平了朝鲜半岛,更是震动了倭岛。众人皆以为,倭岛奴隶贸易恐怕做不了不久了。不成想船队不知如何威逼利诱。竟说服了少数倭人领主(总有人处境岌岌可危),继续为之提供奴隶。并在船队的支持下,与周边的领主战作一团,连战连捷。倭女王抗议无果,反被责成保护大齐商人。怒而兴兵,惟有率领各地领主一道征讨少数不肯服从王命的叛逆。到了这个时候,那数位领主也是骑虎难下,只得死心踏地的绑在了船队的战车上。船队一旦撤离,不过损失一点金钱,而他们所有人恐怕就必死无疑了。船队一个劲地拉偏架,武器粮草源源不断,甚至还派出了不少教官,帮助他们训练军队。倭岛战事遂愈演愈烈。
可笑的是。战事本是为了奴隶贸易而发生的,然而,为了维持战局,双方都在将平民变卖为奴隶,以便从船队获取足够的物资。奴隶贸易反而大兴其道。
倭人好管理是出了名的,很适合作奴隶。这个不必多说。张涵对奴隶的待遇也是相当关注的。奴隶都是钱!奴隶死了,损失地还不是张涵自己——奴隶营制定了计件标准,规定干满十五年的活便可以获得人身自由。一般说来,倭人能吃苦。每天拼命干活,在奴隶营里吃的、用的。都比原来强不少。十五年的活,通常八九年便能做完。岑涛私下颇为惋惜——早知如此,当初就说二十年了。
商船队在倭岛搞风搞雨,众臣自然有所警惕。但是,船队是太上皇地。而且,这背后还有张涵的影子。群臣再不识趣,也不愿参与到皇帝的家务事里,私下里念道几句,悄悄上书也多点到为止(张涵一率留中不发)。毕竟,张涵能够免除徭役,也全靠手中的奴隶支撑起了大半边天下。前者是皇家事务,还可以说是皇家无私事;后者便关系到国计民生了。其间的得失,众人心中都自有算计——总不能为了蛮夷而增加税赋吧?!
※ ※ ※ ※
武备部下属的屯田司不必说了,下有三十五万顷良田,每年能提供上亿石粮食,养活了百万大军和全天下的官吏。这二十万奴隶,说什么也是不能动的。
为太上皇和太太上皇修陵的十万奴隶,也不能再减少了。不然地话,太上皇一发脾气,张涵脸上也难堪。况且,工部已勘测好地形,正要将张涵的陵墓提到日程上来——这是常规,可张涵不愿意。人死如灯灭,陵墓修的再好,也是活人的事,与他没有多少关系。张涵找出种种借口百般推逶。当然,用戏志才的话说,全是在做无用功。可是,奴隶太少,人手紧张,要拉十万八万奴隶去修几十年陵墓,张涵说什么也是舍不得。反正,拖延一日是一日。等他临死的时候,草草建个陵园也就是了。
工部还在将驰道向交洲、扬州和荆州、凉州、益州和荆州延伸,这些事情岑涛倒是驾轻就熟,在过去地这些年中,他已经修驰道十五万余里,使之遍布北方诸州。此中自然形成了一整套的规范化程序,岑涛稍稍留心下,不要让人做手脚也就是了。这是重中之重,近些年来筑路的奴隶没有少于五十万的时候。
加上其它杂七杂八地各项事务,也有数十万奴隶在做,张涵手中的官奴足有百多万众。这些官奴除了战俘和罪犯外,其余十有八九皆来自海外。
前前后后,船队从倭岛贩卖回来地奴隶不下三十万,由于倭人性情温顺,易于管理,在民间也是很受欢迎,倭人奴隶的价格始终高居不下。有利润的地方,自有人会去经营,倭仆被官方垄断了。船队便转而贩卖倭婢。与三韩婢一样,倭婢也受到好评。不过,三韩婢通常是高级货,会被当成侍女之类地,倭婢往往就等而下之,被当作仆妇了。
据说,流入的倭婢数量不比倭仆少多少。把战乱死亡者也计算在内。倭岛人口短短数年间便消失了上百万众。倭女王遣使朝贡,要求大齐主持公道。张涵选择性失明。群臣也视而不见。倭女王心急如焚,倭使受到了很大的压力。接见倭使难米升当然不是什么赏心乐事,张涵能不见便不见了。
其实,来自涨海的奴隶也不少。但是,这些人里总是很懒散,不肯老老实实干活。必须严加看管,并采取一些强制措施,却远不如倭人受欢迎了。
