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之情深不寿》第98章


作者有话要说:
☆、安禄山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河北道安禄山特奉右羽林大将军张守珪大人之命,前来觐见新皇,愿吾皇万寿无疆~”
安禄山规规矩矩地跪在太极殿上,这个身段肥硕的胡人,此时是低眉顺眼,不敢抬头看殿上众人一眼。单凭他这个出场,就奠定了众人对他胆小的影响。
但是他可是安禄山啊,李瑁心里一哂笑,未来叱咤风云的大军阀就算此时还是个小副将,也不可能怕事到如此地步。“安将军起来吧,你从河北道而来,必定未见过长安城的繁华,国宴之后,朕准你留驻十日,好好看看这京都。”李瑁眯着眼,装作热情地对安禄山说。
“谢陛下恩典~”安禄山说着又是跪下去行了一个大礼。此时的他还不是权镇一方的军阀,所以并不抗拒李瑁将他留在长安的做法,相反,这个颇有心计的男人正好想用这个机会,在长安城中,攀上什么贵人,好助自己一把。
安禄山此次上京,是替他的义父张守珪来拜见李瑁这个新上任的皇帝陛下。照道理,张守珪是应该亲自来的,可是张守珪却借口河北道军务繁忙,以致自己脱不开身为由,没有来长安。
李瑁知道,张守珪这是在宣泄对自己的不满。虽然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张守珪这样一个大将军要管辖一方军队,确实地位斐然,轻易脱不开身,可是真要有心,还会怕这些吗?河北道到长安,如果昼夜前行的话,不出五日就能到,怎么就他张守珪如此金贵,不能前来呢?
说白了,还不是李瑁已经隐隐有排挤河北军,转而扶持郭子仪和张勤这等亲信的趋势。张守珪这人早年征战累累,如今做了大将军,难免有些心高气傲,他自然看不上因为支持李瑁,才得以被封为大将军的张勤和郭子仪两人。
可是李瑁之前将莫林派到了河北军中,这一举动,才是点燃张守珪心里那股火的导火线。李瑁心里清楚张守珪介意的是什么,可他偏偏就这么做了。
李瑁派莫林去河北道,原因之一,是为了监视安禄山,原因之二,则是为了给张守珪一个警告。
张守珪是个纯臣,这一点绝对毋庸置疑,虽然他收的义子安禄山是个虎狼之辈,可是单论张守珪这个人,绝对是开元之治的大功臣,大唐的一位虎将。可惜这些年,张守珪在河北道自成一派,慢慢就有些松懈己身,李瑁就是要他时时拉紧心里那根弦,等李瑁将张守珪这把宝刀磨的锃光瓦亮,锋利无比,就到了张守珪继续上战场的时候了。
把这些心事先放在一边,今天是天下同乐的日子,李瑁这个皇帝自然也要做出表率,为了这场国宴,李瑁准备了上等的好酒,准备和这帮臣子好好“交流”一番。
歌舞进行到一半,坐在最上首的李瑁举起酒杯,说:“众爱卿,今日朕实在高兴,在此敬各位爱卿一杯,望今后你我君臣守望相助,治理好大唐!朕先干为敬。”
连守望相助这种词都说出来了,可见李瑁的姿态放的有多低。此时的话,和他登基以来强硬的做派相对比,显得现在的陛下也太好脾气了一些,有几位整天担心李瑁会对他们下手的大臣,都快喜极而泣了,现在陛下说这些话,是不是意味着长安城里的白色恐怖警报可以解除了??
众臣如此一来也纷纷举杯,喝下了李瑁敬的这杯酒,君臣之间的关系上了不止一个台阶。
此时又有歌姬们退下,宫娥陆陆续续上菜,上的都是些肉菜,虽然说是国宴,但是这肉从御膳房被端出来,等送到太极殿的时候,差不多也就只能看个样子了。就连李瑁也心知肚明,只是象征性的夹了一筷子,便不再动那些菜了。
全场只有安禄山一人,连伸了好几筷子,最后才意犹未尽地放下玉筷。李瑁原先就特别关注安禄山的动向,见此情景便有意问到:“朕看安将军好似挺喜欢这道菜的,怎么不吃了?”
“回避下,臣确实喜欢这道菜,可是臣的义父不喜臣多食肉食,未免义父责罚,臣才克制的。”安禄山不愧是今后的大反派,现在演起戏来就似模似样的,这样一个大汉,居然还能做出这幅不讨人厌的羞愧状,也就只有他了吧!
