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下五千年》第457章


诖似诩洌环矫姘凳窘蚝9厮拔袼镜妈斩岳詈枵率┘友沽Γ骨逭荒芫芫邮懿菰迹保救艘财涤诨疃锤刺嵝崖奚巢灰痔岢觥案绞舻亍钡囊蟆>父鲈碌奶概校晔乱蝗眨衅纤蕉┝⒘酥衅虾秃猛ㄉ烫踉肌9?4款,规定:1中国仍允许葡萄牙永驻和管理澳门以及属澳之地;2葡萄牙可以派公使驻北京,并在通商口岸设领事;3葡萄牙取得领事裁判权;4葡人可以享受中国已给或将给其他国家的通商特权。在通商口岸有居住租买土地、建造房屋、设立教堂等权利。随后,罗沙立即带条约返回葡萄牙,请葡萄牙国王批准。然后又返回中国。光绪十四年(1888年)四月二十八日在天津罗沙与换约大臣李鸿章互换了条约。至此,葡萄牙终于获得了对澳门的侵占。
康有为的大同书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文化传入中国,在中国思想界引起极大轰动。光绪十年(1884年),康有为在西方思想的冲击下,借用礼记“大同”之义,萌发了其大同思想。是时梁启超受学于康有为门下,康有为在与弟子谈话中,向弟子们讲述了他的大同思想。次年,康有为开始撰写人类公理,两年后编成人类公理内外篇。随后,康有为便参与变法运动。光绪十四年(1888年),康有为鉴于民族危机加深,第一次上书光绪皇帝,建议圣上变成法、通下情、慎左右三事,以此来图谋大清帝国的富强。上书后,便在广州长兴里聚徒讲学,宣传其政治主张。次年,中日拟签马关条约。消息传出,舆论哗然。康有为会合赴京会试的举人一千三百余名,上书朝廷,要求拒绝签订和约,迁都抗战,变法图强,一时间京城汹汹。不久,康有为中进士,诏授工部主事,不就。而是在京城与文廷式、陈炽等人组织强学会,编印中外纪闻。随后,又在上海设立强学会分会,创办上海强学报并推动各地组织学会,设立学堂、报馆,鼓动宣传变法维新。是时康有为的政治观点已经渐趋成熟。光绪十七年(1891年)左右,康有为已经蕴育了大同书这一名称,博爱、主乐、进化三大思想以及由此演化出来的其他内容已经寓含其中。因诸事缠身,未及写就。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康有为等人在北京成立保国会,在翁同龢、徐政靖等人的支持下,进行了一场百日维新运动。九月,康有为大同书手稿戊戌变法运动失败,康有为流亡国外。先后游历了日本、美洲、欧洲、印度等地,亲眼目睹了西方社会的文明和危机;此外,还接触到空想社会主义思潮。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康有为避居印度,他重新操笔对其人类公理进行充实、增补、论述了不少游历欧美后的所见所闻,并大量添加了有关印度之事,写成大同书草稿,康有为在大同书题辞中写道:“廿年抱宏愿,卅卷告成书。”可见,此书饱含了他二十余年的艰辛。
大同书集中表达了康有为的政治思想。书中揉合了儒学、佛学、西方民主思想,以及某些空想社会主义思潮,描绘了一幅理想社会的因素,认为人类经过进化,可达到一种大同世界。此书揭露了人世间因不平等而产生的各种苦难,主张建立没有私产、没有家族、没有国家、没有帝王,人人相敬相亲,人人平等互爱的理想世界。他认为只有广泛宣传大同世界就会如江河日下,自然而成。康有为反对通过暴力去实现大同世界,宣扬君主立宽,鼓吹改良主义。
大同书草稿写成后,梁启超向康有为建议,请他将这书出版出来。康有为认为“方今为国党之世,”不同意马上把此书公布于世。随后,他又多次对此书进行修订。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次年康有为组织孔教会,发起“定孔教为国权”运动。中华民国二年(1913年),康有为将大同书甲、乙两部分在不忍杂志上发表。不久,不忍杂志停刊,大同书其余八部分没有继续刊出。民国六年(1917年)康有为参加张勋复辟活动,旋即失败。两年后,甲乙两部分合订为单行本问世。民国十六年(1927年),康有为去逝,大同书其余八部分未及刊出。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康有为弟子钱定安将甲、乙两部和经他整理的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八部汇集起来,由上海中华书局正式出版。
袁世凯小站练兵
