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萧后》第90章


萧后看义成公主虽在说笑,却是一副满含心事的样子,估摸着她这回是有事儿来,对政道笑道:“政道乖,看皇姑奶奶这么远来看你,很累的,快下来让皇姑奶奶休息休息。”杨政道很听话,义成公主把他放下,萧后命陈公公带他下去玩儿,姑嫂俩的谈话方入正题。
萧后先开了口:“妹妹这回匆匆而来,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义成公主叹道:“突厥和唐朝交好的事你应该听说了吧?”
萧后说:“哦!我是听说了,好像他们还提出来要和突厥和亲。这样一来,你的处境就不妙了。不过你在突厥呆了这么多年,那颉利可汗又对你很是尊重,那唐朝公主就是嫁过来估计对你也起不到什么威胁,其实你也不用太过担心。”
义成公主冷笑一声说:“暂时是不会影响到我什么,等到她在突厥扎下了根,培植党羽,再加上她身后的唐朝做后盾,到时候我就成了她砧板上的鱼肉,只能任他们宰割了。”
萧后皱起了眉头,说:“你能阻止颉利可汗和他们和亲吗?”
义成公主说:“现在还可以,将来就不能说了。我现在的目标就是为隋复国,这样才能永除后患。不过这件事光靠我还不行,必须由你出面,联合隋朝旧势力推翻他们还未站稳脚跟的唐朝,这样我们才能久安。”
萧后站了起来,走了两步说:“这件事并不是说说那么容易的。现在动荡太久,全国的百姓都渴望平定,过上安稳的日子。如果我们现在起事,必然又要扰乱百姓的生活,必定引起他们的反感。人常说‘失民心者失天下’,如果我们得不到民心的支持,必败无疑。”
义成公主一下子拉长了脸,说:“你这是什么意思?是在婉拒吗?你难道不想复国吗?我知道做这件事是不容易的,可这在这人世上做什么事又是容易的?如果我们连试都不肯去试的话,又怎么会取得成功?你甘心去做个亡国奴吗?”
萧后看着义成公主那咄咄逼人的表情,估摸着很难说服她,沉思了片刻说:“有些事情并不是你想象的那样糟糕。也许唐朝的公主和亲以后还能和你友好相处呢?毕竟他们打着尊隋的旗号,或许不会做的那么绝。”
义成公主说:“什么尊隋,不过是让他们更有借口谋反而已!等到他们的江山坐稳,就是我等的末日。”
萧后说:“李渊其人,我也有接触,到不至于这样做。”
义成公主看着萧后说:“娘娘这么说是什么意思?娘娘是甘心就这样江山被他人占据了?”
萧后说:“改朝换代原本就是一件正常的事,就是我们杨隋也是夺取他周家的江山。江山为谁做主,本来就不是定数,不过是能者上,败者退而已。”
义成公主吸了一口凉气,冷笑道:“我倒忘了,杨隋岂止夺了他周家江山,还夺取了你萧家江山。你虽是杨隋的媳妇,更是他萧梁的女儿。怪不得一提起复国大计,你就推三阻四的,想必是杨隋的亡国正好间接的替你报了仇了,你心里正乐呵着吧!”
萧后急忙说:“妹妹!你误会我了,我没有这个意思。”
义成公主一甩袖子说:“谁是你妹妹?我没有你这样的嫂子!你不愿意我杨隋复国,我是杨隋的女儿,我一定要为杨隋复国。”说完拂袖而去。
义成公主怒气冲冲的出了萧后的寝宫,外面的人一看她神色不对都不敢搭腔,唯有小政道亲亲热热的上去喊了一声:“皇姑奶奶!”义成公主也没注意,径直走了出去。萧后从后面喊着:“妹妹!”撵了出来,可她毕竟大了几岁,又不如义成公主飒爽,等她出来义成公主已经走远了。
小政道走到萧后面前可怜巴巴的说:“皇奶奶,皇姑奶奶她怎么不理我呀?她是不是不喜(…提供下载)欢政道了?”
萧后看看前面,估计自己也追不上义成公主了,索性也算了,想着也许她气一消就没事了,便低下头对政道说:“怎么会呢?皇姑奶奶她一直都是心疼政道的,只不过她今天有急事要回去,顾不上和政道说话。政道长大了,要懂得理解人,不要因为皇姑奶奶的一时疏忽就误会了她。”
“哦!”小政道非懂似懂的点点头。
第七章 辗转突厥 第五节 频繁入侵
第五节 频繁入侵
义成公主气冲冲的回到突厥,余怒还未消,有侍女来侍奉也不给好脸色。侍女们也不敢打扰,站在旁边不说话,义成公主静静地一个人呆了一会儿,越发的觉得灰心冷意。正好颉利可汗来看她,也没有注意她的脸色,带着笑意说:“你去看望萧后,他们还好吗?”
