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此生谁主》第71章


康熙这才轻手轻脚的走到了太子的身边,只见他那皱着眉头,一脸的认真,连头也不曾抬起,只是轻道了句 :“放下吧。”
康熙亦只是挡在他的前面,一言不发,直到太子抬起头,看着来人,惊诧了一会,便是恢复了平静。
笑着对康熙道了句:“皇阿玛,怎么来了?”
“朕多日不见太子,闲来无事,便来看看。”康熙依旧是淡漠的样子,让人看不透。
康熙只是对着他看的书,还有地图,看了一会,并未对他如今所做的事,发表半分意见。只是淡淡的道了句:“朕许久未曾同太子对弈过了,不如陪朕下一局如何?”
康熙都那么说了,他也只得是遵命了。
那种压抑的气氛,寂静的宫殿下,只有棋子落下的声音。许久,他才缓缓的开口道:“皇阿玛,有话不妨直说。”笑着的容颜下,似是有些不耐。
康熙却并未曾抬头看他一眼,只是盯着棋盘,“该你了。”
康熙越是如此,他便越是气恼,心便越是静不下来,他不喜欢这种感觉,这只会让他害怕。
似是感受到了他的变化,康熙这才缓缓的道了句:“下棋在于心静,一味的求胜只会输的更快 。”
而太子却只是冷冷的看着他“儿臣从来就不曾赢过皇阿玛,不是吗?”他的眼里带着咄咄逼人的气势。
康熙只是将手里的棋子,全部放入了棋盒,那碰撞的声音,在太子耳中却是如此的刺耳。康熙将那信递还给了他,面上依旧是平静的神色。
太子只是疑惑的看了一眼他,打开了那封信,终究只是缓缓对闭上了眼,“你不相信我。”那询问的语气,却是带着一丝的绝望。
而康熙只是转动着指尖最后留下的一颗棋子,良久才抬头看着他:“朕不知道。”语气冷静之中却又带着一丝的冷酷,冷酷之下却还捎带些许的柔意,令人不觉便起了一丝寒意,毛骨悚然。
太子也许永远也无法看透康熙那隐藏在平静外表下,心中的矛盾和痛苦,一如他无法看到他的痛苦,才会如此绝望的询问他。
痛苦之后的是冷淡,他只是淡漠的开口道:“儿臣会收拾好毓庆宫,将它完璧归赵。”
康熙只是看了他一眼,握成拳的手,却是青筋突显,似是在压抑着什么,终究只是松开了手,下完了手里最后一枚棋子,才缓缓的开口道:“你输了。”
而太子却只是苦涩的笑了笑,盯着他“我从来就没赢过。”
康熙再不曾多说个过什么,起身走了。来去匆匆的他,带给他的却是久久不能平静下来的恼恨,只是气恼的一拳砸在了桌上,看着眼前的棋局,终究只是一把掀翻了它。
经过那么多考验,大起大落,大是大非,终究还是回到了原点。
“笑时半行泪”却是平添了多少心酸。
☆、晋江独家发表
“你在想什么?”倚在窗边的隆禧;淡淡的询问道;却是将目光飘向了远处。
而他亦只是淡然的眺视着远方,眼中的不悲不喜;太过深邃;让人看不尽;双手伏在身后;抓住了自己的辫子,许久才道:“我还有多少小辫子可以让人抓。”
他的云淡风轻,似是带着一股子莫名的伤感。隆禧闻言,也只是微楞了片刻,才转过头;带着笑意看着他“既是如此;那不如断了。”
“断……”他的眉间蓦然皱紧;身后握成拳的手,也是攥的更紧了 。
“你在害怕?”隆禧只是转动着手上的扳指,邪看着他。
而他那眼中突起的波澜,说明了他那刻的犹豫,他从来就不曾放下过,又何来了断,哪怕只是保持这若有若无的暧昧,也是他心甘情愿的,毫无关系才是最为可怕的。
“你想多了。”他只是低下了头,不知何时附在身后的手,已然松了开来。
“人生不过七十,除却十年懵懂,十年老弱,便剩下五十。这五十又要除去一半的黑夜;便只留下二十五。在想,衣食住行,来回奔波,又耗费了多少时日”他那隐忍下的痛苦,他全都明了。而今的他,像极了当年的自己,默守了长段艰难岁月,隐忍的承载了全部辛苦与悲哀,人事音书,亦不过是冷漠。得到失去,不过一念之间,时间才是这世上最为不变的好戏。