甲午战争中,腐败无能的清军屡败于采用西方新式武器、编制和战术的日本军队。面对这种情况,清政府已经迫切需要训练出几支新式军队来。清政府于光绪二十年(1894年)十一月成立了督办军务处,任命恭亲王奕??为督办,庆亲王奕为帮办,翁同龢、李鸿章、荣禄、长麟会同商办,开始筹备编练新军。
这年冬天,清政府派淮系官僚、长芦盐运使胡招募新兵4750人,在天津小站训练定武军,这是一支新式陆军,由德国人汉纳根担任教官。第二年,袁世凯从朝鲜回国,任浙江温处道员。他在北京请人翻译兵书,并极力结交荣禄等人,很快得到荣禄等人赏识,于是荣禄、李鸿章、翁同龢联名上书保举袁世凯督练新军。十二月底,清政府派袁世凯赴小站接替胡。
袁世凯接胡后,派人分别到山东、河南、安徽一带增募步兵,又派人到奉天增募骑兵。随后在小站成立了新建陆军督练处,将定武军改名为新建陆军。全军7500人,基本上采用德国军队建制,分有步、骑、炮、工四个兵种,以步兵为主体。步兵分成两翼,左翼统辖两个营,右翼统辖三个营;炮、工、骑各统辖一个营;营以下编制为队、哨、棚。同时,又从国外购置了步枪、马枪、快枪等新式武器,装备了部队。各级军官大多由军事武学堂毕业的人充任,并从德国聘请教官训练军官。全军一律习洋操,依照德国军队的方式进行训练。又设行营武备学堂,推行新的军事知识,聘请德国军官为总教习,此外,还设有讲武堂和学兵营。
为了培养亲信,袁世凯广授至朋好友,聘请老友徐世昌为参谋,唐绍仪为军中文案(即秘书长兼外交处长),又调来马国璋、段祺瑞、王士珍分别担任要职,又对其亲信给予了提拔,这样从上到下纠集了一大批党羽。新式陆军从此成为袁世凯直步青云的政治资本。
第291章 清朝(45)()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维新运动兴起时,袁世凯审时度势,依靠手中掌握的新军进行投机,他一面加入强学会,一面又向荣禄告密。维新运动失败后,他博得了慈禧太后的信任,第二年被任命为山东巡抚。义和团运动兴起后,袁世凯凭借新军剿杀义和团,乘机扩充军队,共有马、步、跑队20个营,实力大增。而后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时,袁世凯又参加了东南互保活动,坐镇山东,拥兵自固,采取观望态度,被称为“山东王”。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李鸿章病故,袁世凯继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两年后,清政府改革兵制,在北京设立练兵处,以奕为总理大臣,袁世凯为会办大臣,铁良为帮办大臣,统一和扩充全国新军的编制,计划在全国共编新军36镇。借此机会,袁世凯将带到山东的军队调回直隶,驻营小站,扩充、改编为北洋常备军,先后组编了北洋常备军左镇和右镇,还将亲信徐世昌、冯国璋、段祺瑞、王士珍安排到各重要部门掌握实权,同时又仿照北洋常备军的编制,训练了京旗常备军。到了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按照预先的编练计划,北洋军六镇建成,共计七八万人,除第一镇由户部侍郎铁良统制外,其余五镇约由袁世凯的部下王英楷、曹锟、吴凤岭、吴长纯、段祺瑞分别统制,成为袁世凯的嫡系部队,分驻在山海关、天津、北京、保定以至东北的锦州和山东的济南至潍县一带。袁世凯成为举足轻重的人物,同时也就引起了清廷的戒心。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朝廷宣布预备立宪后,采取的第一个步骤就是厘定官制,军权成为厘定官制的重要目标。在这种形势下,袁世凯奏请免去各项兼差,并把北洋六镇中的四镇交给新成立的陆军部,只留下驻扎山海关和天津附近的两镇归自己指挥。第二年,袁世凯被免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职务,调任外务部尚书兼军机大臣。形势上袁世凯被剥夺了军队,实际上他多年苦心经营的军队仍由他的亲信指挥。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慈禧、光绪帝相继病死,次年宣统帝继位,摄政王载沣抉政,他视袁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