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语录》第33章


的一个图考,我们先不管它图考如何。据说,这个苕是一种花,就是我们普通说的凌霄花。凌霄这个花,刚刚开的时候,是比较带着红色的,它越开颜色越浅,慢慢就变成黄色的,很多草木植物都是如此了。你看茶花,刚开的时候也是红的,慢慢干了不就黄了,你家里插一瓶花,慢慢就变黄了。所以苕之华,芸其黄矣,你看这个苕如果是凌霄的话,那个苕之华,就芸其。芸就是形容黄的颜色,非常黄的颜色,我们说是芸黄,芸就是一种很黄很黄的颜色,他说苕之华,就芸其黄矣。与花朵都从红色变成了这个枯黄了,苕之华,心之忧矣,是维其伤矣,你看到生命的,而且是美好的。这么美丽的生命的憔悴和枯萎,屈原就说,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所以,人如果说跟草木鸟兽,有一个共感的话,我们就有一个生命的共感,而万物之中,给你这种生命的从生到死,由盛而衰、而落的印象,最短暂、而且最鲜明,而且最深刻的,莫过于花了,这是我所以选了几首咏花诗的缘故。
那么叶先生在演讲当中一直在讲,古典诗词具有这样的美的艺术的魅力,那么更多的是来源于诗人心灵与万物的一种生命的共感。那么最后呢,让我们向叶先生,今天给我们讲了精彩的演讲,表示感谢。
大师语录—叶嘉莹从现代观点看旧诗(下)
主讲人简介:
叶嘉莹,1924年出生于北京17岁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辅仁大学国文系20世纪 50年代任台湾大学教授,60年代,叶嘉莹应邀担任美国哈佛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客座教授。
1969年定居加拿大,任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
1979年回到祖国任教。
1989年当选为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
1996年在南开大学创办“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设立“驼庵”奖学金。
著有:《迦陵文集》十卷《叶嘉莹作品集》二十四卷
内容简介:
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那自然、平实的语言,表现了古代人民质朴、纯洁的心灵。奠定了我国诗歌的现实主义基础,对后代文学产生了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诗经》以四言诗为主,在艺术上采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朴实无华的语言,朗朗上口的音调,古典诗词中所蕴含的感发生命与人生智慧,今天依然让我们产生共鸣。诗中所描绘的流水、落花、雾霭、寒风,表达的都是人世间最美好,最真实的情感。
中国古典诗词专家、学者叶嘉莹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以诗化的语言为我们讲诗说词,本期《在文学馆听讲座》为您播出《从现代观点看几首旧诗》。让我们一同聆听诗歌灵动的音符。
(全文)
所以人如果说跟草木鸟兽有一个共感的话,我们就有一个生命的共感。而万物之中,给你这种生命的,从生到死,由生而衰,而落的这个印象,最短暂而且最鲜明,而且最深刻的,莫过于花了。所以这个诗人看到了说,苕之华,芸其黄矣。人生也是如此的,说是唯草木之零落兮,不是恐美人之迟暮吗?所以苕之华,芸其黄矣,心之忧矣,维其伤矣,这是生命的共同的悲哀。有生就有死,有生命就有衰老,就有枯萎,就有死亡,就有零落,苕之华,芸其黄矣,心之忧矣,维其伤矣,这是一般生命的悲哀。
