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名伶》第11章


夏梁终是动了动僵硬的双腿,一步一步离开浮世轩。
坐落于城中主道上的苏府,于扬州已有百年历史,除去其钟鸣鼎食之家的底蕴,亦是不容小觑的存在。
苏府家主虽年事已高,数载前便不怎么理事,但苏家并无丝毫败落之象,反而越发蒸蒸日上。归根结底,其原由便是苏家的三位嫡亲血脉所致。
长女苏慕,十岁能诗,十三岁独掌府中事务。其以心思缜密著称,自主事以来从未曾出过纰漏,可谓是苏府的脊梁骨。
次子苏豫,虽生性风流,不喜拘束。却是难得一见的长袖善舞,极善交际。但凡与其相交之人,无不赞其“浊世清贵”。日子久了,便得了个“浊世郎君”的称号,于人脉上为苏府带来极大进益。
三子苏岩,自小体弱多病,甚少与人相交。但其博学多识,九岁便以推演卜算之术闻名扬州。其最善改运问卜,名门望族多难免盛衰起落,世传苏府数年前一场大难,皆因苏三郎之能方得安然度过。
苏府本门嫡系共三子一女,其中长子苏澜是苏家最讳莫如深的秘密,即便是苏门旁系子弟亦难以探知半分内幕。
近来扬州人口失踪案频发,官府介入调查月余,却始终未果。后来不知从哪里传出的流言,说是请苏三郎卜上一卦定能真相大白。
此事对于苏家来说,可谓来势汹汹,无论应或不应皆是难得周全。况且,卜卦之说素来问前途不问过往,卜命数不卜命劫。
似这般隶属刑侦之事,且不论卜不卜得准,退一万步来讲,即便是卜中了。最好的结果无非日后苏家名声大噪,但却会不可避免的折了官府颜面,纵苏府底蕴深厚,可终究树大招风,民怎能与官斗?此事无论怎么抉择,皆难免事端,因而除了拖延之外别无他法。
数几日前,苏府中人便开始深居简出,素来喜好宴饮的苏豫也甚少于人前露面,并称苏三郎病重送往长安医治。
苏府后院。
苏慕依依不舍地牵着一名俊秀少年的双手,切切叮咛,“阿岩,外面不比苏府,你打小不曾远行。如今出门在外,你定要万事小心,若是短了什么一定要寄信同阿姐说,莫要委屈了自己。”
少年不甚在意地嘟了嘟嘴,“阿姐,我已经不是小孩子了,不过出去玩儿几日,没什么可担忧的。”
苏慕不禁潸然泪下,叹息道,“你总是这般孩子心性,阿姐怎能放心?都是阿姐不好,未能妥善处理……这才累你不得不外出避风头。”
苏岩见苏慕伤心,拉着她的衣袖撒娇,“即便不是这些琐事,我也想出去走走。这些年于苏府中足不出户,早就想去看看外面的山山水水。阿姐,我已经长大了。”
见苏慕还想说些什么,苏豫忙上前打圆场,“大姐,三弟不过出去几日,又不是生离死别。如此哭哭啼啼,仔细叫人看了笑话。”
苏慕瞧了瞧一旁远远跟着的仆从,拭了拭眼角地泪水,“时辰不早了,阿姐也不耽误你的行程了。阿岩,一路小心,务必照顾好自己。”
仆从打开侧门,苏岩抱拳拜了拜翻身上马,一夹马腹出了苏府。
苏府的侧门修建在一处窄窄长长的巷子里,小道由青石板铺成。由于此处乃连接城门与城中的捷径,每日由此经过的平民小贩数不胜数,长年累月将青石板表面磨得如同鹅卵石般光滑。
扬州湿润,易生青苔。
一旦下了雨,这般路面光滑地势起伏的巷子便极不好走。苏岩翻身下了马,压低头上的斗笠,牵着马匹缓步向城门方向走去。
约莫过了半盏茶左右,眼见便到巷子出口,苏岩却见小道中央围了五六个路人小贩,七嘴八舌的说着话。
“这里怎么躺了一个人?”
“谁知道?许是做了什么亏心事,遭人报复了。扬州城从来不缺这样的事儿……”
“咦?这人真眼熟呀!”
巷子里蓦然静了下来,齐齐向一身灰衣的老汉看去,“刘丈人认识此人?”
“这人瞧着甚是熟悉,容我想想……似是、似是和杜郎君身边的那位管事有几分相像。”
刘老丈此话一出,一片哄然大笑,“我当刘丈人难得清明了一回,原来还是胡话连篇呀!”
