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旧事》第245章


“放屁,我已答应了太后,孔乡侯,怎能出尔反尔呢?你怕死,本官却不怕死。”朱博高声道。
赵玄吓了一跳,心想不就是给个建议,你何必发这么大的火。只能唯唯诺诺的点头称好。
朱博赶紧回去写奏章,写着写着把傅太后厌恶的何武也写了进去。等赵玄签了名后,奏章就递了上去,落在了刘欣的手里。
刘欣觉得很奇怪,何武,傅喜名声在外,哪来这么多的不是。
他派尚书令请来赵玄,希望他给一个说法。
赵玄本来就是个凑数的,哪知道里面写得有多严重,于是前言不搭后语。
如此一来,更引起了刘欣的怀疑。
又是一通斥责,赵玄就把傅宴唆使朱博,朱博强迫自己联名的事实给招了。
刘欣顿时大怒,“如此构陷大臣,成何体统,来人!”
“在!”
“拟旨,赵玄减死罪三等,傅宴削封地四分之一,将朱博投入掖庭,来日再审。”
“皇上开恩哪!”
“滚下去。”
当谒者拿着圣旨来抓朱博时,朱博才知道自己摊上大事了。
他不想去蹲大狱,拿出一杯毒酒,结果了自己的性命。
此事,最为郁闷的是傅太后,本想惩戒傅喜,没想到却搭上了几个心腹大臣,但是她又不能有异议,因为这件事,事实清楚,她总不能站出来说,是自己下令来诬陷傅喜的,那于自己脸上无光。
第256章 东平王案() 
朱博自杀,赵玄戴罪,丞相与御史大夫的位置又空了出来。
刘欣挑来挑去,挑中了两个人,光禄勋平当忠厚老实,可任丞相。京兆尹王嘉正直忠良,可任御史大夫。
三个月后,建平三年(前4年),平当病重,他留下一段为子孙计不受侯爵的佳话,就病死了。
按传统,丞相自然只能由王嘉来担任,而御史大夫由河南太守王崇接任。
王嘉没有任何背景,是靠明经问策进入仕途的,他在官场打拼几十年,如今到达顶峰,不能不说运气实在不错。
王崇的父亲王骏,是成帝时的名臣之一,受父亲的影响,王崇为人正直,为官清廉。
所以他们履职后的一段时间内,朝廷的局面有所改观。
但是,大好局面没有持续下去,建平三年年末,又发生了一件举国震惊的冤案。
事情牵涉东平王刘云,刘云论辈分是刘欣的堂叔,他的父亲刘宇是宣帝之子,受封为东平王。
东平国境内有个无盐县,建平三年,无盐县出了两件怪事,一是危山上,沙土不知为何,非人为的覆盖了山上的野草,平白无故多出一条宽敞的大道来。二是在瓠山之间,有座巨石诡异地立了起来,并且移动了不少距离。
这两件事在当地引起了巨大的轰动,最终传到了东平王刘云的耳中。
刘云也觉神奇,亲自带人前去探查神迹,在确认之后,他带着王后,王子,王孙等人前去大誓祭奠一番。
此事在东平王的加入下,在民间传到沸沸扬扬。老百姓都认为这是个神迹,东平国说不定有大事发生。
长安某酒肆。
“嘿,你们听说了吗,东平国无盐县那件神迹?”
“什么神迹,说来听听?”
“危山铺路,瓠山立石,据说东平王都亲自去祭奠了。”
“哦,你倒是说得详细点啊。”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旁边吃酒的两人也是起了好奇心,特意靠近了点,把无盐县的传闻细细地打探了一番。
听完之后,两人便付了帐,急急地向长安南边的一处民宅中走去。
两人进入屋中,把门关进。
“孙兄,这是个好机会啊!”
“息兄,你有什么好法子?”
“孙兄,可了解前年张由的事情?”
“略知一二。”
“孙兄,这可是你我平步青云的好机会,可千万不能放过啊!”
“在下知道,息兄,你说吧,让我怎么做?”