涨海位于热带,物产丰富,没有冻饿之忧。那里西米树野生于森林中。居民需要时便去砍‘面包’。运气好的话,砍一棵就可以让一成年男子吃上一年;运气不好,也不过是砍两棵罢了。天然供应如此富足,以至于人几乎可以不劳动;伸手就可以取得粮食。故而,居民便非常懒惰。
说到这里,忽然想起了印度人,那是天下第一等的懒汉。懒惰已成为一种天性,深深铭刻在他们的骨头里。后世地英国殖民者,号称石头里能够榨出油来。可他们千方百计想方设法从印度人身上获取利益。都无一倒外遭遇了失败。辛辛苦苦连成本都收不回来,只得罢休了。懒惰的天性保护了人身自由,这也算是天下一绝了。
从本质上说,西方文明是建立在人性本恶基础上的,而在华夏信奉人性本喜的儒家取得了胜利。换言之,西方文明是一种掠夺他人式的文明。而华夏文明则是自给自足的建设式文明。
华夏的扩张是文化先行。周边地区都已认同了华夏文明后,扩张往往水到渠成,整个民族自然而然地融为一体,很少遭遇到强烈地抵抗。
屠杀当然也是有的。然而,那种刻意而为的种族屠杀西方历史上比比皆是 华夏从来没有做过。就是因为这样。朝鲜人强烈抵抗,历经华夏多次征讨,也始终保持了独立。
不然的话,弹丸之地、寥寥几个毛人,难道杀不光他们?!
坦率地说,华夏文明以道德为核心,在这方面,肯定是要优于西方文明的。但是,强者为尊,前生张涵生活在一个西方地世界里,西方的文明在他身上打下了深刻的印迹。而正如劣币驱逐良币一样,不劳而获也有着极大的诱惑力 掠夺永远比建设来的容易。考虑到这一点,选择也就不难做出了。张涵自然而然便借鉴了掠夺式的发展道路。
话说回来,张涵也只能借鉴而已。这种思想上的深刻不同,使得纯西式的文明很难在华夏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一一士大夫肯定会群起抵制。即使像张涵一样,培养出大批忠诚于他自己的部曲,并以之夺取天下,也只能做些小小地变革。
不说了,话扯远了。
除了倭人奴隶、涨海奴隶、战俘奴隶,还有大秦等远来的奴隶外,其余充作官奴的,就是囚徒了。张涵对法律却极为重视。凡是有违反律令者,倒不宽恕。当然,也没有过于严奇的惩罚,通常不是被罚做劳役,便是被流放到边疆地区。只有少数杀人、**等穷凶极恶的重案犯方会被处死。
一件是关于裁军的;
随着大齐地统一,紧急征召的军队已经重新解散了。但是,由于大齐执行的义务兵役制,使得大齐的总兵力接近一百五十万。这么庞大地军队给财政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每年地军费开支都在150万万以上(不计粮草)。目前西北战事不停,北方时战时和,仅此两处用兵之地,实在是不需要如此多的军力。因此,户部希望能裁减部分军队。
从财政和政治考虑,这个要求都是合情合理的。然张涵考虑的,则更多一些。
此时此刻,西北战事未歇,北方又到了瓜熟蒂落的时候,随时都可能用兵,裁军肯定不能裁减这些地方的军队。这样一来,很容易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于稳定不利。再说。张涵强迁天下望族入河北,反对者甚众。手里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张涵只怕连觉都睡不踏实。犹豫再三,张涵搁置了裁军一事。
不过,他针对义务兵,也进行了部分变革。所有义务兵经过半年训练过后,考核成绩优秀地。会被掉到边疆服役;成绩普通的,则留在地方,轮流转为工程兵,承担地方道路、侨联、水利和城池的修缮。接下来,张涵要修缮的多了。
遍布全国的驰道网不消说,涿郡——洛阳——山阳——广陵——会稽,全长四千多里的涿扬(?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