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乱》第254章


硃俊屯兵晋阳以后,匈奴人更是肆无忌惮,因为他们现在也发现了,汉人已经彻底乱了,根本没人会注意他们的扩张。本着有便宜不赚王八蛋的思想,匈奴人开始大面积扩张自己的领土。以于夫罗单于为首的匈奴族势力以大陵为根据地,将晋阳以西的土地也纳入匈奴人的怀抱,对当地的汉人百姓抢夺掳掠。
硃俊当然会派兵干涉了,但是缺兵少粮的他跟匈奴人打了几仗,效果都极其不好。兵力缺乏,马匹更少,根本无法对匈奴人构成有效的威胁,这些匈奴人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硃俊的马匹少,根本没法追,只能干着急,却一点儿办法都没有。只
最后,硃俊干脆放弃远一些的地方了,只能以晋阳城为据点,保住周围不到百里的地方少受骚扰。正在硃俊焦头烂额的时候,雪中送炭的人来了,吕布,赵云突然在涅县分兵,吕布向西直取九泽下方的邬县和界休,而赵云则率领两万兵马拿下了祁县。虽然这些地方的兵马并不是很多,但是地理位置极其重要,拿下了它们,就对九泽周边的中都和京陵两县形成了包围之势。
最令硃俊欢欣鼓舞的是,黑山军也出来帮忙了,竟然拿下了匈奴人向东扩展势力的桥头堡阳邑县,领兵的匈奴左贤王呼厨泉遭重创,匈奴兵马正在败退的路上。硃俊听到这一报告,兴奋得蹦了起来。赶紧问报信的小校:“匈奴人现在败退到什么地方了?”
小校躬身答道:“两个时辰以前,刚刚退到濮水,现在正沿着濮水方向向大陵撤退,估计明日午时可到悬瓮山下。”
硃俊双掌一拍:“好,通知全军将领进议事厅,咱们要尽快赶到悬瓮山,这回一定要让呼厨泉有来无回。”
第四百四十八章 过河
悬瓮山位于太原市西南二十公里处。《山海经》中有“悬瓮之山,晋水出焉”的记载。悬瓮山下有晋祠,据《史纪·晋世家》的纪载,周武王之子成王姬诵封同母弟叔虞于唐,称唐叔虞。叔虞的儿子燮,因境内有晋水,改国号为晋。后人为了奉祀叔虞,在晋水源头建立了祠宇,称唐叔虞祠,也叫做晋祠。不过东汉的晋祠和后世的晋祠区别很大,不仅比现在看到的晋祠小了不少,而且也没有悬瓮寺这一景致。
但是这个位置却极其重要,是悬瓮山和天龙山之间的要道,如果要从濮水岸边穿过去,前往大陵县,又不想在河泥里跑的话,你就只有穿过这条窄道,而这里就成了设置埋伏的圣地。
山并不是很高,但是却很大。满山的红叶像鲜血一样染红了半边天,跟东面的朝霞交相辉映。呼厨泉这会儿正提心吊胆的行进在通往两山夹道的路上,他早早的派出了斥候。寻索前方可能出现的危险。看来前面的道路还算平静,至少没听到任何有伏兵的回报,看来硃俊还没想到在这里埋伏。
呼厨泉在第四拨斥候探路归来之后,终于放下了悬着的心,他要求队伍把速度提上来,尽快的穿越山间险地,以期早日回到大陵县,找他哥哥于夫罗帮忙。他现在虽然是在逃跑,但依然一心想着怎样返回身来报仇。
呼厨泉无心欣赏红叶,但是他的脑袋却不住的香山的两侧看去,虽然斥候已经告诉他没有敌人埋伏了,但他依然不放心,毕竟现在他们的处境很危险,稍事大意恐怕就是万劫不复的下场。
努力总是有回报的,汉朝人尚黑,军队也多以黑色衣甲着装,所以在密集的丛林里并不容易看出来。不过呼厨泉现在是惊弓之鸟,虽然只是恨少数的几个地方让呼厨泉觉得奇怪,但他还是下了命令,让斥候向他觉得可疑的地方去察看察看。
这下可坏了,硃俊的一部分部队就在那个地方埋伏着呢,硃俊只不过在比他们更高的地方藏着。看着斥候慢慢逼近,硃俊无奈之下只好宣布作战开始,地块的山石树木在匈奴人前方五里处倾泻了下来,堵住了他们前进的路线。而大量的部队出现在匈奴人前方两里的山体两侧,并且开始向前移动。
而匈奴人的后方也出现了一支部队,堵住了他们的去路。不过因为和布置得不一样,所以本来应该在匈奴人后方出现的硃俊,竟然出现在了匈奴人的脑袋上,而后方的兵力明显空虚。
