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汉朝之阳信公主》第15章


臃虻拇蠼阄谰嫘砼涓翁偷墓锖兀阄郎俣抻肟Τ汲缕降脑锍抡啤R皇奔洌使谕舛贾阑实壅诔枳盼婪蛉恕?br />
(二十九)田玢为相
建元六年六月,祖母太皇太后窦氏去世。弟弟终于靠时间赢得了对老祖母的胜利,他终于可以大张旗鼓的推行他的儒家思想。弟弟虽然自幼受到黄老思想的熏陶,但敏慧、早熟的他却被博大精深、与政治紧密结合的儒家思想深深吸引。儒家学说倡导君子乾乾不息、进取有为;主张尊君、隆礼、行仁、重民、大一统,以厚德怀服四夷,更适合弟弟的性格和志趣。特别是吴楚之乱和匈奴的连年入侵,记得当年我们姐弟在宫中度过的那段紧张、不安的岁月,为了为前方平叛的吴楚军筹集军饷,后宫紧缩开支,宫中的饭菜清淡,我们常常为了一片肉而推让。南宫姐姐远去匈奴后,弟弟好长时间都打不起精神来。
在祖母的丧期,弟弟以没有办好太皇太后的丧事为借口,罢免了丞相许昌和御史大夫庄青翟。由于母亲的坚持,弟弟任命舅舅为相,大农令韩安国为御史大夫。
宰相,即“百官之长“,其权力仅次于君权,凡是君主权力范围的内外事务,宰相都得过问。汉朝自从立国就形成了一种屈君伸臣、君弱臣强的格局、且一直是功臣或者贵戚为相,弟弟雄心勃勃,不会受人制约。即位之初,借祖母之意罢免了卫绾,第二年又免了魏其侯窦婴的相位,现在又罢免了许昌,六年之中,轻免三相,足见弟弟欲大权独揽的决心。可母亲却偏偏抬出了舅舅,真让人想不明白她的想法。她以为祖母死了,自己真的就可以像以前的皇太后那样临朝了吗?
舅舅长得身材五短,相貌丑陋,一点也没有母亲的美貌,而且为人奸诈贪鄙,本是个缺德少才之人无功之人,仅仅因为母亲的关系而受封为侯。但他却不把弟弟放在眼里,认为弟弟不过是个涉世不深的二十多岁的青年,根本不把弟弟放在眼里。弟弟罢免许昌是为了自己掌握权力,但舅舅却认为权力应该理所当然的转移到他这个新丞相手中。他当太尉时,就建有最豪华的宅第,占有最肥沃的田园,大量接受公卿百官、诸侯、郡县的贿赂,家中的金玉、美女、狗马、古玩器物,不可胜数。每次进宫奏事,总是夸夸其谈,一说就是大半天,所奏之事不准不罢休,因而他的奏请,弟弟不得已只好一一采纳。他所推荐的人,有的甚至从平民一下子便做到二千石的高官。一次,舅舅又拿来一大串任官的名单,弟弟终于忍无可忍,问道:“你要任官的人有没有个完?朕也想要任命几个呢!“有一次,弟弟竟然请求拨出考工室的官地供他扩建私宅用,弟弟大怒道这:”你何不把武库一块取走呢?“从此之后,舅舅稍稍收敛了一些。但朝中的官吏、士人趋附新丞相的局面并没有改变。母亲也乐于看到这个局面,为了将田家与刘家联系更紧密,在舅母去世后,母亲竟然作主将燕王的小女儿嫁给舅舅。同时,又把她的外孙女,我那位民间姐姐修成君的女儿嫁给了淮南王的太子刘迁。淮南王刘安博雅能文,又是我们的叔辈,弟弟对他异常敬重。每次刘安进京朝贺,弟弟都要特别亲切接见,宴谈累日,欢喜异常。可我总看着他不大舒服。
我又想起了那年进京时舅舅曾对他说过的话:“当今皇上没有太子,大王您是高皇帝的嫡亲孙子,仁义之名,天下久闻,一旦今上晏驾,不是立您为帝还会立谁呢?”看来舅舅的胃口不小,假如弟弟真的晏驾,相信以他的为人很快就会另谋富贵。这话既能传到我的耳朵里,又怎能不会传到弟弟的耳朵里?他的忍隐不发只是因为母亲,母亲在一日,舅舅就能安享富贵,若母亲不在了,舅舅还能稳座相位吗?我看不大可能。弟弟虽然自幼受儒家思想的熏陶,但骨子里推崇的却是法家,法家对皇权的统一、集中讲得赤裸裸,没有哪一个帝王会不被它打动,只是这种讲述太露骨了,需要披上一件儒家的外衣,几千年来的帝王莫不如此,而弟弟正是这种帝王模式的开创者!
