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之培养人生赢家》第202章


吃完饭,林炎城带着牛牛在大队到处逛。
到了晚上,芳芳独自回来了。
似乎是哭过一场,她眼睛还有点红肿,看到林炎城的时候,她先是叫人,想把儿子接过来。
“快洗手吃饭吧。”林炎城没让她抱,牵着牛牛的手往堂屋里走。
“爹,这是你做的?”芳芳惊讶地看着桌上的两菜一汤。
“做个饭而已,有什么难的。”林炎城对做饭这事向来是轻描淡写的,他给牛牛拿筷子,让他自己吃。
芳芳接过来,“爹,谢谢你。”她给牛牛夹了一筷子菜,“别挑食,也要吃青菜。”
牛牛吃了一口青菜,兴奋得小脸通红,“爷爷烧得菜真好吃。比娘做得好吃多了。”
芳芳尴尬得红了脸。
林炎城摸摸牛牛的头,“那等你长大了,我教你做菜。将来你想吃什么,就自己做。”
牛牛觉得这主意不错,黑葡萄似的眼珠子亮亮的,“好!”
一顿饭,三人吃得都很满足。
吃完饭后,芳芳收拾碗筷。
林炎城陪着牛牛玩石子,他有耐心,牛牛出错了,他也不会生气,反而笑眯眯地夸得牛牛很厉害。
牛牛兴奋得不时尖叫,笑个不停。
“爹?”芳芳局促地上前。
“怎么了?”林炎城回过头。
“爹,我决定了,还是留下来。”芳芳抿了抿嘴,“不论小六几年才能回来,我都会等他回来。我有牛牛陪着,不孤单。”
林炎城点头,“好!”
芳芳见他神色平淡,又鼓足勇气道了歉,“爹,昨天是我不对,我不该发脾气。小六发生这么大的事,您肯定也难过。我还那样说,真是太不应该了。”
她娘说得对,小六是公公的儿子,难道公公还会害小六吗?这不是没法子,所以才让小六认罪嘛。说到底,公公也是想保小六。
再说了,自从她嫁给小六,小六挣得的钱,全由她一人收着。这在旁人家,公婆还活着,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就凭公公和小六对她的好,哪怕她真的有难,公公和几个哥姐也都会帮她的。
“没事儿。不过小六的事,你别往外说了。就说他调到北京了。”林炎城是真没生气。她的反应还在他的容忍范围之内。
而且就凭她对小六不离不弃,他对她的感观也好了几分。
芳芳点了点头。
没过几天,林炎城安排小六进了小岛,临行的时候,还嘱咐他,“岛上的劳改犯不是普通人,你可以趁机多跟他们学些东西。”
小六接过亲爹给他准备的行礼,上了陈红哥给他准备的小船,“我知道了,爹,你要多多保重。好好照顾自己。”
“没事儿。”
“告诉五哥,说他和妞妞的喜糖,我吃不到了。让他别忘给我留着。”
林建军和妞妞最终还是处上对象了,两人打算年底结婚。
林炎城见他还有心思开玩笑,“好!我会的。”
小六看向陈红哥,“陈叔,麻烦你了。”
陈红哥神色复杂地看着他,“不麻烦。以后有啥想带的东西,记得跟叔说,叔帮你送过来。”
“谢谢陈叔。”
作者有话要说: 可能我也有孩子,对待还有一丝善意的孩子,我会适当宽容一点。
ps:原生家庭的好坏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可怕。
第159章 
1979年9月的十一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 允许农民在国家统一计划指导下,因时因地制宜,保障他们的经营自主权; 发挥他们的生产积极性。
林炎城向上面申请做为临江省第一个“包产到户”试点; 很快获得批准。
退休在家还很健朗的史县长听说要搞“包产到户”,也一起到乡下观摩。
农民听说上面有了新政策,别提多高兴了。
自打两年前数字帮被打倒,集市也恢复了,大伙也不用提心吊胆; 更不用时时刻刻担心被人揪住说作风有问题了。
“爹?你回来怎么不提前跟我说一声啊。”林建华开着拖拉机; 后面全是红砖。
两年前,经过林建国和武思兰的帮忙,林建华以及小岛上不太严重的劳改犯都出来了。
