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人都已经转移到了新大陆、南非,或者跑到了法国避难。”
方冲问道:“东西方的第五次马尼拉之盟到底说了些什么?那场会面之后,欧洲战局又起了新变化,跟这次的会面有关系吗?”
林清华笑笑,答道:“这个问题我暂时不能回答,不过,我可以透露一点儿,那次会面的意义确实重大,从那以后,西欧战线向东推移了几百里,而且那些欧洲君主们又把他们已经搬上船的行李又搬回了各自的皇宫。”
方冲呵呵一笑,随即将这句话记下,随后又问道:“俄罗斯人甘愿放弃石头山以东,是否也是这次会面的缘故?”
林清华道:“那只是给他们个面子,给他们个台阶下,其实在镇虏军和蒙古部军队的打击下,他们早就撑不住了,虽然他们很想投靠‘雅利安圣教’,不过,由于当时的‘雅利安圣教’并没有感觉到特别大的军事压力,所以拒绝了他们的结盟要求,这样一来,俄罗斯的沙皇就只能面临两个选择,要么被我们消灭,要么承认现实,并迅速结束政治上的摇摆态度,加入我们一边,共同对抗邪恶势力。”
“所以俄罗斯人就退回了莫斯科?”方冲一边写字,一边小声问道。
林清华望着窗外的秋雨,叹道:“他们别无选择,当时,在我的支持下,俄罗斯农奴纷纷起义,而他们一向倚重的哥萨克人也被我成功分化,因此,他们面临着内外交困的尴尬局面,若不尽快结束与我军的对抗,他们只有灭国一条路可走。马尼拉会议上,我们答应俄罗斯人,如果他们迅速与我们结盟,那么等胜利以后,就把波兰交给他们,这样,俄罗斯也就加入了反邪恶势力一边,而镇虏军对俄罗斯的征讨也就停止了,那以后,靖西边疆区的大致轮廓也就形成了。”
“为什么不扩大对印度的占领?”方冲在本子上写了一会儿,随后抬起头问道。
林清华笑道:“对我们来说,占领不占领都一样,因为印度的土王、军阀都不敢跟我们对抗,与其我们费心费力的派兵打仗,不如让他们替我们打仗,替我们统治,那里是我们的市场,我们的原料产地,而且也是我们的雇佣军来源地,占领那里不如扶植代理人更为划算。”
方冲接着问道:“北美新大陆的战争方式很奇怪,好象不是大规模正规战争。”
林清华道:“是的,那里的战争样式与别的地方大不一样。由于我海军舰队连续对太平洋西海岸发动攻击和登陆,倭寇无法在沿海一带安身,后来便放弃了沿海基地,向内陆迁移,在这个过程当中,他们逐渐与当地的印地安土著融合在一起,并渐渐的转为一个新的游牧民族,不过,这个游牧民族却在其腹心地带建有工业中心,而当地镇虏军的主要任务就是找出这些工业中心,并将其摧毁,没有现代武器,倭寇就不是镇虏军的对手。那里的镇虏军主要是骑兵和两栖步兵,还有大洋舰队的一支分舰队,承担主要侦察和攻击任务的是骑兵部队,与他们一同行动的还有部分当地土著。”
方冲问道:“可是这种战术好象不是很管用,否则的话,不会直到今天还在周旋。”
林清华道:“北美地域广阔,要想找出一个方圆不过几里的工业中心,比大海捞针还难,而且倭寇一直避而不战,利用游击战术与我军周旋,因此镇虏军战果不大,不过,在这种战术下,倭寇也不可能发展起来。还有一件事,这场战争持续了差不多五十年,比欧洲上个世纪的三十年战争时间都长,人们的耐心早就没有了,所以,关注这场战争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我希望你的这本书尽快出版,也好让所有的人都重新关注这场战争,不要忘记了潜在的危险。”趁着方冲俯首写字的时候,他抬起头,看着房梁上挂着的一个小灯笼,沉默片刻,随后幽幽说道:“当年你的莫伯伯还活着的时候,他对我说,将来一定要写一本讲述这五十多年的历史的书,可是,遗憾的是,他没能完成,那本书只写了不到一成,他便去世了,真是让人扼腕叹息。我希望你写完这本战史以后,能够尽快接着写下去。”
方冲道:“那手稿晚辈也拜读完毕,只是晚辈文笔太差,恐怕……”
林清华道:“写就是了,历史书最重要的不是文笔,而是严整性、严肃性,不能以个人的好恶来篡改历史,也不能将一些尚未定论的东西写上去,更不能轻易下结论。就比如从秦始皇陵陪葬坑里挖出来的那些竹简、木椟、青铜器,那些东西不知真假,仍有不少人怀疑那是伪造的,因此自然是不能轻易下结论的,在这上面,你莫伯伯就做的很好,希望你也能继续如此。”
方冲有些无奈,因为他发现,每次他来到这里,林清华就喜欢岔开话题,罗嗦一些无关的事情,并一直罗嗦下去,直到他自己被累的昏昏沉沉,再也无法说话为止。
眼见着林清华就要这么罗嗦下去,方冲只好想办法将他的思路引回去,于是问道:“莫伯伯是绍兴人吧?”
