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三国》第242章


小贩苦着脸,道。
“大人应该知道,琅邪城外正在打仗,乱得很。我本想去北海进货,再收一些金丝小枣卖,可现在兵荒马乱,出城恐有性命之危。只希望陈平大人能打败乱军,还琅邪安宁。”
陈登听完小贩的话,深思不语。一旁的陈平与陈登一般,面露思考之色。
二人告别了小贩,陈登又光临了多家商铺,陈平只好默默的陪着。
半个时辰过后,陈平厌恶了这种状态。
陈平看着陈登,道。
“元龙兄,你也看到了,琅邪城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幸福。平再次请求元龙兄,为了百姓的生活,为了百姓的性命,勿要改道黄河,做那天怒人怨之事。”
为了探查陈登的真正目的,陈平再次提起了水淹琅邪之事。
陈平之言,陈登充耳不闻。不过在此期间,陈登反问了陈平一个问题。
“坊市之内应该有维护治安的官兵,为什么没有看见。还有,城墙守军,城门守军只有少数,他们去了哪里。”
陈平面色一紧,紧接着哈哈一笑,道。
“元龙兄,现在你我交战,这兵力部署情况,我怎能轻易告诉你。”
陈登深深的凝视着陈平,一字一句道。
“不会是撤离了吧,先撤出军队,保存实力,然后再进行反攻。你求我不要改道黄河,并不是为了琅邪百姓,而是为了琅邪这片基业。如果你真为百姓着想,为何不让他们撤出琅邪,保护他们的安全。”
陈平尴尬一笑,道。
“元龙兄,你为何有这般想法,陈平爱兵,亦爱民。为了不让百姓恐慌,平弟暂时封锁了消息,过了今日,琅邪百姓必撤。”
陈平为了打消陈登的疑虑,又道。
“元龙兄你应该知道,撤兵,撤民,皆是麻烦事。如果所有人一起撤出琅邪,必会生乱,分批撤离才是上策。在平弟眼中,无论是兵,还是民,都是大汉子民,平弟都会保证他们的安全。对了,还有一个好消息,那就是老家主和陈氏族人已经撤出了琅邪,元龙兄大可放心。”
陈登认真得听完陈平的话,呵呵一笑,道。
“你对陈氏族人有心,非常不错,你当陈氏家主还算合格。但我更加希望,你对琅邪的百姓,徐州的百姓上上心,你我第一次交谈时,你曾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希望你遵守这句话,永远的遵守下去。”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陈平喃喃自语,然后面色复杂的看着陈登。
陈平发现,他直到现在都无法看透陈登这个人。
陈登为什么要说这句话,难道陈登是一个爱民之人。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如果陈登爱民,那他为什么要改道黄河。
改道黄河,天怒人怨,能做出这种事情的人,绝对不是一个爱民之人。
陈平想到这里,再次笑了起来。
陈平看着陈登,反攻道。
“元龙兄,陈平希望你同样爱民,勿要水淹琅邪。”
陈登的面庞上涌起阵阵苦笑,没有回答陈平的问题。
陈平不死心,接二连三的相问,陈登皆不答。
陈登看着陈平,转移话题,道。
“这里虽然热闹,但不能静心,我们还是出城吧。”
陈登失去了游逛坊市的乐趣,准备离开琅邪城。
“绝不能让陈登离开,现在擒住陈登,我等将后顾无忧。”
陈平听着下属的话,点了点头,紧接着又摇了摇头。
擒拿陈登易如反掌,可擒住陈登又如何,黄河的问题没有解决,擒与不擒又有何分别。
“勿要阻拦陈登,一切由他,只要我们跟紧他,他跑不了。”
陈平下达了跟随命令,陈平要死死得盯住陈登,不让他走脱。
“哒哒哒。”
马蹄声再起,陈登的下一站是东阳。
东阳县,位于琅邪郡以东,主农业,是最早施行屯田制的县城。
琅邪军的粮草绝大部分产自与东阳,可以说,东阳是陈平军的后勤基地,是一座正在生产粮食的大粮仓,
