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奶娘的奋斗》第180章


这花销真的好大呀。
今年宝玉十四岁,黛玉和探春同年,也都十三岁了。虽然年纪不大,但探春的婚事却是交给了贾珍来处理。
这也就代表着,无论是赵姨娘还是邢氏,都没有办法左右探春的婚事了。
宁国府那里,还守着孝,至少后年才会出孝。而后年探春便是十五岁。虽然还等的起,但是不得不说,若不抓紧,就会真的误的韶华光阴。
宝玉,贾芝也开始收拾行囊,准备回金陵参加科举的启程考试。唐净的户籍,也是落在了金陵的。这一会儿倒是一起出行,还有个伴。
“今年我不在家过年,一个人要是没有意思,便去找琮三嫂子和四妹妹玩去。明年二月份云妹妹出阁,我估计是回不来了。你去添妆的时候,把我架子上的那个红酸枝匣子给她吧。那是一款金镶玉的首饰,和她日常佩戴的那个金麒麟很相配。还有这次回南考试,我会照顾好省哥儿的,你不要太担心。”
家里让他们几个到年纪的,今年回金陵赶考,等到考上了举人再回来。宝玉估计了一下自己的能力,若是一切顺利的话,也要明年秋天才能回到京城。然后后年的春天参加进士考试。
“嗯,我记下了。你在那边也要注意身子,看书不要看太晚了。小心累坏了眼睛。”黛玉一边指挥着下人给宝玉收拾行李,一边不放心地叮嘱。
“身边的下人,都是侍候老了的。还有净哥呢,他也会一起去。倒是你,别又嫌絮烦不肯好好吃补品。
你看你这两年,终于长了点肉,前儿奶娘来了,还说你养的好呢。我看呀,有一半都是平时的补品的功劳。可不能我走了,再就让人停了。”
黛玉瞪了一眼宝玉,“知道了,真是越来越啰嗦了。时间差不多了,去老太太那里吧。”
小俩口这几年的生活,仍是跟着老太太史氏用着一日三餐,外加点心。老太太喜欢热闹,也不赶他们,不然院子里就只有惜春岂不孤单。
尤其是惜春还守着孝,忌着口,一个桌上吃饭,静悄悄的。
荣国府的规矩大,但是法理不外乎人情。就好比此时,陪在老太太史氏身边一齐用饭的,便有惜春,贾芝,林省,以及宝玉黛玉俩口子。
虽然都大了,但是为了老太太高兴,几人倒是真没有因着规矩而不来。
至于其他的小辈,就算是想来,老太太上了年纪,也认不清几个人了。
择了一个益出行的日子,唐净跟着宝玉一行人出行了。唐朝对于十几岁的儿子出行,是不怎么担心。虽然此时不比现代,但是跟着荣国府的人出门,还真的不怕什么土匪地痞呢。要知道这一行人里,可是有荣国府的长房嫡长孙贾芝在里面。
做为亲爷爷,贾赦还是非常负责任滴。此次回南,光是家丁护卫就占了八十多人。说实话,别说震慑一般的山贼土匪了,就是自己去占山为王,也能抢到个小山头。
想到那一群人浩浩荡荡的从京城出发回金陵,更可耻的竟然是走了陆路。唐朝就尤为心疼那些被这帮汉子当成零吃的野味。
要知道她儿子出发前,光是骑马打猎的衣袍就带了五六件呢,更别提她男人给他准备的弓箭及剔肉的刀了。
。…抬头望天,这是去考秀才举人的吧。
贾赦一年浑似一年,这一次说什么也没人让他去带队。为了这个,史老太君还特意装了病。
贾赦大孝子围着老娘转了n天,直到邢氏领了一个刘姓的姥姥的到来,这才被放出来。
没了王夫人,还有珠大奶奶。没有了周瑞家的,不是还有王善宝家的吗?一个是可怜前者贫困,一个是想要人都知道豪富的王家也有打秋风的穷亲戚。
前两年,这刘姥姥到是找上门来过,人也是王善宝家的送到她院子里的。凤姐儿看到王善宝家那一副挑眉的样子,也懒得搭理。
“…我年轻,不大走动。倒是知道姥姥家与我们是多年前就成了一家人。一起写不出两个王字来。虽不是亲的,但胜似亲的。你们大老远的能来,便是亲戚走动。……一点子东西,千万别客套。”直接大手笔的送了一些银两和布料子。
凤姐财大气粗,贾珠继承的财产也都拢在了凤姐的手上。再加上她们这一房也没有多大的开支,这个时候,正是壮面脸的时候,自然是可着尽的送东西。
