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鬓簪云》第58章


过盛的喜悦被冲淡,顾簪云轻轻舒了口气,这才有了点脚踏实地的真实感,又有点儿想笑。
果然啊,事情不会那么顺遂的。
但是没关系,萧昱溶都已经走出了九十九步了,她走出这一步又有何妨?
顾簪云微微一笑,附身捡起了地上的绣花绷子,轻轻拍了拍,又用绢帕细细擦过了手,随后转过头吩咐道:“更衣,我们去见娘。”

融寒院里,顾大夫人正捧着账本在看,只是看着看着就出了神,微微歪着头,半天都没翻动一页。
一旁的素心瞧见了,也不好出言询问,只能垂着头站在那儿,眼观鼻鼻观心。就在此时,一个小丫鬟站在门外,轻轻唤她:“素心姐姐,素心姐姐。”
素心站得离门近,脚下就没动,只是微微偏过头,眼中流露出询问之色。
“九姑娘来了。”小丫鬟用气音说道。
素心微微点头,上前两步,压低了声音:“夫人。”
被叫了一声,顾大夫人总算回过了神:“怎么了?”
“九姑娘来了。”
“云姐儿来了?”顾大夫人一愣,忽然一拍手里的账本,“对了,我方才还想着要叫她过来的来着。”她抬头看看天色,忽然失笑:“真是……居然都这么晚了。请云姐儿进来吧。”
素心一福身:“是。”
用来过滤阳光的云水蓝帘子被打起,顾簪云穿着身月白衫子柳黄下裳,笑吟吟地走了进来。她衣服上绣着清雅的兰草,乌发挽作堕马髻,插了支錾花银流苏,作的是书香女儿家的清丽打扮。
果不其然,顾大夫人一见她这样的装扮就满意地笑了起来,挥手示意她到自己身边坐下:“来得正好,娘有事儿要和你说。”
顾大夫人将这三人一一摊开来同顾簪云说了,介绍到长安侯嫡长子的时候稍稍一顿,压低了声音道:“虽说将来也是个侯爷,但爵位和权势上都不比宣国公府,能力品貌也不及萧、宣二人,只是碍着老夫人的面子……所以有些棘手。”
说到这儿,顾大夫人顿了顿,似乎终于下定了决心:“若你不想……我和你爹自然会想法子的。”
顾簪云咬了咬下唇,眼眶忽然有些酸涩。沉默了一会儿,她低低应道:“是,多谢娘亲和爹爹了。”
顾大夫人笑了,拍了一下她的脑袋:“傻孩子,一家人,说什么谢不谢的。”
“嗯。”顿了顿,顾簪云压低了声音道,“其实……依女儿拙见,还是宣国公世子更好。毕竟从小一起长大,知根知底的,而且又是在顾家长大,想来怎么也学得了不少顾家的品性……”怎么可能,顾簪云自己都不相信这鬼话,萧昱溶身上一点儿都看不出来顾家人的那点呆气,反倒灵动得很。
“这样就能和女儿更好地相处。另外既然在顾家读书,那也多少会念些旧情……”
说到这儿,顾簪云看到顾大夫人神色不对,便明白她定是更属意容宣,于是又添了一句:“更何况,先前他给六弟写信的时候提了一句,说容公子如今与长平郡主关系颇佳呢。”
关系颇佳?
顾大夫人皱起了眉头。
“这倒是个问题。”她皱着眉道,“我再与你父亲商量商量,你先回去吧。”
顾簪云乖巧地起身行礼,柔顺地应道:“是。”
随着她的动作,发间的流苏划出一个柔美的弧度。
顾大夫人注视着女儿远去的背影,轻轻叹了一口气:“真是……高嫁也愁,低嫁也愁,门当户对,依旧愁啊。”
不管怎么样,都生怕哪里会委屈了女儿。但天底下哪里又有不委屈的呢?

