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之盛唐(猫疲)》第1522章


他们也是预想中。岭西行台统治下构成社会金字塔的中坚阶层。
第四级的学校;则位于各路首府和各府治所在内;在乡学拓展进阶的基础上;又多了物理和化学;天文和地理;音乐和美术等选修内容;主要科目与国内各地的分学大致相同。只是教材有针对性的删选添减;在选课上出现文职和武途的分野;算是社会精英和官僚阶层的基本摇篮。
在这个阶层;也可以转入一些更加专业性的分支;比如府路属的医学附院;工程营造院。财计附院、器造学堂、士官讲武堂等等;学习周期更短;结业就能获得不错的职位。
而作为统治基础的各种学问;政治和经济学;兵法谋略等;就只有在特定的地方;——位于伊斯法罕的岭西武学和岭西大学堂。才能得到深造和精修;这也是进入岭西行台上层的唯一途径;哪怕是在役功勋卓著的新晋将士;也必须经过最高两学;选修再造的这一过程。
当然这其中大部分都是草创;需要时间的积累和完善。严格说;这个教育体系蓝图的前三级才是最适合目前岭西统治架构下需要的。
用了半个月时间;穿过贡德沙普尔山口。回到伊斯法罕;这里已经变成一处繁忙的大工地;各种东方式的改造和新建;让这座因为气候适宜;周围土地出产丰富;而成为古代波斯帝国军队集结地的古城;迅速改头换面成一座崭新的城市。
最显眼的就是各种半成品。和尚未粉刷漆色的牌坊、高塔、城楼和飞檐瓦顶;
在这里停留和休整的期间;我再次增加了一项新的规划和议题。
就是借着漫漫回程的机会;整合重组早年发展起来的那些地下势力的分支和外围。建立起来一条在传统军队和官僚自律纠察体系之外的监察和情报系统;
在军队体系中;对外有的城傍行人司;对内有各级虞候和宪军系统;几只特殊作战力量和技术部队;也是直接掌握在行台手中;转型为新政权的一部分;并没有太大问题。
而在行政官僚体系上;就相对弱化的多;因为早年很多地方行政事务只能;还是通过军管体系;由朱军将领来兼领的;直到今年得到大量来自国中和安西大学堂方面的支援;才有所缓解;但是人员不足的问题;并没有因此消失;如果还要比照国内建立起一系列的监察机构;人员上的缺口就更大了。
因此在战事激烈的时候;这个问题只能拖一拖;暂时借助来自军队方面的兼带反馈。这次借助大批解甲归田老兵的大规模安置;将这个基层监察体系完善起来。
虽然作为退伍老兵普遍水平不高;但是我们只需要给他们提供一个直接向上层反应情况的渠道就可以了;他们固然不可以干涉地方事务;但是作为受到优待的特殊群体;地方官府也没有办法阻止他们的与上层沟通的渠道。
因此他们更像是收到行台关照和培养起来;比照国中乡土地方乡绅豪强的新兴阶层;或者说基层民意代表。毕竟作为新领土上的占领军政权;在军管和民政混杂的行政体制下;还是具有相当扁平性;这样初步的制约和平衡就建立起来了。
当然;这个权利是没法世袭的;而且是按照当地人口的比例;从退伍安置老兵中抽签轮流担任的;以尽量防止滥用和浪费公共资源。作为一个外来征服政权;我们不需要考虑绝对的公平和合理;只要确保唐人为核心的;主体民族的基本统治利益;就可以了。
而作为行台或者未来国家中枢;自上而下的监察机构;将分为都察院和社稷调查署;巡查督导性质的御史派遣和民生统计性质的社调暗访;各自两套互不干涉的系统相互结合和对照;不过人员补全就要慢慢来了。
而作为只对我个人负责的独立监察和情报系统;就要复杂的多了;此前的我幕府的部分分析团组;参军参事团的专业人员;见习士官团的成员;乃至旧有清风明月;游侠儿斩首团的境外残余;还有小慕容手上的商业情报网络;林林总总一大堆都可以归并在其中。
成员也不再局限唐人为主。广泛吸收唐人及其附属势力中的有志之士;而作为外围层面;更是要遍及统治下社会各个阶层和族群;因此在战后;已经有些不适宜;和平建设的种田殖民为主流;顺带监视和镇压前朝的残余势力和影响。乃至本地其他民族中存在杂音的需要了。