只见息姓人附在孙姓人耳边,一会儿的功夫,孙姓人便喜笑颜开,连称高明。
原来这两位一位叫息夫躬,河阳人,与孔乡侯傅宴同乡,息夫躬粗通文墨,鬼点子极多。另外一位叫孙宠,曾做过汝南太守,因罪免官,现在两人同在长安待诏。
两人彼此深交,都有同一个梦想,那就是平步青云。
息夫躬的意思是以无盐怪事为由,告发东平王有谋朝篡位之心。说得直白点,他们想以陷害别人来立告发之功,从而平步青云。
说干就干,息夫躬写成奏疏,凭借孙宠的关系将奏疏转交给中郎右师谭,右师谭转托中常侍宋弘。
宋弘直接把奏章递给刘欣阅览。
刘欣阅览后,大惊:“还有这等事情,快,派人,给朕去查!”
派下去的官员不久后回来了汇报道:“无盐县却有奇事,东平王确有不臣之心。”实际上,这个结果是屈打成招得来的,一点也经不起推敲
“那还等什么,给朕法办。”但是,刘欣却不管那么多,巨石自立本就是个让人想入非非的事情,东平王还去祭奠,不是触动天子逆鳞么?
所以,东平王必须死。
刘欣的决定招到了廷尉梁相,尚书令鞠谭,仆射宗伯凤的反对,他们的意思是事情还没有查明,就草率定案,是不是有点草菅人命了?
刘欣问丞相王嘉,御史大夫王崇有什么意见。
这两位老兄却是摇摇头,违心地说道,还是由皇上自己决定吧。
“那还有什么好说的,下旨,严惩东平王府。”
“息夫躬首发告奸,升为光禄大夫,孙宠为南阳太守,右师谭,宋弘都可论功行赏。”以上的行赏诏书还没发出,刘欣便会心一笑,将宋弘的名字一勾,写上了另一个与此案没有一毛钱关系的人名字—董贤。
第257章 断袖之癖() 
董贤,是个绝色的男子。
刘欣每当一想起他,便会心旌荡漾,比起董贤来,他的六宫粉黛简直就如庸脂俗粉一般,一点兴趣都提不起来。
董贤的父亲董恭,在刘欣为太子时,是个御史。而董贤则因为父亲的关系,成为了太子舍人。
因为年纪尚小,左右不便引荐,所以刘欣并未见过董贤。
刘欣即位,董贤为郎。
建平元年,某日,董贤的值日,按惯例,值日郎必须报刻漏,也就是向皇上报时。刘欣批了一段时间的折子,放下朱笔,抬眼一望殿下。
骤然发现殿下站了一人,倒是十分眼生。
再定睛一看,刘欣竟然有种怦怦心跳的感觉,他以为那人肯定是个女伴男装的郎中,否则不可能有这般姣好的面容。
刘欣来了兴趣,连忙把董贤召到跟前,又仔细地打量了一番,笑道:“你为何要女扮男装?”
董贤连忙跪下,说道:“臣是男儿身,并未女伴男装。”
“哦?啧啧,竟有如此这般美的男子。连朕的妃子们都被你比下去了!”
刘欣说着轻佻的话语,把董贤吓得一动不敢动。
“你叫什么名字?所任何职?”
“小人董贤。宫中郎中。”
“从今天开始,你就是黄门郎了,其他的活不要干了,陪在朕的身边就可以了。”刘欣兴奋道,兴奋的同时竟然无意识地舔了舔嘴唇。
“谢陛下荣恩。”董贤也十分激动,心想只要能接近皇上,那就有好日子过了。
“先退下吧!”
“是。”
望着董贤退下的身影,刘欣心道:“朕这是怎么了,朕见到这个男子,居然会有心砰砰跳的感觉,朕的那些妃子可从来不能让朕有此感,朕到底是怎么了?怎么了?”
“朕喜欢男人!”刘欣总算明白了一件事情。“难怪,朕对着那些妃子会索然无味。”
“董贤,好个人儿…嘿嘿…”刘欣竟然兴奋得不能自已。
从那时起,细心的人会发现,刘欣的身旁永远会跟着一个阴柔如女子,容貌不输女子的男子。
刘欣下令,封董贤父亲董恭为霸陵令,擢光禄大夫。董贤则一月三迁,由名不见经传的小小郎中升任驸马都尉侍中。
董氏一门,顿时恩宠无比。
有了董贤,刘欣对后宫的兴趣更加淡薄了,他们不但同食,而且同寝。
有一日清晨,刘欣先醒。他起身的时候,发现自己的袖子被董贤压在身下,而董贤正睡得很香。
他不忍心打搅董贤,便从旁抽出一把剑,将袖子劈开。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