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良四福晋[清穿]》第139章


情况早已得到了缓解不说,还攒下了不少家底。
亲王府的宅邸是有规格定制的,雍亲王府里面你不管想要怎样造作,礼部不会管你,但若是想要扩大占地面积,却难如登天。
除非你升爵。
可是胤禛如今已经是升无可升的亲王了,再升,就只能当皇帝了。
紫禁城也确实挺大的,容纳胤禛这近五十个孩子还是绰绰有余的。
弘昀对府上有多少院子不清楚,但他对阿玛那些格格的生活条件倒是略知一二——
府上除了福晋与两个侧福晋得以独占一个院子,其他格格可都是两人同住。若是没有生子的侍妾,甚至是四个人住在同一个院子,实在有些逼仄。
所以宝珠说出这话,弘昀还是相信的。
宝珠又道,“这二来,你若真能通过考封得到个实打实的爵位,想必婚事也更好说一些。且,你们还可以在正式入朝前在皇上面前露个脸,若给皇上留下不错的印象,以后得到的差事必然差不了。成家立业后,你们自己的宅邸全都由你们自己说了算,也不至于处处谨小慎微,连自己真正的本事都要藏起来,担心引来祸患。”
雍亲王庶子的身份,到底不如贝勒爷来得尊贵。
若弘昀本事好些,一举拿下贝勒爵,他的婚事、前程、圣眷就全都有了,只要以后不作死,日子总是差不了的。
同理,其他孩子也是如此。
否则等到胤禛登基,这些孩子在有生之年还能不能得到爵位可就不好说了。看看如今的胤禔、胤礽、胤禩等人吧,别说贝勒了,就连奉恩镇国公的爵位,他们都没有
换个角度,这也算是提前为弘晖杜绝了一部分潜在的敌人——
光脚的不怕穿鞋的。若是胤禛登基的时候,这些儿子本身就有了不差的爵位,他们还愿不愿意冒着失去已有一切的危险去赌一个不确定的未来,可就说不定了。
不一定全都不愿意,但有胤禛这些兄弟的前车之鉴在,又有这些年特意培养兴趣、因材施教的教育,宝珠想,胤禛这些儿子当中应当绝大部分都是不愿意的。
弘昀没想那么多,他听了宝珠这话后微有些发怔,忍不住抬头看向宝珠。
他没想到福晋会说出这样的话。
府中其他弟弟妹妹从小与福晋接触,感情颇好,其生母也唯福晋马首是瞻,所以行事肆意,万万没有藏拙的想法。
福晋这第二个理由,是说给他一个人听的。
弘昀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沉默许久,他唯有认真承诺:“福晋请放心,来年儿子参加考封,定会拿下优等,绝不让福晋丢脸。”
宝珠这才满意地点头:“如此才好。”

过了两年,弘昀刚满十五,便由胤禛向宫里表明了参加考封的意愿。
所有人都等着看笑话。
胤禛看着弘昀与自己相差不大的小身板儿,略有些迟疑:“弘昀,你确定马射、步射两门真的可以拿到优等?若是不能,且再等上一两年也没事,不必着急。以阿玛如今的爵位,你若是考得好可是能得到贝勒爵位,若是因为一时心急,最后只得到了贝子,甚至更差的奉恩镇国公爵位,后悔可就来不及了。”
胤禛心里其实并未将考封一事放在心上,毕竟他想要图谋的是那至尊之位,若真得到了,就算弘昀如今表现再差,日后他也能给他找补回来。
但弘昀毕竟是他求了皇阿玛恩典后,参加考封的第一个儿子,他自然希望弘昀能得到优等,好让皇阿玛刮目相看。
这么多年过去,这还是阿玛第一次关切自己,弘昀与胤禛如出一辙的严肃表情出现些许裂缝,露出了几分笑意:“阿玛放心,儿子心中有数。”
很快,父子二人便来到了考试的地点。
他们到的时候,意外发现康熙竟然也在,行礼之后才得知,康熙因为好奇,也想看看弘昀能否得到了优等,所以亲自前来担任考官了。
康熙嘴角含笑,带着几分看好戏的促狭,他倒要看看老四到底为何对他的儿子这般自信。
若是考上优等还好,若是没考上,他可就要收回之前承诺的恩典了——
谁让你们自己做不到呢?