由于身份上有瑕疵; 林建华不能再当老师; 林炎城就安排他在附近的砖窑厂开拖拉机。
“我回来有正事要办。晚上回家再跟你聊。先工作要紧。”林炎城笑了笑。
听到他爹不是来了就走; 林建华也不急了; 跟其他人打完招呼,他就开着拖拉机突突走了。
刘福生乐呵道,“建华看着挺精神的。”
能劳改农场出来; 丝毫没受影响,刘福生还是头一回遇到。看来这孩子在劳改农场也没受多少委屈。
林炎城摆了摆手,看着一望无际的麦田,偶尔有人的身影稀稀拉拉立在其中。
“走吧。”林炎城搀扶着史县长,往长江公社走。
成主任听到县主任要落实“包产到户”政策; 忙不迭地吩咐助理拿资料,“前天去县城开会,我们已经按照您的吩咐把各个大队的人数都统计出来了。土地也都丈量出来了,就等着您一声令下呢。”
林炎城接到图纸和其他人一起研究。
“包产到户”不仅仅只是分地,还要对大队进行规划。
现在人口稀少,不代表以后就少。需要留一部分地出来做扩展。
分完地后,未开荒的地以及通往县城和镇上的道路如何安排也要列出章程。
几个人在这边互相商讨,很快对这片区域进行了一番规划。
下午,他们召开了全公社大会,通知了这项决策。
社员们听说要“包产到户”都懵了,等到一番解说后,个个就像打了鸡血似的,兴奋得洗。当然也有人愁眉苦脸,觉得天都踏下来了。
这部分就是家里人口少,自己又懒的那类人。
不管大家究竟是什么心思,“包产到户”还是照常进行了。
不到三个月,怀江县的各个公社都分好了田。
分田没多久,就开始农忙,这次收上来的粮食还按以前那样分。但是地却由个人犁。
视察工作的时候,史县长瞧着土地这么快就犁好了,暗暗啧舌,“还是分的好,以前他们干活哪有这么快啊?”
林炎城扶着他,“都怕吃亏,地就没人犁了。”
史县长深以为然,侧头看他,“砖窑厂,你有什么打算?”
怀江县的砖窑厂已经成为怀江县的特色。甚至说起红砖自发就会说怀江红砖。在整个省,怀江红砖已经有了知名度。
林炎城揉了揉脸,“砖窑厂以前就是国家的。我打算整合。”
“你想做啥就做吧。”史县长步履蹒跚,他年纪大了,也不知道还能不能看到他们国家发展起来的那一天。
“上面坚持要改革开放是对的。要不然,我都不知道,咱们国家这么落后呢。”
要不是他的老战友在中央参加十一届三中全会,他还不知道他们国家这么落后呢。
一辈子好强的史县长依旧忧国忧民,担心那些强大的国家又来欺负他们。
林炎城自信满满,“不会的。您就瞧好吧。总书记只要沿着这个方针执行下去一定会让祖国再次强大起来。”
史县长点了点头。
“包产到户”落实之后,林炎城又开始向上面申请砖窑厂自主经营。
省委一把手已经不是季主任了,两年前,数字帮落马后,他们的追随者也都离开重要岗位。
季主任调到原籍所在地的一家厂子当一名普通工人。
他这算是好的,江峰林要比他惨多了,前几年的嚣张跋扈终于遭了报应。数字帮落马后,他夹着尾巴做人,但依旧没能躲过去,不知被谁举报,说他有生活作风问题,查证属实后,直接被枪毙。
新上任的省长是改革派,参加大会后,他一心想要带领全省紧跟总书记的步伐,奈何有那么多拖后腿的。
在林炎城申请成为试验点的时候,他力排众议,亲自给上面打电话,通过了他这项决策。
林炎城对位新上任的省长挺有好感,在给他的报告中,更是把砖窑厂私有化的好处列了十多条,条条动人心。
靳省长瞧着都眼热,“真的能赚这么多钱?你别拿大话哄我。”
“当然不是!”林炎城信心满满,“虽然省长不是临江省人,但是您至少也听说过怀江红砖吧?”
“听是听过,可是价格也不低啊。茅台都好,但是不是所有人都能喝得起的。”靳省长不懂做生意,但是他也知道商品好和赚钱是两回事。
“只要管理得当,绝对能赚钱。只要我们怀江县发展起来,您再向上面申请改革,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