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王朝之文景治世》第353章


卫绾听了儿子这番话,用一种警惕的眼光瞧着儿子,心平气和地问:“你说这番话,到底是何意?”
“爹,你看别的将军,千方百计在朝廷托关系,找门路,显摆自己的战功,他们为了什么,不就是想向朝廷多讨些封赏吗?”
卫绾稍微想了想,立刻正色回答儿子:“为父的性格你不是不知道,历来是堂堂正正,不会投机钻营。如何对待功名利禄?为父一是看得很淡,认为是你的,不忙活也是你的,不是你的,忙活也不是你的;二是功名利禄这个东西,终究都是空的。”
“爹,你为何总与别的将军不同呢?”
“人各有志,岂可相强!干嘛强求与别的将军性格相同呢!”
卫信搓着一双手,无可奈何地说:“爹,儿子算服你了,你总是怪怪的,到头来吃了亏,不能怨别人没提醒你。”
卫绾不仅不听儿子的话,反而对儿子语重心长地说:“你年纪轻轻,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做事上,不要光想通过歪门邪道投机钻营,你说的那些信条和准则,或许有时能获取一些甜头,但长久不了,不是为人处世、立身治家之道,记住老人常说的一句话:该来的总会来。”
“爹。”卫信不服气,还想说什么。
卫绾注意到儿子的情绪,意味深长地说:“如果你不信的话,咱们可以打赌,看谁的信条和准则将来更实用。”
“好。”卫信一口答应,心说“爹肯定输了。”就这样,父子俩结束彼此之间非常不愉快的谈话。
第325章 老实有老实的好处() 
皇诏宣布之后,卫绾封侯的消息在河间国不胫而走,一时间,他成了当地的名人,每当他走在游人如织的大道上,不管是官员,还是黎民百姓,都用崇拜的、羡慕的眼光看着他。
“恭喜太傅加封建陵侯。”许多官员只要一见卫绾的面,双手抱起拳头,朝他一拱到底,表示祝贺。
“同喜,同喜。”面对官员们的道喜,卫绾一脸平静,淡定自如,没有沾沾自喜,没有骄矜之色,好像根本没发生这回事。他像别人一样,双手抱起拳头,向恭喜他的官员们拱一拱,礼节备至,不敢有丝毫疏忽。
遇到关系友善的官员,难免提出进一步的要求:“何时能喝杯喜酒?”
每当这个时候,卫绾总是客气地回答:“随时恭候。”
没有托关系,没有找门路,却得到封侯,这对别的将军来说,是一件梦寐以求却难以实现的事情,卫信感到匪夷所思。他独自漫步到小溪边,看着潺潺流动的、清澈的溪水,忍不住蹲下来,捧起清凉的溪水,洗一洗满带灰尘的脸,喃喃自语:“爹都快成神仙了,能掐会算。看来我真少吃了几年饭,对皇上对朝廷不了解,或者说了解得不够透彻,存在诸多误解和偏见。”他静静地蹲在溪水边,认真反思自己,不由心生愧疚,顿时水面上呈现出一张羞红的脸。看着这张羞红的脸,他嗟叹不已:“看来我真的错了,是我灵魂扭曲,是我内心丑恶,是我把这个世上美好的东西利益化,把它们全当成卖钱的商品。”
卫信在溪水旁想了大约半个时辰,终于想透,决定找爹认错认输,毕竟爹成了人人尊敬的建陵侯,这是一件非常光彩的事情,光宗耀祖,利及子孙。再说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允许人犯错,也得允许人改错,儿子向爹认错认输,又不是旁人,不丢人。卫信思想一旦想通,不再犹豫,马上付诸行动,大步返回家里。母亲卫氏看他急匆匆踏进家门,心中诧异,脸上却带着笑容说:“信儿,这么大了,天天仍然毛毛草草,难道不能学得稳稳当当吗?”
“娘,我爹在家吗?”卫信并不在意母亲的话,急急忙忙问一句。
“在里屋。”
卫信朝母亲呲牙一笑,扮一个鬼脸,朝里屋走去,一边走,一边高声喊道:“爹,爹。”母亲看着儿子的背影,低声叹道:“什么时候能像他爹一样谨言慎行就好了,哪怕一半也好。”
“爹,我来了。”卫信掀开布帘,走进里屋,看到父亲卫绾坐在书案后,正朝他投来温和的目光。他不禁上前一步,扳着父亲的肩膀头,亲昵地说:“爹,你使用什么法术,居然被封侯?”
