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世明言》第111章


置酒作别。席上汪世雄说道:“重承二位高贤屈留赐教,
本当厚赠,只因家父久寓临安,二位又坚执要去,世雄手无利权,只有些小
私财,权当路费。改日两位若便道光顾,尚容补谢。”二人见银两不多,大失所
望,口虽不语,心下想道:“洪教头说得汪家父子,万分轻财好义,许我个小富
贵,特特而来。淹留一载,只这般赍发起身!比着忠义军中请受,也争不多。早
知如此,何不就汪革在家时,即便相辞?也少不得助些盘费。如今汪革又不回来,
欲待再住些时,又吃过了送行酒了。”只得怏怏而别。临行时,与汪世雄讨封回
书与洪教头。汪世雄文理不甚通透,便将父亲先前写下这封书,递与二程,托他
致意。二程收了。汪世雄又送一程,方才转去。
当日二程走得困乏,到晚寻店歇宿。沽酒对酌,各出怨望之语。程虎道:
“汪世雄不是个三岁孩儿,难道百十贯钱钞,做不得主?直恁装穷推故,将人小
觑!”程彪道:“那孩子虽然轻薄,也还有些面情;可恨汪革特地相留,不将人
为意,数月之间,书信也不寄一个。只说待他回家奉送,难道十年不回,也等他
十年?”程虎道:“那些倚着财势,横行乡曲,原不是什么轻财好客的孟尝君。
只看他老子出外,儿子就支不动钱钞,便是小家样子。”程彪道:“那洪教头也
不识人。难道别没个相识,偏荐到这三家村去处?”二个一递一句,说了半夜,
吃得有八九分酒了,程虎道:“汪革寄与洪教头书,书中不知写甚言语,何不拆
来一看?”程彪真个解开包裹,将书取出,湿开封处看时,上写道:“侍生汪革
再拜,覆书子敬教师门下:久别怀念,得手书如对面,喜可知也。承荐二程,即
留与小儿相处。奈彼欲行甚促,仆又有临安之游,不得厚赠,有负水意。惭愧,
惭愧!”书尾又写细字一行,云:“别谕俟从临安回,即得践约,计期当在秋凉
矣。革再拜。”程虎看罢,大怒道:“你是个富家,特地投奔你一场,便多将金
帛结识我们,久后有相逢处。又不是雇工代役,算甚日子久近?却说道,‘欲行
甚促’,‘不得厚赠’,主意原自轻了。”程虎便要将书扯碎烧毁,却是程彪不
肯,依旧收藏了。说道:“洪教头荐我兄弟一番,也把个回信与他,使他晓得没
甚汤水。”程虎道:“也说得是。”当夜安歇无话。
次早起身,又行了一日。第三日,赶到太湖县,见了洪教头。洪恭在茶坊内
坐下,各叙寒温。原来洪恭向来娶下个小老婆,唤做细姨,最是帮家做活,看蚕
织绢,不辞辛苦,洪恭十分宠爱。只是一件,那妇人是勤苦作家的人,水也不舍
得一杯与人吃的。前次程彪、程虎兄弟来时,洪恭虽然送在庵院安歇,却费了他
朝暮两餐,被那妇人絮咶了好几日。今番二程又来,洪恭不敢延款了,又乏钱
相赠;家中存得几匹好绢,洪恭要赠与二程,料是细姨不肯,自到房中,取了四
匹,揣在怀里。刚出房门,被细姨撞见拦住道:“老无知,你将这绢往那里去?”
洪恭遮掩不过,只得央道:“程家兄弟是我好朋友,今日远来别我还乡,无物表
情,你只当权借这绢与我,休得违拗。”细姨道:“老娘千辛万苦,织成这绢,
不把来白送与人的。你自家有绢,自家做人情,莫要干涉老娘。”洪恭又道:
“他好意远来看我,酒也不留他吃三杯了,这四匹绢怎省得?我的娘,好歹让我
做主这一遭儿。待送他转身,我自来陪你的礼。”说罢就走。
细姨扯住衫袖,道:“你说他远来,有甚好意?前番白白里吃了两顿,今番
又做指望。这几匹绢,老娘自家也不舍得做衣服穿,他有甚亲情往来,却要送他?
