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以貌制人》第191章


偏偏眉眼低垂,一点往这边看的意思都没有。
顾夏望着,心中就有数了,显然两人之间还不错。
她也没说什么给爷开枝散叶的话,只笑着叮嘱:“你是知道本宫的,最是护短不过,这小子要是不顺你的意,尽管告诉皇额娘,帮着你收拾他。”
火烧到自己身上了,胤禛才有些无奈的抬眸:“皇额娘,您说什么呢。”
富察氏抿着唇笑,这话她也就是听听罢了,这儿子是宝,儿媳是草,额娘给的金科玉律,应是在她耳边念叨了一个月,睁眼闭眼都有人念叨。
记得清楚的很,哪里会把客套话当真呢。
不过这个婆婆也是真的有意思,能说出这么一番话了,她听了就高兴。
从皇后这出去,还得去皇上处,完了再去太后处,都要走一遍,最后去了太子的院子,跟太子略说了几句,这就走了。
毕竟太子至今尚未成婚,也没个能接待女客的女主人。
他们不过是例行公事,太子的心里却难受极了,这些年来,他的大小动作不断,皇上却丝毫都不放在眼里,并没有什么动作。
这让他存在侥幸心理,心底各种想法,都浮上来了。
等到回了自己的院子,富察氏就开始跟胤禛嘀咕:“太子爷……”
“嘘。”话还未出口,唇上就搭上一根火热的食指。
富察氏绷了一早上,脸还是忍不住红了。
“爷。”娇嗔的喊了一句,就见胤禛正色道:“看破不说破,这道理都忘了?”
赶紧摇头,富察氏歪着头笑:“叫妾室们出来,也该见见姐妹们了。”
她是真的不在意,爷们愿意给恩典,抬举着就成,霸占着爷们,她也没有着能力。
胤禛一噎,险些恼羞成怒:“胡闹。”
他哪来的妾室,额娘看的很紧,就怕他胡来,到时候喜欢上福晋,中间却隔着许多人。
当初尚小的时候,额娘就说了,他们这样的身份,一年换一个福晋,旁人也不过略有微词罢了,可人家抛弃自己的原生家庭,毫不犹豫的投入你的怀抱,他就应当负担起他自己的责任。
再加上他对女色,处于可有可无的态度,因此还真没有房里人。
看着福晋惊诧的樱唇微张,胤禛觉得,是时候给她一个教训了。
少年沾了荤,在这上头就有用不完的力气。
两人胡混了三天,富察氏这才反应过来,原来他说没有妾室,是真的没有妾室。
连个房里人都没有。
其实旁人对皇后独宠,还是颇有微词的,说什么的都有。
只不过不敢当着皇后的面说罢了。
可经这一遭,她觉出她的好来,若不是她拦着,已经这么大的皇阿哥,怎么可能没有房里人。
顾夏还不知道有人在夸她呢,她这会儿愁的跟什么似得。
缘由在她好不容易出宫一趟,来个白龙鱼服的时候,发现了暗藏的一些危机。
一家人愁啊,愁眉不展的,抱着孩子急的跟什么似得,她嘴闲,问了问,才知道根由。
这孩子最近有些不舒服,有些吓着了一样,总是哼哼唧唧的哭。
老人就拿了偏方,说是用针扎甲床,一直到甲根,只要有水出来,那就是体内的寒邪发出来了。
偏这一次不管用了,十根指头扎遍了,还是哭闹。
顾夏当时就有些无言以对,她总觉得那所谓的扎出水,是组织液流出来了。
她给孩子诊治后,这才回宫,可心里有些不舒服。
想起来前世儿童时期的痛苦经历。
那是壁虎蒸蛋也吃过,溏鸡屎蒸蛋也吃过,她妈信誓旦旦的,吃了准好。
偏方多的很,骗孩子的话,那是一套一套不带重样的。
还总结了很多经验,什么时候吃什么,那是说的振振有词。
肚子疼了,就捏蝴蝶骨里头的筋,越疼好的越快。她宁愿肚子疼着,也不想被提筋。
现在这时候,只怕会更多,今儿不就碰上了。
作者有话要说: 本来以为今天是圣诞夜,一看日历是平安夜,那也发红包雨啦,祝大家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第142章 
大福晋又传喜讯来; 说是有了; 只是月子浅; 不敢怎么声张。
可她这里,怎么也得说一声的。
顾夏记得,她一连生了四个还是五个格格; 后头才生了一个阿哥来着,具体站没站住,那就不记得了。
既然来报喜; 她就寻了由头赏下去。
晚间康熙回来的时候; 顾夏还一本正经的说:“老大年岁也不小了; 是该有个稳定的差事养家了。”
那么大的府邸; 养起来可不容易。
康熙摸了摸顾夏的脑袋; 用关爱智障的眼神看着她。
顾夏唰的一下; 脸就黑了; 这人也太讨厌了。
看见她是这个反应,康熙一下子就笑了。
顾夏呵呵笑了两声; 幽幽的开口了:“您是不爱我了吗?”
