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下五千年》第462章


强学会的宗旨是“求中国自强之学”。康有为还亲自写了强学会叙,指出中国形势危急犹如“被于火薪之上”,大声疾呼:“俄北瞰,英西,法南瞬,日东眈,处四强邻之中而为中国,岌岌哉!”呼吁封建官僚和士大夫们起来挽救民族危亡。户部尚书翁同龢曾表示愿从户部拨款支持该会。强学会一时声势颇大,除了赞成维新的人参加外,一些官僚为搏取声誉,也来投机,如两江总督张之洞、直隶总督王文韶以及在天津小站练兵的道员袁世凯或捐款或入会,甚至连李鸿章也想捐银二千两入会,因其名声太坏而遭拒绝。外国的传教士李提摩太、李佳白、林乐知等人也纷纷加入强学会,想借此对强学会施加影响,甚至英国当时驻华公使欧格讷也亲自参加,并捐助图书。
强学会的活动,引起顽固守旧官僚的忌恨和惶恐,后党官僚荣禄、刚毅等人群起反对。大学士徐桐扬言要上奏弹劾康有为“谋反”,遂使北京的风声紧张起来。十月,康有为迫于形势,留梁启超在京坚持工作,自己离京南下,十一月到上海,在取得两江总督张之洞的支持,发起组织上海强学会分会,黄遵宪、张謇、汪康年、章炳麟、梁朋芬、陈宝琛等几十人为会员。
上海强学会在章程中指出:“本会专为中国自强而立”,“此会专为联心,讲学术,以保卫中国”。宣传挽救危亡、“保卫中国”的旨意。标明译印图书;刊布报纸;开大书藏;开博物院;为“最要者四事”,表达了学习西方的愿望。
刊布报纸是上海强学会“最要者四事”之一,康有为也自称“急欲办报”,并在沪期间,电调门人徐勤、何树龄由粤来沪办报。于是在光绪二十一年十一月二十八日(1896年1月12日)创刊出版强学报。拟为五日刊,由徐勤、何树龄担任主笔,上海强学会书局铅字排印,免费分发读者。康有为作序,倡言“学则强,群则强”,刊出上海强学会章程,规定维新宗旨。其论说以发明强学之意为主。次录上谕,刊布廷寄,鼓吹议会办报,力言封建科举制度的积弊,阐述变法当知本原,主张开设议院“以通下情”。用孔子纪年。于一月二十二日左右终刊,共出三号。
强学会由北京发展到上海,虽然其中混进了一些投机取巧的人物,但主要力量仍是维新派。维新变法的声势愈来愈大,反动势力的反扑也愈加猛烈。李鸿章的亲家、御史杨崇伊弹劾强学会“植党营私”,“私立会党,将开处士横议之风”。攻击中外纪闻鼓吹西学,背叛“圣教”,请求严禁。北京强学会随即被查封,中外纪闻也被禁止发行。这时,以“通达时务”自翊的张之洞见风驶舵,接着查封了上海强学会和强学报。不久,杨宗伊又弹劾强学会发起人文廷式等“互相标榜,议论时政”,文廷式竟被革职回籍,“永不叙用”。
强学会的被迫解散后,维新派仍继续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经翁同龢的活动,在北京强学会的旧址设立官书局,每月经费一千两,任务是翻译外国新书和报刊文章。维新派人士黄遵宪、汪康年等又在上海创办时务报(旬刊),邀请梁启超到上海任主笔。
中俄密约
第294章 清朝(48)() 
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后,俄、法、德三国干涉还辽,沙俄政府想借清廷的“亲俄”倾向把其势力扩展到东三省。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四月,沙俄财政大臣维特向俄皇逞递了一份奏文,详细阐发了将铁路伸向中国满洲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战略意义,提出应以最谨慎的方式与中国接触,使中国政府就范。不久之后,沙后政府发出邀请,要求清政府派使臣参加俄皇尼古拉二世的加冕典礼。于是清政府准备派外交官王之春为致贺专使,俄国政府以“位望太轻,难予接待”加以拒绝,暗示必须由李鸿章出使。四月末,清政府改派李鸿章为大清帝国钦差头等全权大臣率队参加俄皇尼古拉二世的加冕典礼,随后又去英法德美四国递交国书。李鸿章带领大批中外随员从上海出发赴俄。俄皇特派大臣乌赫唐斯基公爵坐专船到苏伊士运河迎接,于五月五日抵达彼得堡。