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去飞 从伦敦到北京,30000公里的热血之旅!》第3章


都已是奢望时,至少刮胡子还可以让我保持整洁。我很不习惯睡在高低不平的硬地方,夜里几次被森林间夜行的动物发出的窣窣声弄醒。
*
进入法国城市,我再次习惯性地迷路了。法国的路牌是绝对不能相信的,顺着一块路牌走下去,下一个你将看到的路牌就是“禁止通行”。千万别跟法国警察讲道理,除非你想被罚款,所以我还是乖乖地顺着中央干道前行,以便早日逃离这个地方。尽管如此,警察还是带着怀疑的目光找上前来。
我对警察先生说,我准备骑车到印度去。这一点在情在理,我确信无疑。
“你太勇敢了!”他们大叫起来。
*
在德国小镇纽伯格(Neuberg)一家开放着空调且一尘不染的银行里,我正在柜台前面排队,手里攥着被汗水浸湿了的钱包。
我好几天没洗澡了,身上一定很臭,这点我有自知之明。我的衣服皱巴巴、满是尘土,鞋子里说不定还有几只臭虫,一大清早的挥汗如雨让我的皮肤变得湿嗒嗒的。银行的工作人员个个身着笔挺的制服,我暗暗注意了一下周围,生怕有人憋不住尖叫起来,或者厌恶地皱鼻子。但德国人显得很淡定,他们要不就是全部犯了鼻炎,要不就是在尽量保持礼貌。
我和德国人的缘分似乎总是没有和法国人那么深,或许是因为我一直不喜欢他们的语言吧。我总觉得德语里的阳性名词、形容词,还有那些过于繁琐的大写,简直不可理喻,把宾语搁在动词前面就好比把马车放在马前面一样!显然,德国人非常重视安息日,一到这一天,镇上的商店——蓝的黄的米色的掩映在树影中色彩柔和的高大建筑群——一律大门紧闭,街道空无一人,静悄悄地沉睡在与季节不相称的热浪中。但主道上却挤满了熙熙攘攘的游客,车上也十分拥挤,可大家还是秩序井然,没有什么比不遵守规则更能刺激德国人的神经了。
欧洲在我的旅行计划中只是很小一部份,在我看来,通往伊斯坦布尔的前两千英里只是牛刀小试,或者说是赛前的热身。
我从来没骑过如此负重的自行车,我最初的计划是一星期骑行400英里。照这个计划,我一天内骑得越远,就能为自己赚到越多的休息时间。奥地利的公路到处是弯道和下坡,交通规则也比德国宽松多了。虽然双腿已经超负荷运动了三天,但我还是决定,只要我感觉健康有力、精力充沛,就会继续按照计划前进,如果真的需要休息,我的身体会立刻通知我的。
在前往维也纳的路上,我第一次邂逅了和我一样满载装备的骑车人,我和他一起加速,并兴奋地用蹩脚的德语询问他要去哪里。
“匈牙利!”他咕哝了一句。
“我也是!我要去印度!”
“祝你好运!”他显得很淡定,这几个字用德语说出来却像在诅咒。这种漠然真让我泄气,不过我也能理解:他既然选择独自旅行,就喜欢一直保持下去。
与阿尔卑斯山那头的富邻居相比,匈牙利三分之二的国土海拔不到两百米,风景也很单调,除了一成不变的田野和偶尔出现的树林,就没有什么了。公路边,尤其是临时停车处,总有许多浓妆艳抹、体态丰腴的女人在向过路的摩托车手招手,肥大的臀部勉强被遮挡在紧绷的短裙里。在大多数公路上,自行车是不许上路的,但和德国截然不同的是,似乎没人在乎违规行为。
在离开伦敦两周,骑行了1243英里之后,我抵达了布达佩斯(Budapest)。表现不错!迄今为止,我之前预想到的恐怖事件一次都没发生,我既没遭抢,也没挨揍,更没被车碾死。
*
在匈牙利的边境,货车不可避免地排成一条长龙,等待进入罗马尼亚。我把车停靠在一辆从诺丁汉(Nottingham)开出的装满钢管的沃尔沃旁边,和一个英国人聊了起来,他是我到加莱后至今遇到的第一个英国人。得知我的计划后,他下巴都快掉了。
“伙计,你可比我强多了!”他说。
一位年轻的海关官员四仰八叉地半躺在椅子上,漫不经心地把双腿架在桌子上。他居高临下瞟了一眼我那皱皱巴巴的护照,告诉我护照已经失效了,封面也模糊不清,而且我携带的现金太多,绝对不许进入罗马尼亚境内。我怀疑他想收受贿赂,好在我也不着急,所以干脆在那儿等着。过了半晌,只见他得意洋洋地告诉我一个最新消息,罗马尼亚刚刚在欧洲联赛中击败英国。