“哦,不知将军的义父是?”李瑁心里知道安禄山说的是张守珪,却还是要问上一问。“回陛下,臣的义父就是张守珪大人,当初大人好心收臣为义子,所以他的话臣必定是要听的。”安禄山面不改色的说。
嗞嗞,李瑁心里想:该不会你今后谋逆,也是你那忠心爱国的义父教的吧~李瑁想着,要是张守珪知道安禄山就是毁了大唐江山的罪魁祸首,不知道会不会从棺材里跳出来灭了这个义子。
不过他安禄山会做戏,难道李瑁不会嘛?留安禄山在长安城多留十日,就是为了更加了解这个心思诡异莫测的胡人,好将来用来控制这个人。李瑁早就说过,灭了安禄山,说不定天下哪个犄角旮旯里还藏着王禄山,陈禄山的,为了能一绝后患,最好的做法,还是留着安禄山,至少这颗已经暴露的老鼠屎,已经在李瑁的监控之下了不是嘛。。。。。。
国宴结束后,为了让天下百姓过个好年,李瑁特意下旨减轻来年各地农户一层的赋税,引得老百姓连夸李瑁是明主在世。
政事上算是顺心了,倒是私下里,安禄山那厮,就算李瑁派了裴桓芝接触他,也没能发现这人多少把柄。这十天,安禄山就是带着李瑁赐给他的人到处闲逛,也没见他和什么人交头,就算“巧遇”裴桓芝这位当今红人,这个安禄山也没多少表示。
消息传到李瑁手里,李瑁笑着说了一声:“凡是成大事者,必定有过人之处,没想到这个安禄山还真沉得住气,不急,朕只准他留在长安十日,只要他存了心在长安找个贵人,就一定会抓住机会。等着吧~”
和李瑁想的一样,安禄山确实不像表面上那么沉得住气。他虽然不知道皇帝陛下已经注意到他这个小人物了,可是天生的警惕感依然驱使着他倍加小心,就算机会已经放在他面前了,安禄山也要小心思量一番。
本来历史上,此时已经是杨玉环得宠,杨家崛起的时候,进京的安禄山和事业正在上升期的杨国忠搭上了线,两人前期一个在朝外,一个在朝内,相扶相助,自然结成了利益关系,要不是后来杨国忠的手伸到了军队里,想来这两人也不会闹掰。
可是现在李瑁不会给安禄山这个机会,虽然已经没有杨国忠出头的机会了,可是李瑁还是防着安禄山结交上别人。
于是平白浪费了十日的光景之后,最后摆在安禄山面前的路,只有交好裴桓芝这一条。
李瑁就像是一个手法娴熟、经验丰富的猎人,将尚不知情的猎物一点一点,赶进了早准备好的陷阱里,想来等猎物意识到危险的时候,已经无力回天了吧~
裴桓芝在安禄山拜访当天的夜里,就将消息传到了宫里,李瑁看完裴桓芝写的纸条,一边将纸条放在烛火上烧毁,一边松下了肩膀,现在,就要想着怎么训话张守珪这头烈马了。
早年的玄宗是很器重张守珪这个人的,开元十五年的时候,张守珪作为瓜州刺史,政绩斐然,同年,吐蕃犯唐,张守珪一计空城计,成功打败吐蕃人。次年,张守珪又大败吐蕃名将悉末朗,战后张守珪就被玄宗加封为右羽林将军。直至开元十八年吐蕃在瓜州一战上主动求和,可以说这其中张守珪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就在前年,移守幽州的张守珪还曾主动出击契丹,获得了好几场胜利。安禄山就是在那几场战斗中崛起的。
可是近两年,这位天下皆知的大将军却再也没什么动作,到如今,虽然契丹方面还是顾忌张守珪的名气,不敢犯唐,可是据莫林到了幽州之后的见闻来看,张守珪俨然已经有了自满的趋势,再这样下去,犯错误是迟早的事。
李瑁要做的,就是在张守珪心里建立起自己这个皇帝的威严,好好敲打敲打张守珪,让他不至于目中无人。不过这个度却要把握好,要是一不小心过了头,冷了这位大将军的心,那就得不偿失了,这些就端看李瑁怎么做了。
随着安禄山和其他来朝的众臣回去之后,长安城的年味也渐渐淡了,就在朝廷增开的恩科快要开始、咸宜公主为周家诞下嫡长孙、而李瑁打算着手训话张守珪的节骨眼上,契丹的可突于突然派人诈降,以缓解张守珪对契丹的对阵。
可惜却被张守珪看破,张守珪将计就计,派部将王悔挑拨李郁于和可突于的关?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