次日,李鸿章向俄皇递交了国书并呈上厚礼。俄皇尼古拉二世破例于便殿密秘接见了李鸿章。谈话间,俄皇客气地提出了俄国要伸向中国东三省接路的要求,并表示此事并非是考虑到俄国的利益,而是为将来英日再生事时,俄可助一臂之力。李鸿章表示将俄皇要求,电告总理衙门,请大清皇帝示下。五月九日,俄国外务部大臣罗勃诺夫宴请李鸿章一行。席间,财政大臣维特马罗勃诺夫大谈俄国帮助中国的功劳。宴后,由财政大臣维特出面正式与李鸿章会谈。会谈中俄方直接提出承担铁路等项目的工程由华俄银行来承办。李鸿章没有马上答应。第二天,李将俄方提出的条件再次电告总理衙门,在电文中表示:“中国设迂急难,俄必之助;反之亦然”。“五月中旬,李鸿章再次拜访维特,与他进行讨价还价式的谈判,接着维特回访李鸿章,再次磋商。几天之后,华俄银行董事会向财政大臣维特提交一份向李鸿章贿赂的密件,内容为:拔出300万卢布为事业之进行方便的费用;300万卢布分三期付给李鸿章;该款由新成立的东清铁路公司支付;具体负责此事的是乌赫唐斯基公爵和罗特施坦先生。五月二十九日,李鸿章再与俄皇会谈,会谈中,俄皇暗示了密件的内容。这样,签订密约的条件基本成熟。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六月三日,李鸿章与维特在莫斯科正式签订了中俄密约。条约共六款,核心内容是:允许俄国越过黑龙江、吉林地方建造铁路;无论战时或平时,俄国都可用该铁路运送军队、粮食及军需品;如遇紧要之事,中国所有口岸均对俄国军舰开放;修筑铁路的款额,由华俄银行承办,个体事项在适当时候由中俄双方另签合同。次日,维特亲批了由华俄银行董事会承担的对李鸿章给予三百万卢布贿赂的密件。六月十三日,李鸿章结束在俄的一切事务,离俄赴德、法、美等国。七月,光绪帝谕旨,准中俄合办东三省铁路一事,并同意九月派使臣签约。九月八日,清朝驻俄公使许景澄与俄国政府财政副大臣罗曼诺夫于德国的柏林订立了国俄合办东三省铁路公司合同章程。此章程共十二款。主要内容为:为建造东三省铁路,决定成立东三省铁路公司,清政府以库平银五百万两入股;公司章程按俄国铁路成规办理;总办由中国政府选派;自章程批准之日起十二个月为限,铁路开工,六年竣工;在铁路建设中,除资金由该公司提供外,其它如原料、雇工等均由中国地方政府提供;该公司所占地段均属官地,不纳税;路成开车之日起80年为限,所有铁路所得利益归该公司专得,80年期满之日,中国政府收回。
中俄密约和中俄合办东省铁路公司章程的签订,使沙俄达到了把势力伸向中国东三省的目的。后一章程的签订是密约的具体化,实际上在“联合经办”的名义下,沙俄对东三省的经济掠夺合法化。使中国政府在该路沿线地区的主权和利益丧失殆尽。
时务报和时务学堂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二月,京、沪强学会相继停办后,离沪返粤的康有为主张在上海办一报纸以继续宣传变法思想。这时其好友黄遵宪正闲职在沪,他完全赞成康有为的主张。即与从湘来沪的汪康年商议办报一事。汪康年赞成并决定请梁启超参加。四月,梁启超应约来沪。三人商议后,决定将存在汪康年那里的强学会余款及变卖强学会房产器物的资款共计白银1200两和黄遵宪本人自捐的银元1000元,以及过去盛宣怀捐的银五百两,邹凌瀚捐的银元500元,黄爱荣、秒竹石各捐的银元100元,作为办报资金。然后又买了上海福州路福建路口的一处房子为馆址。经商议决定报名为时务报。先由梁启超草拟了办报章程三十条,然后由黄遵宪修改后定稿。随后,黄遵宪委托日本驻上海总领事代请订立合同,批准了出版手段。规定该报为旬刊。十日一期,每期三万字。册订,第一册二十余页,以石板连史纸上。此报分“论说”、“谕折”、“京外近事”、“域外报译”诸栏,而“域外报译”几乎占全册的二分之一,另附有各地学规、章程等。报馆总理为汪康年,主笔为梁启超。麦梦华、徐勤、欧榘甲、章炳麟等先后为之撰述。此外,还请张坤德、郭家骥、日本人古城贞吉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