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穿越七零年代》第625章


韩屯村每天能消耗三千亩地的小麦,一年大约是一百万亩的小麦,和洪城县的小麦面积差不多。
韩屯村位于洪城和平城县之间,距离韩屯村五十里路的村庄,生产的小麦,足够韩屯村加工的。
实际情况却是,听说韩屯又上了一个大型的面粉机,远在百里以外的村庄,也到韩屯来买小麦。现在农村的拖拉机多了,他们雇拖拉机过来买麦子。
雇佣拖拉机,一天二十元钱,能拉一万斤的小麦。韩屯村收的小麦是三毛钱一斤,可乡镇粮所的收购价,基本上是二毛八,一斤麦子差二分钱,一万斤的差价就是二百元。
和韩屯村距离五十里地的路程,用毛驴车一天能打个来回,超过这个距离,一天的时间就有些紧张了,起早摸黑也能行。百里开外的,只能开拖拉机了。
幸亏年初在村前新建了大型的仓库,村里加大小麦的收购量,才能有足够的粮仓存放。
工厂内部,方便面厂和面条厂,除了正常的生产外,还得安装新的生产线。面条厂的五条生产线,仅用了半个月的时间,就安装好了。在山本的要求下,还是以生产胡萝卜的蔬菜面为主,新生产的蔬菜面山本全部包销。
山本他们的口味,真的挺个别,放着脆甜的红富山苹果不吃,却把生胡萝卜当水果,每天都要啃上几根。夜宵不喝香喷喷的方便面,煮胡萝卜的蔬菜面吃。
新的面粉生产线安装最慢,岛国跟过来的安装团队,大部分都在面粉生产线这里。这条生产线不投产,新进的五条方便面生产线,就没办法投产,面粉供应不上。
工厂里加班加点的安装新机器,这些都是在车间里,忙的再狠外面也看不见。韩屯村最忙碌的地方,就是建筑工地了。
十二栋楼房一起开工,比八三年村庄新建,来的建筑队都多,一个建筑队一栋楼房,十二个建筑队相互之间,也是有竞争的。
各建筑队之间,明着开展劳动竞赛,暗地里互相监督,比负责建筑质量的监理,知道的都清楚。
每个建筑队,正式工人加上临时工,人数都在五十人以上。六百多人的建筑工地,劳动号子此起彼伏,非常的振奋人心。
地区的工作组,对建筑队的要求是,赶在严寒上大冻之前,把楼房的主体工程完成,剩下的内装修,韩屯村里有暖气,不耽误室内干活。
为了赶工期,各建筑队都招收了大量的临时工,现在是农闲季节,招收临时工非常容易,人手足了干活也快。从九月中旬开始到十月底,五十多天的时间,楼房的主体就建好了。
主体完成后,先铺设暖气管道,楼外是数九寒天,楼房内温暖如春,干内装修完全没问题。
农历的十一月底,十二栋新楼房全部建成。连壁橱都安装好了,厨房卫生间设施齐全,配备上床铺桌椅沙发,准备好锅碗瓢盆,就能入住。
老首长对楼房的建设非常关心,经常视察建筑工地,他老人家说了:“我得替这些退伍兵把好质量关。”
楼房建好后,老首长还是感到震惊,就是在京都,两室一厅的楼房,也没韩屯村的质量高,起码七层的楼房,很少有安装电梯的。室内配备壁橱的,更是少见。
第875章 大棚菜
楼房的设计特别合理,阳台宽敞还是全封闭的,所有的房间通风透光好,两个卧室都朝阳。
别说这些退伍兵了,就是别的村庄的工人,看到韩屯村给退伍兵盖了这么好的楼房,都眼气的不行。农村的宅基地再多,院落再大,人们还是觉得楼房好。
共产主义的标志性口号就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洋梨子洋耙。”
对于农村人来说,最没用处的就是电话了,农村的婚嫁大部分都在附近的村庄,有事跑一趟半个小时就到,根本用不着电话。
临水军分区的领导,得知韩屯村给退伍兵盖的楼房完工,专门过来参观。看完这些楼房后,就把楼房的图纸要走了一份,他们年后准备建家属楼,感觉自己的设计还没有韩屯村的好。
这设计可是悠悠从后世挑选的最佳方案,姥姥以震宇公司的名义,提供给韩屯村的。看来,不论是什么时候,人们的评判能力,都是相同的。
