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之情深不寿》第90章


但是所谓美人,大抵都是有特权的,自然有那痴心人愿意助杨玉环一臂之力,逃出忠王府,而上天好似又开了个玩笑,让从未见过杨玉环美貌的高力士遇见了逃出来的杨玉环。
要说这高力士吧,从前就有给玄宗选美人的前科,现在见到了这杨玉环,他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所以在李瑁还想着怎么震慑全场,让大家对他这个新太子服气的时候,人家的注意力已经从他身上移到了最近风头正胜的太真娘子身上~
李瑁:…_…!
你知道他得知宫里出来个太真娘子的时候,有多么崩溃吗!!!!!
原来只要一遇上杨玉环,平常还算正常的玄宗就会突然变身大昏君,原来就算自己没有娶杨玉环,这段旷世绝恋也还是会上演~
据说,这个太真娘子来势汹汹,就算此前是废王李玙的侍妾,也能迷得皇帝陛下找不到北;
据说,这一次的这个女人比之前的江淑妃还来得厉害,陛下已经打算给她在后宫里独间一坐道馆了;
据说,皇后娘娘已经为了这个女人和陛下闹不愉快了;
据说,陛下为了这个女人,连怀仙公主生病都没有去江淑妃宫里看望;
据说,这个女人叫做杨玉环~
好吧,宫里传出这么多消息,很难让大家还坐得住,至少在此前没有出面,现在想要补救和李瑁关系的夔国公府,就已经为了这件事上过瑞王府的门啦。
李瑁作为新任太子,最是有这个责任站出来说话,公公娶儿媳妇,就算玄宗找借口说是让杨玉环为已逝的窦太后祈福,摆脱了忠王府侍妾的身份,但这件事说到底还是有违伦常。可是明眼人都看的出来玄宗有多喜爱这个太真娘子,若是李瑁真的冲上去给玄宗进言,说不定这个新出炉的太子就要失宠了。
一个小小的杨玉环就算再得宠,身后没有显赫的家室,她能起到的影响毕竟有限,而长安城里的那些显贵们之所以这么关注她,不过是想要看看李瑁和太真娘子倒是谁才是玄宗心里最重要的人,若是此次能将李瑁身上的圣宠光环削下来,那真是再好不过的了!
作者有话要说: 亲爱的各位读者们,我今天想要在这儿好好谢谢大家,即使我的文写的还不够好,可是你们依然愿意支持我,这对我而言就是最大的幸福。
比如haha,达芙妮,你们一直是我考试复习阶段爬上来看评价的动力~
当然,有的读者对我的文章提出过疑问,其实我很感谢这些读者,不是你们提醒,我根本不可能知道自己有什么写的不好的。你们的意见我一直都要在听,在不改变文章大致走向上,我很乐意根据你们的意见,多写一些细节来完善人物。
今天看到有读者的评价,我一时冲动回复的语气比较冲,希望大家不要介意,因为我真的很在意这篇文章里的人物,所以难免情绪激动。
顺便一提,之前有读者建议我看陆羽的茶经,我已经开始看了,谢谢你的建议( ^_^ )
虽然寒假期间我可能不能保证每天晚上7点半更新这个时间点了,但我该写的一定会写,就是可能会更得迟一点,我知道这样很不好,如果可以我一定会尽可能保证早更的,希望大家相信我!
至于今天这一章里边,玄宗想的十王宅是真实存在的,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百度一下~
☆、所谓“父慈子孝”
而最重要的是,李瑁虽然被册封为太子了,可是他的册封典礼还没有举办,如果这个太真娘子对李瑁心怀不满,依照玄宗的尿性,说不定就会做出些伤李瑁面子的事。 
如果不是这样,武皇后也不会公然和玄宗对着干,当年江采萍入宫的时候,武皇后可是相当坐得住的。但这个杨玉环确实不是什么简单的人物,尤其是经历过那些人和事之后,这朵原本清纯的桃花早就盛开成夺目妩媚的牡丹了,而在玄宗这里,杨玉环的魅力又被无限放大,武皇后作为玄宗身边最亲近的人,自然感觉得出玄宗的变化,所以她才会这么忌惮这个杨玉环。
有几次午夜梦回的时候,武皇后也会想起当初给李瑁选妃时,杨玉环那羞答答的样子,真是和现在判若两人,让人唏嘘不已啊~
武皇后也知道杨玉环曾经心系李瑁的事情,要是杨玉环是一般的情敌,武皇后绝对不会手软,会把这件事当成把柄来对付杨玉环,可偏偏这件事牵扯到的是自己的儿子,武皇后投鼠忌器,生怕事情抖落出来,会引得玄宗对儿子有意见,所以她不但不能拿这件事做文章,还得尽力帮杨玉环掩饰,心里别提有多憋屈了。
武皇后现在就怕两件事,第一,就是杨玉环对当年的事耿耿于怀,会帮着别人对付自己的瑁儿;第二,就是怕杨玉环对李瑁余情未了,在后宫里也不安生,平白拖了儿子下水。
所以武皇后急不可耐地想要除掉杨玉环。可是杨玉环自被高力士引荐给玄宗开始,就一直颇受玄宗宠爱,玄宗从前未见过自己三儿子的这位侍妾,现在得了这个宝,直叹天意弄人,让他们错过这么多时日,真真是将杨玉环捧在了手心里,放在了心尖上。武皇后根本没机会接近杨玉环。
不过嘛,李瑁是不会为这件事担心的,难道你们以为他能倚仗的全部,就是玄宗的宠爱吗?呵呵,那你们就太天真了!