康熙一噎; 这怎么扯到一起的?
玩闹了几句; 两人正色; 康熙才叹了一口气; 幽幽道:“朕已经着手在安排了; 只是心里有些犹豫。”
既然已经开始安排,她也就不再多问,躺到床上; 分分钟就睡过去了。
她现在开始将目光转向胤祚、胤祉两个淘小子,他们也就比胤禛小那么点,该开始相看着了。
这礼仪准备什么的,没个三两年准备不出来。
关键这京中贵女刚扒拉一波,这又要拨拉第二波,可真是艰难。
好在也不着急,慢慢的瞧着就成。
只要他们两个没定下,那适龄的姑娘,就没几个敢擅自出嫁的。
这么想着,难免想到大公主身上去,她现在也还没定下,是个问题。
因此叫了荣贵人进宫来,说说看,她是个什么想法。
她记得这大公主是抚蒙了,好像是嫁给孝庄的闺女的孙子,虽然说出了三代了,可还没出五服,非常挑战她的三观。
以现在大清的强势国力,是不需要公主抚蒙了,大公主也到了出嫁的年纪,也该相看起来了。
荣贵人来的很快,路上心惊肉跳的,皇后等闲不见她们,这距离远了,难免就不了解,心里也就隐隐的有惧怕。
当听到说叫她来是关于大公主婚事的时候,心中更加忐忑了。
前朝公主,多是抚蒙的多,而现在呢,宫里就两个公主,固伦公主就不用说了,那是定然不会抚蒙的,可她的公主就悬了。
当听到她自己可以献上名单,由帝后勾选的时候,她由衷的感到感激。
至于皇后提的小小条件,也就放在心里头去了。
不许找姻亲故旧,沾亲带故什么的,这是小意思。
*****
时光匆匆,易把人抛。
转眼间,两人鬓边已染上白霜,顾夏满头华发,脸上也不再光溜溜的,隐隐的皱纹丛生。
看着胤禛穿上明黄的龙袍,在山呼万岁声中,缓缓登顶。
小老头和小老太就穿着平民衣裳,含笑离开了皇宫。
胤熙牵着额驸的手,凶巴巴的拦路:“阿玛额娘,要带上我们一起。”
一个个都是大人,怎么这么不省心,要是三哥知道他们偷溜,还不得炸了。
事实证明,胤禛确实炸了,在他去拜访太上皇,和太上皇后的时候,下头伺候的人眼神闪烁,语焉不详。
被他逼问急了,才说两人已经跑路了。
顾夏和康熙愉快的甩掉胤熙,云游四海去了,看看他俩亲手建立起的大清江山。
不走也是不成的,胤禛也四十多了,只要有太上皇在,他做什么都不方便。
这下头的老臣,都是康熙一手提拔上来的,不管如何,都是有面子情在,那胤禛怎么施行自己的政策?
再说三年不改父道,他不在,有些改了也就改了,他在,那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改的。
在宫里、园子里活了一辈子,跟自我圈禁没什么两样,也确实该好生自由的活几年了。
几个孩子也都大了,孙子都有了,也没什么可操心的,是好是孬,都是他们自己的日子。
况且皇后将他们养的很好,一个个家庭都属于比较美满的,就更没什么牵挂了。
太子越是年纪上来,就越是左性的不行,在窥视帝踪的时候,就被他给废了,这些年也就当个寻常阿哥,至于封赏,那就是新君的恩典。
他对胤禛放心的很,不是那容不下人的。
所以两人毫无负担的,提着自己的小包裹就跑路了。
现在真的是不可同日而语,出门特别的简单方便,毕竟有呜呜呜的蒸汽火车坐,哐咚哐咚的声音,特别有节奏感。
顾夏双眸含笑,心中满意极了,大清这一片盛世,国?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