韩屯村多了这十二栋七层高的楼房,在周围的村庄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人人都说韩屯村这次是真的进入了共产主义社会。
进入农历的腊月,韩屯村的所有事情,总算是步入正轨。楼房建成后,十二个建筑队撤了回去。新进的生产线全部完成了安装,山本和他的团队,也打道回国了。
这次的韩屯之行,山本特别的满意,他在韩屯村,签订了一系列的订单。还没回国,就从电话中得知,这些纯手工的商品,在岛国销售的都非常好。
山本小鬼子特别的可爱,他临行前又签了一批订单,而且数量特别的大。并且和老首长约好了,回国就收集一些老兵的笔记邮寄过来,给老首长的回忆录,增加一些素材。
楼房建成了,村里给退伍兵订制的家具,集中时间往回运,这些家具都是京都市家具厂的产品。
村里统一配备的家具有:每人一张大床,一张写字台,一套沙发一个茶几。其他的家具,就得根据个人的需要,自己添置了。
韩屯村就有自己的运输队,这次去京都拉家具,去的全部是退伍兵,他们自己的家具,还是自己亲自去比较合适。
家具拉回来,放到新楼房内,退伍兵就开始搬家了,第一批的退伍兵也全部搬了过去。
现在建楼房,所有的建材都是合格的环保产品,绝对不会有后世的甲醛超标问题,建好就能入住。
第一批的退伍兵家里的东西比较多,特别是带家属的,他们家大部分都有织布机。不过在三百名退伍兵的帮助下,搬家速度还是非常快的。他们都没请假,利用下班后的时间,就把家搬完了。
原来的一百二十套一室一厅的楼房,被布置成村里的招待所,村里招聘的专业技术人员,每人一套先搬了进去。
这些人原来住在别墅里,虽然也是每人一个房间,可同在一个屋檐下,毕竟不如每人一套房子方便。
搬家之前,村里征求了他们的意见,两室一厅的楼房,还剩下八十多套,随便他们选。这些专家认为,自己就一个人,住两室一厅的房子浪费了,还是在一室一厅的房子合适。
不过他们也说了,以后要是自己也带家属,就住两室一厅的房子。
村里所有的生产线全面开工,八十辆大货车出出进进,起早摸黑往外运货,村里属运输队最紧张。十一条方便面生产线,十条面条生产线,全部开工生产,运输量太大了。
要不是招收了两批退伍兵,光是驾驶员都没地方招去。这些部队退伍的驾驶员,年龄在二十五岁以上,技术精湛,不仅驾驶技术好,都有一手修车的绝活。
要不是部队大裁军,他们根本不可能这么早就退伍,按照以前的惯例,部队的这些驾驶员,服役满十五年后退伍,都被安排到地方上工作。
这次国家大裁军,驾驶员也只好提前退伍,安排工作更成了泡影。能来韩屯村工厂工作,还能继续开车,对于他们来说,就是比较好的结局了。
在这些退伍兵的心目中,韩屯村的工厂虽然是村办企业,可咋说都是集体企业。附近的群众认为,韩屯村的工人不是正式工,可退伍的军人认为集体企业的工人,也是正式工人。
再说了,老首长就住在韩屯村,部队认可的企业,肯定是没问题。所以说,老首长住在韩屯,无疑给这些退伍兵,吃了一颗定心丸。
退伍军人的集体荣誉感比较强,他们进厂以后,就以厂为家,处处维护集体的利益。附近村庄的工人,和他们相比,差距就看出来了。
特别是第二批的退伍军人到来后,这种差别更加的明显。退伍兵所在的岗位,始终都收拾的干干净净。所有的脏活累活,他们都抢着干,从来不计报酬,不计得失。
村里的食堂最明显,这次接受的退伍兵,特意要了二十名的炊事员,这些人加入食堂后,后厨的卫生明显好转。
以前食堂的卫生也挺好,不过东西摆放的比较乱。退伍兵上班后,后厨擦拭的干干净净,所有的东西都摆放的整整齐齐,就连餐厅里的桌椅,都被他们摆成了线。
对于韩屯食堂的饭菜,这些退伍兵特别的满意,以前在祖国的最北方守边疆,一年有五个月是冰天雪地的寒冷季节,别说青菜了,就是萝卜白菜都难得,一日三餐啃咸菜。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