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世明言》第110章


前度君王游幸,一时询旧凄然。鱼羹妙制味犹鲜,双手擎来奉献。
说话大宋乾道淳熙年间,孝宗皇帝登极,奉高宗为太上皇。那时金邦和好,
四郊安静,偃武修文,与民同乐。孝宗皇帝时常奉着太上乘龙舟,来西湖玩赏。
湖上做买卖的,一无所禁,所以小民多有乘着圣驾出游,赶趁生意。只卖酒的,
也不止百十家。
且说有个酒家婆姓宋,排行第五,唤做宋五嫂,原是东京人氏,造得好鲜鱼
羹,京中最是有名的。建炎中,随驾南渡,如今也侨寓苏堤赶趁。一日,太上游
湖,泊船苏堤之下,闻得有东京人语音。遣内官召来,乃一年老婆婆。有老太监
认得他是汴京樊楼下住的宋五嫂,善煮鱼羹,奏知太上。太上题起旧事,凄然伤
感,命制鱼羹来献。太上尝之,果然鲜美,即赐金钱一百文。此事一时传遍了临
安府,王孙公子,家富巨室,人人来买宋五嫂鱼羹吃,那老妪因此遂成巨富。有
诗为证:
一碗鱼羹值几钱?旧京遗制动天颜。时人倍价来争市,半买君恩半买鲜。
又一日,御舟经过断桥,太上舍舟闲步,看见一酒肆精雅,坐启内设个素屏
风,屏风上写《风入松》词一首,词云:
“一春常费买花钱,日日醉湖边。玉骢惯识西湖路,骄嘶过沽酒楼前。红杏
香中歌舞,绿杨影里秋千。
暖风十里丽人天,花压鬓云偏。画船载得春归去,馀情付湖水湖烟。明日重
移残酒,来寻陌上花钿。”
太上览毕,再三称赏,问酒保:“此词何人所作?”酒保答言:“此乃太学
生于国宝醉中所题。”太上笑道:“此词虽然做得好,但末句‘重移残酒’,不
免带寒酸之气。”因索笔,就屏上改云:“明日重扶残醉。”即日宣召于国宝见
驾,钦赐翰林待诏。那酒家屏风上添了御笔,游人争来观看,因而饮酒,其家亦
致大富。后人有诗,单道于国宝际遇太上之事。诗曰:
素屏风上醉题词,不道君王眄睐奇。若问姓名谁上达?酒家即是魏无知。
又有诗赞那酒家云:
御笔亲删墨未干,满城闻说尽争看。一般酒肆偏腾涌,始信皇家雨露宽。
那时南宋承平之际,无意中受了朝廷恩泽的不知多少。同时,又有文武全才,
出名豪侠,不得际会风云,被小人诬陷,激成大祸,后来做了一场没挞煞的笑话。
此乃命也,时也,运也。正是:
时来风送滕王阁,运退雷轰荐福碑。
话说乾道年间,严州遂安县有个富家,姓汪,名孚,字师中,曾登乡荐,有
财有势,专一武断乡曲,把持官府,为一乡之豪霸。因杀死人命,遇了对头,将
汪孚问配吉阳军去。他又夤缘魏国公张浚,假以募兵报效为由,得脱罪籍。回家
益治资产,复致大富。他有个嫡亲兄弟汪革,字信之,是个文武全才,从幼只在
哥哥身边居住。因与哥哥汪孚酒中争论,一句闲话,别口气只身径走出门,口里
说道:“不致千金,誓不还乡!”身边只带得一把雨伞,并无财物,思想:“那
里去好?我闻得人说,淮庆一路有耕冶可业,甚好经营。且到彼地,再作道理。
只是没有盘缠。”心生一计:自小学得些枪棒拳法在身,那时抓缚衣袖,做个把
势模样。逢着马头聚处,使几路空拳,
将这伞权为枪棒,撇个架子,一般有人喝采,赍发几文钱,将就买些酒饭用
度。
不一日,渡了扬子江。一路相度地势,直至安庆府。过了宿松,又行三十里,
地名麻地坡。看见荒山无数,只有破古庙一所,绝无人居,山上都是炭材。汪革
道:“此处若起个铁冶,炭又方便,足可擅一方之利。”于是将古庙为家,在外
纠合无籍之徒,因山作炭,卖炭买铁,就起个铁冶,铸成铁器,出市发卖。所用
之人,各有职掌,恩威并著,无不钦服。数年之间,发个大家事起来。遣人到严
州取了妻子,来麻地居住。起造厅屋千间,极其壮丽。又占了本处酤坊,每岁得
利若干。又打听望江县有个天荒湖方圆七十余里,其中多生鱼蒲之类。汪革承佃
为己业,湖内渔户数百,皆服他使唤,每岁收他鱼租。其家益富,独霸麻地一乡。
乡中有事,俱由他武断。出则佩刀带剑,骑从如云,如贵官一般。四方穷民,归
