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优秀到卓越》第45章


司已经成功地生产了5款第一流的商用喷气式飞机(波音7 0 7、7 2 7、7 3 7、7 
4 7和波音7 5 7),继而无可争议地成为全世界商用飞机领域最卓越的公司。直
到2 0世纪末,波音公司的霸主地位才受到严重挑战,那是由于名为空中客车的
政府财团的出现。 
这就是关键所在:波音公司的宏伟目标,尽管庞大且大胆,却并不是什么随
随便便的目标。它是在三环范围内的有意义的目标。波音公司的决策人冷静客观
地认识到:(1)公司虽然并未涉足过商用飞机市场,但是有可能成为最好的制造
商;(2)增加每架机型的利润,这种转移会大大提高波音的经济效益;(3)波音
人对这一主意兴致高昂。波音公司在这一历史紧要关头,凭着理解而不是虚张声
势采取行动,这是它成为持久卓越公司的一个重要原因。 
。txtsk。
波音公司的例子强调了这样一点:要保持长久不衰,一方面,要在三环中平
衡自己的位置;另一方面,随时准备改变三环的具体表现形式。波音公司在1 9 5 
2年并未脱离三环或放弃自己的核心意识,而是创造了一个激动人心的新的宏伟
目标,并且调整了自己的刺猬理念,将生产商用飞机融入发展进程中。 
三环/宏伟目标的框架,有力地展现了两次研究中观点的关联之处。我想在
此向你推荐:这一框架是你在自己的组织中创建关联的实用工具。然而单一的框
架,并不能使你的公司变得卓越并保持长盛不衰。创建一家卓越的公司需要包含
两次研究中的关键理念,将其融会贯通,并且能够持之以恒地去实践这些理念。 
而且,如果你舍弃主要观点中任何一个的话,你的组织都将不可避免会走下
坡路,最终陷入平庸。切记:成为卓越远比维持卓越容易得多。最后,就是要融
会贯通地去运用这两次研究,一方以另一方为基础,为营造持久的卓越创造最佳
契机。 
为什么要实现卓越 
一次,我给来自斯坦福的以前的一群学生举办研讨会。间息时,一位学生眉
头紧锁,他过来对我说:“或许是我不够有野心吧!可我真的不想拥有一家大公
司,难道这也有错吗?”“一点也不,”我回答说,“优秀和卓越与否并不能看规
模大小。”于是我给他讲起了希纳·西曼托的故事。我的研究室就在他经营的大
楼里,他创造的是一个真正卓越的机构。1 8 9 2年,那里还只是一座陈旧的红砖
砌成的教学楼,如今却已是焕然一新,对装饰细节和整体风格的充分顾及使它几
近完美。结果,这座大楼吸引了博尔德市最引人注意的那群人,为当地其他建筑
设定了一个标准,并且使单位面积的地皮实现了利润最大化。因为这一切,他的
小企业是我家乡真正意义上的卓越机构。西曼托从未按照规模来定义卓越,他也
没有理由去那样做。 
他停顿了片刻,说:“好吧!我接受这一点,我无需为了拥有一家卓越的公
司而去建一家大公司。但即便如此,我为何偏要去建一家卓越的公司呢?如果我
只想获得成功,那又怎样?” 
这个问题令我顿时哑口无言。这并非出自一个懒惰的人之口。他年轻时便已
建立了自己的事业,后来念完了法学院,研究生毕业后成为一位责任心很强的企
。txtsk。
业家。他有着超乎常人的精力,洋溢着极富感召力的热情。在我多年来结识的学
生中,他是我认为最有可能成就一番事业的一位。然而他却对建立持久卓越公司
的整个想法表示怀疑。 
对于他的疑问,我能给出以下两个答案。 
首先,我认为建构卓越不比建构优秀更难。从统计数字看,或许只有极少数
的公司才能达到卓越,但这并不表示建构卓越要比恒久平凡经历更多的磨难。事
实上,如果说我们研究的公司显示出什么迹象的话,那也是更少的磨难。研究成
果的魅力就在于它在把我们的生活彻底简单化的同时,也增加了我们的效力。明
确这个简单的事实往往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即弄清什么是重要的,什么又是不重
要的。 
事实上,全书的主旨不是要将这些发现附加于我们的工作中,以致使我们过
度忙碌。绝非如此!其目的是要使我们意识到,我们所做的事有许多充其量不过
只是能源的浪费。倘若我们依据这些原则来安排我们的工作时间,忽略或不去做
其他事情,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比较简单,其结果也会大大改善。 
这里我想借用一个非商业的例子来说明这一点,这也是本书中的最后一个故
事。近来,一支高中越野长跑队的教练们欢聚一堂,庆祝他们的队伍两年来第二
次获得州冠军。在过去5年间,这项活动已从优秀(全州排名2 0)转向卓越(男
队和女队同时摘取全州的桂冠)。 
一位教练说:“我有些不明白。为什么我们能有此番成功呢?我们所做的很
简单,问题是为什么如此有效呢?” 