(三十)临终密语
太皇太后的去世让很多人都松了一口气,可以说,这位老人的离开,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终结。最近的我仍是经常出入宫中,不是因为母亲,也不是卫子夫,而是襄儿!自从菊儿出生,看见那个粉嘟嘟的婴孩儿,襄儿竟喜欢上了她,隔几天就央求我带他进宫看妹妹。我常想,如果我个能再给襄儿填个弟弟或妹妹,可能襄儿就不会对菊有这么深的感情了!自从失掉那个孩子,我再也不曾有过身孕,以前曾看过电视里的古代女人一个接一个的生,可到了自己这,怎么竟不是那么回事了!有时候我也会想,如果有了自己的孩子,我还会对襄儿这么好吗?还会这么在乎襄儿吗?我不是圣人,怎么可能没有自己的私心呢!可没有自己的亲生骨肉,总是个遗憾,唉,一切顺其自然吧!
听翠儿说起,母亲近来身体不大好,我心里奇怪,怎么会呢?太皇太后去世,她在后宫可就是最尊贵的女人了,怎么会身体不好?是不是有什么心事?这么多年的母女,我与王娡,这个二千多年前的女人已经形成了母女的习惯,虽然我的实际年龄与她相仿,她对我的依赖也越来越深了!无论如何,她的状况总在不知不觉的牵动着我的心。其实无论在人前有多尊宠、多风光,实际上,后宫里的女人又有哪个不苦呢?
见到我,母亲压制不住欣喜的表情,我们闲话着家常。无意中,母亲问:
“襄儿问起过她的母亲吗?”
我刚要解释,可看到母亲那洞悉一切的目光,我原本已到舌尖的话又咽了下去,:“襄儿长大了,我早就告诉了他当年的一切!”
“那他还是这么信任你、依赖你?”
我没有留意到母亲话里的疑惑,随口说道:“这么多年的母子,早已经习惯了!即使他的母亲还活着,我想也不会影响我与他的感情吧!”
没想到我话中的自信刺激到了她,她好半天不发一语,我这才意识到事情不对,连问:“怎么了?母后,是不是彘儿惹您生气了?”
听到我的话她竟像一个孩子似的抱着我哭了起来,边哭边哽咽着念叨:“他在怪我,怪我杀了他的荣哥哥,我的儿子,他竟然在怪我!天啊,我怎么到了今天这个地步,连我的儿子都在怪我!”
事情竟然与当年刘荣的死有关,都过去这么多年了,又是谁在旧事重提?我像哄一个孩子似的哄着怀里的母亲,好久,她才平复下自己的情绪,缓缓地对我说:“信儿,我不怪你弟弟,难怪他会怪我,我走到今天,又是牺牲了多少人的幸福和生命啊!我这样的人,又怎么配得到幸福呢?娘好像真的老了,有时常不自觉的回忆以前的事,”
我几次想插嘴安慰她,都让她打断,“像你的祖母,曾经历经三朝,窦氏权倾朝野,可又如何?我们这些女人,不过是在替刘家的男人们打理家务,替人家看家罢了!可能还会招致后世子孙的埋怨,何苦呢!”
“信儿,嫁入帝王家,是莫大的不幸,真羡慕你和襄儿的母子情,听娘一句劝,为了今后的幸福,莫与皇家走得太近啊!”
就这样,絮絮地说了很久,母亲感觉倦了,我才离去。可到底是谁说出刘荣的死与母亲有关呢?回府后,我心事重重,一旁的曹寿问起,我对他说了事情的原委,他笑而不语,多年在一起的相处让我对他的习惯了如指掌,每当他露出这种笑时,就是他已经得出事情的真相。我急切的想知道他的想法,这时他才慢慢道来,:
“本朝以何治天下?”
“当然是孝道!”
“对,所以这才有了吕太后、薄太后、窦太后以及诸外戚的专权,现在太皇太后去了,皇后形同虚设,下一个外戚将是谁?太皇太后在临去前又怎么会想不到谁将取代窦家的位置?她不想看到这一切,怎么办?”
我脑中灵光一闪,“难道是祖母临终前对弟弟说的?可弟弟会信吗?”
“除了老谋深算的太皇太后,还有谁?皇帝是不会信,可他嘴上会信,因为惟有如此,才能借此提醒母后以及王家、田家,不要染指皇权!”
我心中忽然涌出一种悲凉,这就是帝王家的母子,什么都可以是假的,甚至母子间的亲情都可以作为进攻的武器,看来弟弟真的长大了,他已经熟练掌握帝王之术了!电视剧中看到后宫和皇家的女人风光无限,可身处古代,自己也成了其中的一员,我竟有说不出的累!来到这里短短几年,所发生的事情给我带来的震憾竟然超过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