虽然和设计得不一样,但是这也让匈奴人吓了一跳,呼厨泉二话不说回到连砍两个斥候的脑袋,他实在是气得要死,探了半天路,这帮斥候都干什么了,这么多人居然一个都没看见。
杀了人的呼厨泉很快冷静了下来,前方对路的人明显要多过后面的,那还想什么,赶紧撤吧。呼厨泉一声大吼,后队变前队,匈奴人又开始相反方向逃窜了。
硃俊当然不会让他们这么跑了,他等这个机会等了很长时间了,现在好不容易能报仇了,怎么可能让这些匈奴人这么轻松的逃跑呢?硃俊的部队一边放箭,一边往山下冲,而两里外的部队也在飞快地往这边赶,希望能杀掉几个匈奴人,立点儿功劳。
可惜的是后防的部队太少了,只有一千人。虽然这些人是最精锐的战士了,但是他们现在面对的匈奴人已经不是平时的匈奴人可比了,呼厨泉知道,如果现在不冲出去,就会被硃俊杀的全军覆没,他手下的匈奴人也知道他们作恶太多,要是被汉人抓住,绝对不会有什么好下场,所以也都玩了命地往外冲,根本不在乎生死。
就在硃俊和呼厨泉玩命的时候,赵云也正准备和于夫罗开战呢,于夫罗现在陈兵于濮水西岸,八万大军旗帜飘扬,人欢马炸。而赵云这边仅仅只有两万人,还留出了一段河滩,好像等这于夫罗过河一样。
第四百四十九章 突围
汾水也算是条古怪的河了,居然在流淌的过程中造出一个九泽来,可惜后世的人是看不到了,山川异型,湖沼干涸,已经荡然无存了。不过,由于九泽的存在,使九泽到晋阳这一段的汾水变得十分平缓,绿绿的江水虽然到了深秋的枯水期,依然是那么的宽阔,足有一百丈。
河水倒是不深,而且滩涂平缓,无险可守,所以于夫罗虽然面对大河,依然嚣张的不行,带头和一群匈奴人在河西岸纵马咆哮。张辽指着对岸的匈奴大军说:“子龙,你在常山应该也见过匈奴人,但是你恐怕很少见过他们作战。当他们集结作战的时候,经常采取这种来回奔跑,彼此呼啸的方式来提高士气。这是他们的一种仪式,就像在们在作战前会祭拜蚩尤战神一样。这种仪式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了,我想,用不了多久,他们就要进攻了。”
赵云微微一笑:“说得好听了是鼓舞士气,说不好听了,那就叫虚张声势。吵吵嚷嚷的,比乌鸦都难听,有什么好怕的,不过是学鬼叫罢了。一会儿我就让那于夫罗,变成于俘虏。”
张辽听了哈哈大笑:“子龙竟然也说这样的话,少见啊少见!”
匈奴人真地开始渡河了,马能浮水,就算在湍急的黄河里,有些强势的马匹也能驮着主人渡过河去,何况是这平缓的汾水了。匈奴人跟下饺子似的骑着马往河里蹦,一时间四下里全是‘噗嗵’‘噗嗵’的声音,上万人马泅着水就往赵云他们这里杀了过来。而于夫罗并没有参加第一批的渡河大军,他好像还要观察观察。
确实很嚣张,为了表示自己的强大,有了单于的参与,匈奴人一个个全都士气高涨,忘乎所以。有的匈奴人竟然在河里就开始开弓放箭,一副十分不屑的样子。不过对于赵云来讲,这简直就是开玩笑,除了浪费弓箭以外,什么作用都起不了。
看着匈奴人慢慢逼近河岸,本来就离河岸有一段距离的赵云再次命令士卒向后三十步,给匈奴人腾出上岸的地方来。青州军虽然纪律严整,没人敢不服从军令,但是这样的决定还是引起了一定的骚乱。
一时间军队里抱怨声四起,不过都是小声的,无非是说赵云懦弱,要打击匈奴人的嚣张气焰一类的。赵云当然听得见了,但他什么表示都没有,只是淡定的注视着匈奴人的渡河队伍,嘴角带着浅浅的笑容,一句话也不说。
赵云能忍,可张辽忍不住,他狠狠的回身瞪了一眼这些胡说八道的家伙。看着张辽充满怒火的眼睛,一时间前排所有的人都噤若寒蝉,没有人敢再发出多余的声音了。可能是感受到了前排产生的变化,后排的声音也渐渐平息了。
这时候赵云轻声地向后传令:“让所有士兵做好准备,我们随时可能出击。”
这句话比什么都灵验,刚才还在抱怨的士卒们这时候全都憋着一股劲,准备冲锋了,好像那三十步的后退给了他们多大侮辱一样。
张辽轻轻一挑大指:“子龙,你这招高啊,跟谁学的?”
赵云又是微微一笑:“贾先生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