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情敌(艾米)》第19章


妹妹同情地看着老爸,自己也龇牙咧嘴的,仿佛被老爸的苦传染到了。
老爸说:“妹妹,妈妈的奶真的是太苦了,不信的话,你来尝尝。”
妹妹是个聪明人,见老爸吃了一口,已经把一张老脸皱得像个苦瓜,就不重蹈覆辙了,机灵地往一边躲,举起手中的奶瓶,往自己嘴里送,那份豪爽,直逼提着酒壶边走边饮的鲁智深。
妹妹啃两口奶瓶了,又怂恿老爸:“爸爸,奶奶!”
老爸又象征性地吃口老妈的奶,又把脸皱得像个苦瓜:“好苦啊!真的吃不得啊!妹妹,你来试试吧!”
妹妹不上当,躲到一边,格格地笑,笑完了,又举起奶瓶瓶啃几口。
太奶奶问:“妹妹,你怎么不吃妈妈的奶呢?”
妹妹答:“苦!”
“我儿真聪明啊!知道不吃苦奶奶。你爸爸是个傻瓜,妈妈的奶奶那么苦,他还敢吃。”
妹妹真把老爸当傻瓜了,不断地怂恿老爸去吃老妈的苦奶奶,然后看着老爸那皱得像个苦瓜的脸格格笑,笑够了再啃几口奶瓶瓶。
白天的奶就这么个断法,但妹妹还有吃夜奶的习惯。妹妹的第一顿夜奶,一般是睡觉的时候吃,母女俩躺在床铺上,女儿叼着奶头,老妈给她讲睡前故事。吃的吃,讲的讲,妹妹一会就睡着了。
妹妹的第二顿夜奶,一般是在半夜拉尿之后吃,她睡得迷迷糊糊的,拉尿也是闭着眼睛拉,吃奶也是闭着眼睛吃。拉尿是别人侍候她,但吃奶她可以自力更生,闭着眼睛掀开老妈的衣服,叼起奶头就吃。吃饱了,就放开奶头,呼呼大睡。
现在要断奶了,夜晚又不能像白天一样,那么多人陪着演戏,大道理讲多了,也怕把妹妹的瞌睡给讲跑了,怎么办呢?
第一晚,妹妹要睡觉了,老爸陪着躺在床铺上,给妹妹讲道理:“妹妹,妈妈病了,吃了药,奶奶变苦了,你就吃奶瓶好不好?”
妹妹很干脆地说:“好!”
老爸把奶瓶递给妹妹,妹妹自己抱着吃,老爸讲故事。父女俩就这么一边讲,一边吃,妹妹就慢慢睡着了。
半夜妹妹被尿胀醒了,在床铺上扭来扭去,老爸把妹妹抱起来,去洗手间把了尿,又放回床铺上。妹妹习惯成自然地去找老妈的奶,老妈把奶瓶送到妹妹嘴边,小声说:“妹妹,记得不记得,妈妈病了,吃了药药,奶奶变苦了,不能吃了,你吃奶瓶哈。”
妹妹的嘴瘪了几下,似乎要哭了,老妈赶快把大道理再讲几遍,把妹妹的胖屁股轻轻拍几拍,妹妹安静下来,乖乖地吃了奶瓶。
第二天,老爸老妈把妹妹昨晚的乖乖事迹广为传播,家里人见到妹妹就表扬:“妹妹好乖哦,看到妈妈病了,就知道自己吃奶瓶瓶哦,好懂事哦,好聪明哦。”
不知道是不是大家的表扬起了作用,接下来的几天,妹妹的成绩得到巩固,奶就这么断掉了。
不过我们妹妹还不怎么会说“乖”这个字。
如果你问她:“妹妹,你乖不乖呀?”
她会自豪地说:“呆!”
哥哥有点鄙夷:“是乖!”
妹妹理直气壮冲着哥哥说:“呆!”
那神情仿佛在说:“我说的就是‘乖’嘛,你听不出来?”
猜谜
我们家大多数人都当过老师,都爱考人,尤其是太奶奶,当了一辈子老师,考了不知多少人,一直到现在都爱说“我考你一哈(下)”。
比如太奶奶找不到自己的眼镜了,就对黄米说:“宝宝,我考你一哈啊,你晓得不晓得太奶奶的眼镜在哪里?”
黄米一听到“考”字,争强好胜的劲头就上来了,马上跑到沙发垫子间的空挡里去摸,十回有八回被他摸到,交给太奶奶,得个“100分!”。
如果黄米在沙发垫子的空挡里没找到太奶奶的眼镜,那他就到太奶奶头上去找,多半就能找到。他用很地道的k市话大喝一声:“眼镜子在你脑壳上!”
