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顺治十四年》第155章


董鄂妃对孝庄为人,自是再清楚不过。心里边觉得,这事怕不是这么容易就算完,皇太后打定的主意,绝对不会因为一个小姑娘几句话就打消,“真儿,听你的意思,你不想嫁到满臣家里?如果……”如果这点可以妥协的话,自己拼着冲撞太后的意思,指定得给她挑一门合意的婚事。
“其实这满人汉人不甚要紧,关键是你要嫁的那个人好不好。皇上推行满汉通婚,太后向来是不赞同的,难得她这回松口……”董鄂妃自己是满人,父亲兄长弟弟都是,她觉得满人尚武,虽说喜欢读书的不多,但这点慢慢会有所改善的,比起那些个只晓得埋头读书皓首穷经的汉家读书人,未必就比不上。
“女人嫁人,能嫁到喜欢的是幸运,可遇不可求。不然,退而求其次,也要嫁个能过上平静日子的才好,您说是不是?”
说到嫁人这等事,金真儿有些羞,却仍能保持一颗冷静的头脑以做思考,“我是汉人,自幼惯习汉俗汉礼,对满族大家的那些规矩并不通晓,怕也应付不来那些人情往来,单是最基本的穿衣吃饭,就得重新学习适应。适应得来也还罢了,适应不来,往后日子还长,不是一辈子受苦?”
“哦,这样说来,真儿对金大人择定的夫家很满意喽?”董鄂妃身体感兴趣的向前倾,既是好奇,也十分关心,问道:“来,告诉姐姐,金大人到底把你许了哪户人家?快说给我听听,我给你参谋参谋。”
“姐——”金真儿脸色绯红,略带些忸怩的捏紧了衣角把玩,“我、我也不太清楚,只听祖父略提了提……”
“瞧你,跟姐姐藏心眼是不是?金大人那么疼你,他不知会你一声,就给你许人家?这有什么好瞒的?好妹妹,快说,到底是哪家的公子呀?”董鄂妃一边问,一边就在心里盘算着,问出大概齐的消息,回头托人给弟弟费扬古吱一声,让他着人多方面打听清楚。
姨母就这一点血脉,女孩儿家嫁人是大事,马虎不得。旗人家的女孩儿嫁的不如意,尚且有和离一说,似表妹这般汉人官宦人家出来的女孩儿,往往讲究一些从一而终的东西,宁可宁望门寡也不嫁人的都有,所以一定得慎重。倘若人好也还罢了,人若差劲,说不得就得另外想办法。
金真儿有些不自在的挪挪身体,眼睛往外瞅了瞅,细白的牙齿咬住下嘴唇。
“有这么为难?”董鄂妃催道。
“应该、大约是—”金真儿往门外边,朝后院的方向指了指。
董鄂妃往外瞧瞧,不明白,谁呀?忽然想起来,自己这宫里,的确住着一位近日来让人争着欲以女妻之的男孩子,莫非——
她嘴巴张了张,“啊”了一声,惊讶道:“是——陈旭日?”
转头寻思刚才金真儿的话:她今日与贝子尚善的闺女一道往慈宁宫见了皇太后,而尚善给皇帝上疏,欲把女儿嫁与陈旭日的折子自己亲眼看过,太后既当着表的面,说道要把尚善的女儿嫁与汉人,除了陈旭日,还有哪个?倘若金之俊给表妹许的那个人也是陈旭日,就怪不得太后要把这两个素不相识的女孩儿唤一块儿说话了。
金真儿微低了头,半晌,却是重重点了头,肯定了她的猜测。
董鄂妃头疼的扶住额头,一则以喜,一则以忧。在心里思量半天,最后端正了脸色道:“这事,我会跟皇上商量看看,你且别着急……”
翌日,陈宅,陈浩和袁珍珠一早接到了来自皇宫的旨意:“奉皇太后懿旨,恩准宗室贝子尚善的女儿,指与太医陈浩的儿子为妻……”
宣完懿旨的太监笑眯眯的合上黄绫,“娶宗女为妻,这可是太后对陈家的恩典。陈太医,接旨吧……”(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首发
正文 第四十九章 争取(一)
更新时间:2009…11…25 1:45:56 本章字数:3957
旨下到陈家的当天,恰是陈旭日的休沐日。
只不过,待他下晌从宫里还家时,传旨的太监早已经回宫复命。
“哎呀,我的大少爷,你可回来了!”
