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萧后》第69章


了形。如果不是众臣们和他共事多年一直与他朝夕相处,如果不是亲眼看到他被带上朝殿,谁会把眼前这个可怜的老头儿和那个平时令人敬重的纳言苏威联系到一起?苏威还在痛哭,周围的官员没有一个敢说话的,都紧张的看着皇上的脸色,看他怎样处置。
可是皇上没有说话,脸上也没有什么表情。苏威的哭声慢慢止住了,大殿上一片沉寂,似乎是时空在这一瞬间凝固住了。这一刻皇上想了很多,樊子盖在不久前生了病,至今还不能上朝,宇文述这几天也总觉得身体不舒服,身边他信任的大臣都在离他而去,那么这个已经八十高龄的苏威,在世上的日子又能有多久?终于,沉默着的皇上开口说话了,打破了这片刻的宁静,说:“你这回犯的是私通突厥,本应是死罪。念在你已年高,且以往功勋卓著的份上,不忍杀你。今饶你一命,但活罪难饶,革去你父子三代一切官职,永不录用。”一向为世人以残暴著称的隋帝杨广,其实也有他温情的一面,早在第三次东征的时候,他在诏书里说高颎愎狠而无智谋,使士兵死亡的人很多,来不及埋藏。今遣使人分道收葬。设道场祭奠。这话虽有收买人心之嫌,却也反映了他内心的道德取向,他对高颎的不满之一,就是高颎用兵时的心狠、草菅人命,虽然他所做的事正和高颎殊途同归。
听到皇上的宣判,苏威又忍不住开始哭泣,对皇上行了一个大礼说:“谢陛下不杀之恩!”然后,战战危危的起来,顾不得拭去脸上令他狼狈的血泪痕迹,转过身去默默的向殿外走去。一向看皇上脸色行事的裴蕴见皇上已发话放了苏威,也不再多事了,其他的人当然更不会多言。苏威出了大殿,秋风已起,仿佛在哀叹老人的曲折命运。苏威抬起头来看看苍茫的天空,回头再看了一眼金碧辉煌的大殿,心里感慨:刚才将要进去时还在担心自己能不能活着出来,没有别的想法;现在真的保住了性命,可落得这样的结局就是如此的不甘心,可是以自己八十高龄的岁数,还能和以前一样有起用的机会吗?其实人活到这岁数也没必折腾什么了,可怎么对得起革职为民的后世子孙呢?他们是被我连累的呀!
第六章 痛失山河 第二十节 三下扬州
下了朝,皇上回到后宫,萧后知他最近一连为坏消息而烦恼,就说一些宫里的趣事给他,直说的皇上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这时,张公公来报:“宇文述求见圣上!”皇上连说:“宣!”
皇上见了宇文述说:“你这几天身体不好,朕不是让你好好休息么?切不要操劳过度了。”
宇文述说:“臣只是有一点儿不舒服,不防事的,过几天就会好的。臣来见皇上是因为江都那边传来消息,说是龙舟水殿已经造好,现在正送往东都来了,即日即可到达。臣知道皇上在等龙舟的消息,所以知道后没敢耽搁,就赶快来禀报陛下。”
皇上一听果然高兴,回忆往事说:“朕曾经两下扬州,第一次是还是朕刚即位不久,为了安抚江南,加强对江南控制,特意带上陈后主的遗孀沈婺华,还做了两件事。一是大赦江淮以南,扬州免税五年,旧总管内免税三年。二是纳陈后主第六女陈婤为贵人,并特诏将灭陈时流放至边远的陈皇室子弟尽还京师,随才叙用。第二次巡行江都是在大业六年(610),朕带上了称藩臣服的高昌王及西域各国使者。在江都宫现场视事听政,一住就是一年,朕留意了对南方蛮俚等少数民族的抚慰上。又将江都的行政地位提高一级。日夜为政事操劳,甚至都没能抽出一点点的空闲去看看扬州的山水。就是那个时候各国朝贡使者,惟独未见高句丽使者到来。于是在江都开始了讨伐高句丽的准备。牛弘、武将郭衍两位朕的得力助手都是在江都病死的,他们是累病的呀!”说到这里,皇上已经转喜为哀了,声音开始哽咽。
宇文述也开始难过,说:“那个时候,我大隋四海升平,那是何等的盛况啊!那都是皇上的心血啊!”
皇上平了平情绪说:“可是现在,现在怎么弄成这样?朕当年忙于政务,心底却是踏实的;现在天天游玩放纵,却不能摆脱内心的焦灼。你说,朕真的进入绝境了吗?不能啊!朕还有很多心愿都没完成啊,可是现实的情况真的让人沮丧啊!”