按照我的构想;改组的这只力量;将被分为日常性的潜伏兼经营;待机的执行部分和后勤研发三部分;日常状态下他们只有就近监视和例行报告;以及对可疑分子的临机处置权。但是审查和判决;还是有体制内的刑侦司法部门来补充和行驶。
更多时候则是以维护统治的需要;用来执行一些见不得光的东西;或是暗中配合社调、行人司等其他部门行事;或是作为中立的第三方;对上述这喧构和程序进行监视。
只是比较具体的职权架构和名称还没想好;
越过一座座巍峨的山脉和雪岭;踏遍绵连起伏的浩渺盐漠戈壁和荒丘。穿行在一座座河谷山峡之间;各种熟悉或是单调的风景;已经让人无动于衷到麻木的时候;群山终于消失了。
随着缓缓渐低的地势;我们回到了呼罗珊大平原上;硝烟散尽已经一年多了;但是这里还是有些人丁单薄的萧条景象;空旷到不见尽头的道路旁。疯狂长起来的草堆中;还是可以时常看见人和马的皑皑白骨;只有在靠近城市的地方;才会因为新移民聚落和集体农庄的缘故;稍稍热闹一些。
往来道路的也主要是商人和士兵;很少见到当地的农牧民;当地居民依旧是充满畏畏缩缩敬而远之的情绪。但至少对新统治者这多了许多的服从和敬畏;随着部分呼罗珊辅助部队的遣散归还;这种情况会因此有些好转。
在木鹿城留下一部分来自高原和远方两河的移民后;大队人马更换了代步的马匹。又补充作为畜力和肉食的大型牲口后;再次向河流的方向出发。
轻车熟路的沿着大漠中河流冲刷出来的绿洲走廊;我们度过了千里行程来的第一条大河——乌浒水(阿姆河);踏上了河中三路的土地。
相比人烟还有些稀薄的呼罗珊地区;这里满眼尽是刚刚收割完;安逸平静的丰年景象;连带的沿途的军屯庄和城市驻军;也是一副久未逢战事的轻松和慵懒;成群结队的女人们牵挽着孩子;前往上工的路上;大声喧哗这;丝毫不知道避人或是忌讳着什么。
得到消息的各地大小德赫干和城市贵族、富人;早就聚集在河口过来的数十里道路上;带着亲族用花瓣和果仁;表示着自己的恭顺和欣喜之意;只是他们不是垂老奕奕;就是面孔生嫩的很;或者干脆由女人出面作为家族的代表。
显然因为多次抽调的缘故;这些家族中的年轻少壮或是年富力强之辈;都几乎随征去了远方;我这次顺道给捎带回来的财货和奴隶;和在外域获得领地田庄的消息;多少让他们喜笑颜开;暂时忘却了思念和忧虑。
在安康州;康居州、者石州分别举办了盛大的游行仪式和庆功封赏的招待会;随行部队再次缩水了一大截后;我终于踏上了锡尔河的渡口;回到了岭西的腹地。
踏上了这片土地后;或许是更靠近回家之路的缘故;麾下的部队中明显精气神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那种最后一点神经紧绷的感觉;也荡然无存了。
在这里;也第一次降低了戒备的等级;允许不当值的士兵以火为单位;到周边的村镇中去消遣和交易;或是在城市中接受当地官府安排的招待活动。
在我名下的领地首府——西建城;休整了数天之后;又有一批新的部队加入我的麾下;主要是来自大月氏都督府和北天竺的换回驻军;靠近热带的气候和阳光;让他们的皮肤变成古铜一样的深色;与我身边经过高原和沙漠地区;被晒成棕黄色的士兵;形成鲜明的对比。
跟随他们一起前来的;还数以万计的战争俘奴;这些来自中天竺地区的奴隶;就像是温顺的牲口一样。被驱赶着与我们同行。就算是水土不服或是体力不支;倒毙在路上;也没有多少声音和骚动;只是麻木的绕过去而已;仿佛就是自古以来天经地义的一般。
此外尚有数千名浅色皮肤;容貌姣好的天竺女子;则是作为信德平原战败方的巴哈利尔王朝的后续赔款内容之一。其中一部分被送到北边来;作为班师大军的犒赏和消遣。
再次踏上(葱岭)高原地势的时候;几乎每一个人都变得归心似箭起来;脚步也格外的轻快;因为许多人的家乡;就在那云和山的彼端。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