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工科生》第1518章


荆襄老世族之中,有识之士并不缺少,但是面对武汉的崛起,最终有识之士也是无休止地陷入内耗之中。结局就是被一群不自量力的蠢货带到沟里去了,即便想要挣扎出来,血脉家族的特殊性,又逼迫得他们不得不为家族继续尽力。
这种无奈无解,才造成了原先的荆襄老世族,彻底地被时代抛弃。
而谷城蔡氏,一直都是笨办法,硬要总结一下,无非是安稳做事,认真做人。
恰恰是这种素质,这种原则,才获得了薛仁贵的青睐,甚至很有可能是张德的中意,只是内情如何,蔡氏自己也未必知道。
“旧年故事,不必伤感。那些冥顽不灵之辈,老夫连多看一眼的心思都没有。张公那里,论迹不论心。”
“不知总督可有示下?”
蔡行还是小心翼翼地问道。
“蒙学、小学诸事,本就是要启用荆襄之人。蔡氏可先行准备,前往武汉培训之后,便可着手建设新式学堂诸事。此间事物,民部、教育部皆有出力,蔡氏不必担心吃力不讨好就是了。”
具体到政策是如何,薛仁贵是知道的,但是现在他不方便说。既然决定扶持谷城蔡氏,那就是让他们顺理成章地做个典型,政策布置到底是个什么状况,跟他们说还是不说,都没有区别。
“啊!这……只怕蔡氏承受不起……”
原本蔡行此来,就是想着能做事就做事,不能做也没关系,表明态度才是重点。
只是万万没想到,来了之后,才发现居然是要扶持他们蔡氏。蒙学、小学再差,在武汉那里,也是有编制的,一个蒙学、小学的校长,待遇比照流外一二三等。
荆襄是多大地盘,得有多少蒙学、小学?多了不敢说,二三十个总归是要的吧。
按照武汉惯例,说不定一个学校就有三个左右基本编制,那就是小一百的吏员缺额。
而现在薛仁贵却告诉他,让他们蔡氏赶紧先去武汉培训?
以荆襄地面现在的人才库,谷城蔡氏不能说独一份,但也绝对算是“巨头”,出几十个教书先生,没有太大的难度。
这真要是让谷城蔡氏出二三十个甚至更多个正牌吏员,那是多大的能量?
蔡行说承受不起,绝对不是在客气,而是真的有点怕。
只不过,薛仁贵却是笑呵呵道:“蔡夫子宽心就是,张公说你们承受得起,那你们就承受得起。蔡夫子自称承受不起……那是说了不算的。”
“……”
“……”
“……”
蔡氏父子叔侄五人都是一时无语,这么粗暴的方式,果然是如雷贯耳啊。
偏偏蔡行还不能反驳,只好叹了口气,又一次躬身行礼,然后道:“蔡氏尽力便是,还望薛少监多多监察。”
“老夫是警察,不管这些个事体。待蔡夫子出了成绩,自有教育部前来考评。”
一听教育部来考评,蔡行就更加紧张了,他陡然明白过来,这荆襄经历这一次大动荡,本来就是要迅速搞个典型出来。
而他们,大概是赶巧了。
第九十八章 三震
“襄州既定,这路,一路修过去也是无妨。”
“京中流传还要修一条路,是修到长安城去的。”
“是有这么一个说法,不过,这是个赔本买卖,三五年见不着回头钱。”
“这不是听说路政司衙门派发了‘铁道票’么?”
“你想要?老夫还想要呢!”
京中的茶馆中,偷空遛弯儿喝茶的新贵不少。有些得了闲职,有的得了差遣,总之贞观二十六年的正月,热闹得很。
烧煤越多,这运煤业务就是个大活儿。如今煤还分了等,有的煤那是御用的,寻常人固然也能用,但得排队,或者多掏钱。
寻常的煤,就指着运进来挖出来。
都是费钱的事业,没有家底根本玩不转。
但同样的,只要砸钱进去,就跟种地一年,没遇上天灾人祸,那就是稳稳的年年有收成。
和种地不同的是,这收成相当的不错。
虽然正式拿到了湖北总督的身份,但张德依然逗留在京城,没有南下回归武汉的意思。
只是湖北传过来的消息,远比张德直接返回武汉还要劲爆。
荆襄被平定的速度之快,超出了大多数人的想象。而且薛仁贵这个陪人嫖娼上位的幸运儿,居然做出了这么惊人的业绩。
三炮定荆州……威震华夏!
