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会说话》第8章


咒禁术在现代,主要存在于各种宗教的治疗方法中,例如佛教的咒语去病疗法,不但是由师父念咒,而且患者自己也要持咒。特别是在佛教中的密宗的咒禁术,已经引起部分心理医疗学家的兴趣,有西方的学者说:古老的东方咒术,与现代的西方心理治疗方法,在许多地方都不谋而合。
我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对于咒禁术,绝非是学会念咒子就可实施那么简单。释迦牟尼佛就曾驳斥咒术,对于乱持咒术,特别是以咒术伤人者,《分别善恶报应经》中说,是要坠入畜生道的。释迦牟尼只允许为治病护身而持咒,他本人就为比丘们教授防治毒蛇的咒术(印度多毒蛇,经常有毒蛇伤人的事情。现在印度仍然有一些以咒毒蛇为职业的人)。对于咒语咒毒蛇,确有其事,东南亚现在依然盛行这种方法,在昆明的著名古寺,记录圆通寺史的石碑上记载:当年此地经常毒蛇出没伤人,就是因为请了高僧念经后,毒蛇才消失的,所以百姓在此修建了“咒蛟台”。并为感谢佛教高僧为民除害,又建立了至今享誉东南亚的著名佛教寺院——圆通寺。1997、1998两年,圆通寺翻修中,先后出现过两条巨蟒,轰动了东南亚,观者如潮。据说就是当年被咒的蛟,也许是咒语到期了吧,反正是它们出山了,现在对付它们,没再用咒语,就靠科学手段抓住了,至今还被养在昆明动物园里呢。
对于真正的大乘修行者来说,佛教认为,咒术是无益的,更不允许僧众以咒术为谋生手段。咒禁二字中的“禁”,意味深长,绝不同于世俗流传的方术治病法,从密宗的戒律而言,凡是没有经过灌顶修学行法的人,绝不可以实施咒禁。我这里写下智者大师的一段话,来提醒现代社会上的一些轻率迷信持咒法的人:“术事,(咒禁术)浅近体多贡幻(浅浅地沾上,就会使身体产生很多的幻觉),非出家人所需(不是出家人所需要的),元不需学(根本不需要学),学须急弃(学了的也要放弃)。若修四三眛(如果在修行四三眛大法的时候,四三眛:常生、常行、半行半生、非行非生等四种三眛),泡脆之身损增无定(修行的人,身体像气泡那样清洁清脆,沾了咒禁术,只会伤害修行而不能增加定力)。借用治病,道安身存,亦应无嫌(如果是为了治病,借用一下咒禁术,符合大道之理,尚可不伤身,用一下咒禁没关系)。若用邀名射利,喧动时俗者(如果是为了向时俗大众显示自己的能力,以获取金钱地位的话),则是魔幻魔伪,急弃急弃(他就是魔鬼变来欺骗你的,快离开他快离开他)。”
正是因为上述的理由,这一篇中,我们就不进一步介绍咒禁的具体方法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研究孙思邈的《千金翼方》卷二十九,和《佛说神水咒疗一切病经》及以佛教中以治病为主要内容的各部陀罗尼经。
◎脑与心理活动
脑与心理活动究竟是什么关系?只要揭开这个谜,就触及到了脑与心理的实质。这确实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近几十年来,各国的心理学家在吸取各种科学研究的成果的同时,对人的脑与心理的实质有了比较统一、接近的认识。概括起来就是:心理是脑的机能反应,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
人所特有心理的最完善形式,就叫做“意识”。人的心理意识是在劳动中和人与人的相互交往中,在现实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所以人的心理、意识,从反映的生理机制来说,是由人脑实现的,从反映的内容来说,是社会的产物。人的感觉、记忆、思维、情感和意志等等,都是人脑这个高度发展的特殊物质对客观世界的能动的反映。总之,客观世界是人的心理的源泉,脑是人的心理的器官。在人的社会生活实践中,人的心理、意识不仅认识客观世界,而且改造客观世界,并在改造客观世界中改造自己。
心理是脑的机能。这说明人的心理、意识本身不是物质,而是发展到高度完善的物质的产物,即人脑的产物。人的心理、意识是由客观现实作用于人脑,在脑中引起相应的高级神经活动过程而产生的。还有,心理的“心”不是指心脏,心理活动的器官主要是神经系统的脑。