可以这么说,明面上,现在的朝堂上,找不出比李瑁更出色,更得人心的皇子,他的这个储君之位实至名归,想要扳倒他?难~
至于私底下,玄宗恐怕不知道李瑁的势力已经发展到什么地步了。而这一点,正是李瑁最聪明的地方。他明面上和裴桓芝这群小伙伴只是君子之交,裴桓芝等人看上去也只不过领的是清贵的官职,也就裴桓芝一人,看上去比较能接触到大唐最核心的政务。
可是事实上,论军权,朔北一般的新晋将士是张勤为李瑁发展来的,他们大多是从当年那场石堡城之战开始冒的头,对李瑁有种天然的归属感。
再加上几年前李瑁就安排郭子仪转了武职,这位历史上的汾阳王现在已经拿下了剑南的兵权。可怕的却是,外人从未知道郭子仪是李瑁的人,李瑁从当初初遇郭子仪开始布局,引得郭子仪认他为知音,帮着李瑁培养起了蜀中的一大张关系网。
其实李瑁出游汉州的时候,就曾经向李硕透过底,所以李硕已经和郭子仪暗中联系上了,两人一文一武,就把剑南掌握了大半。
当然,除了地方上和势力,李瑁在朝中也有自己的布置,裴桓芝稳重,所以得以在中书省任职,加上这一次张九龄呈了崔玉媖的情(当然,这个是意外之喜,李瑁没料到崔玉媖这么能干)。
所以裴桓芝其实已经隐隐直逼李林甫,成了中书省的三把手。李瑁觉得,张九龄自从这一次玄宗从泰山回来之后,就已经默许站在自己这一边了,他会着手培养裴桓芝,未必没有留下香火情的意思。再说了张九龄确实年岁大了,他也需要有裴桓芝的存在,好帮他抑制李林甫的权利膨胀。
还有王虎晨和周元杰。
你可别小看他们,王虎晨这个人做事没多大才能,顶多能保证不出错,在李瑁的纠正之下,倒是办事严谨了许多,可他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交际能力一流,顶着那张讨喜的圆脸,同辈人都对他讨厌不起来,加上嘴巴够会说,性子够活跃,长安城中谁不是他王虎晨的朋友。
所谓势力,李瑁难免要接触到一些三教九流的人物,这种活交给王虎晨一准没错,大唐也是有江湖这种东西存在的好不好,虽然不是武侠的鼎盛时期,这群人论战斗力和正规军没法比,可是他们外路子多,用得好也是一把好刀。这些人和王虎晨交好,必然也能为李瑁所用,长安城里的那些乞儿们,随时可以成为李瑁的耳目。
再有周元杰,这位可是出身清流的大才子,自从娶了咸宜公主之后,周元杰干脆正儿八经走上了“文学的道路”。他身上只是领着个不咸不淡的闲职,可他本人的影响力却不止这点儿。
据说当年国子监的院长就想要收周元杰做关门弟子,最后被山西孔夫子的后代、当代文学大家孔崇基给劫了胡。
这个孔崇基啊,他是个专研四书五经的专家,不同于后世闻名的唐宋八大家,在当时,这些写诗出身的诗人,见到这位专攻正统文学的孔大家,也都是要下首礼的。也许李白这样的有才之士会轻视迂腐的科举考试,可他不会对孔崇基心怀不满,因为天下礼节的根就来自人老孔家,你知道基本的伦常,你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