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贾敏齐家记》第67章


贾母一听鸳鸯禀报,便知道二儿子必是遇到难处,前来讨个主意。
贾政先见过母亲,起身后也不隐瞒,“工部近年修缮钱塘江边堤坝的账目一直对不上。那些银子大半都让孙家贪墨,儿子……还有一众同僚都知道。今天圣上召见……就是问起此事。”
儿子奉承过孙家,如今孙家要倒了,儿子就受了牵连。
这意思贾母怎么听不懂?她半晌没有言语,直到贾政忍不住抬眼望了过来,她才道,“你是个什么打算?”
贾政低声道:“儿子想问问妹夫还有没有法子。”
贾母追问,“你大舅子那边没说什么?”
贾政饶是做官多年,闻言也面皮发烫,“他……自顾不暇,许是无能为力。”
儿子亲近大舅子,疏远妹夫也不是一天两天了!贾母看不顺眼此事也有了年头:儿子连孙子都有了,不好轻易教导他罢了。
贾母刻意问道:“当真?”
贾政脸色极不自然,勉强道,“是。”
大舅子王子腾早已攀上容家,定能保住官位,若说拉他一把,八成没戏。这消息也是他花银子才得知的。
贾母摇了摇头:看出了儿子的口是心非。王子腾何等品行,这些日子还瞧不出来吗?他都“自顾不暇”了,你还指望他拔刀相助?
前世,出息的女儿女婿以及长孙悉数早逝,两个儿子哪个都指望不上,除了重用娘家得力的王夫人与王熙凤姑侄俩,老太太就只能把希望寄托于生有异象的宝玉身上了。
这辈子,贾母不说女儿和长孙言听计从,好歹多了许多消息渠道。贾母果断道:“过几天再叫你妹妹妹夫一家子来做客。”
“这……”贾政忙道,“怕是来不及。”
“糊涂!”贾母厉声道,“如今局势不明,你妹夫稳妥与否尚且不知。他若是不妥当了,咱们又当如何?”
贾政无语,只得灰溜溜地从母亲的院子出来。
听到鸳鸯打发小厮送来的消息,贾珠和贾琏兄弟俩相视一笑,连笑容中的苦涩都一模一样。
就像元春说的,求人总得有个求人的态度。有求于姑父,还舍不得放下身价……姑父不帮你也理所当然。
贾琏满腹心事回房,喝过茶润了喉咙,凤姐儿便上前亲自服侍他更衣。
这一世王夫人和王熙凤姑侄俩都因为过分贴补娘家而出了丑,府中中馈之权早就落到了李纨手中,凤姐儿再有才干也只能辅助嫂子,且不能经手银钱。同时这妯娌两个上面还有贾母这个老祖宗坐镇,还有即将嫁给宗室的小姑子元春盯着。
整个荣府上下多少都有些欺软怕硬,凤姐儿算是其中相当“突出”的一个,但不得不承认,欺软怕硬之人往往也比较“能屈能伸”。
父亲去官,伯父没伸手,以及这些年府里的动静,凤姐儿确信了两件事儿:伯父王子腾大约也开罪不起姑父林海;姑父姑妈眼里不揉沙子,且极不好惹,但是……他们乐意提携后辈。
于是凤姐儿前世那些出格的事儿愣是一件都没机会,同时也没胆量做。
话说回来,头顶数座大山,凤姐儿行事不敢恣意,整个人反倒没前世那般狠辣,戾气也不重,只是那份灵巧光彩也不如前世……这就是有得必有失了。
在贾琏看来,媳妇自从岳父丢官又诚恳地当着全家人认了错,之后一直乖巧贴心。贾琏是真心喜爱凤姐儿,因此很乐意跟凤姐儿多说些体己话。
于是他开口第一句就是,“二叔那官儿……要悬。”
凤姐儿也不隐瞒,直接来了一句,“果然。”
贾琏惊讶道:“你怎么知道的?”
“下午我去元春妹妹那儿坐坐,正巧她刚看完尹二爷给她的信,顺口就跟我提了一句。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二老爷在朝中恐怕不大自在。”
元春跟凤姐儿可比大嫂子李纨熟稔得多。
贾琏听了就笑了,“我这个妹子确实厉害。”不厉害能从宫里全须全尾的出来?“我听大哥的意思,姑父这回若是不做京官,大哥还是要跟着走的。”
说起这个,凤姐儿多少有点嫉妒,不过她终究不会轻易挑拨兄弟俩的关系……将来指望大哥的时候恐怕不会少。
“元春妹妹婚后,咱们也得去西南赴任了?”这就是明知故问,兵部文书上贾琏的赴任之日白纸黑字清清楚楚,就在元春大婚之后的十天。
贾琏听出凤姐儿话里有话,“怎么说?”