偶尔去一趟洛阳宫视察一下政务的李董,也是连连赞叹薛仁贵,说他是贞观朝的关云长。
随之而来的,就是第二波“威震华夏”,跟薛仁贵还是有点关系。京城朝野之间还处于惊魂未定的状态呢,湖北又传来消息,“谷城蔡氏”居然被委任为荆襄二州及诸县小学、蒙学总顾问。
顾问一职,自来有之,只是大多都是幕僚性质。
但是这一回,教育部却给了“便宜行事”,“顾问”这么个职位,算是个正式的拆迁。
有俸禄也有品级,只是职权比较虚,属于嗓门大力气小的位子。
可眼下对“谷城蔡氏”来说,简直就是量身打造。
而且其中也不乏“位高权重”的,比如蔡行的侄子,蔡三郎蔡京,就是“白水总教谕”,白水南北两岸三县一镇的小学、蒙学筹办,他要具体主持工作的。
和别人不一样,蔡三郎先后在江夏中学、临漳山书院读书,而且不出意外的话,还是张德最后一届“门生”,教育部拎这么一个年轻人出来,绝对合情合理。
还小小地拍了一下张德的马屁。
外界知道“谷城蔡氏”和“南平蔡氏”不对付的极少,所以在京城新贵眼中,这他娘的就是蔡氏被干了几万人口之后,居然还愿意跪舔……整个一下贱到极点。
这就不得不让人揣摩,薛仁贵这个陪人嫖娼上位的,到底做了什么人神共愤的事情,才能把蔡氏逼迫欺辱到这种程度,他们蔡氏还能老老实实地给薛仁贵干活?
换位思考一下,顿时毛骨悚然。
“威震华夏”能来一次,就能来两回。
甚至对新贵们而言,第二次“威震华夏”的震慑力更强。
知道底细的老牌贵族也没心思去掀开真相,说“谷城蔡氏”其实恨本宗大二三房恨到死。他们这些个跟“山东人”联姻数百年的大家族,眼下自己都是不能自处呢,就怕李董和江南土狗彻底不要脸……哪里还敢去管别人的闲事?
至于说吐槽某条土狗或者某个皇帝“始作俑者,其无后乎”,现在的情况看上去,那是半点吐槽的机会都没有。
清河崔氏如今在“昆仑海”挖沙子挖得这么爽,指望哪天返回中原前来吐槽,那都不知道猴年马月才会发生这样的故事。
只是没曾想到二月份的时候,京中勋贵还没来得及消化荆襄大族带来的震惊,湖北省总督府又联合内府、民部、工部、路政总署,准备开建襄州往北的道路。
但修什么路,一开始并没有透露出来,直到路政总署在二月初二那天,突然就改制为交通部,弘文阁中杜楚客陡然功力圆满,进阶为部堂学士。人们这才明白过来,出卖荆襄老世族的势力,庞大到了何等的程度。
不弄死荆襄集团,修什么路都只会是修到邓州,然后到此为止。
当荆襄集团被薛仁贵这个湖北省警察厅少监一路碾压之后,局势瞬间明朗过来。
原本过南洋至穰县的路,级别未必有多高,但现在,为了接通襄阳,原本酝酿的正式流程,在二月份提前把很多事情做完。
交通部真正意义上的亮相,就是在二月初二。
杜楚客以交通大臣的身份,参加了这一天的一系列国朝大型集会。
弘文阁会议上,也是正式以学士的身份,成为帝国的新“巨头”。
而促成这一切,明面上的一线爪牙,依然是薛仁贵。
从襄阳四散出去的警察,有不少直接前往穰县,看到的人极多,自然而然也会让人联想。
于是乎,原本湖北省内部消化的“铁道债券”,再度被拔高到了帝国全局的层面。
“汉安线”已经不能够满足京中新贵们的胃口,而李皇帝长孙皇后也颇有点时不待我的意思,在原先早就有过论证的基础上,大胆地规划了“三纵一横”铁道线路。
其中“三纵”就是以“汉安线”为基础,然后东西各以襄州、濠州为转运中心,设置“铁道转运使”,主持修建未来北上的铁道线路。
濠州北上线路是为了联通徐州、兖州,最终接入济水,等于就是南运河以北广大地区的重要运输路线。
襄州则是北上通过邓州,最终按?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