六月初五,孙管家和顾簪云同时接到了消息,顾家答应了萧家的提亲。
第55章 大婚(一)
婚期很快就定了下来,八月十六迎亲,随后经由水路前往京城拜堂成礼。毕竟不论再怎么赶,若是想要把这婚礼办得漂漂亮亮,那起码也得要三个月的时间。
在大婚之前的筹备事宜可谓冗杂,顾簪云每日去请安的时候都发觉融寒院里进进出出的人变得越来越多,这种紧张忙碌又带点期待的气氛让她也不由自主地弯起了唇角,越发期待起九月初三的到来。
不过虽然顾家大房的下人和顾大夫人忙成了一团,作为大婚主角之一的顾簪云却是清闲得有些不大正常。及笄之后书院自是不必去了,管家这事儿她也早就做得熟练,花不了多少时间。掐指粗粗一算,每日除去管家刺绣,竟有大半天是闲着的。
闲着也是闲着,她便寻了两块寿山石,一刀一刀地雕刻起来。
这两枚章子她刻得仔细,足足刻了两个多月,期间还包括哪一处走笔不够流畅而作废重刻这样的,实在是用心。等这章子刻完,已是八月初,估摸着日子,萧昱溶已经要到了。
顾簪云放下手中的印章,安静地透过妆台前的窗户望向院门的的位置。
桃林依旧茂密,只是不少叶子都已变作黄色,一阵微风吹来,就打着旋儿飘飘曳曳地落下。是了,八月份,已经是初秋时节了。
当年萧昱溶来的时候,也是这样一个八月。
那日她因打翻了饭粥污了衣裳,一路走得飞快,越走情绪越低落懊悔,一想到要被罚,神色就更冷了。匆匆忙忙地跨进融寒院的院门,却被一抹鹅黄晃了眼睛。
满屋子素雅的艾绿月白,长衣广袖里,一身鹅黄骑装的少年侧对着门站着,束腰箭袖,金冠马尾,通身都是少年人的张扬恣意。
顾簪云顾着请罪,快步走过了他身边,甚至来不及分神去看他——虽然她很想看看这人究竟长什么模样,方才在门口惊鸿一瞥,只见到了高挺的鼻梁和流畅精致的下颌线。
然而在跪下去的那一刻,她脑子里忽然闪过了那少年长长的睫羽和盛满了似笑非笑又漫不经心的情绪的一双眼睛。
清矜贵气,很漂亮。
可是……奇怪,她方才有去注意他的眼睛吗?
再后来,少年翻上墙头,自此渐行渐近。
顾簪云把手撑在梳妆台上,注视着那一排排桃树,目光滑过院门前原本种着一株香樟的地方,杏眼里忽然浮现了一点笑意。
萧昱溶曾靠在院墙上,也曾靠在那株香樟树上。只是这会儿那香樟都已经被砍了,请最好的木匠打成了箱子。
江州规矩,大户人家生了女儿,便要在院子里植一株香樟,树下埋一坛女儿红。待女儿出嫁,就把女儿红随着嫁妆送到夫家,洞房次日品尝,再用香樟树打成两个大箱子,放进丝绸,取“两厢厮守”之意。
不知道萧昱溶知不知道这个规矩,知不知道,他倚着等她的香樟树下,是她的女儿红呢?
顾簪云笑得眉眼弯弯。

八月十二,萧昱溶抵达江州。因为先前点春不知道从哪里听了个说法,说未婚夫妻在成婚前几日不得见面,不然婚姻会不顺遂。就这么一句没头没脑也没出处的话儿,竟真的把萧昱溶给拴在别院里了。即使是相思难抑,一向不把规矩放在眼里的萧世子竟然也只敢老老实实地递书信——当然,还是有值得安慰的地方的,比如现在递书信只要一天就有来回。
盼望着盼望着,总算到了八月十六,天暖风微,是个宜嫁娶的黄道吉日。
绞面梳妆,绾发更衣,顾大夫人握着她的手,已经哭成了泪人:“云姐儿……我的云姐儿……”叫顾簪云听得也几欲落泪。
众人好不容易劝住了,顾大夫人这才想起方才她叫人煮的东西,一面去隔间打水净面,一面吩咐人把东西端上来。
是一碗芝麻汤圆,玲珑可爱的白团子浸在带点微微的白色的水里,一口咬破外面软糯的汤圆皮,又甜又香的芝麻和着甜甜的糖汁就流了出来。这一碗汤圆,是家人对出嫁女儿最美好的祝愿——和和美美、团团圆圆。
用了汤圆,补了口脂,盖上盖头,顾大夫人先行去正院,顾簪云则同妹妹们说话。只是前头的姐姐们陆陆续续地都嫁了,余下的十姑娘和十一姑娘她又都不大熟悉,草草说了几句,便盖上盖头,由全福夫人引着往正院去了。
正院里,老太爷、老夫人,以及顾大老爷夫妇都已经端坐在那儿了。顾簪云被全福夫人引着进了屋子,一一上前与长辈辞别。
走上前去的时候,顾簪云朝屋子的一个方向微微偏了一下头。
她能感觉到一道目光落在了她身上,温柔的,带笑的。即使看不见,她也很清楚,这是萧昱溶。
视线突然一片黑暗的紧张感忽然就消失了,顾簪云竟觉得有一种前所未有的安全感。
她微微低下头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