第二首苕之华,其叶青青,知我如此,不如无生。第二首就更加悲哀,生命当然是一定会有衰老,也一定有死亡的。但是你如果生命之中,有你的欣喜,有你的欢乐,有你的希望,你不是生也有很多可乐的地方吗?可是,诗人就说了,说苕之华,其叶青青,知我如此,不如无生,早知道我过的是这样的生活,我不如当初不生在这个世界上。你想那是什么样的生活,难道生活就一点欢乐,一点可高兴的事情都没有了吗?你可以想像,如果不是在非常悲苦的生活之中,为什么一个人说知我如此,不如无生。人人莫不贪生而恶死,总因为你生命还有可留恋,可欢喜的地方,如果不是你生命没有可留恋,可欢喜,你为什么说知我如此,不如无生呢?这个是已经是写到生之忧苦的很深刻的一面,而更值得你注意的,是其叶青青。这青青两个字,有人就直接读作青青,如果是青青就只是说颜色的青青,如果念成菁菁,那就是说这青青两个字可以读成菁菁,菁菁就是叶子茂盛的样子。那么你说苕之华,其叶青青,那不是那个叶子还很茂盛吗,你为什么后面两句说知我如此,不如无生?写得这样地悲哀。《毛传》说它是兴,《朱传》说它是比,这里就很妙了,到底从叶子的菁菁,想到不如无生,是兴还是比。如果是兴的话,这就很妙,我们都是看到草木的美好,所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也想到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如果说是兴的直接的感发,你看到这么美丽的茂盛的树叶,你为什么说不如无生,为什么说不如无生?这个当然是《毛传》没有给它一个解释,我倒是可以引古人的两句诗,给它一个解释。
大家都知道,晚唐有一个有名的诗人,李商隐,李商隐有一首《咏蝉》的诗,说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他说这个蝉呢,因为它栖身在树枝上,那么高的地方,它就难以吃饱,你如果在地上,有那么多小虫子,什么不可以吃,你跑到那么高的树枝上你吃什么呢?所以你只能餐风饮露了,你只能吃的是风,喝的是露水嘛,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你一天到晚在树上叫,谁听!谁愿意听你的叫,你叫得生嘶喉裂,谁被你的叫声感动、徒劳,你不是徒劳吗?你叫得这么辛苦,徒劳。没有人欣赏你,没有人关心你,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你费了这么多声音在那里叫,五更疏欲断,到五更天,那么冷的时候,罗衾不耐五更寒。那个冷的时候,尤其秋天,那个蝉的生命快要结束了,它叫得断续,都不能连接起来了。你看那个蝉在夏天哇叫得那么大声音,秋天慢慢地叫了,是不是,说五更疏欲断。我要写的是后边的一句,李商隐说它怎么样呢?说五更疏欲断,一树是碧无情,蝉是落在树上的,说那一棵树上,那么多的碧绿的树叶,都是无情的。树叶那么茂盛,那么碧绿,有什么不好,为什么是无情的呢?因为,这么美丽的这么茂盛的树叶,哪一个是关心这个蝉的生命,哪一片叶子是同情这个蝉的生命的,哪一片叶子是可以给这个僵死的蝉给它帮助?没有,一个也没有。所以五更疏欲断,一树是碧无情;所以碧绿的树叶,可以如此之无情,这个是很妙的。这是真实性,就是说你不是理性上可以说明的。因为理性上你写的是不如无生的悲哀,可是你外表所写的形象是这么茂盛的形象。所以,你觉得这个比,你是比不上的。用衰落比衰落,用死亡比死亡,你用这个茂盛怎么说不如无生了。所以他就说它是兴,就是说诗人的这种感触。你不知道你偶然看到天上的一片云影,偶然看到山林的一片叶落,就是忧从中来,莫知其端,你的忧伤,从你内心发出来,莫知其端,你不知道理性上怎么样解说它。所以这是兴,这是无端地感发,《毛传》是这样解释的。
可是《朱传》说它是比。比就要有一个道理了,你就要说出一个道理来,用理性的安排,那才是比嘛。所以《朱传》说什么呢?《朱传》就很妙了,他说以前是有花的,现在花都落了,只剩下叶子,所以它就悲哀了。狂风吹尽深红色,那绿叶成荫子满枝,狂风吹尽了深红色,所以现在绿叶成荫,所以是很悲哀的,因为从花来说,叶子这么茂盛。李清照的词,说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所以叶子的绿肥正是代表花的零落的红瘦嘛。所以总而言之,这首诗是从苕华的花朵,和它的叶子,而联想到人生的忧苦的,而它为什么竟然说到不如无生。因为他的生活真的是忧苦,那就是第三首,牂羊坟首,三星在罶。人可以食,鲜可以饱。牂羊,就是雌的羊;坟首,是说它头很大。这个头很大,是说它身上的肉都瘦光了。就是说在非常贫苦的年代,不用说人没有足够的粮食吃,连他养的牛羊都不能够有足够的粮草给它们吃的,所以牂羊坟首,三星在罶。罶是捉鱼的鱼网,如果鱼网里边都是鱼,跳来跳去,你怎么能看到天上的三星,映在捉鱼的鱼罶之中呢?所以你天上的三星,照在鱼罶之中,是说连?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