“咱们到了西南,怎么跟大哥往来?”
“写信啊。”贾琏脱口而出,片刻后终于意识到凤姐儿意有所指,“你是说……”
凤姐儿接着道:“咱们不能光指望从舅舅那儿知道京里的动静。横竖元春妹妹消息灵通……”
她的意思就是兄妹三个书信照常,但是烦劳必定住在京城的元春居中整理汇总消息,定期传给两位兄长。
她这个主意不错。贾琏听完便是眼前一亮,甚至忍不住把元春都叫出门来,一起到贾珠的书房仔细商量。
兄妹三个谁都不觉得元春嫁入王府就得老老实实做起儿媳妇,就算头顶有个不怀好意的填房婆母,元春照样该如何便如何,撑死了就是比在娘家时行事再稍微谨慎一点:她有才智手段,还有丈夫呵护。
能帮衬哥哥,元春十分乐意:两个哥哥一个在西北,一个在西南,有了什么消息也一样会早早告诉她,亦能让她为未来夫婿添上一份助力。
为此元春还正经谢了凤姐儿一回。
却说一直闭门谢客的林府终于等来了那一纸文书……韩琦抓住的杭州府丞在得知孙老太爷过世之后终于崩溃,什么都吐露了出来。
浙江夏税亏空,虽然明眼人都知道谁才是罪魁祸首,但没结案之前,严格来说林海也是待罪之身。
只是这个待罪之身,不仅浙江上下一众官员,两位钦差皇子,乃至圣上都不在意就是,但林海在京城却是防备哪一位忽然跳出来借题发挥——毕竟孙家老太爷刚刚去世,很多人家都绷紧了神经,而人在极度紧张之下,往往会头脑一热手段过激。
于是林海就跟贾敏商量着这几日的行程:座师府上必去,至于荣府吗……可以等等再说,虽然贾敏挺想念母亲。
盖因夫妻俩的心意完全一样:一点也不想挽救贾政的……仕途。不过母女两个人没见着,消息往来却十分频繁,别忘了贾敏还有三个好说客,贾珠、贾琏和元春。
这兄妹三个自然不会直接劝说贾母让贾政辞官,但会把这些年贾政暗中做过的事项拿给贾母看。
还没看到一半,贾母便果断决定,让儿子赶紧把位子留给她的宝贝孙儿:并不在于贾政花费十余万银子四处打点,而是儿子曾经急功近利,往一家人送过银子,而那一家人如今已经抄家夺爵,男子流放,家中只剩下若干妇孺。
这笔旧账若是被翻出来,两罪并罚就不是辞官能脱罪的事儿了!
数日之后,元春大婚的好日子,亲朋都在道贺之际,成了白身贾政笑容十分勉强,王夫人也笑得僵硬,分明是一副喜忧参半的心情。
而一众宾客则神色各异,多是一副坐等好戏的模样。
作者有话要说: 今日有多更掉落……
☆、第46章
不管在场宾客多么各怀心思,可真正坐等看自家笑话的贾家人却是凤毛麟角,但邢夫人肯定得算上一个。|
她也是满脸笑容,毕竟是喜事,只是这笑容细看一下便瞧得出不怀好意。
相较于“率真”的媳妇,大老爷贾赦却实在笑不出来——元春婚事若是出丑,难看的整个贾府。
别说涉老爷,就跟在琏二哥身后帮忙的贾环也没什么喜色:他爹赋闲了,他能高兴?!
话说元春这个长姐十分称职,对亲生弟弟宝玉十分疼爱不说,对庶出弟妹以及两个堂妹也颇为照顾。
她不至于教导庶出弟妹各个出挑——那是给母亲王夫人的心口捅刀子,但起码让弟妹懂事明理,不要拖自家的后腿。
如此一来,不说本就精明有分寸的探春,便是贾环也比前世强上许多。
一众兄弟姐妹都存了应付宾客闲言碎语,以及到宁王府给元春撑门面的心思,唯独宝玉为最喜欢的大姐也要嫁做~人~妇而惆怅伤怀了许久……
偏巧大姐大婚又赶上父亲去职,看着四处嘀咕,笑得微妙的宾客,宝玉反倒生起“恨铁不成钢”一般的念头:大姐若是不成亲,便没有这些烦心事儿!
宝玉站在人来人往之地,脸色越发阴沉,一直留心他的湘云见到,赶忙趁着周遭无人理会,拉着他跑到凉亭假山之间,不等站定湘云便直?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