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头三年》第1章


《职场头三年》
作者:张超
1第一部分
第1节:序

模仿他们,复制成功
成功的人不是赢在起点,就是赢在转折点。
工作头三年,即是起点也是转折点。它决定了你一生的职场生涯。正如张爱玲所说:“日子过得真快,尤其对于中年以后的人,十年八年都好像是指顾间的事。可是对于年轻人,三年五载就可以是一生一世。”
头三年,可能成为你一事无成的三年,也可能是你积累亿万身家的三年。关键是你以何种心态面对职场。从职场定位、认识社会,到积累人脉、说话做事,或者到羽翼丰满之后的晋升、跳槽……
没有哪一样不需要用心经营和规划,但是往往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人不给自己时间思考,大家都在忙:忙着找工作,忙着跳槽。你要知道,如果今天你因为忙于找一份工作而不去思考,那么或许将来你就要承受换工作的痛苦。
如果今天的你,工作已经有段时日,当你觉得自己已经成为公司业务上的熟手,没什么值得再去学习的时候,是不是应该思考怎么做,才能打断这种恶性循环,重新找回工作激情?
工作“头三年”的人,无论是客户关系、人脉,还是在业内的名气,都不够坚固,你该为成功做哪些准备?
谁?能来解答这些问题!
我,不能。
只有那些在职场里的标签人物:李开复、唐骏、俞敏洪,他们用宝贵的实战经验为初入职场头三年的人树立了风向标,用无言的行动提醒你,怎样走,才不会走弯路。而不走弯路,恰恰是为你的人生提供了捷径。
如果你仔细想一想,就会明白,职场是生意场,也是市场,头三年,你在给企业打工,也是在做自己的生意,品牌是最要紧的。你在这三年里建立的个人品牌将关乎你的长远职业发展。而你所在的职业群体的职业品牌,靠你在职场当中的所有行为来建立、维护,否则就是破坏。
让职场精英来告诉你:怎样实现完美的个人品牌;告诉你:什么是真正的职业精神,该怎么说话做事。
本书总结了李开复、唐骏、俞敏洪的职场经验,并且结合了普通人的成长启示录。让你看到,怎么利用权威的经验、圆融的智慧、理性的思考、高妙的手段,去营造一个真正快乐的职场。
本书也透彻展示了中国职场的规律和真正的职场智慧,它揭示了职场生涯的路线应该是曲折向上的,纵然难免低谷,我们也要努力找办法,保持大趋势曲折向上,而不是再次转圈之后,回到起点。
这是一个真实的职场。职场中大多数人都有生存压力,有生存压力就会有很多焦虑,积极的人会从焦虑中得到动力,消极的人会因焦虑而迷失方向。所有人都必须在压力下学会如何选择。
这是一个自己建构快乐的职场。有人说工作让我不快乐、领导让我不快乐、同事让我不快乐……为什么要“别人”让你快乐呢?给你快乐的人,可能会给你痛苦,况且,他们让你不快乐,很可能你也让他们不快乐。看看那些独当一面的职场人,没有人靠别人给自己快乐,而是用完美的职业表现赢得快乐和价值。
有些道理,头三年,你不懂,你就吃亏一辈子。成功的根本条件不是你知道多少而是你学得有多快。
你想每隔几年重来一次找工作的过程吗?你想每年都在这种对于工作和薪水的焦急不安中度过吗?有一个词语叫“饮鸩止渴”,不能因为口渴就拼命喝毒药。
不想的话,就不要总是因为低头走路,而忘记抬头看路。到了该思考和学习的时候了——
现实和理想并不矛盾,最重要的是专注地行动起来,而不是游移在诸多奇思妙想里举棋不定。请翻开本书,设定三年应该怎么过,用最正确的方法做最正确的事,在这种充实中,适时留一些给心灵得以沉静思考的时间,生活得自由快乐。
最后,衷心地祝福我的读者们,未来的日子里,世界因你而不同!
第2节:职业定位:头三年要做的第一件事(1)
第一章 职业定位:头三年要做的第一件事
毕业就创业:危险的空中楼阁
请大家不要一毕业就创业,除非你是比尔?盖茨。——俞敏洪
很多意气飞扬的大学生都有一个创业梦,大学生自主创业已成为高校校园里“点击率”最高的词汇之一,各种创业计划大赛如火如荼。于是很多大学生毕业之后,不屑于其他人的“奔走求职”,立即踏上了创业之路。
那么,毕业就创业好不好呢?