桐月在大门口来回来去的踱步,陈旭日一脚刚踏进门,她就急步迎了过来。
“怎么了,家里出了什么事啦?”陈旭日问她。
“早上、早上宫里来人传旨,说是皇太后宣下的懿旨,给你指了一门亲事。夫人从那会儿起直到现在,把自个儿关在屋里,谁也不见,连中午饭都没用。”
桐月愁眉苦脸道:“老爷上衙门应差了,我说话也不抵事,真是快把人愁死了。大少爷,你快去劝劝,赶紧想个法子,夫人——”语气微顿,低声道:“夫人不乐意这门亲事。”
“我的亲事?太后的懿旨?”
陈旭日心头一阵急跳,脚下停步,左右望望,把桐月拉到廊下,挑了个清静角落问:“指的哪户人家?怎么回事,母亲不是已经请媒人往金大人府上给我说亲了吗?事情有了变化?”
桐月跌足叹道:“哎哟,变化大了去了,这要是金大人府上的小姐,夫人至于这么不开心?是一位满人格格,听说是贝子尚……”她皱了皱眉,一时间想不起那户人家的名讳,“尚、尚伸?哎呀,我有点记不大清,好像是叫这个名字。据说是郑献亲王的侄子,和简亲王是近亲……”
“尚善?”
“啊?对。对对。尚善。是叫尚善。就是他地女儿……”
尚善地女儿?孝庄把尚善地女儿指给自个儿为妻?陈旭日拧了眉。脑中急速思量起这事。
这也太突然了!
说起来。自己上个月因为劝服顺治辙了御驾亲征地莽撞旨意。确实让那些惶恐不安地王公勋臣大大松了口气。他地本意。不过是想趁那个机会给孝庄和满臣们卖个好。也趁机提升提升个人地形象。往后行事说不得能借得东风行春雨。多少得些便利。
却不料。第一桩得到“便利”地却是自个儿地婚事!
这些日子,朝中一些大臣意欲招他为婿的事情,陈旭日人虽在宫中,倒也时有所闻。
原本他倒不觉得慌忙。到底家里边已经给他订下了亲事,金之俊虽不是满臣,却也是一位极得顺治重用的保和殿大学士,而且金真儿与董鄂妃是姨表至亲,按辈份,算是与太子隆兴有血缘之亲地姨母。冲着这层亲戚关系,请董鄂妃从中帮着周旋一二,自个儿再适时表表态,按理说,皇帝不应该有所留难。
“真真是人算不如天算!”陈旭日暗暗咬牙,谁能想到呢,孝庄竟给他来这一手……
而且是先斩后奏,根本就是强迫中奖!
母亲的不喜自不待言,早在去年她就念叨这事,生怕上面在儿子的婚事上横插一杠子,所以急不可待地要给他订亲。这会儿真是怕什么来什么,而且懿旨既下,依着孝庄做事的手段来看,皇帝尚且违抗得,何况是他们家这等官卑位低的人家,难怪她憋气的吃不进饭。
陈旭日让桐月到厨下预备一些容易消化地粥饭,自己敲了敲门,稍停片刻,直接推门进屋。
……
同样迟了一步得到消息大吃一惊的,还有董鄂妃和顺治。
昨日里在董鄂妃的引见下,使得金真儿同顺治有了当面说话的机会。顺治对这位同爱人脾气品性有些相似的姑娘很有好感,虽意外于她与陈旭日两下里有了婚约的事,却是到了晚上,就此事和董鄂妃俩人商谈了半宿,终于答应玉成此事。
不成想,皇太后竟然越过他,直接使人往陈家下旨指婚。
“母后,您怎么能悄没声地就给陈旭日指婚?我那边接了一堆保媒的折子,您这么做,让我怎么给臣工们做交代……”
“你在怪我?”孝庄不慌不忙道:“不错,我是给陈旭日指了婚事,有什么不对吗?”
“您至少该知会我一声!”顺治定了定神,仍然有些薄怒道:“朝中上下都知道我要给他指婚,我既是说出了那话,就有我自己地考量。您在做这事之前,总该知会我一声,指婚的人选再斟酌一二。”
“尚善家地闺女,皇帝觉得,和陈旭日不般配?”
“母后不是向来反对满汉通婚吗?这决定怎么做的这般痛快?”
“满汉通婚是皇上定下地国策,你宣布的时候,有想到过我的反对吗?这时候倒晓得拿这个来说事……”孝庄转着手上的绿翡翠镯子,垂下眼帘:“陈旭日身份与别人不同,且不说皇帝对他的宠幸,将来太子对他的依赖,光凭他得天神青睐这一点,就注意他不单单是个汉人,这样的人必须加强他同皇家的关系,最好的方式就是联姻。要不是哀家孙女儿里面没有合适的人选,皇上又早早放出
过得一两年,在宗室里再指一位格格恩养宫中,赐婚他死心蹋地为朝廷做事,为皇帝尽忠都使得。现在退而求其次,指一位宗室女是最恰当的。”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