林清华点点头,幽然道:“是啊,绍兴出师爷啊!我对不住他,以前我曾经答应过他,今后一定让他做宰相的,可是后来我却食言了,因为已经没有宰相这个官职了,他自然是当不成,但我身边又离不开他,因此他便一直是我的幕僚,虽说俸禄优厚,可是终究没有光宗耀祖,以至于临终之时仍是念念不忘怎样面对九泉之下的祖先。”
见林清华似乎又有扯远的趋势,方冲急忙问道:“他当年作为全权特使远达埃及,也算是人生无憾了!”
林清华叹道:“是啊,埃及能够从奥斯曼帝国中独立出来,也有他的很大一份功劳,这是不能忘记的。”
见林清华已经上路,方冲心中一乐,抢着说道:“可是这其中若没有大洋舰队的战功,恐怕事情没那么简单。”
听方冲说起自己一手创立的大洋舰队,林清华掩饰不住脸上的兴奋之色,笑道:“齐鲸波这个小子,确实是个人才,我没看错他,他结婚那天,还是我带头闹的洞房呢!”
方冲咳嗽一声,接着问道:“红海一战,双方损失都很大,但最终镇虏军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人们都说,齐鲸波的功劳最大。”
“是啊!”林清华叹道,“‘雅利安圣教’帮助奥斯曼素丹在埃及红海沿岸建立了两个大型造船场,建造军舰,虽然他们的军舰速度没有我们快,不过装甲却十分厚重,比‘李白’号的装甲还要厚,想打沉它可不容易。”
见林清华又陷入沉思,方冲生怕他又跑了神儿,于是追问道:“奥斯曼的旗舰‘奥斯曼号’和另一艘主力舰‘黑海号’装甲都非常厚,听说是‘李白号’的两倍?而且其火力也更为凶猛?真实情况是否如此?”
林清华回忆道:“一倍半,没到两倍,但其火力确实凶悍,船上装的不是‘雅利安圣教’的小口径炮,也不是滑膛炮,而是大口径线膛炮,其实就是他们从欧洲君主国的军队中缴获的攻城重炮,那是我们造的,被他们装在了奥斯曼帝国的战舰上,数量很多,火力自然凶狠异常。当时中国大洋舰队在红海一共只有五艘战舰,而能够作战的只有两艘,一为‘李白号’,一为‘杜甫号’,其它三艘战舰均要保护运送辎重的商船队,这样一来,我舰队就十分被动。齐鲸波这小子很狡猾,他用声东击西的办法先后将奥斯曼的两艘主力舰吃掉,这样一来,剩下的奥斯曼红海舰队就不足虑了,只不过,由于在战斗中,‘李白号’、‘杜甫号’均受创较大,几乎报废,因此我舰队没有进一步扩大战果,这一拖就是一年,直到南海舰队、东海舰队组成的特混舰队赶到红海,才将奥斯曼帝国的红海舰队连根拔除。”
方冲将这些话完整的记下,随后又问道:“那,当时的大洋舰队在哪里呢?为何他们不参战?”
林清华笑道:“大洋舰队当时正在加勒彼海游弋,掩护镇虏军登陆,要知道,当时的加勒彼海一带有不少的日本自杀船队,不得不多加提防。他们在那里一呆就是整整两年,直到将自杀船队全部消灭,并将前来试图寻找日本人的‘雅利安圣教’的舰队驱逐,之后,大洋舰队就在那里留下一只分舰队,随后便返回了台湾岛驻泊地,而当时,红海二次海战已经结束了。”
方冲问道:“倭寇的自杀船队如此疯狂,除了向井发展的武士道精神之外,还有什么东西让他们如此卖命?”