“我想知道为什么人一旦得到他们想要的,就突然变了。”他的声音明显多了一丝哽咽,眼中的愤恨分外明显。
“是是非非在你的心里早就已经有了答案,又何必非要自找难堪呢?”隆禧只是笑了笑,拍了拍他的肩膀。
太子闻言,亦只是复杂的看了一眼他,等待太久的,多半得到的不是自己最初想要的。他很早就明白,他与那个高高在上的帝王之间的和谐,全部是源于他对他的皇权没有起到冲突,他亦明白,在那个人心中江山才是唯一,却还是沉溺在了他的片刻柔情之下,迷失了自己。他很清楚这到底是为什么,他 放不下他的骄傲,而那个人亦放不下帝王的身份,到头来不过是一场鱼死网破的刻骨铭心。
“从热情似火卿卿我我渐向平淡 。又有多少人能安稳,更何况你不是平凡人。人长大了,心智也应当跟上它的步伐,若是差的太远,到头来痛苦的只会是自己。这个世上从来就没有什么感同身受,最心疼自己的,还是自己,无论身边陪伴了多少人,归根结底我们都是一个人。”隆禧只是用满含信任的目光看着他。
无论是一个过来人的身份,还有以一个当叔叔,为人臣的身份。他都明白,他不能在如此的下去了,流言已经传起 ,康熙的不动声色,太子的久未露面,已经给了有心人太多的文章可做。哪怕一向喜欢游戏人间的他,关键时刻都是能清醒的意识到自己的身份,更何况是一朝的太子,若是他在如此的沉沦下去,龟缩在毓庆宫,康熙是否会不满,他不知道。但他知道,将来他面对的将会是一场腥风血雨,朝臣的不信任,众兄弟的蠢蠢欲动。他无法想象,若是之后康熙一旦失望了,松开了手,任由他们攻讦他,他的明天将会是场怎样的痛苦,他从来都是不曾相信过康熙,他一直认为他的信任从来都是廉价的。所以他无法看着自己一直照顾着长大的人,有朝一日,会步上那些废太子的后尘。
一个无法抗拒的结局往往比一个琢磨不定未来来得让人平静的多,人终究是要面对现实的,清醒过来的他,又是恢复了一副淡定的模样,只是他的眼眸间多了太多的寒意,这让隆禧一度质疑过自己,今天的举动是否是错误的。
“谢谢。”到头来,他也只是轻声道了那么一句。
隆禧万万不曾想过的是,他会做出如此的决定。次日早朝之时,隆禧看到久违出现的太子,也是稍稍松了口气,看了眼福全,见他也是淡淡的点了点头,他明白他那聪明的小侄子又回来了。
却是没想到,他会当着满朝文武的面,上折子要求出征葛尔丹,他不知道这到底算是什么。自己这到底是害了他,还是救了他,眼中是满满的纠结。
以为人臣的角度,他很清楚一场军功带给他的利益到底有多大,足以平息这流言蜚语,挽回他的形象。但以为人长辈的角度,谁愿意自己的亲人去冲锋陷阵,将自己陷于危险之地。尤其是他这种状态下,明显可以看出他根本不是想去走个过场。他相信,一旦放他去了之后,他是绝对有可能冲去前线的。他的眉间也满是担忧。
康熙自然是不用说了,对于一上朝就看见许久未见的太子,连日来的黑着脸的他,也是难得露出了一丝笑容,他要的从来都很简单,但凡他一个低姿态,无论是什么,他便可以放下所有,去相信他。然而,这却是他最不可能放下的事,以太子的话说,那便是他最后的一丝底线,若是连这丝底线都被康熙踏过,他便再无如何东西可输了,哪怕它是世上最为肮脏的,他也不愿放弃,自尊心从来都是一个人必须的,只不过他将它看的格外之重罢了。
而他明显也是感受到了太子那一丝的变化,他身上那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气息更加的浓厚了。这让康熙是颇有些不满,却是在听到他的上奏之后,铁青着的脸,更是难看 。那些大臣也是纷纷议论了起来,唯有康熙同另外两个人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