卫绾掰开儿子的手,眼睛含着慈祥的目光,用十分平静的语气说:“信儿,别人不信,你可天天看着爹呢,爹找没找关系和人,你是一清二楚的,你看爹是那种投机钻营、蝇营狗苟的人吗?”
“绝对不是。”卫信咧开嘴,嘿嘿笑着,尽管有些尴尬,却是发自肺腑:“爹,你到底有什么法宝,给儿子传授一二。”
“唉,爹说的话,你不会相信。”卫绾看着儿子,摇着头,叹着气说:“你不要恨爹说话直率、刺耳和无情,因为你同其他年轻人一样,太现实,太容易为尘世一些外表的假象所迷惑。”
“爹,你总是用老眼光看儿子,在你的心目中,难道儿子没有一点可塑性?没有任何培养的价值?”
“知子莫若父,在这个世上,最了解你的,恐怕就是你爹。”
“唉,儿今天找你,是来认错认输的,是真诚的,不掺和一点假,请你相信。”
“爹丝毫不怀疑你的真诚,只恐怕你认了一时,认不了一世,将来会被一些蝇头小利所害。”
“即便如此,儿也要请爹给我传授一些法宝。”
卫绾看儿子情真意切,心中一软,毫无保留地说:“其实啊,爹哪有什么法宝?只不过是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官,老老实实做事,不为蝇头小利所诱惑,安分守己,谨言慎行而已。”
“说老实话,做老实人,办老实事,没有其它吗?”
“别无诀窍。”卫绾点下头,十分中肯地说。
“这也算法宝?”卫信觉得父亲传授的法宝太简单,连一个平民百姓都能做得到,心中难免有些失望。
毕竟是亲儿子,卫绾同其他常人一样护犊子,对儿子不厌其烦,谆谆教诲:“别小觑这个处世的准则,尽管简单,尽管易懂,但不容易做到,也许你在一时一事上做到了,若想一辈子都做到,却是很难的,需要用全身心去做。”
“爹,儿子懂。”
“你若真正懂了,就好了,再也不用爹操碎心。”
正说着,卫氏笑呵呵走进来,朗声说道:“看你们父子俩谈得火热,我呢,心里一高兴,给你们炒了几个好菜,买来一瓮好酒,让你们父子俩好好喝一场,真是喜气盈门呀。”
卫信听说喝酒,高兴得手舞足蹈,眉开眼笑,抓着母亲的手,连声说好。卫绾开始皱一下眉,觉得不应该忘乎所以,转念一想这是家庭小酌,乃人之常情,便不忍冷却妻子的好意,愉快答应。
吃罢午饭,卫绾倒在床上,美滋滋睡了一觉。当他刚刚起床,河间王刘德派人来通知他,说有急事,需要他马上赶到王府。他不敢怠慢,翻上马背,哒哒哒径奔王府。
卫绾来到王府,见河间王刘德正陪着朝廷使者说话,走上前,笑着说:“大王找臣?”
刘德粲然一笑说:“太傅吉星高照,双喜临门,孤衷心祝贺。”说着,扭过头,对朝廷使者说:“没必要拐弯抹角,直接宣读诏书吧。”
“诺。”朝廷使者作了一个长揖,然后拿出黄色的帛书,对着卫绾说:“卫绾听旨。”
卫绾撩起朝服,噗的一声,跪倒地上,只听使者朗声宣读:“皇帝诏曰:卫绾忠厚纯正,居功不傲,堪当大用,兹免去河间国太傅一职,转任北军中尉,速来京赴任,不得耽搁。”
“谢皇上隆恩。”卫绾接过圣旨,站起来,对这道突如其来的圣旨深感惊讶。朝廷使者双手抱拳,连声道贺:“卫大人先是加封建陵侯,此次升任北军中尉,真是皇恩浩荡,前途无量。”
北军中尉隶属于太尉,负责京城的防卫和治安,权力很大,不是一般人能干的,此次皇上调卫绾出任此职,说明皇上对卫绾高度信任。卫绾心中感到热乎乎的,心说皇上如此信任自己,自己一定好好干,才能报答皇上。他平抑一下激动的心情,问道:“臣什么时候启程?”
使者的回答斩钉截铁,不容含糊:“两天之内。”
两天时间比较紧张,卫绾有些措手不及,但卫绾何等人也,历来干脆,他考虑片刻,毅然回答:“好吧,两天就两天。”
刘德看卫绾要调走,心中依依不舍。曾几何时,卫绾作为自己的老师和得力助手,悉心?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