让我们倾听成功的创业者——新东方校长俞敏洪给大学生的建议,他讲到自己的一个经历。他说,有一次有个大学生自己想要创业。俞敏洪问为什么,大学生说想要向比尔?盖茨学习。俞敏洪对这名大学生,世界上就一个比尔?盖茨。但这名大学生说他可以成为第二个。俞敏洪接着问他不上大学的原因。这名学生回答说,考试不及格,上不下去了。
俞敏洪作了这样的分析:像这种情况是没法跟比尔?盖茨比的,比尔?盖茨是觉得自己的知识已经远远超过了老师,觉得上大学已经是浪费时间,要把自己的创造力及时地发挥出来,所以才钻到自己的汽车库里研究微软去了。而不是为了逃避学习,选择创业。
许多大学生在不了解社会的情况下,进行创业犹如“以卵击石”,毕竟大学生的人生经验,以及对于行业的了解都是不够的。不得不承认的是,很多大学的课程设置脱离社会现实,知识更新速度不够。
俞敏洪说:“如果大学生要学创业的话,请问大学里老师有几个是自己干过创业的?请问有几个老师能够教学生如何创业?”一针见血的提问,把赤裸裸的事实推到了每一个人面前。早发现真相的人,可以少走弯路——
小夏是某大学的学生会主席,无论是他的能力,还是家庭经济条件,都相当优越。
有一天,小夏发现了校园广告商机,他想到了这个城市里有很多大学,于是产生了创业的想法。
小夏发动了几个好朋友,这让他们非常兴奋,准备大干一场。不久之后,他们一起筹到了10万元的创业资金。
资金到位后,小夏组织了5名同学就“商家是否愿意向学校内的媒体投入广告”进行了一番市场调查。
得到的调查结果让小夏非常满意,800份市场调查问卷,收回了650份,被访问的商家一般推销服装鞋帽、餐饮娱乐、IT数码等与学生消费相关的商品,分析结果发现,填写调查问卷的商家98%愿意向大学校园内投放广告。
于是小夏放心地投入资金,可是不久后,小夏发现,投入产出严重失衡,业绩每况愈下,他这才明白项目选择出了问题。事实证明:真正向这种城市投放广告的大客户很少,缺少了一定数量的大客户,校园广告投放量就少得可怜。
小夏和同学终于发现了创业不是那么简单,进行了冷静的思考之后,小夏摸清了失败的原因是把一个“不可靠”的调查结果作为最终决策的依据——市场调研一定要有真实可靠的数据,市场调查只能是决策的参考,不能成为决策的依据。
大学生即使能力再强,因为没有社会实践经验,创业也很难成功。诚如俞敏洪所说,创业的学生大部分都是失败的。小夏是一个聪慧的人,失败后还能反思。但是有一些大学生在创业失败之后,不但不会反思自己,反倒怨社会,怨别人。有的大学生与同学一起创业,“创着创着”就吵架了,他不总结自己的错误,往往把问题归咎于他人的懒惰、贪婪、不合作,从此以后便对人失去了信心。
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大学生创业就有可能给心理带来很大的阴影,而一个人一旦对社会、对人失去信心以后,他未来振作的机会就会变少。
那大学生毕业后,找工作和创业是不是毫无关联呢?
实际上并非如此,工作可以帮助一个人积累社会经验,通过观察老板是怎么样干活的,同事都是怎样打交道的,学会在利益和权力的人群社会中间处理事情;还可以在职场中,逐步去领悟怎么样才让自己在一帮人当中变成领袖人物,变成令大家信服的人物。这之后的创业就有了一定的基础。
俞敏洪虽然不提倡毕业后就创业,但是他同样认为应该支持创业,他说“人生一辈子不创一次业一定是一个遗憾”,当然,前提是一定要真的准备好了!
第3节:职业定位:头三年要做的第一件事(2)
社会不看成绩单,把每个机会都当救命稻草
中国的大学生不要挑三拣四,我们去国外看到列车的服务员、餐厅的工作人员都是大学生……
——唐骏
《士兵突击》给职场突击提供了一个范本。
很多大学生毕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