“刘老丈,我看你是越来越老眼昏花了。”
苏岩牵马前行,围着的人见其装扮不俗,忙侧身让路。他无意中扫了一眼躺在地上之人,不由心中一惊,蓦地停下脚步。
第十一回前途茫茫何所盼(上)
那时,张好好与兰月大早离开扬州城后一路向南,两人且走且停,途中甚是轻松惬意。近些日子来,便是平素一副冷清模样的张好好面上也多了几分柔和。
数鈤后,她们行至汴州,宿在一家名叫清风苑的客栈。兰月出门置办随身物什偏巧遇上一位洪州的故人,此人姓张名怀,字隐之,乃洪州第一瓷器的掌柜第三子。
说起这个人来,旧日里张好好还与他颇有些交情,两人也算是相识于高阁。张怀时不时去悦泠坊小坐,数度相约抚琴小酌,倒也算得志趣相投。
但与此同时,张好好与沈传师、杜牧等人也甚是交好。一次踏春出行,沈传师的弟弟沈述师与其生了争端,这一耽搁了不打紧,害得张怀心尖尖儿上的红颜知己受人辱。偏生那女子又是个烈性子,竟然一根白绫挂上了房梁,就此香消玉殒了。
张怀虽怨恨罪魁祸首,但搅合和其中耽搁时辰的沈述师等人亦是难逃责任,两方自此便算是结下了梁子。
后来,张好好阴错阳差的进了沈府,除却她出府办事隔三差五的遇上张怀几回,两人便没了其他交际。
当初沈述师尚未聘下张好好,张怀便为生意之事离开了洪州,直到张好好离开,也未曾再见过这位故人。如今重逢,恍然经年,早已物是人非。
张怀听闻兰月是随主游历途经此地,便提出前去拜访张好好,兰月思虑再三终是应下了。娘子与那个人的事情已然成为过往,洪州的故人不可能始终避而不见,或许这会是个好的开始。
兰月引着张怀至清风苑,进去通报时,张好好并无异样。
张怀被引着进入厢房时,只见张好好正凝神静气将热气蒸腾的泉水注入紫砂茶壶中,清冽地芬芳袅袅飘散,嗅之便令人入心入肺的舒畅。一如当初。
“一别经年,娘子近可安好?”
张好好抬手将一只紫砂茶碗置于张怀面前,待斟了茶,方道,“岁岁流年,大抵如是。好与不好,无非是过活罢了,无甚匪同。”
张怀定定瞧了张好好许久,这才端起桌儿上的紫砂小茶碗,“娘子倒似比从前看得更开了。”
张好好辗转着指间的茶碗,漫不经心地道,“郎君还是一如往昔,云淡风轻,光彩照人。”
张怀自认并非轻佻之人,却被张好好逗得笑出声来,“这点儿上,娘子倒还是和从前一般无二。”
张好好瞧着对面眉开眼笑的男子,始终不明白自己这般中规中矩的话有甚可笑之处,从前他便常因她的某句言语发笑,而今亦如是。
“提及此处,妾倒是生出了些许好奇,不过平平之言,何以引得公子眉开眼笑?”
张怀哪里能说是她冷清地神色配上世俗的夸赞,着实有种说不出的违和。每每此时,他总忍不住想起儿时的一个玩伴,便忍不住如同记忆般发笑。
迎上张好好冷清地目光,张怀敛了思绪,转而道,“近几年,洪州也发生了许多事,悦泠坊几度遭受波及。娘子系出洪州,便未想过回去瞧瞧吗?”
张好好惯性地摩挲着茶碗边沿,“再过些日子吧,总要回去的。”
张怀欲言又止,倒是张好好主动问及,“郎君可知张妈妈近可安好?”
“少了娘子的悦泠坊已非当初的悦泠坊,张妈妈她大抵安好。只是……”
张好好手臂轻颤,莹碧澄澈的茶水溅出,落在她皓洁如玉的手腕上,缓缓顺着娇嫩肌肤滚落。
“只是什么?”
第十一回前途茫茫何所盼(中)
“儿离开洪州时,听闻张妈妈也离开了悦泠坊,说是要去长安探望一位故人。”
长安?
张好好不禁想到张妈妈曾提及的一个好姐妹,此人正巧落居长安,莫非张妈妈此行便是为了探望她吗?
张怀不知这些内情,此事究竟张好好自是无从得知。
张怀又小坐片刻,便请辞离开了。
兰月进来收拾残羹冷茶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