宇文述说:“现在龙舟已经修好,皇上何不到江都去走走,也好散散心。”
皇上点点头说:“也好,朕是得放松放松了,想当年在扬州总督的那段岁月,真是留恋,转眼这么多年了,朕还常和皇后叨念起那时的美好时光。”说着,眼眸里闪过一丝久违了的光彩,嘴角也浮现出一点笑意,他想起了在扬州那个踌躇满志、万民敬仰的他。
龙舟到达东都洛阳,皇上带百官观览,真是比上一次的还要气派。皇上很满意,当即宣布讨伐高句丽的事情先且放下,准备南巡江都。此话一出,一向肃穆的的朝堂像炸开了锅似地,群臣议论纷纷。右候卫大将军赵才第一个站出来劝谏:“今百姓疲劳,国库空虚,盗贼蜂起,政令不行,愿陛下早回西京,安抚万民!”皇上本来看命令一下达百官的表现就很不耐烦,又看到赵才强出头,更是生气。他们哪里知道皇上对中原政局失去信心,想的是万一北方控制不住,就放弃两京,退保江都,像六朝那样割据江南,可这些想法又不能说出口。经过几年来一连串的打击,他早失去了当年的雄心壮志;面对现在动荡的时局,更没有力挽狂澜的勇气,只求一个能给他一点安全感的所在,所以他选择了扬州。此刻,他也没有心思解释什么了,立刻把赵才投进大狱,朝堂缄默下来,三下扬州的事就这样定下来了,进入了热热闹闹的准备阶段。
几天后,皇上南巡的准备工作做好了,皇上的心里的气也渐渐平了,下令放了赵才。百官都不想去,无奈皇上十分坚决,众人都不敢劝谏。偏偏这个时候正六品的建节尉任宗上书极谏,做了一回出头鸟,皇上此时又是那副挡我者死的表情,当天就在朝堂上将其乱棍打死。
第六章 痛失山河 第二十一节 哭别
七月十日,皇上命越王侗与光禄大夫段达等人留下处理东都的各项事务,自己则带着龙舟队第三次从东都洛阳出发去往扬州。和以前不同的是,大部分的宫眷不能随行,包括皇上宠爱的纪夫人、李夫人等人。将出行,秋风起,却丝毫不减气氛的热闹。这种热闹,却又凭添几分悲凉,因为这些不能随驾去扬州的美女们围着皇上哭哭啼啼,希望能挽留住皇上,可又怎么挽留的住呢?不过皇上对她们的态度和劝谏的大臣们大不一样,握握这个的手,又拉拉那个,留恋不舍。
时辰已到,就要上船了,宫女们哭的稀里哗啦的,索性跪下,一个个紧紧地扯住皇上,围的他不能动身。皇上也凄然落泪,对大家说:“朕会早点回来的。”说着命张公公取来纸笔,写下一首赠别诗:“我梦江南好,征辽亦偶然。但存颜色在,离别只今年。”写罢递给众宫女们。纪夫人和李夫人哽咽着接过诗,对旁边的姐妹们说:“我们还是不要耽搁皇上的事了,从今天起,我们姐妹们日日在家祈祷皇上能早日回来!”说完向皇上磕头拜别,其他的宫女也纷纷跟着说:“请皇上早日回来!”之后又是一阵哭泣。
皇上含着泪上了船,龙船开始起航,皇上对着这边招手算是作别。宫女们纷纷站了起来,一边沿着水边跑一边招手,李夫人和纪夫人跑在最前面,可也改变不了被撇下来的命运。皇上这不是第一次出行没带上她们,可这些宫女都不傻,知道现在的山雨欲来风满楼,明白皇上这次是借南巡之名去江都逃难去了,从此弃下了她们,不管她们的生死,再也不会回来了!与其是她们舍不得皇上,不如说她们已经开始为自己未来的命运感到恐惧。
龙舟越行越远了,慢慢的看不到宫女们的身影了。皇上心里很难受的,一向以懂得怜香惜玉而自居,一向要赶超秦皇汉武的他,到了绝望的时候却是什么责任感、什么热情统统地都顾不上了,只想给自己找一个安全的退路。一个自命不凡的人最后发现自己原来不过如此,产生了巨大的心理落差,人生最大的悲哀莫过于自知。
刚刚行至建国门,遥遥的看见一个人跪在岸上,手上捧着一本奏折高高的举过头顶,嘴里不停的说着什么,听的不太真切,是九品的奉信郎崔民象?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