“丹·佩特雷斯库(Dan Petrescu)真是好样的!”我说道,身上的鸡皮疙瘩都快掉下来了。必须承认,讨好这帮卑贱小人真让我感到恶心,但我的嘴里还是吐出了那几个可恨的字眼。对方傲慢地咧了咧嘴,露出一点笑容,“啪”地在我护照上盖了一个章,带着掩饰不住的轻蔑,向我挥手放行。
匈牙利平原一直延伸到罗马尼亚西部,为这个国家提供了最肥沃的耕地。每天清晨,农民背着钉耙、锄头、干草叉、长柄大镰刀等各种各样的家伙走向田地。农场里的工人在田间照看着自己的奶牛,不少人在路边树荫下打盹。沿路的村庄里,鸡鸭鹅乱飞,当地的小孩冲我吹起口哨,大喊大叫。
罗马尼亚人最主要的交通工具还是自行车——就是那种吱嘎吱嘎直叫唤、快要颠散了骨头架的单速老爷车,其次是温和恭顺的马和马车。热浪袭人,唯一的荫凉就是大路两边成排的大树。没有牛奶和酸奶,瓶子里散发着塑料味的温水让人无法下咽,这一切开始让我怀念那在蒙着水珠的玻璃杯里,满满地加了冰块的青柠汁。
阿拉德(Arad)市中心街道上满是新古典风格建筑,宽敞却稍显凌乱,这是齐奥塞斯库混凝土复兴时代之前的作品。在郊区,很多上个世纪中期建造的畸形建筑或破败不堪,或荒弃闲置;铁管的锈迹上长满了霉菌。我停下车来,走进了两三家食品店,店里只有面包、随处可见的汽水,还有几块让人提不起精神的蛋糕和酥饼。
*
通往保加利亚的小路上,路上的汽车渐渐稀少,取而代之的是马和马车。一个精瘦的年轻人冷不丁冲到马路上向我讨烟抽,我赶紧刹车,一句脏话脱口而出。快到卡拉法特港(Calafat)时,天上响起闷雷,大滴大滴的雨珠落下,赶跑了游泳和晒日光浴的当地人。我大着胆子把自行车扔到一旁,一猛子扎到水里。
本想在沙滩上找个僻静无人的角落美美睡上一觉,但附近饭店传来罗马尼亚当地人嘈杂的说话声和流行歌曲声,间或还夹杂着一阵阵歇斯底里的大呼小叫,显然这是一个通宵达旦的狂欢派对。
一开始,当我挣扎着把沉重的自行车从柔软的沙地中用力推向公路时,还仅仅把他们当成一群寻欢作乐的家伙。然而,当其中一个人跑过来帮我推车,并用磕磕巴巴的英语询问我要去哪儿时,我心里的怨恨立刻抛到九霄云外。“来一块儿吃吧!”他说道。
主人们一宿没睡,他们在庆祝一场24周岁的生日庆典,其中一两个人,尤其是那个过生日的男孩,仍然喝得醉醺醺的。一位警察稍稍能说点英语,他说自己很想去英国,但苦于囊中羞涩,一个月60英镑的收入让他到国外度假的想法成为了妄想。
*
保加利亚伊斯卡尔(Iskar)山谷在郁郁葱葱的高山和险峻陡峭的巴尔干山(Stara Planina)山脊中浅灰色的悬崖之间蜿蜒延伸。这里不是太陡就是过于暴露,想找一块合适的平地露营实在太不容易了。过山车般骑行了90英里之后,我筋疲力尽,于是决定在悬崖下面的岩石上支个帐篷,借着一些小树勉强避开公路,就这样度过了一夜。
第二天继续出发,来到保加利亚希里克(Cyrillic),我看到一张告示,上面完美的英文措辞令我至今难忘:
女士们,先生们,若您对在此边境上所接受的服务有任何评论或建议,敬请写下,并连同您本人的姓名和接待官员的编号发至我们的邮箱,我们会采取恰当的行动。谢谢。
一名官员示意我走到候检车队的最前面,问我准备待多久,然后在我护照上盖章,这和我在匈牙利遭受的礼遇真是天壤之别。保加利亚的西半部地广人稀,景色之美,出乎意料。放眼远望,山脉四起,低坡上满是金色的麦子,再往上是一层层深绿色的松柏,更高处是裸露的灰色悬崖峭壁。北欧和中欧很少能见到这样的景色,我相信,保加利亚此时就坐在一个金矿上,它将是骑车、徒步、骑马、露营、独木舟和攀岩活动最理想的地方,旅游业将为它带来滚滚财源,可此时此刻,我在这里竟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