之前儿邢大舅一家三口走的时候,可是没有带多少东西呢。凤姐儿想要借着刘姥姥这事,用王善宝家的嘴,告诉邢氏,她王家一个连了宗的外姓之人都可以这么大方,可比你对自己亲弟弟强了百倍不止。
果然用这事,狠狠地气了邢氏一番后,凤姐儿也没有当回事。哪成想那刘姥姥是个知恩图报,有着民间大智慧的人物,家里缓过气来,便收拾了一些乡间贱物送了过来。
只是刚到后门,就又碰到了王善宝家的。那年的事情,刘姥姥虽然没看出什么来,但是在凤姐儿说完话的时候,王善宝家的脸色几度变化,还是看见了的。心中也明白这可能是大户人家的一些私密事情。
这一次,刘姥姥自行到了后门,便是想要直接找凤姐儿,哪想到好巧不巧又碰到了王善宝家的。
王善宝家的,也是个心中没有成算的。就说她敢跟着众人一起抄捡大观园,然后上手摸探春衣服这一点,就能看出智商堪忧。
在知道二太太与府中女眷都在老太太那里时,也不看这一回刘姥姥是来干什么的,直接带着人去了史氏的上房。
凤姐儿正在侍候老太太用茶点,听了有些个难为情,不过人刘姥姥此时却是送礼来的。倒也不愿意让邢氏一干人看了笑话。
“老太太有所不知,这位姥姥家的女婿的祖上,跟我们家老太爷那辈连了宗。这不,前两年乡下收成不好,找到了我这里,想要周转周转。哪想到今年收成好了,家里缓过来了,竟是大包小包的送起礼来。您说咱们什么样的人家,谁还稀罕那点子东西。没得让人觉得眼皮子浅到灯芯里了呢。”
说完便让身边的丰儿好好的招待一番刘姥姥。可这时老太太却是来了兴趣。经年的老妇人,讲了些乡俗。也能解解闷。
邢氏再一旁听了,撇了撇嘴。
说的比唱的还好听。
☆、第117章
第一百一十七章
刘姥姥的到来,给平静的荣国府增添了一丝热闹。不过很可惜的是刘姥姥再也没有福份去逛逛皇妃娘娘省亲的园子了。
一来那园子在外城。想要过去,就得坐车坐轿。劳师动动的。二来那就真的是一处园子,里面可供人休息的也不过是三处院子,连个厨师都没有配备。毕竟那帮子小戏子走了。园里也就剩下一对花匠父子,两过打扫婆子和两个门房及四个护卫。区区十个人,又怎么可能会配厨房呢。
黛玉听取了唐朝的意见,一日三餐合成一定的月钱每月中旬发放给个人。
月初发放月钱,月中发放伙食费。这一点是唐朝强调的。
“一起发了,岂不便宜?”黛玉有些不解。
“若是一起发了,下人们就会觉得月钱涨了,却不提供三餐了。分开发放的意思便是在心理做下暗示。月钱是月钱,伙食费是伙食费。将来就算是有了厨房,裁撤了伙食费,下人们也不会觉得是减了月钱。”
黛玉点了点头,明白这可能是一些心理战术。
之前就已经说过,省亲后,园子里的摆设都被一一收到了库房。现在若是要宴请待客,也是要再一一拿出来的。园子中的贵重物件,都收在府中的一个公库中。运到外城,岂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也因此,就是生性爱炫耀的史氏也没有提出为一个乡下来的姥姥大费周章的。
不过荣国府的后花园也不小,足够领着没见过什么官家后院世面的刘姥姥逛一逛了。张氏人好,对于刘姥姥一直礼遇有佳。便是凤姐有心捉弄,也不敢张狂。再一个,人刘姥姥再怎么说也是她王家的亲戚,用王家亲戚的脸面逗众人乐子的事情,此时此刻的王熙凤却是做不来的。
那样做,可不是只是刘姥姥丢面子,她也是要丢里子的。
刘姥姥在荣国府住了两天,然后被荣国府的马车送了回去,去的时候自己租的驴车,带着各种菜干瓜果装满了车。回去的时候,也是一大车的东西。衣服布料,金银锞子,各式点心,药丸子,还有张氏做主送她家小孙子的几套书籍和文房四宝。还有邢氏大出血,送了两根成色并不好的银簪子。
这些东西里,最让刘姥姥觉得用心的,便是李凝送的五六匹棉布。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