义成公主看他来了,忙把一脸的不高兴收了起来,叹了一口气说:“怎么好的起来呢?江山已被他们占据,这是一个无法弥补的痛。可惜我不过是一介女流之辈,如若不然,我定要叱咤沙场,为他们讨回一个公道,以谢他杨隋当年为我突厥恩德。”
颉利可汗笑道:“这你不用担心,有我在,你还怕什么?我就是草原上的雄鹰,还需要可敦出头来为隋报恩吗?隋朝对我突厥的恩德我片刻未忘,只要我在一天,定叫他李唐的天下坐不安稳。我现在就在准备,用不到两个月,我就亲自带兵入侵中原,摧毁他李唐政权。可敦你就静心在这美丽的大草原上等待我胜利的好消息吧!”
义成公主笑着靠在他的肩上,说:“我对可汗,一向是心怀敬重的,能成为可汗的可敦,是我最大的幸福。”义成公主虽然最初是颉利可汗父亲启民可汗的可敦,颉利可汗的庶母,年纪却比颉利可汗还要小几岁,性格也和颉利可汗相似一些,所以和颉利可汗在一起她才更有妻子的感觉。
六月,刘黑闼又引突厥一万多骑兵入抄河北。颉利可汗则亲自率领五万骑兵南侵,直达汾州。又遣几千骑兵西入灵、原等州。李渊派李建成从豳州道出兵,李世民从蒲州道出兵共同讨伐。当时颉利攻围并州,又分兵入汾、潞等州,掠男女五千余口,听说李世民带兵至蒲州,想着自己也抢掠的差不多了,李世民的兵力又足,又是以逸待劳,再战恐怕会吃亏,于是率兵出塞回突厥。
八月初六,颉利可汗率兵侵廉州(今内蒙古境内),精兵数十万,漫山遍野,绵延数百里,像是一大片蝗虫飞向绿色的田野,所到之处,所向披靡,像受到了蝗灾。唐派遣左武卫将军段德操、云州总管李子和带兵抵抗。李子和本姓郭,因讨伐刘黑闼有功,赐姓李。初七,颉利的十五万骑兵进入雁门。初十,侵犯并州。另外又派兵侵犯原州。李渊又命太子李建成从豳州道,秦王李世民从泰州道出兵抵御突厥,李子和急速赶赴云中,突然袭击颉利可汗,段德操赶赴夏州,阻截突厥的退路。
十二日,李渊在朝堂上环视群臣说:“突厥入侵,但又来求和,和与战哪个更有利?”
太常卿郑元寿说:“交战会加深仇怨,不如讲和有利。”
中书令封德彝出列说:“突厥仗着兵力众多,轻视我们中原的大唐王朝,如果不战而和,是向他们显示软弱,明年还会重来。以臣的愚见不如打击他们,取胜以后再讲和,这样就恩威并重了!”皇上听了很满意。
二十七日,突厥侵犯廉州,二十九日,攻陷大震关。李渊派郑元寿去见颉利可汗。当时,突厥几十万精骑兵,漫延着从介休到晋州几百里之间的山谷,来势十分凶猛。郑元寿冒生命危险,单枪匹马穿越突厥兵阵营,远远地看到突厥士兵热情的喊道:“我是你们可汗的老朋友,今天特来看他,与他叙旧。”那些举着兵器提防的对着他的突厥士兵,中间也有不少认识他的,觉得他孤身一人也起不了什么威胁,就去禀报可汗,放他进去了。
到驻地见颉利可汗,郑元寿责备他背叛盟约说:“我们定好的合约,纸上的墨迹尚未干透,可汗就背信弃义,又来侵扰我大唐边界。我早就听说突厥人重信义,可今天可汗的所为,令人费解。不知可汗心目中的信义是什么?”
颉利可汗听了这话脸露惭愧之色,沉默不语。郑元寿趁机劝道:“唐和突厥风俗不同,突厥就是得到唐的领土,也不能长久的居住。如今俘虏与抢夺的财物,都给了突厥百姓,可汗您得到了什么?不如回军,重新和亲,可以免除了跋涉的辛劳,坐享金银财物,并且都进了可汗您的仓库,比起这冒着生命的危险,抛弃了两国之间多年兄弟般的交情,给子孙后代结下?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