他要绢时,只教他自与老娘取讨。”洪恭见小老婆执意不肯,又怕二程等久,只
得发个狠,洒脱袖子,径奔出茶坊来。惹得细姨喉急,发起话来道:“甚么没廉
耻的光棍,非亲非眷,不时到人家蒿恼!各人要达时务便好。我们开茶坊的人家,
有甚大出产?常言道:贴人不富自家穷。有我们这样老无知、老禽兽,不守本分,
惯一招引闲神野鬼上门闹炒!看你没饭在锅里时节,有那个好朋友,把一斗五升
来资助你?”故意走到屏风背后,千禽兽、万禽兽的骂。原来细姨在内争论时,
二程一句句都听得了,心中十分焦燥。又听得后来骂詈,好没意思,不等洪恭作
别,取了包裹便走。洪恭随后赶来,说道:“小妾因两日有些反目,故此言语不
顺,二位休得计较。这粗绢四匹,权折一饭之敬,休嫌微鲜。”程彪、程虎那里
肯受,抵死推辞。洪恭只得取绢自回。细姨见有了绢,方才住口。正是:从来阴
性吝啬,一文割舍不得。剥尽老公面皮,恶断朋友亲戚。
大抵妇人家勤俭惜财,固是美事,也要通乎人情。比如细姨一味慳吝,不存
丈夫体面,他自躲在房室之内,做男子的免不得出外,如何做人?为此恩变为仇,
招非揽祸,往往有之。所以古人说得好,道是: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闲话休题。再说程彪、程虎二人,初意来见洪教头,指望照前款留,他便细
诉心腹,再求他荐到个好去处,又作道理。不期反受了一场辱骂,思量没处出气。
所带汪革回书未投,想起书中有“别谕……候秋凉践约”等话,不知何事?心中
正恨汪革,“何不陷他谋叛之情,两处气都出了?好计,好计!只一件,这书上
原无实证,难以出首,除非如此如此。”二人离了太湖县,行至江州,在城外觅
个旅店,安放行李。
次日,弟兄两个改换衣装,到宣抚衙门前踅了一回。回来吃了早饭,说道:
“多时不曾上浔阳楼,今日何不去一看?”两个锁上房门,带了些散碎银两,径
到浔阳楼来。那楼上游人无数,二人倚栏观看,忽有人扯着程彪的衣袂,叫道:
“程大哥,几时到此?”程彪回头看,认得是府内惯缉事的,诨名叫做张光头。
程彪慌忙叫兄弟程虎,一齐作揖,说道:“一言难尽。且同坐吃三杯,慢慢的告
诉。”当下三人拣副空座头坐下,分付酒保取酒来饮。张光头道:“闻知二位在
安庆汪家做教师,甚好际遇!”程彪道:“甚么际遇?几乎弄出大事来!”便附
耳低言道:“汪革久霸一乡,渐有谋叛之意。从我学弓马战阵,庄客数千,都教
演精熟了,约太湖洪教头洪恭,秋凉一同举事。教我二人纠合忠义军旧人为内应,
我二人不从,逃走至此。”张光头道:“有甚证验?”程虎道:“见有书札,托
我回复洪恭,我不曾替他投递。”张光头道:“书在何处?借来一看。”程彪道:
“在下处。”三人饮了一回,还了酒钱。张光头直跟二程到下处,取书看了。道:
“这是机密重情,不可泄漏。不才即当禀知宣抚司,二位定有重赏。”说罢,作
别去了。
次日,张光头将此事密密的禀知宣抚使刘光祖。光祖即捕二程兄弟置狱,取
其口词并汪革复洪恭书札,密地飞报枢密府。枢密府官大惊!商量道:“汪革见
在本府候用,何不擒来鞫问?”差人去拿汪革时,汪革已自走了。原来汪革素性
轻财好义,枢密府里的人,一个个和他相好,闻得风声,预先报与他知道,因此
汪革连夜逃回。枢密府官见拿汪革不着,愈加心慌,便上表奏闻天子。天子降诏,
责令宣抚使捕汪革、洪恭等。宣抚司移文安庆李太守,转行太湖、宿松二县,拿
捕反贼。
却说洪恭在太湖县广有耳目,闻风先已逃避无获。只有汪革家私浩大,一时
难走。此时宿松县令正缺,只有县尉姓何,名能,是他权印。奉了郡檄,点起士
兵二百余人,望麻地进发。行未十里,何县尉在马上思量道:“闻得汪家父子骁
勇,更兼冶户鱼户,不下千余,我这一去,可不枉送了性命?”乃与士兵都头商
议,向山谷僻处屯住数日,回来禀知李太守,道:“汪革反谋,果是真的。庄上
器械精利,整备拒捕。小官寡不敌众,只得回军。伏乞钧旨,别差勇将前去,方
可成功。”
李公听信了,便请都监郭择商议。郭择道:“汪革武断一乡,目无官府,已
非一日。若说反叛,其情未的。据称拒捕,何曾见官兵杀伤?依起愚见,不须动
兵,小将不才,情愿挺身到彼,观其动静。若彼无叛情,要他亲到府中分辨;他
若不来,剿除未晚。”李公道:“都监所言极当,即烦一行。须体察仔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