他所说的正是这项活动中的刺猬理念。简言之,就是:我们在最后时刻跑在
最前面;在紧张的锻炼之后跑得最棒;在赛季末跑得最好。而这就是最关键的时
刻,一切都与这看似简单的想法吻合。教练们懂得如何实现这种效果,如何比全
州其他的长跑队做得更好。例如,他们在2英里处(赛程是3 。 1英里)布置一
名教练收集运动员经过时的信息。大多数长跑队重视计时,即队员每跑一英里花
费的时间,而这支队伍却强调位置,即队员在经过某一点时所在的位置。因此,
教练们不去记录队员能跑多快,而是看他们从两英里处开始到比赛结束时能赶超
。txtsk。
几个对手。然后依据这些信息在赛后奖励他们“骷髅头”(骷髅头就是形状像缩
水的骷髅那样的小珠子,孩子们常把它们串成项链或手镯以此来象征自己战胜的
对手)。那些孩子们懂得如何掌握速度,如何满怀信心地赛跑。“我们要在最后时
刻跑得最棒,”在一场恶战的末尾他们这样想,“因此,如果我损伤严重,那么我
的对手肯定比我伤得更惨。”同样重要的是,他们从不浪费精力。例如,在主教
练接管这项任务时,她发现自己深孚众望,大家都期待着她能制定“趣味方案”
和组织“啦啦队”来激励孩子们,安排晚会、专程旅行、去耐克专卖店购物以及
具有鼓舞性的演讲来维系孩子们的兴趣。但她毫不犹豫地终止了这一切分散精力
的事情。她说:“瞧!这项活动是建立在赛跑有趣的基础之上的。赛跑就是乐趣,
进取就是乐趣,赢得比赛就是乐趣。如果你对我们在这里所做的一切毫无热情的
话,那么就请你找别的事做吧!” 
结果怎样?5年内参加这项活动的人数增加了近2倍,从原来的3 0人增加
到现在的8 2人。在男队首次将全州越野跑冠军的辉煌写入学校历史之前,她并
没有明确地设定什么目标,或是竭尽全力地激励孩子们朝那个方向努力。相反,
她让孩子们自己去赢得动力,在一场又一场的比赛中,一周接一周的训练中不断
评价自己,以确保在全州比赛中能够战胜任何对手。一天,在训练跑道上,一个
男孩对他的队友说:“嘿!我觉得我们能赢。”“是的,我也这么想,”另一个队友
附和道。直到孩子们确认自己能取胜时,教练们才向他们提及全州冠军这个想法。 
在这7名代表队员感到自己有责任去赢得全州冠军时,一种最强有力的训练
有素的文化就诞生了。他们并非为了教练们而作出承诺,而是为了彼此。一名队
员在比赛的前一天晚上竟和其他所有队员通了电话,目的是确保他们都能早些睡
觉(在这支队伍中,教练们再也无需担当维持秩序的教员)。 
在最后一英里的激烈竞争中,每个队员在超过多个对手后损耗都很大(“要
在最后跑得最棒”),但是他们深信倘若自己没有成功,那么他们便无颜面对自己
的队友,那时候的伤害会更大。他们每个人都没有失败,他们的团队以优势战胜
了全州其他任何一支队伍。 
主教练依据“以人为本”的思想开始重建整个计划。其中一位助理教练是足
足有3 0 0磅重的前铅球运动员(这与瘦高的长跑运动员形象几乎完全不符),但
他无疑是合适的一位,因为他享有那些价值观,拥有帮助建立一支优秀队伍的许
。txtsk。
多特征。当这项活动乘胜直上时,?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