我国早在《黄帝内经》中已经载述髓海(脑组织)的充益与不足,对肢体运动、听力、视力及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等都能发生影响。如《灵枢?海论》说:“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灵枢?口问》也说:“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明代李时珍明确提出脑与精神活动有关,谓“脑为元神之府”。清代汪昂在《本草备要》中有“人之记性,皆在脑中”的记载。后来,清代名医王清任在解剖学的基础上,对脑的功能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他在《医林改错》中说:“灵机记性在脑者,因饮食生气血,长肌肉,精汁之清者,化而为髓,由脊髓上行入脑,名曰脑髓。两耳通脑,所听之声归脑;两目系如线长于脑,所见之物归脑;鼻通于脑,所闻香臭归于脑;小儿周岁脑渐生,舌能言一二字。”他的这一认识,已把忆、视、听、嗅、言等五官的感官功能皆归于脑,这种对脑的认知比《黄帝内经》的观点又提高了一大步。
现代科学进一步证实,产生“心理活动”的器官不是血液循环系统的心脏而是神经系统的脑。各种心理活动都是和以大脑为中枢的神经系统的生理过程密切联系着的。现在,科学家已经能用脑电图来记录脑中产生的生物电流,从而判断人的心理状态的变化。例如,人在思维的时候,大脑会发生脑电波的变化。人脑受到损伤,就不能进行正常的心理活动;脑的某一部分受到损害,与之相应的某种心理活动就受到阻碍。例如,大脑的额叶损坏就会引起智力的降低和性格的破坏,使一个本来温良宁静、有理智的人变成粗野急躁、不能自制的人。
近年来,人们通过电子计算机来模拟人脑的思维过程,为我们对人的思维活动进行客观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固然,电脑和人脑有实质的区别,但它对揭示心理活动的规律提供了重要条件。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进一步证明,感觉、记忆、思维、情感和意志等心理活动是和脑的高级神经活动过程密切联系着的。我们说心理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因为这关系到心理的发生和发展的根本问题。人脑产生心理是自生自发的吗?不,人脑不是从母胎里就自然地带来了心理活动的。例如在印度北方邦勒克瑙,在1956和1972年都曾经发现过“狼孩”。他们虽在母胎里生成了人体的脑,但由于幼年时期脱离了人的社会生活环境,就不可能产生人的心理、意识。因此回到人间后,不能说人话,只能发狼声;不能直立行走,只能用手和脚一起行走;很多生活习惯和狼一样。经过在人的生活环境的多年的教育训练后,才能学会直立行走,才学会极少的单词,才会产生人类的心理活动。
这就说明,人只有在现实的社会生活的种种实践活动中,外界的事物作用于感觉器官,传达到脑,引起脑的生理活动,才能产生和发展心理、意识。感觉、思想、意志、理想意图等一切心理、意识都是客观世界对人的影响,通过脑的活动而产生的反应。离开了客观现实对脑的作用,离开了由此而引起的脑的反应活动,就谈不上心理、意识的产生。例如,简单的吃饭喝水,也是离不开机体的物质需要通过头脑而知觉到饥渴和饱足的心理活动。又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诗情画意,乃是月亮和故乡的客观景物通过诗人李白的头脑,引起回忆和想象而反映出来的思想感情。任何科学的发现和发明,任何理想意图,总不外乎是客观世界通过头脑而产生和发展的一系列心理意识的活动。总之,心理意识是客观世界的反映,客观世界是心理意识的源泉。
心理意识受客观世界所制约,同时又对客观世界起着作用。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不像录音机和录像机那样直接地复写。人的心理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人在生活实践中,人的感觉、知觉、事物的实际情况,就会由于认识的错误而导致行动的失败;失败的实践促使思维和理想的转变,端正认识而得到行动的成功。总的来说,客观事物的规律性和心理意识的能动性是辩证的统一的。心理科学的研究和应用也证明了人不但能够认识客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