林清华不屑的说道:“自然是有好处的,凡是战死的自杀船的船员,其家人可以成为贵族,并拥有大量土地和牲畜,这对于那些穷人来讲是非常有吸引力的。不过,自从向井死后,自杀船就几乎没有出现
小说推荐
- 易中天中华史卷十六:安史之乱
- ︱田︱田田╬版 权 归 原 作 者【春风拂槛露华浓】整理附】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书名:易中天中华史16:安史之乱作者:易中天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年6月ISBN:9787533945534所属分类:图书>历史>中国史>隋唐五代十国史编辑推荐安史之乱后,只能梦回盛世大唐。华清池没了杨
- 最新章:第29章
- 易中天中华史:魏晋风度
- =易中天中华史:魏晋风度作者:易中天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日期:2015-1-1ISBN:9787533941437所属分类:图书>历史>历史普及读物>中国古代史编辑推荐★第十一卷《易中天中华史:魏晋风度:三国归晋,儒家受冷遇、新思潮激荡;唯美的时代里,真实、自由而漂亮地活着成了风尚标,中华文明
- 最新章:第23章
- 易中天中华史:隋唐定局
- 书名:易中天中华史13:隋唐定局作者:易中天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年10月ISBN:9787533942786所属分类:图书>历史>历史普及读物>中国古代史编辑推荐:经历了近四百年的动荡和分裂之后,中华大地在隋唐两代重归一统。从此,中华帝国进入鼎盛期和成熟期,一气呵成而为唐宋元明清
- 最新章:第28章
- 易中天中华史卷1:祖先
- 易中天中华史:祖先人之初,性本性。夏娃骑上剑齿虎闲庭信步,完成与神的合谋。第一章夏娃造反创世梦中惊醒后,女娲开始造人。说不清那是早晨还是黄昏。天边血红的云彩里,有一个光芒四射的太阳,如同流动的金球包在荒古的熔岩中;另一边是月亮,生铁般又白又冷。二者之间,是忽明忽灭的星星,和来历不明的浮云。女娲却并不
- 最新章:第19章
- 易中天中华史卷2:国家
- 易中天中华史:国家文明是人类自己上演的节目,它的初潮很晚,前戏很长。有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国。国家,是文明与史前的分水岭。第一章国家与人上帝敲了回车键公元1650年,也就是大清朝摄政王多尔衮去世那年,有一位名叫阿歇尔的爱尔兰大主教经过精心研究和精密计算,向世人宣布了上帝创造世界的时间—耶稣诞生前
- 最新章:第21章
- 易中天中华史卷3:奠基者
- 易中天中华史:奠基者武王砍下了纣王的脑袋,不等于拔掉了殷商的根子。生于忧患又偷天换日的周人,必须证明革命的合理性和政权的合法性。第一章生于忧患胜利者的惊悚据说,殷纣王是自焚而死的。据说而已,并无证据[1]没人知道他当时怎么想,也没人解释周武王为什么能在一片火海和焦土中找到纣王的尸身,并把他的脑袋割下
- 最新章:第19章
- 易中天中华史卷4:青春志
- 易中天中华史:青春志豫让把剑拔出,然后跳起来,跳起来,再跳起来,挥剑击斩襄子的衣服。他一边行刺一边哭:老天爷呀老天爷,我终于可以报答智伯了!第一章刺客复仇者赵襄子又看了豫让一眼,然后长叹一声说:好吧,拔出你的剑来!1豫让就把剑拔出来了。这是他第二次行刺。为这一天,他吃尽苦头。豫让要杀的这个人名叫赵毋
- 最新章:第21章
- 易中天中华史卷6:百家争鸣
- 易中天中华史:百家争鸣当孔夫子对学生宣讲自己的主张时,当然想不到这将开启一个思想文化的黄金时代。第一章 这世界有救吗孔子感慨万千地说:天下如果太平,我又何必东奔西走?天子剑庄子一身剑客装束,大步流星走到了王的面前。赵王按剑以待。王问:先生求见,打算用什么来教导寡人?庄子说:剑。王问:先生之剑如何?庄
- 最新章:第22章
- 易中天中华史卷八:汉武的帝国
- 易中天中华史:汉武的帝国作者:易中天内容推荐《易中天中华史:汉武的帝国 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他礼遇知识分子,用法律震慑豪强,厌恶贵族,偏爱草根 他定下的官吏制度沿用上千年,皇权达到巅峰 他的军队攻无不克,匈奴人丢盔弃甲逃亡大漠 他的政府制霸西域诸国,丝绸之路畅通无阻 他最开放,也极霸道 他说,犯我
- 最新章:第24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