太奶奶一摸,眼镜果然是架在自己头上,不由得笑眯了眼睛:“呵呵,你看太奶奶这个记性哟,骑着驴子找驴子。”
前段时间,黄米从家长那里学了几个段子,马上就拿来考人:
“爸爸,我考你一哈,一减一等级与(等于几)啊?”
老爸自然是扮傻,伸出左手,一本正经地说“一”,然后伸出右手,五指并拢,伸平,作砍刀状,咣当一下,手起刀落,砍在左手腕上,遂藏起左手,大功告成地欢呼:“等于零鸡蛋!”
儿子看到老爸垂死挣扎老半天,终于掉进他的陷阱,差点乐疯了,双脚离地蹦起来欢呼:“爸爸错了!爸爸错了!”
老爸“天真无邪”地问:“爸爸怎么错了?一减一不是等于零鸡蛋吗?”
“不是!”
老爸又伸右手砍左手地演算一遍,然后傻呆呆地问:“这不是等于零鸡蛋吗?”
“不是!”
“那你说等于几?”
“等于二!”
“为什么等于二呢?”
儿子伸出一只小拳头,说“一个馒头”(嗬嗬,好精致的一个馒头),然后弯下腰,用另一只手从地上那么一捞,“捡了一个馒头”,把两个小拳头往老爸眼前一伸,“看见没有?两个馒头!”
老爸“哦”一长声:“原来是这样‘捡’的呀?那我知道了,你再考我。”
儿子要的就是这个效果,马上问:“爸爸,一减一等级与?”
老爸得意地说:“等于二!”
“爸爸错了,爸爸错了!”
“怎么又错了呢?看哪,一个馒头(嗬嗬,好大一个,最少半斤),我——捡起一个馒头,不是等于两个馒头了吗?”
“不对不对!”
“那你说等于几?”
“等于零鸡蛋!”
“怎么又等于零鸡蛋了呢?”
儿子伸出左手,握拳:“一个馒头”;再伸出右手,五指并拢,伸平,作砍刀状砍在左手腕上,藏起左手,“看,没有馒头了,零鸡蛋!”
这段时间,黄考官与时共进,考试题换了新内容,变成了猜谜语。
自从太奶奶让他知道了什么是谜语后,他就迷上了,动不动就跑到太奶奶那里请求:“太奶奶,你打个谜语我猜。”
太奶奶就势来一个:“我打个谜语你猜,你在灶里拽(zuāi,k市土话,“蹲”的意思),我去点烟抽,把你抓出来。”
估计小字辈都猜不出这个谜语,除非是从老一辈那里听说过,因为这个谜语描绘的现象,在现代城市生活里应该已经绝迹了。
但黄米已经从太奶奶这个“老三辈”那里学会了,所以很容易就猜出来:“是猫猫!”
太奶奶说:“哦,是猫猫啊?我还以为是你呢。”
“我没有在灶里‘拽’。”
“你怎么不在灶里‘拽’呢?”
“我没有灶。”然后黄考官就去请教咱家的大百科全书,“奶奶,我们怎么没灶呢?”
奶奶指着烧饭的大炉子说:“我们有灶啊,这不是灶吗?”
黄米走过去,仔细看看那个洗衣机一样的大炉子,说:“我们的灶怎么没洞洞呢?”
奶奶把炉子正面的烤箱门打开,露出好大一个洞:“你看,这不是洞洞吗?但你可不能‘拽’这里面哟,你‘拽’里面,奶奶开火做饭,会把你烧死的。”
“猫猫怎么没烧死呢?”
“它那个灶里没火嘛。”
“那怎么点烟呢?”
这下把奶奶考倒了:“真的呢,我儿问得有道理,猫猫‘拽’在灶里,那就是灶里没火了,怎么又可以点烟呢?太奶奶,你这个谜语有问题哦。”
太奶奶什么风浪没见过?这样的区区小事,难得倒我们太奶奶?只听我们太奶奶振振有词地说:“我的谜语才没问题呢,我只说去点烟,我又没说点着了,灶里没火,我不晓得从灶上拿火柴点?”
搞定!
你别看黄米懒得背古诗,他记谜语的速度很快,一天可以记好几个,谜面谜底搞得清清楚楚,不会混淆。
刚开始太奶奶打的谜语都是关于实物的,比较形象,好懂好记。比如打花生的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个白胖子”,太奶奶就找颗花生,告诉他麻屋子是什么,红帐子是什么,白胖子又是什么。
但有些谜语的谜底是我们家没有的东西,这时就需要奶奶出面了,奶奶到网上找个图像给黄米看,他一看就记住了,然后就拿来考家人。
有一天,老妈一回家,就被黄米考了一把:“妈妈,我打个谜语你猜。”
“是不是‘你在灶里拽’?”
“不是,是新的。”
老妈摩拳擦掌:“啊?是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