之如市,解衣推食,人人愿出死力。又将家财交结附近郡县官吏。若与他相好的,
酒杯来往;若与他作对的,便访求他过失,轻则遣人讦讼,败其声名,重则私令
亡命等于沿途劫害,无处踪迹。以此人人惧怕,交欢恐后。分明是:
郭解重生,朱家再出,气压乡邦,名闻郡国。
话分两头。却说江淮宣抚使皇甫倜,为人宽厚,颇得士心。招致四方豪杰,
就中选骁勇的,厚其资粮,朝夕训练,号为“忠义军”。宰相汤思退忌其威名,
要将此缺替与门生刘光祖。乃阴令心腹御史劾奏皇甫倜糜费钱粮,招致无赖凶徒,
不战不征,徒为他日地方之害。朝廷将皇甫倜革职,就用了刘光祖代之。那刘光
祖为人又畏懦,又刻薄,专一阿奉宰相,乃悉反皇甫倜之所为,将忠义军散遣归
田,不许占住地方生事。可惜皇甫倜几年精力,训练成军,今日一朝而散。这些
军士,也有归乡的,也有结伙走绿林中道路的。
就中单表二人,程彪、程虎,荆州人氏。弟兄两个,都学得一身好武艺,被
刘光祖一时驱逐,平日有的请受都花消了,无可存活,思想投奔谁好。猛然想起:
“洪教头洪恭,今住在太湖县南门仓巷口,开个茶坊。他也曾做军校,昔年相处
得好。今日何不去奔他,共他商议资身之策?”二人收拾行李,一径来太湖县寻
取洪恭。洪恭恰好在茶坊中,相见了,各叙寒温,二人道其来意。洪恭自思家中
蜗窄,难以相容。当晚杀鸡为黍,管待二人,送在近处庵院歇了一晚。次日,洪
恭又请二人到家中早饭,取出一封书信,说道:“多承二位远来,本当留住几时,
争奈家贫待慢。今指引到一个去处,管取情投意合,有个小小富贵。”二人谢别
而行。将书札看时,上面写道:“此书送至宿松县麻地坡汪信之十二爷开拆。”
二人依言,来到麻地坡,见了汪革,将洪恭书札呈上。汪革拆开看时,上写道:
“侍生洪恭再拜,字达信之十二爷阁下:自别台颜,时切想念!兹有程彪、程虎
兄弟,武艺超群,向隶籍忠义军。今为新统帅散遣不用,特奉荐至府,乞留为馆
宾,令郎必得其资益。外,敝县有湖荡数处,颇有出产,阁下屡约来看,何迟迟
耶?专候拨冗一临,若得之,亦美业也。”汪革看毕大喜!即唤儿子汪世雄出来
相见。置酒款待,打扫房屋安歇。自此程彪、程虎住在汪家,朝夕与汪世雄演习
弓马,点拨枪棒。
不觉三月有余,汪革有事欲往临安府去。二程闻汪革出门,便欲相别。汪革
问道:“二兄今往何处?”二程答道:“还到太湖会洪教头则个。”汪革写下一
封回书,寄与洪恭。正欲赍发二程起身,只见汪世雄走来,向父亲放道:“枪棒
还未精熟,欲再留二程过几时,讲些阵法。”汪革依了儿子言语,向二程说道:
“小儿领教未全,且屈宽住一两个月,待不才回家奉送。”二程见汪革苦留,只
得住了。
却说汪革到了临安府,干事已毕。朝中论传金虏败盟,诏议战守之策。汪革
投匦上书,极言向来和议之非。且云:“国家虽安,忘战必危。江淮乃东南重地,
散遣忠义军,最为非策。”末又云:“臣虽不才,愿倡率两淮忠勇,为国家前驱,
恢复中原,以报积世之仇,方表微臣之志。”天子览奏,下枢密院会议。这枢密
院官都是怕事的,只晓得临渴掘井,那会得未焚徙薪?况且布衣上书,谁肯破格
荐引?又未知金鞑子真个杀来也不,且不覆奏,只将温言好语,款留汪革在本府
候用。汪革因此逗留临安,急切未回。正是:将相无人国内虚,布衣有志枉嗟吁。
黄金散尽貂裘敝,悔向咸阳去上书。
话分两头。再说程彪、程虎二人住在汪家,将及一载,胸中本事,倾倒得授
与汪世雄,指望他重重相谢。那汪世雄也情愿厚赠,奈因父亲汪革,一去不回。
二程等得不耐烦,坚执要行,汪世雄苦苦相留了几遍。到后来,毕竟留不住了。
一时手中又值空乏,打并得五十两银子,分送与二人,每人二十五两,衣服一套,
置酒作别。席上汪世雄说道:“重承二位高贤屈留赐教,
本当厚赠,只因家父久寓临安,二位又坚执要去,世雄手无利权,只有些小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