东阳县很重要,陈平常年在此驻兵。陈登选择去东阳,这让陈平很安心。
一个时辰后,陈平和陈登终到东阳县。
“呼吸。”
陈平长吸一口气,又慢慢吐出。
陈平举起双手,扶了扶头上的重盔,决定把它摘下来。
这顶头盔完整的包裹住脸部和颈部,阻挡一切凉爽,十分的不舒服。
“最好别摘,摘了会出大事。”
陈登漫不经心的一句话,让陈平身形一滞。陈平迟疑了一会儿,最终还是没有摘下。
陈登很是满意的看着陈平,然后又看着美丽的东阳县,再道。
“这里真美,房舍林立,农田肥沃。当年我担任东阳县令时,还没有这番景象,由此看来,你比我有能力。你不仅抵御了黄巾贼寇,更是重建了东阳县。这细细数来,在历任东阳县令中,你的功劳最大。”
高傲的陈登很少夸人,陈登夸奖陈平,这让陈平身惊讶。
要知道,陈登最恨的人就是陈平。现在陈登夸赞陈平,陈平真得很不适应。
陈登陈元龙,你倒底唱得是哪出戏啊。
陈平不明白,不明白陈登为什么要说这句话,更不明白陈登到底要干什么。
陈平压制住复杂的情绪,谦虚的道。
“平弟的能力不足也,东阳县能有今日风景,全是百姓之功。”
“百姓,百姓。”
陈登喃喃自语,不断的重复百姓二字,最后发出阵阵苦笑。
(本章完)
第289章 双陈会(三)() 
?? 百姓,百家姓氏也。
春秋之时,百姓是官员的名称,是高等阶级。但是,随着历史的推进,时代的演变,还有家族的兴衰轮回,百姓从官转变成了民。平民,子民,黎民等,都可称呼为百姓。当然,百姓还有一些难听的称谓,比如匹夫,贱民。
与百姓有关的话题数不胜数。无论是民间还是朝堂,谈论最多的都是百姓。
古人云。
“芒种雨,百姓苦。”
有诗言道。
“春风三月满京华,肯入寻常百姓家。”
亦有感慨之句。
“一戎才汗马,百姓免为鱼。”
陈平和陈登也不例外。二人在初次见面的时候,讨论的第一个话题同样是百姓。
六年前。
徐州城陈府,偏房。陈登与陈平夜谈。
陈平言,
“道家先辈曾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民心,即是天心。”
陈登言,
“元龙本以为,百姓就像香炉中的青烟,挥之即来,招之即去。今日听得先辈之言,真是醍醐灌顶,发人深醒。”
陈平再言。
“为了徐州百姓,为了大汉百姓,陈平请求元龙兄,解救大汉百姓。”
陈登感慨言。
“平弟真乃爱民之人,如果平弟能相助陈家,乃陈家之幸,乃徐州之幸。”
陈平的言行举止感动了陈登,陈家接受了陈平。
对与六年前的这番经历,陈平始终认为,他是用表演打动了陈登。
可是六年之后,陈平蓦然发现,事实并不是这样。
真正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答案伴着马蹄声,一点点的揭晓开来。
“哒哒哒。”
马蹄声三起。
陈登从东阳而出,前往第三站,琅邪郡北阳县。
北阳县城是琅邪郡的交通要道,在陈平重建东阳时,一并重建了北阳。
在陈平眼中,北阳的地位,不下于东阳。
陈平深知交通的重要性。陈平规定,延续汉制,三十里一驿,连通琅邪郡各处。
驿站设驿丞,驿兵。
驿丞由琅邪军官担任,驿兵从北阳县的百姓中选拔。
驿丞的作用是监管驿兵,维护秩序。还有传递重要信息,打理往来商贸,管理住宿等。
驿兵的作用则多得多。驿兵要维修道路,修补驿站烽燧,传递信件。驿兵还会在驿站做些小买卖,服务与路途中的旅客和商人。
但是,当陈平前往北阳时,陈平发现,与东阳其名的北阳,发生了大变化。
每每路过一个驿站,皆是人去楼空。当到达北阳县城时,城内的状况可用凄惨来形容。
北阳县的凄惨,让人心碎。
有人,但人很少,多是老幼妇孺,无男丁。
有房,房舍很多,破损也很少,但透露出凄凉的死气。
最重要的?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