第106章 
满语这项考试,一般来说只要用了心就绝对不可能考的太差; 毕竟大清拥有爵位的人大多是满人; 而满语则是他们的母语; 不说一定考得特别好; 但至少不会考得特别差。
可骑射与马射就很考验这些孩子的力气与准确度了; 虽然有这些年八旗子弟养尊处优,把后代从马上民族养成了废物纨绔的原因,但自从康熙颁布了考封制度后; 这些年勋贵的爵位就逐年降低; 到了康熙晚年,除了那些个家中老人还在的人家; 如今连郡王爵都没几个了。
基本全是因为这三门考试成绩太差,以至于极少有人能够得到律法规定的爵位,反倒是降了一等又一等。
也因为考封制度,这些年勋贵家关于袭爵继承人的争夺也是愈发激烈,闹出了不少丑事。
勋贵们因为接二连三的打击,这些年早已经认了命。
如今竟然有人想以十五之幼龄参加考封; 而且十分自信,似乎爵位已经是他囊中之物。就算弘昀的父亲是雍亲王,也阻止不了这些的了消息的勋贵想要进宫看“笑话”。
康熙也不认为弘昀能在十五岁的时候就能发挥得很好; 当初胤禛求得恩典的时候,他也就是随口一应,可从未想过胤禛竟然真的打算让自己的孩子提前来参加考封。
考封只有一次,若是发挥不好; 可没有第二次机会。
所以得知弘昀想要参加考封时,康熙的心情万分复杂,甚至很想将胤禛叫到面前晃一晃脑子,看里面是否装满了水。
但胤禛说了这是弘昀自己的意愿后,康熙只能沉默,同时在考封当天特意推了所有政务,亲自来到考试现场,想要看看弘昀的实力是否配得上他的自信。
事实是,配得上。
因为近年来满清男儿过惯了养尊处优的生活,不仅仅是马上功夫,就连寻常武艺都与当初入关时有着天壤之别。康熙弄出个考封制度只是为了控制爵位数量,又不是想要夺了所有勋贵的爵位,所以考试的标准要求比之最顶尖的那批巴图鲁可要低得多,可以说他给这些勋贵们划下的优等线,比之大清勇士们的及格线都要低。
可是宝珠建好的学校请的就是大清最好的勇士教授武艺,而且要求也是完全按照武艺师傅自己的标准来。弘昀虽然不曾到学校上课,但他每次回家总会被胤禛考较,一旦实力比他那些个弟弟差,难免被呵责几句,弘昀自尊心本就比寻常孩子更强,回宫后也不同其他皇子皇孙一般散淡度日,反倒处处开始向弘晖看齐,不但严格要求自己,还总是让武艺师傅给自己加练,并不会比学校里的孩子差。
所以就算弘昀因为年纪小,力气无法与武艺师傅相提并论,但比之那些个软趴趴,没什么真本事的勋贵,弘晖的力气和准度早已超越了他们。
十箭射出,弘昀自信地站在原位,等着小太监查看过后前来报数。
康熙看着弘昀傲然姿态,心里倒是对其多了几分信任,对结果也生出了些许期待——
也许,老四的二儿子真能拿下优等呢?
“十箭全中,正中靶心——”
小太监惊喜地将结果告诉负责考封的官员,再由官员将这个结果宣扬开来。
梁九功听了这话,兀自不信,担心弄错,还特意让人将小太监叫到面前问话。
“回皇上,奴才看得真真儿的,弘昀阿哥真是十发十中,而且每一箭都正中红心。”
梁九功当即满脸带笑地贺喜:“弘昀阿哥不过如此年纪,便已有这般实力,实有先祖遗风。恭喜皇上,大清后继有人。”
康熙对此结果自然十分满意。
他又想起了比弘昀更加优秀的弘晖,以及当初参加宴会时见到的其他几个虽然年纪小,但也能看出各方面已然十分优秀的几个孩子,因为这,康熙看向胤禛的眼神都多了几分满意。
有如此后代,就算最后弘晖无法满足自己要求,其他孩子总也不会太差。
等到弘昀骑射成绩出来,对其十分满意的康熙大手一挥,直接赐下了个“贝勒”爵位,半点不曾迟疑。
梁九功倒是有心提醒还有好几个成年皇子至今未有爵位,或是爵位不过贝子,但见康熙如今正在兴头上,只能按下不提。
胤禛高兴地领着弘昀回了府,为了庆祝,甚至让身边的苏培盛将这消息告诉宝珠的同时,记得整治几桌宴席。
“弘昀得此爵位,合该全府?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